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游戲家長資源心得體會
Ⅰ 「幼兒園怎樣有效做好班級工作」研討活動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Ⅱ 幼兒園課題研討活動記錄做好家園共育的意義是什麼具體怎樣做好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
Ⅲ 幼兒園家園共育都有什麼內容
只要跟孩子有關的都可以,比如。
一、幼兒健康性格該如何培養;
二、教會回幼兒生活自理能答力,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
三、讓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四、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只要有關幼兒教育即可。
拓展資料: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並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兒園單方面的進行教育工作。家園共育在家長和孩子中至關重要。
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就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
拓展資料來源:網路-家園共育
Ⅳ 幼兒園怎樣有效利用家長資源發言稿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成為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共同關注的焦點。隨著新課程、新《綱要》的實施,筆者發現,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單靠幼兒園... 本身的資源是難以奏效的,因此必須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審視,應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教育作用,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同步協調發展。那麼,應怎樣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學呢?怎樣才能充分地利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在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著運用了以下一些被證明是比較適合於家園合作的途徑和方法,使家園合作向課程實施的深層次邁進了一步,具體做法闡述如下: 一、建立全園共享的家長資源信息庫 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了解到:幼兒的家長們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可謂人才濟濟,是幼兒園一份豐厚而寶貴的教育資源,它能很好補充幼兒園某些方面資源的空缺,同時家長資源與幼兒園教學資源的良好互動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成長。因此,幼兒園必須高度重視家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重要的資源,誰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便可以在競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幼兒園對家長信息資源的把握也是如此。 為了更好地在幼兒園教學中利用家長資源,首先應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對全園的家長資源進行系統調查、分類、整理,建立起全園共享、不斷更新的家長資源信息庫。所謂家長資源信息庫,就是利用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在對全園家長資源進行充分挖掘、系統調查、分類整理基礎上而形成的全園共享、隨時更新的信息系統。家長資源信息庫以其內容的豐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利用的方便性而體現出獨特的優勢,是幼兒園開發利用家長資源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建立自己的校園網,將家長資源信息庫掛在網上,開辟家長資源信息庫專欄,實施聯網信息化管理,做到全園教師共享家長資源信息,在這個資源信息庫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任務找到自己需要的家長資源,提高家長資源的利用率,為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提供服務,充分發揮家長資源服務教學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家長的職業和能力優勢 家長資源信息庫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家長資源。每位家長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有自己的優勢、強項,能夠提供利用的資源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老師還要根據教學需要,有選擇地利用其來擴大教育資源,加大家園共育的力度。就如何利用家長資源服務於幼兒園教學這個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可供利用: 首先要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幼兒家長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的職業是幼兒認識社會的一扇窗口,給幼兒園帶來了豐富的教育內容。家長從事的職業是多種多樣的,如有的家長從事教師職業,有的家長從事工人、營業員、醫生、護士、警察等等職業,各個職業中蘊涵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吸引家長來園成為客座教師,形成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優勢的互補,應對可利用的家長資源加以分析,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配合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使我們的教學倍增成效,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只有很好的分析和盤活這些資源,才能使我們的家園共育取得最佳效果。 其次要充分利用家長的能力優勢。如有的幼兒家長熱心助教,有的家長心靈手巧,有的家長愛好廣泛,有的家長口語表達能力特別強。這些獨特的技能及個性特徵是一種潛在的教育資源,應加以應用。如在《能乾的媽媽》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班上家長的資源狀況,邀請一些幼兒較熟悉的職業如醫生、交警、廚師、教師等個別家長來園與幼兒互動學習;而在開展《泉州美食》的主題活動中,奶奶們就成了參教的主角,她們憑借著自己身上較為豐富的烹飪經驗,可以手把手的在幼兒中間展示與傳授他們的技藝,讓幼兒在學習製作美食的同時也進一步升華了對奶奶們的熱愛與崇拜之情,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