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區別

幼兒園課程和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1-01-17 03:51:34

A. 幼兒園綜合教育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區別

一 指導思想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綱要》精神,落實《方案》要求,建設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開設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三大科目教學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的實施,促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學習的體驗;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實踐與服務技能;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具有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具體方案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課程形態是為轉變學生單一呆板的學習方式,並通過轉變學習方式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所提供的相對獨立的、有計劃的學習機會。具體地說,是在課程計劃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於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
1、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認識自我。如中學生生理與心理問題研究、中學生行為方式研究、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與關系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研究、班級制度與文化研究、社會適應研究等。

②認識自然。如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能源利用、農作物改良、動植物保護、天文地理、水文氣象研究等。

③認識社會。如社會關系研究、企業發展研究、社區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法制建設、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發展、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跡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藝術研究。

2、研究性學習內容的組織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用「課題研究」和「項目設計」兩種方式進行組織。學生在確定研究性學習內容時,可以採用課題研究的方式,也可以採用項目設計的方式。不論是課題研究還是項目設計,都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要基於合作,要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生活世界當中。

3、選擇研究性學習內容的注意點

①可行性。要根據學生自身已有知識經驗、認識水平以及學校和社區條件確定研究題目。過大過難的選題,會導致研究難以開展,對此必須加以重視。

②自主性和綜合性。
③生活性和實踐性。
④開放性和生成性。

4、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發策略
①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②逐漸積累,形成研究序列。

③適應學校和地區差異,形成自身特色。

(二)社區服務

1)組織形式
①採取個人活動與小組活動結合的形式。

②由學生個人或小組向班主任提交「社區服務活動設計方案」,班主任上報學生處和教學處,批准後,在班主任或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服務活動。

③在學生進入社區服務之前,學校方面必須與學生參與服務的社區管理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取得聯系,以便爭取社區的支持。在此基礎上,與多種社區服務對象或機構建立比較穩定的聯系,保證社區服務對象或機構的多樣性,以及社區服務活動的連貫性。為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的學習條件。

④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社區服務活動進行總結,通過總結,加深體驗與感受。

2)活動內容
1.公益活動:

(1)愛心社區活動;(2)環保社區活動;(3)各類「義賣」活動;(4)「廢品分類回收」活動; (5)學雷鋒活動;(6)青年志願者活動。

2.宣傳教育活動:

(1)「傳承雷鋒精神」主題宣傳活動;(2)「法制安全教育」活動(3)「尊師愛校」系列宣傳活動;(4)「閃光的人生」主題教育活動;(5)創建衛生城市主題宣傳活動;(6)系列社會調查;
(7)系列主題宣傳日活動。

(三)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要求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以社會為課堂,在動手動腦中進行體驗和探究的綜合學習過程。社會實踐要求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通過融入社會、接觸生活,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體驗與感悟,增強社會的責任感。社會實踐的內容一般以主題形式呈現,實踐范圍主要包括:

(1)校園實踐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內的各項活動,以豐富學生生活並促進其健康成長,這是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重要來源。具體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節日活動。 二是班隊活動。三是社團活動。

(2)外出參觀考察活動:組織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觀察思考,開闊視野和思路、增進對社會的理解。該類活動包括:

一是參觀活動,如參觀各種紀念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區人文或自然景觀,考察社區環境、傳統、生活習慣、經濟發展情況等。

二是調查活動,如對社區機關、特定群體、典型人物、熱點事件進行調查、訪談。

(3)行業體驗活動:學校組織學生接觸社會各行各業,親身體驗真實的社會。如軍訓、志願者活動、科技文化活動、勤工儉學等。

以上就是我設計的關於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的主要內容,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望各位老師給予指教。

B. 早教課程和幼兒園課程有什麼區別

第一:選擇課程的方式不一樣
在早教中心,通過科學的測評方式,可以了解寶寶每個階段的成長發育處於哪個階段,父母會有針對性的選擇早教課程種類,有效幫助寶寶均衡發展,幼兒園則不同,所有的課程全部是千篇一律,不能單獨為寶寶開設特色課程,並且幼兒園課程種類相對早教中心來說比較單一,趣味性不強。
第二:年齡不一樣
早教主要是針對0—6歲的課程培訓及家長的一些育兒指導,是從寶寶的敏感期五大能力開始的,通過特別的課程設置來傳遞;幼兒園和早教從經營的體系和模式就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幼兒園針對的年齡段主要是3歲半以上的孩子,早教面對的孩子是從出生一直到6歲之前的教育。
第三:授課方式不一樣
從課程體繫上去分析,幼兒園的課程是大班制教學,每個班差不多20—35人左右,一個主班老師、一個陪伴老師、一個阿姨;早教課程最多不超過12個孩子,主要的是4歲以下,教育的課程是要求我們家長一起陪同上課的,老師、孩子、家長三方互動的一個形式,家長可以在課堂當中獲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您在課程當中可以直觀的看到孩子在這一節課程當中的一個表現,有哪方面表現好哪方面表現不好的,對孩子的發展狀況可以隨時掌握。
第四:教育方式不一樣
幼兒園主要以保育為主,以看護孩子的安全為主,讓家長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晚上您去接孩子下園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頂多就是和您溝通幾句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的大體表現,您在早教中心上課,不但孩子五大能力得以提升,課上老師還會有單獨指導的時間,針對每節課的重點操作老師會對每個孩子做出指導和評價,下課之後老師還會跟您溝通,給您一些教育方案包括您在家的時候如何實施家庭教育方案,這些在幼兒園是得不到的。
第五:接送方式不一樣
由於早教針對的是0-6歲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一般都由家長親自接送,也是為了讓家長和老師有更多的機會溝通,通過在學校的表現對每個孩子做出指導和評價從而給出科學的育兒方案和家庭延伸服務。而幼兒園一般都有校車接送,相對來說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機會要少些。

C. 幼兒園課程與中小學課程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課程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快樂成長,而中小學課程一般是屬於應試教育,以考試升學為目的哈。你可以上雲課吧去查查資料,上面有很多教育學資料哈。

D. 淺談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區別和聯系

淺析幼兒園教學活動與幼兒園游戲的關系 (摘) 課程與游戲的關系可將之概括為四種:合一的、整合的、並列的、分離的。 合一即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在實踐層面上,課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兒的自發自主性游戲,教師只要創設環境投放材料,讓幼兒自由活動,教師適時介入指導,必要時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 整合即以課程生成游戲,以游戲生成課程。前者是教師為進行某課程內容的教學而專門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兒去進行這方面的游戲,比如教師要教幼兒沉與浮,而專門投放了各種玩水的的材料,讓幼兒獲取什麼東西沉下去、什麼動西浮起來的經驗。後者是教師從幼兒自發性游戲中觀察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然後設計成專門的教學活動。 並列即教學歸教學,游戲歸游戲,兩種活動都以一定的時間保證,教師預設的教學活動全都來自於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時在幼兒自發的游戲過程中加以關注與即時指導。 分離即游戲只是一種教學以外的休閑和娛樂,除了安全和糾紛以外,教師對游戲不加以課程式的關注,比如象小學的上課和課間游戲,各不相關。

E. 幼兒園課程和小學課程的區別與聯系

幼兒園來課程與中小學課程相比自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著較大的區別,這是由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任務、目標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決定的。
(1)幼兒園課程融合於一日生活之中。幼兒的保育中包含著教育,教育中蘊含著保育。從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來看,由於幼兒教育不是單純傳授系統的知識技能,而是注重幼兒全面和諧的整體培養。
(2)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游戲是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形式,幼兒園通過游戲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形式就是上課。
(3)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並操作他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幼兒園課程應積極發揮幼兒感官的作用,讓他們正確地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進行學習。對幼兒來說,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這一點也是與中、小學生學習的區別之一,因為中、小學生是進行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以間接經驗的學習為主。

F. 以下選項中,哪一項不是幼兒園課程與一般意義上課程的區別

單項選擇題 1.1.在幾種有代表性的課程概念中,「理論上很吸引人,實踐上卻很難實行」的是哪一種(B)A.課程即學校組織的學習活動B.課程即兒童在校獲得的學習經驗C.課程即教學計劃D.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或目標 1.2.從某種意義來說,課程的「再設計」過程是指(D)A.課程目標B.課程內容與組織C.課程評價D.課程實施 1.3.在以下幾種課程概念中,哪一種有利於課程的科學化和標准化(A)A.目標說B.行動說C.教材說D.計劃說 1.4.「經驗」中心課程過於忽視(A)A.系統知識的學習B.生活中有價值的內容C.學生的興趣和需要D.學生的主體性活動 1.5.幼兒園課程基本以(C)為主要形式。A.隱性課程B.綜合課程C.活動課程D.分科課程 1.6.幼兒園課程不具有哪種屬性(C)A.基礎性B.適宜發展性C.義務性D.非義務性 1.7.制約幼兒園課程任何一個結構要素的核心因素是(D)A.社會因素和人類知識B.兒童發展的社會方向性C.幼兒的自發活動和自由興趣D.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1.8.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點(A)A.啟蒙性B.游戲性C.潛在性D.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2. 1.1.(D)是幼兒園課程的「指南針」和方向盤。A.課程設計B.課程組織方式C.課程評價D課程目標 2. 1.2.對教育目標體系中三大來源的信息進行「價值性篩選」時的過濾網和調節器是(C)A.教育哲學和知識論B.心理學和社會學C.教育哲學和學習心理學D.心理學和知識論 2. 1.3.確定教育活動目標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A)A.發掘課程內容本身價值並使之與上位目標保持一致B.使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符合各原則C.教育活動目標要盡量具體明確D.教育活動目標要切實可行 2.1.4.月計劃是(B)A.年齡階段目標B.單元目標C.教育活動目標D.鄰域目標 2.2.1.(B)被比作課程的心臟,是課程生命活力的源泉。A.目標B.內容C.實施D.評價 2.2.2.根據發展適宜性原則,課程內容的難度水平應處在幼兒的(B)A.現實發展水平上B.最近發展區C.自發經驗上D.理想的發展區 2.2.3.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具體做法有(D)A.排除一切兒童不感興趣的內容B.選擇一切兒童感興趣的內容C.選擇必要的課程內容D.將必要的課程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 2.2.4.課程內容的均衡是指(A)A.構成課程內容的各個部分之間的比例要適當B.構成課程內容的各個部分要平均分配C.課程內容中某些部分要突出D.幼兒現實缺乏但理想的發展又必需的品質要求先發展 2. 3.1.(C)課程是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組織形式的代表。A.學科課程B.綜合課程C.核心課程D.活動課程 2.3.2.(A)課程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組織形式的代表。A.活動課程B.綜合課程C.核心課程D.廣域課程 2.3.3.幼兒園教育途徑不包括(D)A.教學活動B.日常生活和常規性活動C.家園合作D.家長教授入園幼兒知識 2.3.4.「寓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園的生活「教育化」,指的是幼兒園課程組織的哪項基本原則(B)A.整體性原則B.生活化原則C.主體性原則D.活動性原則 2. 4.1.幼兒園課程實施本質上是(C)A.嚴格按照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B.教師按自己的理解對課程方案的執行過程C.是課程的「再設計」過程D.教師教的過程 2.4.2.間接教學中幼兒的學習方式以(A)為主A.發現學習B.無意學習C.接受學習D.機械學習 2.4.3.課堂文化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B)A.文化知識B.心理氣氛C.學習材料D.教學內容 2.4.4.下面的行為和結果哪項是不屬於專業教師所有的(D)A.利用專業知識及其見解作判斷B.思考各種可能的行動方式C.評估行動及決定可能產生的長遠後果D.選擇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方法 2. 5.1.下列選項中,哪項不是幼兒園課程評價對象(D)A.課程方案B.實施過程C.教師D.管理人員 2.5.2.課程評價標準的意義不包括(D)A.強化功能B.規范作用C.鑒定作用D.區分功能 2.5.3.評價中要以(A)為主。A.教師自評B.學生評定C.管理人員評定D.科研人員評定 2.5.4.對於集體教學來說,效果評價往往要以(B)的幼兒通過為准。A.二分之一以上B.四分之三以上C.五分之四以上D.全部 2. 6.1.過程模式的最大特徵是(A)A.具有開放的設計思路B.確立明確可測的外顯性行為目標C.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設計中心D.設計步驟圍繞預先制訂的行為目標 2.6.2.目標模式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從(C)出發設計課程。A.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B.從現有的材料、內容、問題出發C.從目標出發D.從已經設計好的教育活動方案出發 2.6.3.過程模式的缺陷在於(D)A.忽視「藝術性」和「人性」B.重結果輕過程C.強調目標行為化、可測性D.忽 視目標作用 2.6.4.目標模式的優點在於(B)A.強調課程的靈活性B.課程設計條理清晰C.重視課程實施過程D.發揮教師主動性、創造性 3. 1.1.蒙台梭利認為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是(B)A.游戲B.工作C.日常生活練習D.文化科學教育 3. 1.2.蒙台梭利認為兒童的個性和行為模式是(A)形成的。A.自我教育B.環境教育C.學校教育D.家庭教育 3.1.3.蒙台梭利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B)A.幫助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B.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C.使兒童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D.使兒童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 3. 1.4.蒙台梭利教育內容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是(C)A.日常生活練習B.語言教育C.感覺教育D.文化科學教育 3. 1.5.蒙台梭利教具中最具特色的是(B)A.生活訓練教具B.感官教具C.學術性教具D.文化藝術性教具 3. 2.1.五指活動課程的創始人是(B)A.陶行知B.陳鶴琴C.張雪f]D.張宗麟 3.2.2.陳鶴琴認為(D)A.兒童是成人的縮影B.兒童時期僅作為成人之准備C.兒童時期沒有它本身的價值D.兒童有自己獨特的生理心理特點 3.2.3.活教育的目的是(A)A.做A.B.學知識C.改造社會D.適應社會 3.2.4.「單元教學法」的特點是(A)A.整體系統B.分散具體C.單獨進行D.抓住重點 3.2.5.活教育的課程應該以(C)作主要教材。A.各科課本B.活動C.大自然、大社會D.教學綱要 3.3.1.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的重要教學形式是(B)A.游戲B.作業C.日常生活活動D.上課 3.3.2.兒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可以獲得(A)知識。A.零碎的知識B.系統的知識C.分科的知識D.全面的知識 3.3.3.學前知識系統化教學的基本理論觀點有(A)A.教育要走在發展前面,引導發展B.課程應該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C.教育目的是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D.幼兒園教學是一種自發的教學 3.3.4.給兒童的知識應該是(D)A.全面的知識B.零碎的知識C.生活的知識D.系統的知識 3. 4.1.皮亞傑式的學前課程一般具有的特點是(A)A.強調活動與游戲的教育價值B.強調系統知識的教育價值C.強調自然社會的教育價值D.強調工作的教育價值 3.4.2.凱米認為,幼兒教育的最終目標是(C)A.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B.「做人」C.兒童的發展D.幫助兒童形成

G. 在幼兒園中,教育資源和課程資源應該怎麼定義有什麼區別

(1)幼兒園課程即教復學科目。這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我國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幼兒園課程定義。這種課程定義強調系統的知識教學,強調教師應該向幼兒傳授那些必要地有價值的知識,而且,這樣的課程定義其實施容易被教師把握。
但是,該定義相當狹隘,只關注學科知識,容易脫離幼兒的生活實際,同時,該定義對課程的分類人為的割裂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
(2)幼兒園課程即教育活動,泛指為幼兒設置的、並區別於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活動的總和。
這種定義,不再視幼兒園課程為狹義的教學科目,而把它泛化為對幼兒進行的一切教育活動,幼兒園課程不僅局限於學科教學活動,還包括其他任何類型的教育活動,包括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運動等。但是,教育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對活動的經驗也是不一樣的,該定義只注重幼兒外顯的活動,無法顧及幼兒活動中內在的體驗和心理結構的變化。

H. 簡述幼兒園學科課程與中小學學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課程論》為指導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理論依據,系統地介紹了《綱要》所包含的基本框架、知識觀、整合思想、環境創設以及反思性教學和教師成長等教育理念,從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回答了幼兒園課程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教得怎樣等問題;在分析幼兒園課程組織與實施的實質的基礎上,系統地論述了幼...兒園課程活動組織與指導方式的選擇,並用教育實踐中的實例驗證了教學實施中的經驗和問題,進一步提出了組織課程內容的具體安排要求。另外,教材還詳細介紹了幾種國內外較有影響的、典型的課程方案(或模式)和「單元主題活動」、「項目活動」、「區域活動」等幾種幼兒園常用的教育活動形式,以及近年來幼教界常常提到的「園本課程」、「生成課程」、「『支架式』教學」。

I. 幼兒園學科課程與中小學學科課程有什麼區別

幼兒園非強制性,小學必須要會

J. 幼兒園課程與幼兒教育活動的異同

一、首先區分兩個的定義: 1、幼兒園課程,所指廣泛,一般包括以下幾層含義: (1)幼兒園開設課程的總類別和基本情況,不同的幼兒園開設課程是不完全一致的; (2)幼兒園教學用的教材體系,包括教材、視頻、音頻、卡片、掛圖、教具、道具等等,這里重點說的是那些實際的教學用具,實物的。 (3)最後一層含義,...就是指幼兒園老師備課的具體方案、文件、獨特教具或道具等,從這個方面來講,幼兒園課程和幼兒園教學活動都是指的一類東西,不過前一個是方案,後一個是實踐。 2、幼兒教育活動,一般包括以下幾類: (1)常規的故事、兒歌、動畫、游戲等傳統的導入及正常上課的具體環節等; (2)非常規的節日活動、外出拉練、園內匯報課、家長公開課、親子娛樂活動等。 所以,綜合比較之後,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二、相同點: 幼兒園課程的第三層含義,與幼兒教育活動所指的含義基本一致,都代表了幼兒教育中,教師的具體教學方法,從備課到上課,甚至到課程評價,以及復習的全過程。 三、不同點: 1、幼兒園課程一般由教材出版商(多數為出版社,也有很多是民營)的教研人員編寫,不要求幼兒園老師有很強的教研能力,老師只要能夠按照課程所講,自己篩選屬於自己的課程內容,最後實現完整的實現幼兒實際的教育活動即可。 2、再明白一點說,現實中,絕大多數幼兒園,普通老師不具備創造和開展幼兒園課程教研的能力和熱情,他們只能是在現有大綱的基礎上,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幼兒教育活動上做再加工和改造。 總之,這兩類東西,代表了不同群體要做的不同工作,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做好第二項內容就算完成基本的工作職責,如何有能力設計和改編整個幼兒園課程體系,可以考慮到出版社應聘看一看,哈哈。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