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跨學科實踐課程

小學跨學科實踐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1-16 00:16:31

A. "小學科學與語文的跨學科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的課文涉及到很多基本科學知識,咋講課時盡量吧這些東西突出講解一下。有條件的盡量用實物演示。

B. 中小學教師證-可否跨學科任教

應該可以。不過考資格證過了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筆試,還要說課,那就要考什麼專老師說什麼課。我們學校屬有好多老師都專業不對口,學的化學教數學,學的語文教政治。我去年考過,這里有份2008年非師范類專業畢業人員申請教師資格須知。裡面有條注意事項是這樣說的①申請任教學科必須與學歷專業一致或相近不能選其他。你說的情況應該是屬於相近吧。

C. 小學生如何做到跨學科閱讀

跨學科閱讀,首先要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找一些有些的閱讀資料,逐步擴大閱讀量。 精銳教育春申校區

D. 認為小學科學跨學科主題教學在實踐中,最容易實現和最難實現的問題是哪些

一、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多元樣態在實施跨學科教育的背景下,主題教學作為課程整合下的一種跨學科教學模式,逐漸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在我國,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在綜合實踐課程活動中由不同學科教師與學生合作,共同開發與選擇主題,並圍繞這些主題展開教學活動的規范化、形式化教學模式;二是通過一個教師圍繞某一主題,讓學生藉助各種探究手段和活動及與主題相關的各類資源,對知識、資源與活動進行整合,使學生認知發生遷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探究精神。其目的主要是通過跨學科的主題探究和實踐體驗活動,實現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自主建構學習、發散思維訓練和多元智力培養的教育教學形態。
根據各學科之間的統整程度,主題教學可分為「單學科――主題」「多學科――主題」「跨學科――主題」三個樣態。這三個樣態在內涵延伸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單學科――主題」主要是以某一學科的知識為主題,適當涉獵其他學科的相關概念、內涵、知識和理論等的教學方式,其本質是學科本位主義;「多學科――主題」則是以涉及多個學科的主題為核心,對兩個及其以上的學科內容進行的聯結性教學,各學科的知識、概念和理論仍然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且沒有突破學科界限,體現了知識聯結主義的本質;「跨學科――主題」當中的主題是整個主題教學的核心目標,與此相關的各學科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及其評價標准都得重新設計,這不僅具有了高度的知識統整性和內容整合性,而且還具有了課程的建構意義,因此其本質是主題建構主義。本文著重探討的是後者。
根據實施主體數量不同,可以從教學形式上將跨學科主題教學分為一人承擔的主題教學和多人合作的主題教學,二者在多學科知識、課程整合能力、跨學科教育理念、課堂教學有效性、知識的表現載體上都有著較大差別,前者的挑戰極大。
二、跨學科主題教學面臨的多重困境
作為「上承課程建設、中接課堂教學、下啟學生學習」的關鍵,跨學科主題教學應該是撬動新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鎖鑰,它與三級課程整體建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一起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三大成果。
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目的不外乎兩種:一是尋找並挖掘教育教學困境,即探尋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不易解決的事物的麻煩狀態」和「兩難困境」。其中,「兩難境地的觀點――不只是在兩種觀點之間的困難選擇,不只是在不同抉擇之間的平衡行為……而是意識到競爭的目標和價值觀之間內深刻的、難以撼動的矛盾」; 二是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疑難性思維的不足,解決教與學實踐中存在的懸疑性體驗困境,以最大程度激發生命活力和釋放教育潛力。因此,尋找、挖掘並解決教學困境就成為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的關鍵任務。實踐中,跨學科主題教學面臨著觀念、知識、資源、實施和效益五大困境:
觀念困境。教師是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的主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有兩種錯誤觀念:一是學科教學與跨學科主題教學從根本上是對立的;二是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就是否定傳統的學科教學。前者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習主要是打牢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雙基教育一直以來是靠學科教學來進行的,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施會產生輕視學科、去學科化的傾向,從而導致學生的知識基礎不牢;後者認為跨學科主題教學是以打破學科邊界、整合知識結構、融通知識地圖、探究生活問題、實現知識建構為目的,這與傳統的固守學科壁壘、深挖知識細節、解剖內容散點的做法截然不同,從根本上動搖了知識根基。因此,教師要逐漸樹立「學科教學是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主題教學是學科教學的整合和升華」的教育觀念,真正處理好主題教學與學科教學的辯證關系。
知識困境。跨學科主題教學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知識難題。教師和學生們通常認為,知識都是學科知識,是課程教材承載的內容,有著嚴格的學科界限;二是師資難題。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奉行的是分科教育和知識教學,師范教育更是如此,教師的培養旨在追求學科教育的縱深化和專業知識的專業化,缺少知識的綜合化思考、統整化培養、一體化培訓和系統化開發。因此在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時,主要還是以單個學科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這既使得跨學科主題教學缺少了知識整合的功能,難以突破學科邊界,又阻礙了教師創造性的發揮,使跨學科主題教學陷入「分科教學――學科本位――知識本位」的困境。
資源困境。跨學科主題教學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課程教學資源,方能有效實施。以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一般都是單純從字、詞、句、段落及中心思想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常規教學度量之則會陷入資源困境。如果從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角度進行重新整合的話,則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實踐當中教師至少需要統整四個方面的資源:一是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前認知,即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前對圓明園是否有生活經驗、心理認知和知識認識;二是教師需要跨學科知識和課程整合能力,既要熟知圓明園的歷史過往、輝煌文化與兵燹毀滅,還要能認識到此篇文章是一個跨語文、歷史、美術、建築藝術的學科整合主題;三是需要鏈接來自家庭、社區、場館、自然等外部資源,如需要家長幫助小學生搜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需要學校聯系場館方讓學生進行學前參觀體驗,以豐富學生的前知識結構;四是教師在進行主題教學設計時需要重新建構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教學實施流程、教學效果評價等內容,等於是以教材文本為素材重新創生了跨學科主題,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設計和建構。由此可見,跨學科主題教學是一個師生內部的知識資源與外部的場館自然資源的聚合,是一個學生體驗活動、教師課程開發能力與學生知識生成能力的資源整合。 實施困境。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否真正得到有效實施,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關鍵在於教師怎樣組織教學,既要引導教師的教,更要促進學生的學。為了更好地組織實施主題教學,教師必須解決兩大難題:首先,要破解班級授課制中學科知識的「輸入―輸出」弊端,實行小組合作、問題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其次,由於沒有確切的教學手冊和具體案例可供參考,教師要自己設計編寫跨學科主題教學手冊,以保證教學順利實施。
效益困境。跨學科的取向強調人與人之間、領域與領域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協同效應。 對於跨學科主題教學來說,需要教師之間加強協同合作,共同攻克跨學科主題教學;對於學生來說,給予了所有學生以平等參與、共同學習、探究問題和啟發思考的機會,無疑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並產生積極作用,但學生們不一定能從中獲得准確的知識,以提高考試時的個人成績,這對部分過於追求分數的學生來說則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三、跨學科主題教學面臨的多方挑戰
要做好跨學科主題教學工作,除了應「正視困境,勇於面對」外,還應直接面對「主題選擇、教學模式、學習方式」三個方面的挑戰。
主題選擇的挑戰。主題是代表重要意義的詞或富有生命意義的詞語,意即主題不是普通意義的詞語,而是文本學習中的核心詞語,體現了精神內涵。選擇主題時,教師應先做好梳理學段內、年級內的學科教材內容、熟悉掌握學科課標、了解其他學科相關內容的准備工作,然後再將目光重點聚焦到具有綜合性、跨學科性、通識性和文化性的題目上來;整合主題時,教師應在選擇主題基礎上確定該主題涉及哪幾個學科,每個學科課標要求主題突出什麼,又能提供哪些證據資源進行支持;融合主題時,要求教師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重新設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在內的課程教學方案。綜上,確定跨學科主題必須經過「跨」、「整」和「融」三個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跨學科主題教學不僅有了課程整合的實質,而且有了課程創生的內核。
教學模式的挑戰。在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之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主題和跨學科的程度甄別判斷並實施不同的模式。按照不同的標准,跨學科主題教學有「滲透式教學」「集中式教學」「聯合式教學」和「整合式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科之間關系不同,主題教學實施「滲透式教學」。該模式以主題大綱形式,安排學科的教學內容和順序,教師引導學生用其他學科的內容幫助理解本學科的知識;按照時間集中與否,主題教學實施「集中式教學」。該模式利用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或幾天時間,專門進行一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主題教學;按照實施主體的協作程度,主題教學實施「聯合式教學」。該模式由多學科教師共同圍繞一個主題,從各自學科出發將彼此聯系的內容整合起來統一實施的教學樣態;按照學科內容的整合程度,主題教學實施「整合式教學」。該模式要求教師或教師小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有計劃的實踐活動,將多學科的知識技能有機整合,以超越學科界限,加深學生理解知識的完整性。
學習方式的挑戰。要想順利實施跨學科主題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單一為主的學習方式,自覺轉型到「以學定教」「以學論教」「在學上教」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新舊學習方式的轉變正如托蘭斯所言:「當一個孩子在提問,在尋找,在操縱,在實驗,甚至在毫無目的地把玩,我們說這孩子在創造性地學習……當我們被告知我們該學什麼,當我們因為話出自權威之口而言聽計從時,我們是依賴權威進行學習。」本質上,跨學科主題教學不僅契合了這種從依賴權威性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的學習方式,而且還將 「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有質疑、有反思、有評價」的「六有」式主動學習方式作為衡量跨學科主題教學成功的重要指標。
綜上所述,跨學科主題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其創新實施可以成為新時期撬動課程改革的有力杠桿。雖然在實踐中還面臨著諸多的困境和挑戰,但正是困境,給予了教育決策者推進此項改革的力量;正視挑戰,賦予了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協同攻克難關的動力,以使跨學科主題教學與新課程改革精神有機融合。

E. 2019年亳州市中小學教師跨學科網路研修項目學習怎麼進入學習呢

只說重點:
2019年亳州市中小學教師跨學科網路研修項目操作規定,

可詢問教育局。
以教育局的說法為准。

F. 請選擇一個課題,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小學科學與語文跨學科教學的教學設計,並在設計意圖

我有音樂和科學相結合的教學設計《大家動手做樂器》

G. 小學科學課,到底學什麼,怎麼學

一、科學課程學什麼?
答: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
二、怎麼學?
1、與數學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中的數據處理模型建立都離不開數學。要盡可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例如通過連續測量一杯 熱水的溫度繪制曲線圖。
2、與語文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課有很多聽、說、讀、寫的機會,教師應多提供這些機會,並設法使之帶有科學 色彩。例如,讓學生撰寫觀察日記,閱讀科普書籍,按科學探究的線索重組科學家傳記中的信息,撰寫科學小論文,編寫與表演科普劇等。
3、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的許多課題可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對這些課題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實性和時間的機動性而使學生獲益。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因科學與社會問題的交織而相得益彰,與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議題較為容易實現兩者的互動與整合。
4、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
科學(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工程(engine) 與 數學 (math) 即 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

H. 小學教師可以跨學科教嗎

可以的,擁有教師資格證是你進行教學的前提。然後你去學校應聘的話。成功與否那是你個人的能力問題了!相信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肯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祝你成功!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