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以綜合課程為主
A. 小學綜合實踐課的主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綜合實踐課的宗旨。我們這次的內容是xxx。
我們在准備綜合實踐課資料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非常積極。有的同學在書上xxxxx,有的踴躍的在電腦上xxxxx,有的同學在商討xxxxx,要查哪些,班級里好不熱鬧,這景象煞是好看。正在這時,我們碰到了一個問題:人員分工不明確,有些人不喜歡干這個,就推辭說換一個,導致我們組的分工混亂。後來,我們商定有大家投票選定,最後最終的人員分工清楚了。大家就紛紛開始策劃怎樣去做好這次任務。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以及大家積極地態度,這次的任務我們完成得相當好,相當快。這次綜合實踐課的任務讓我們大家都頗有收獲。
經過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是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勤的,有一句話說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造成的。」還讓我明白了團結的力量,就如一張紙一樣,一撕就破,但是一本書的話就很難撕破的,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說得一點兒都不錯。
這次綜合實踐,真讓我受益匪淺。
B. 綜合主題課程究竟要怎麼做
綜合主題課程是二期課改的重磅炸彈,在綜合主題課程中不僅僅要提高幼兒的學習品質,也要將各學科的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這樣更是對於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問互動中,老師們不斷提出相關問題與老師進行思維的碰撞。通過實際的問題與回答,讓一線的老師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在互動中,老師也強調了不僅僅幼兒要在綜合課程中要有自尊自主,作為老師也應該在綜合課程中要自主發展。
綜合主題課程是二期課改的重要部分,而我們在這一條道路上還有許多的路要走。「讓幼兒在綜合課程中,收獲有意義的成長經驗、經歷!讓教師在綜合課程中,有效實施、自主發展!」這是老師在講座中的期望,實幼的每一位老師都會在這樣的期許中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做好一個示範性幼兒園的領先帶頭作用。
C.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D. 你好,我想問一下,「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階段課程結構以綜合課程為主」為什麼是錯的啊
我的理解是,應該是搭配不當,是不是應該去掉結構二字,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階段課程以綜合課程為主。
E. 急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題及教案!!!謝謝了!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案例
活動主題:感恩
活動背景: 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呵護著,卻不知父母生活的勞累艱辛,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總埋怨父母的嘮叨、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從來不會從父母的角度,去為父母想想,體諒生活的忙碌與勞累。
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愛的聖潔、無私和偉大。
2、讓學生學會理解、孝敬、感謝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活動難點:激發學生感謝、關注父母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思想准備:想一想,怎樣感謝父母,怎樣為父母分憂。
2、物質准備:收集家庭生活的照片及有關父母關愛我們的生活資料以及歌頌父母的光碟或錄像帶、VCD機、實物投影儀;鉛筆、小紅花。
3、組織准備:活動時採取個人表達、小組交流、角色表演和班內展示相結合的組織形式。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播放音樂《愛進我家》
2、主持人在音樂聲中出場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爸爸媽媽的關心與疼愛之中,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他們操碎了心!今天我們高興地邀請到了幾位家長參加我們的活動,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叔叔、阿姨的到來,同時也真誠地希望家長對我們的活動予以指導。
(二)感受父母的愛
1、問卷調查
主持人:首先,我們來做一個小調查,誰來說說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麼呢?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參與進來,學生邊回答,教師邊請這位學生的家長來驗證,體現一種教師與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現在我想問問叔叔阿姨們,你們能說出自己孩子是生日嗎?(請家長回答)通過這個小小的調查,我們不難發現,有大多數的同學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生日,而爸爸媽媽對我們的生日卻相當清楚。唉!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因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要多於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愛;正因為他們的這種愛,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了解才會比我們對他們的了解多,所以他們對我們的生日相當清楚。同學們你們說,我說的對嗎?
2、調動情感
無論你身在何地,有一個人,她永遠把你放在心中,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索取,享用, 卻不要你任何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下面請聽一個震憾人心的故事——《從狼嘴裡交換來的母愛》。(生講故事,播放音樂《天下父母心》
父愛是山,無論你有多大的困難,他總是你依偎的屏障;父愛是路,無論你走到哪裡,他都伴你延伸,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然而天下不孝的子女啊,卻在摧殘著我們生命中的守護神。下面請欣賞《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
(三)話說父母的愛
主持人: 爸爸媽媽全力保護我們,呵護我們,讓我們從小到現在一直都生活在幸福的環境中。爸爸媽媽把我們撫養大,從不讓我們受一點委屈,我相信每個同學的爸爸媽媽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下面讓我們懷揣一顆感恩的心來誇誇我們的爸爸媽媽吧!讓每個同學都了解爸爸媽媽是怎麼愛我們的。
(利用學生課前搜集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我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或DV錄象進行介紹,配上優美的旋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
(四)回報父母的愛
1、主持人:看到這一張張承載著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的照片,聽著那一段段令人懷念的故事,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我們已深深牢記,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感謝爸爸媽媽這些年對我們的愛吧!
2、媽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爸爸教我們學會走路、做人,我們成長中的每一步腳印都有爸爸媽媽的汗水和眼淚,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怎樣去愛你的爸爸和媽媽呢?(學生自由發言)。
3、同學們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今後大家能向你所說的那樣去做,去愛你的爸爸媽媽好嗎?有幾位同學想通過朗誦詩歌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下面請聽詩歌《獻給爸爸媽媽》。
4、這些同學用詩歌表達了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意,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吧!請看幾個小片段。(投影出示幾個提示,同學表演,之後集體討論)
(1):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時
一名同學扮演爸爸,一名同學扮演媽媽,下班回家時,做到椅子上,很累,孩子幫助爸爸媽媽把拖鞋准備好,讓爸爸媽媽換上,給爸爸媽媽倒一杯水。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位同學做的對嗎?我們還可以為爸媽做些什麼?
(2):添飯,媽媽也添飯時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覺得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指名回答)我們看看這位同學是怎麼做的呢?(接著看完片段)
(3):爸爸媽媽過生日時
一名學生自語: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一定要給爸爸一個驚喜(邊說,邊掃地,擦桌子)爸爸回來,很高興,誇獎孩子:你長大了,真是爸爸的好孩子。
主持人:你准備在爸爸媽媽過生日的時候怎麼為爸爸媽媽過呢?(指名回答)
(五)、感恩
1、主持人:我們的爸爸媽媽在學習上,生活上處處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爸爸媽媽不僅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還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為我們日夜操勞,最辛苦,最任勞任怨。他們每天不顧自己上了一天的班勞累,不管刮風下雨,都接送我們上下學,為我們輔導功課,而且無怨無悔。每個父母,都不會計較辛苦的付出。父母的恩情深似大海。我們應該從現在起,自強、自立、奮發向上,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您」。
2、讓我們給爸爸媽媽戴上一朵小紅花,這花雖小,但都是我們親手製作的,表達了我們對您的一片真誠的愛心,爸爸媽媽,請接受我們的愛吧!(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3、下面請班長公布班委會倡議書,同時我們也真誠的希望家長在今後的生活中來監督我們。(向全體同學發起倡議)
4、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參加了我們的班會,請家長們談一談他們的感受。(家長自由發言)
5、總結:同學們,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伴著這首動聽的歌曲,我們的主題班會將要拉下帷幕,最後,讓我們集體把對爸、媽的愛通過歌聲告訴他們吧!
6、齊唱:《感恩的心》
活動總結:
1、我的反思
在《感恩》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我力求以「源於生活,實踐體驗,表達交流,感悟真知」為出發點開展活動。
1)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針對全班學生開展的一項集體活動,所以在活動的現場,全員參與,不僅所有學生參與其中,在場的所有爸爸媽媽、所有的老師,都參與進來,使這次活動的范圍很廣,活動開展的氣氛很活躍。
2)活動的最後,對全班同學宣誓發出倡議,要以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天為家裡做一件事情,不管大小,只要力所能及,幫助父母減輕勞累,都可以。並由班委會及在座的家長進行監督。使這項活動最終落在了實處,活動延伸到了生活實際當中。
F. 新課程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二)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准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程的同時,設置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三)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具有初步技術能力。
(四)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學也要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
G. 綜合課以感恩學校為主題600字作文
母校,一個溫馨而又甜蜜的稱呼,你陪伴我度過了六年的小學時光,在這里我收獲知識,吸取教訓,不斷進步……校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始終讓我記憶猶新。
一提起母校,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如園丁般辛勤的老師了。MissMei,你是我的英語老師。不知為什麼,一上到你的課,我總是以百分之百的熱情迎接。下課後,每當遇到我不懂的地方,你都會仔細、耐心地幫我講解;在平時,你總愛與我聊天,我們像一對知心的朋友,聊家人,聊同學,聊理想……
說到同學,我總是感慨萬千。
謝謝你們在我沮喪的時候給我春天般的溫暖。記得那次,老師陰沉著臉,抱著一疊試捲走進教室。一看這情形,我們就知道不好了,人聲鼎沸的教室逐漸安靜了下來,班裡的氣氛一下子落入了谷底。開始報分數了,李毓,79。我一聽,嚇了一跳,頓時感覺彷彿有好多雙疑惑的眼神唰地射向我,我慚愧地低下了頭。試卷發下來了,我仔細一看,發現有好幾題根本不該錯,真是懊悔不已。好不容易熬到下課,一些好朋友紛紛圍攏在我身邊,不停地安慰我,鼓勵我下次繼續努力。頓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果把考試當成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想說的是: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我還有同學做我的精神支柱!
六年來,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愛,同學間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如一幕幕電影浮現在我的眼前,使我銘記在心。在一二年級,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不點時,老師像母親一樣悉心呵護,耐心教導我,使我心中充滿了溫暖,消除了膽怯,快樂成長;到了三四年級,我長大了一些,同學們不論誰遇到困難,都會伸出雙手前來幫助,使我感受到生活在集體里是多麼幸福!如今多年的耳濡目染,已使我懂得了用愛心回報大家,回報生活。
母校,是您把我哺育長大,您教會我本領,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將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有知識、講文明的好少年,我對您的感激難以用言語述說。
母校,我們即將踏進新的學校,我真不希望離開。畢竟我在這里生活了六年了,對您有著一份深厚的感情,撫摸著這里的一草一木,望著高大的教學樓,看著寬敞明亮的教室,甚至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使我難分難舍。
感謝敬愛的老師,我們的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您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您的幫助和教誨。感謝親愛的同學,感謝你們曾給過我的溫暖與幫助。
母校,你就是一個搖籃,在你的懷抱中,我們逐漸變得成熟。
H. 簡述綜合課程主要有哪些類型
綜合課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相關課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就是在保留原來學科的獨立性基礎上,尋找兩個或多個學科之間的共同點,使這些學科的教學順序能夠相互照應、相互聯系、穿插進行。
二是融合課程(Fused Curriculum),也稱合科課程,就是把部分的科目統合兼並於范圍較廣的新科目,選擇對於學生有意義的論題或概括的問題進行學習。
三是廣域課程(Broad Curriculum),就是合並數門相鄰學科的教學內容而形成的綜合性課程。
四是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這種課程是圍繞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組織教學內容,社會問題就象包裹在教學內容里的果核一樣,又被稱為問題中心課程。
拓展資料
綜合課程之所以在各國中小學普遍使用,是因為它具有—些重要的特徵。這些特徵主要是整合性、整體性、開放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等。
1.整合性。整合有二個特點:一是系統或核心統整部分、要素的過程;二是這種整合在形成之前就已有了某種統攝、凝聚的力量。綜合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體系,它雖然有「聯合」意義上的綜合,但無論哪種意義上的綜合,它追求的是其內容和結構上的最完美的結合,使之一體化。
綜合課程的實質是課程結構的幾個要素的整合,綜合課程的成功與否就在於學科、社會和學生的整合程度,因此綜合課程總是以追求這幾個要素的完美整合為最終目標。綜合課程的整合體現於相關學科或知識的整合,課程理論的整合,學生、教師及教材的整合。,
2.整體性。綜合課程的理論基礎是赫爾巴持的統覺理論。統覺論認為兒童的認識和理解力不是絕對孤立,而是在事物的彼此聯系中發展理解力。因此、從整體出發,符合兒童的認識特點,更有益於兒童的認知發展。這種整體性既體現在融合的課程中,也體現在結構化的課程中。
結構化的課程中的整體性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結構性課程體系是綜合了學科發展、社會和學習者諸多要求而構成的課程體系,其形成的過程也是它自身整體性不斷增加的過程;二是對於學習者而言,接受結構化知識系統的訓練,最終使自身的素質結構呈現整體性。這種整體性是課程結構要素的統一和兒童認識的統一,同時又是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統一,是學習主體和情景的統一。
3.開放性。開放性是指綜合課程本身的信息與外界的。以及課程內部各組成要素之間的信息能通暢地交流。開放性是綜合課程的重要特徵之一。它改變了學科課程封閉性的缺陷,加強學科之間、學科與社會、學科與學習者之間,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
開放性使得綜合課程能及時吸收成熟的科技知識、社會發展的新問題、兒童感興趣的知識和問題,使綜合課程保持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活力,貼近生活和社會。教師和學生可以自主地開發課程,給課程賦予了新的含義。
4.靈活性。靈活性是開放性派生出來的,是指綜合課程具有自我調節機制,以及時對外界的變化作出反應。靈活性首先體現在結構化課程的聯繫上。「由於構成結構課程體系的關鍵是聯系,盡管各種獨立的知識要素或課程是相對靜止的,但聯系卻是活的,是隨著不同方式、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變化而變化的。
5.適應性。綜合課程的適應性是指結構化了的課程體系依據主體的人和社會的要求,主動地改變自身的特性和存在方式,以適應外部條件變化的能力。綜合課程適應了兒童的認知特點。小學生和初中生傾向於直接的形象思維.習慣於從整體上進行觀察認識。
綜合課程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世界、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地、多角度地看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I. 小學的一綜合科為主是什麼意思
這個問題是有一點難度的,各地區有不同的解決辦法。對於小學來說,一般不會用綜合課程的專職教師。基本上是一門主課加一部分綜合實踐課。所以,教師評職稱基本上是與主課相匹配的。如果你是專職的綜合實踐課的教師,那麼,應當和你本地區的評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