幼兒園共同性課程
① 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
一、晨間接待 、幼兒晨檢
1、熱情接待家長及幼兒,教育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指導幼兒將衣物放整齊。向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做好個別幼兒工作。
2、做好幼兒晨檢:一摸、二看、三問: 摸:摸幼兒額頭、頸部和手心有無發熱。
二、組織幼兒自選活動
教師為幼兒准備足夠的自選活動操作材料,激發幼兒自選活動興趣。活動材料有:各類積木,自製桌面玩具等。活動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幼兒操作。
三、集體教學活動
教師對教學內容心中有數,能根據活動內容,提前做好直觀、形象地教玩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活動中可為幼兒准備操作材料和游戲來鞏固學習內容。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能體現對個別幼兒的教育與指導。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常規。
四、戶外游戲 活動
保證幼兒的戶外游戲時間,同時教師要時刻監護幼兒安全,與幼兒一起活動,和幼兒共同創設適宜的游戲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器械、自製戶外器械材料。
注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及時了解幼兒活動、材料使用、交往情況,引導幼兒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調整活動材料。開展游戲講評,給幼兒講評的機會,注重幼兒情感、興趣、能力、社會性的培養。
五、入廁和喝水
教師組織幼兒排好隊,幼兒在教師陪護入廁、喝水。
六、班級消毒衛生工作
保證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根據季節提前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工作。放學後教師要做好室內外清潔:地面、桌椅、門窗、玩具櫃、口杯架、毛巾架,保持整潔。 口杯、毛巾的消毒工作,並做到定位使用。
七、離園
(1)幼兒園共同性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清楚提出: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
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國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第三部分 ,第九條: 「九、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
(一)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既有利於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
(二)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直接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
(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以上表明:不要去搞什麼整齊劃一的流程表。 但是,一些幼兒園弄一些彈性大一點的一日時間表未嘗不可,如:「入園接待--晨間活動--早操--點心--集中教育活動--戶外活動--休息時間--午餐--散步(自由安靜時間)--午睡--起床安靜活動--游戲時間--離園活動」
參考資料;網路:幼兒園
② 幼兒園大班音樂游戲教案,是家長公開日,要互動性多點的,歌曲簡單通俗一點,有游戲和唱歌一起,急求,謝
《小兔和狼》的音樂也可以啊,請男女分組表演。
③ 2015電大幼兒園管理(省開)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管理 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是教育行政人員與管理人員遵照一定的教育方針,利用各種管理手段,通過組織、指揮、協調各方面教育人員的活動,高效高質地完成國家下達的教育任務,實現國家所規定的培養目標,從而達到教育促進社會發展所進行的各種職能活動。 3.學前教育管理學 是一門研究學前教育管理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屬教育管理學的分支學科之一。 4.管理職能 指的是管理活動自身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作用,即管理工作應承擔和可能完成的基本任務。 5.教育行政 是國家行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為實現教育目的,通過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對各類教育事業及所屬教育機構進行的領導和管理活動。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現代科學管理學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西蒙 B.法約爾 C.赫西·布萊查爾特 D.馬斯洛 2.被稱為「人際關系之父」的是( D )。 A.泰羅 B.韋伯 C.法約爾 D梅奧 3.古典管理理論認為,人是( A )。 A.經濟人 B.自我實現的人 C.復雜人 D.社會人 4.目標管理特別適合( B )。 A.工作 B.組織 C.管理者 D.工人 5.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A )之中。 A.《科學管理原理》 B.《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 C.《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 D.《社會和經濟組織的理論》 6.管理的首要職能是(A )。 A.計劃工作 B.組織工作 C.指導與領導工作 D.控制工作 7.管理成功的秘訣在於(A )。 A.組織文化B.管理工具C.科學技術D.嚴密的組織結構 8.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最高執政層是(B )。 A.國務院 B.國家教委 C.省教育廳 D.地方政府 9.管理環境的穩定性是( B )。 A.絕對的 B.相對的 C.永久的 D.普遍的 10.1985年,(B )明確提出了「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 A.《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 B.《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C.《關於明確幼兒教育事業領導管理職責分工請示的通知》 D.《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題) 1.什麼是管理?為什麼說管理是1+1﹥2? (1)管理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2)管理是對社會組織而言,是社會共同勞動的必然要求;管理的主要職能是協調各有關個人的活動,以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所產生的一般職能,如計劃、組織、指揮、控制等,使個人的努力與組織的目標相一致; 管理是實現預定目標的行動,管理的核心是人與人的行為; 管理的實質是追求效率,使受分工制約的各個人的活動產生一種集體力量或社會力量,即1+1﹥2。 2.簡述管理的二重屬性。 管理同時兼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1)管理的自然屬性表現為管理具有合理組織生產力(指揮、協作勞動)的職能。管理這一職能或屬性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是存在的。 (2)管理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為維護和發展生產關系(監督勞動)與上層建築的管理職能。 3.幼兒園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辦園方向性原則; (2)教養為主的整體性原則; (3)積極性原則; (4)有效性原則; (5)內外協調的社會性原則。 四、論述題(30分)略 。幼兒園管理形成性考核作業2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崗位責任制 是通過明確的規定,使每個工作崗位上的人員的職責明晰化,並將它落實到具體的負責人的一種制度。 2.園長負責制 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概念,即園長對園所工作全面負責,黨的基層組織起保證監督作用和教職工民主參與管理,三者有機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領導體制。它是園所領導體制改革的核心。 3.管理過程 管理過程是指為實現預定的管理目標,管理者組織全員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共同活動程序。 4.「代明環」管理過程 美國管理學家代明提出,一切有過程的活動都是由計劃、實行、檢查、總結四個環節構成的。因此管理過程也同樣是由這四個環節構成的整體、連續循環的過程。這種認識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被稱之為「代明環」管理過程。 5.保教人員一日工作程序化 是通過將保教人員崗位責任制與幼兒園生活制度、生活常規結合起來,對保教人員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應做的工作進行具體分析,使崗位責任制規定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要求落實到人,落實到時間和地點,並規定完成的程度與工作質量,同時進一步明確教養員與保育員工作的相互聯系,使保教人員一日工作程序化、規范化。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在管理活動中居的地位是( C )。 A.次要的 B.主觀的 C.主導的 D.客觀的 2.現代管理主體的構成要素中,核心要素是(D )。 A.管理資金 B.管理信息 C.管理設備 D.管理者 3.「天時、地利」,指的是( C )。 A.不利環境 B.管理主體 C.有利環境 D.管理客體 4.組織協調和控制的目的,應該而且只能導致或保證實現(D )。 A.計劃 B.行動 C.功能 D.決策 1954年,德魯克在其(A )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張。 A.《管理的實踐》 B.《一般管理理論》 C.《管理學基礎》 D.《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 6.讓組織的成員親自參加目標的制定,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並努力完成工作目標的一種管理制度或方法是(B )。 A.過程管理 B.目標管理 C.一般管理 D.系統管理 7.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 A.代明 B.法約爾 C.泰羅 D.威廉·大內 8.小、中、大班各年齡段平均(B )個班為大型幼兒園。 A.3 B.4 C.5 D.6 9.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的核心是(A )。 A.崗位責任制 B.部門性規章制度 C.全園性規章制度 D.考核與獎勵制度 10.幼兒園的經費預算是由( C )制訂的。 A.園長B.園務委員會C.財會人員D.全體教師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班級教養的特點。 ⑴班級教學工作具有直接的教育性; ⑵具有全面整體性; ⑶班級教養工作的控制性; ⑷具有集體性; ⑸具有創造性; ⑹班級教養工作的開放性。 2.幼兒園衛生安全管理的要點是什麼? ⑴把衛生安全工作要求列入園務工作計劃、部門工作計劃和班級教養工作計劃中; ⑵注重組織落實,有一名領導主管,選用責任心,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保健人員擔任; 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保證執行; ⑷加強班級衛生保健安全管理,如伙食營養、幼兒進餐、安全教育、自我保護能力培養。 3.簡述幼兒園總務管理的基本要求。 (1)堅持服務思想; (2)要與園所整體規劃相結合,加強計劃性; (3)加強隊伍與制度建設; (4)勤儉建園,財盡其效物盡其用; (5)珍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6)協調關系,抓好信息。 四、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什麼是園所規章制度?結合實例論述園所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執行的要求。 ⑴園所規章制度是幼兒園組織的基本活動准則,是組織正常運行的保證,是幼兒園的「法」,
④ 教育局規定幼兒園每班的標准人數是多少
幼兒園工作規程:
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幼兒園規模以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便於管理為原則,不宜過大。
根據國家規定,全日制幼兒園每班應配設2名教師、1名保育員。寄宿制幼兒園每班應配設2名教師和2名保育員。
小班(3至4歲):每班人數為20-25名。
中班(4至5歲):每班人數為20-30名。
大班(5至6歲):每班人數為30-35名。
幼兒園各年齡班按照國家規定的人數核定標准,最多不超過規定班額的5名,孩子家長如果發現有超額招生的情況,可向教育局投訴。
(4)幼兒園共同性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二、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三、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
參考資料:幼兒園工作規程-網路
⑤ 認知理論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1、啟蒙性:
3至6歲的兒童雖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但他們仍需睿智的引導者的引導。幼兒園教育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一個引導者。因此,幼兒園課程自然也就擔負著啟蒙的基本任務。所以,幼兒園課程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能否去開啟幼兒的智慧和心靈、萌發他們優良的個性品質。
2、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幼兒園教育目標內容的廣泛性,也決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學原則。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生活、在交往中學交往、在做人中學做人。所以,幼兒園課程帶有濃厚的生活化特徵,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更要貫穿於幼兒的生活。
3、游戲性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他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途徑。在幼兒園課程中,學習與游戲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幼兒的游戲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讓幼兒在其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與發展。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本身就是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重要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即使在教師專門設計、組織和指導的學習活動中,「游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即要符合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學習,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⑥ 幼兒園特色教學、家園共育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和突破
幼兒園特色教學和家園共育如何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和突破那就需要我們要進行對幼兒因材施教要注重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實施不同幼兒不同教育的方法
⑦ 如何做好幼兒園家園共育工作
一、從細處入手,取得家長信任,是開展家長工作的關鍵。 取得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重要的一環,只有信任,才能有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配合。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要從細處入手。 1、家訪,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時間,靈活與家長溝通,是建立家園密切關系的重要環節。 3、細致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是家長了解、信任教師的有效途徑。 4、用實際行動關心愛護每一位幼兒,贏得家長的信任。 二、「家園互動」,提高家園共育的有效性 家長、幼兒、教師是整個幼兒園教育中的三個支點,我們讓家長、幼兒共同參與當前幼兒園,這是我們所追求家園共育的新舉措。 1、讓家長間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注重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長。 2、讓家長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 三、提高家園共育的實效性 為了達到家園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園雙方圍繞著孩子的發展經常聯系、相互溝通情況做到家園相結合」。 1、家長學校與專家咨詢相結合 2、書面聯系與電話溝通相結合 四、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家長,我的做法是: 1、抓住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與家長交流,使家長信服。 2、通過主題展板展示教學內容,使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認可教師的工作。 3、請家長進課堂當「老師」,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挖掘教育資源。 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具有幼兒園教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請家長親臨班上給孩 4、對於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我首先幫助家長分析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 如:獨生子女在家裡非常嬌慣,要什麼家長就給孩子買什麼,玩具比幼兒園還多,造成孩子玩玩具時不能專心玩一種玩具,而是玩兩下這 家園共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在探索家園共育新舉措的過程中,不僅更新了家長的育兒觀念,提高了他們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技能,促進了孩子的各種能力的發展。
⑧ 怎樣有效地實施家園共育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怎樣有效地實施家園共育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家園共育活動是親子個性發展課程中的一部分,是孩子社會性發展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幼兒園與家庭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可割裂開來,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發揮同等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幼兒良好興趣、習慣的養成, 不是僅僅在幼兒園中就能完成的, 在家庭中也必須堅持, 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
有效地實施家園共育,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具體方法如下:
教師與家長相互信任是家園共育的前提。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幼兒教師是專門受過學前教育專業學習、培訓的幼教專業人士,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掌握著科學的學前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的專家。
幼兒家長應該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給予充分的認同和信任。而幼兒教師要想得到家長的認可和信任,就應該放下架子,與家長真誠平等地交流溝通,設身處地地為家長著想,解決家長在教養孩子中的困難,取得家長的信任。
只有家長信任幼兒園和教師的前提下,幼兒園所希望家長合作、配合等教育舉措,才會被家長欣然接受。
教師與家長及時溝通交流是家園共育的基礎。
眾所周知,幼兒有其一般的發展規律,也有其特殊的發展點,幼兒之間是有個性發展差異的。因此,教師在幼兒園實施教育時,不僅需要對每個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還需要與其家長多做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具體情況和現,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適宜性的、個性化的教育。
同時。家長也要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生活、學習情況,以便在此基礎上,幫助、支持孩子更好地在幼兒園生活、游戲、學習,促進孩子和諧、健康而全面地發展。
⑨ 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習得途徑
幼兒的健康成長,良好社會行為的學習和形成,是在周圍環境中,主要是在幼兒園、家庭、同輩群體和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和作用下逐步實現的。幼兒通過與他人交往,逐步增進對人和事及其關系的有關道德問題的認識,提高自身處理各種行為的能力。所以選擇ACD
⑩ 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如何做,共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
我認為家庭教育中可以做的是:多給孩子提供社會活動的機會,多讓孩子和夥伴們交流,可以帶孩子一起外出遊玩或者參加社會活動,比如親子夏令營或者志願者活動等。
幼兒園可以做的是:多組織園內交流活動,可以創設模擬社會活動的游戲,比如角色扮演或者問答競賽等。
社會機構的參與需要園方多方溝通積極合作才能達到三方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