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大班蒙氏數學課程總結
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活動評析與反思怎麼寫
本節課我從幼兒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通過自主嘗試探索,學習並掌握了10的9種分法,幼兒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還發現和總結出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整個活動,形式新穎,簡單有趣,生動形象,幾個環節的安排恰到好處,始終抓住了幼兒的興趣,復習了9以內的數量,發展了幼兒觀察、比較和操作能力,同時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整個活動將幼兒的思路清晰化、系統化,使幼兒感到,原來學數學是那麼的有趣,動靜交替中,潛移默化培養了他們「樂學」的情感。
㈡ 蒙氏數學幼兒園大班認識長方體教學
活動目標 1、能說出長方體名稱認識它的主要特徵。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形與體的不同,發展空間知覺,並能區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3. 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合作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長方體特徵 2、難點區分形與體的特徵 活動准備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書、玩具等物品,長方形正方形紙板,正方形泡沫板若干,大長方體正方體盒子。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鞏固對正方體的認識。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如: 魔方,儲物櫃、餅干盒等。 3、 (1) 請幼兒拿出和教師一樣的長方體積木,請幼兒數一數它有幾個面,都是什麼形狀的? 教師小結: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2)老師又拿出一個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積木,問:老師這還有一塊積木,它和剛才的長方體有什麼不同?(幼兒觀察不同處),它是什麼形狀呢?請幼兒取出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積木,摸一摸,看一看,再次觀察這兩個積木的相同和不同。
㈢ 幼兒園大班圓圓的月亮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圓圓的月亮 教師:屈老師 教學目標: 1、練習1——30的順數、逆數。 2、練習1——30的數字順序。 教學重點:讓幼兒以順數、逆數的方式重復練習1——30的數字順序排列,通過實物與數字做「一對一」得點數。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練習1——30的數字順序完成1—30的連連看數字排序。 教學准備: 知識准備:手指游戲《小猴盪鞦韆》 物質准備:月亮圖片一張、1—30的數字卡片30張、紙團120個(根據幼兒人數定)、連連看圖片30張、教師記號筆一支、幼兒用的彩筆每人一支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猴盪鞦韆》讓幼兒感知數的順序。 《小猴盪鞦韆》 五隻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 四隻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 三隻小猴盪鞦韆,超小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 兩只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 一隻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嗷 沒有小猴盪鞦韆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請幼兒出列排成三排,一排十個人,然後報數。 教師:排頭為 一,排第二者為 二,其餘依此類推。 再報完數之後,請幼兒告訴老師自己的數字是多少。 教師:為什麼你們每個人得數字不一樣啊?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代表自己在隊伍中的順序) (二)教師將數字卡片一一發給幼兒(按照小朋友報數的編號),再讓幼兒拿著卡片散開,然後再將幼兒召回,並按照順序排好隊。 教師:小朋友拿著卡片給離你最遠的好朋友看一看,一會看哪個小朋友能准確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教師:你們怎麼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的,這張圖卡對你們有什麼幫助嗎(請幼兒說明) (三)教師將1—30的其中一些數字卡片在黑板上打亂順序,請小朋友上來調整一張圖片將順序調整正確。 教師:小朋友,我們先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老師將卡片的順序打亂,看看哪一個小朋友又快又准確找到它原來的位置。 (四)教師拿出小紙團,給每個組的幼兒三十個,讓他們自己數一數。 (五)教師把月亮的圖片拿出來 教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月亮裡面有哪些數字啊?有哪個小朋友願意幫老師把它連起來,看看裡面會出現什麼東西啊? (六) 教師:小兔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也來畫一個好不好。這次要按照逆數的順序把它畫出來哦! 教師把小圖片給每個幼兒發一張,並給每個幼兒一個彩筆,看一看哪個幼兒連得最漂亮。 (七)結束:請小朋友們自己設計一個圖片,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做,明天帶來與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分享,好不好?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㈣ 幼兒園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的基礎上,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新房的快樂 活動重點:理解門牌號碼的實際意義 活動難點:根據動物圖片後的門牌號碼給小動物找到家 活動准備: 知識准備: 1、幼兒分別對橫的、縱的兩方面的序數已有了解。 2、有少數幼兒在區域游戲中玩過此類游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 材料准備: 1、教師示範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間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一座,高三層、每層有兩間房子的高樓一座);小猴、小羊、小雞、小豬、小兔的圖片各一張。 2、幼兒操作用樓房每人一份(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分別為每層有兩個房間的二層、三層、四層、五層、六層的樓房及每層有三個房間的三層、四層的樓房若干,能力不同則提供給不同的材料。這樣,在橫的、總的兩方面都拉開了距離,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使不同幼兒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基礎上經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動物若干。 3、皺紙做的用於慶祝的綵帶;錄有《喜洋洋》音樂的磁帶。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數高樓。 2、集體活動。 1)、情景導入 很多小動物們都圍在小猴身邊,他們在說什麼呀? ——原來小猴告訴大家:「今天我去城裡玩了,發現那裡的人們住的都是高高的樓房,又寬敞又亮堂,我們也來蓋樓房吧!」「好呀,好呀!」小動物們都歡呼起來。 2)、鞏固經驗 (1)、小動物們說干就干,不多久就蓋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間房子的平房)。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搬進第一座房子。小兔為什麼要住在這里?(此處要鞏固的經驗是:從左往右數房間,依次是:第一間,第二間------以鞏固幼兒在橫的方面的序數經驗) (2)、小兔覺得新房子雖然很寬敞,可並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於是小動物們商量了一,又蓋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蓋起來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請幼兒幫某個小動物們搬進第二座房子。小豬為什麼住這里?——原來數高樓是從下往上數,第一層,第二層------(此處要鞏固的經驗是:從下往上來數樓層,依次是:第一層,第二層-----以鞏固幼兒在縱的方面序數的經驗) 3、幼兒討論 ——小豬覺得這棟樓房的雖然很高,可是每一層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還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於是小動物們又商量要蓋第三座房子 (1)、你們猜小動物們蓋的第三座房子會是怎樣的?(引導幼兒說出每層有兩個或三個房間) (2)、哇!果然和你們說的一樣,小動物們這次蓋的樓房每層都有兩個房間。(出示高三層,每層有兩個房間的樓房)小猴子看到這樣的樓房真想立刻住進去,誰來幫小猴搬新房?(請能力一般和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上來幫忙) ——教師小結:原來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間。
㈤ 幼兒園大班蒙氏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我總結了一下自己教學反思的幾點體會: 第一 對「情景創設」的反思:教完每節課後,對教學情景創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所創設的情景是否真的讓學生感受到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和諧之處,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努力修正下次課的情景創設,並及時改進教案。 第二 對「上課效果」的反思:備課的最終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一節課下來,我們應認真從每一位學生的上課表情、課堂作業、回答問題、板演以及我們自己的課堂觀察等環節反思本節課的實際效果如何。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效果好就可以積累經驗,效果差可以及時找出原因,並在教案的反思一欄中作好詳細的記載以便及時修正。 第三 對「教法學法」的反思:上完一節課,靜心沉思,摸索出其中的某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思維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四 對「評價體系」的反思:每堂課後認真思考一下本節課的評價內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價值的數學任務、數學活動;評價的方式是否多樣、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主題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㈥ 教材分析:幼兒園蒙數《比較大小》對幼兒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首先,大家要對數學這個學科有正確的認知,數學不是僅僅數數和計算的,而是包含專數、量、形、時間屬、空間、方位等多方面的教育;
其次,要釐清教學的目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明確提出,數學教育的目的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
㈦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數學教案
目標:1、感知物品的體積特徵,並根據此匹配合適的包裝盒。2、增強思維的靈活性,版發展空間知覺。准備權:1、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13頁《裝在哪裡最合適》2、一雙球鞋、一個小鬧鍾、一個羽毛球排以及它們匹配的盒子,另准備一隻盒子,以產生
㈧ 蒙氏數學的好處
好處:
1、孩子在創造性、邏輯性、秩序性、獨立性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回。
2、孩子6歲前會進行千位答以內加、減、乘、除的運算,達到小學二年級的水平。
3、智力能力好的可達到千位以內加、減、乘、除的心算。
4、孩子上小學的數學成績普遍要高於同齡人,並一直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5、更多的間接影響是對孩子未來一生的影響,無論孩子從事何種職業,從小對孩子內在秩序的培養,將使孩子未來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如果這一切是在孩子心智定型前進行塑造和培養,效果會遠遠好於孩子心智成熟以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精確的秩序心會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拓展資料:
簡介:蒙氏數學是一套通過「游戲」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教材。蒙氏數學把抽象的數學概念、高深的數學思想融入簡單有趣的教具中,孩子通過興致勃勃地操作蒙氏數學紙面教具、完成配套的練習(塗畫、剪切、粘貼)等,就潛移默化地理解了數學概念,形成了形象生動的直觀思維,這是在傳統數學學習中要經過大量艱苦的訓練才能達到的效果,孩子進入小學後將體現出爆發性的學習效果!
㈨ 中班蒙氏數學《數物結合》公開課優秀教案
蒙氏數學觀摩課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大家能夠抽出時間來觀看我這次的蒙氏數學觀摩課。在此我代表全體老師向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您們對我們幼兒園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設計意圖:
我設計的是一節蒙氏數學課《數物結合》它是讓幼兒體驗數字與物品的對應關系,設法將抽象的數字與相應數量的實物聯系起來,幫助幼兒認識數字。在生活中應時時注意引導幼兒關注事物數量的同時,與數字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幼兒進一步了解10以上數的含義並加深對兩位數表達方式的印象。
本節課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系。
2、能認讀數字11—15。
3、使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授課開始:
一、教學名稱:
蒙氏數學
二、教學內容:
《數物結合11—15》
三、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系。
2、能認讀數字11—15。
3、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四、教學准備:
1、串珠、數字拼版
2、彩色紙條、圓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學過程: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走線,線上游戲:《小火箭》
小火箭,真厲害。一飛飛到藍天上,發火箭啦——11、12、13、14、15,發射!
出發到太空嘍!
2、集體活動
①感知數物結合
⑴創設情境:太空里呀,有金色王國,還有彩色王國。金色王國里有許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國里有許多彩色串珠,它們想成為好朋友,怎麼辦呢?數字王國里的數字卡片決定介紹它們認識,我們幫它們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剛才小朋友們玩游戲《小火箭》時,小朋友都聽到老師說那幾個數字了呀?(11、12、13、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數字拼板、數字卡片11,再取出相應數量的串珠卡(個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數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數字拼圖。
⑷請個別幼兒操作學具「串珠、數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數字,以增加幼兒的興趣。
②游戲:「找數字」
教師邊拍手邊問:「小朋友,我問你,,哪個數字不見了?」
幼兒邊拍手邊答:「尤老師,告訴你,數字11不見了。」
然後請幼兒放回原位(游戲可反復進行)
3、分組活動:
創設情境:還有很多物品想和數字卡片交朋友,我們一起去幫幫忙吧!
① 看數字,貼星星。
② 讀一讀,塗與數字相對應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數字拼板」。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每組個別幼兒展示並講解自己操作的情況,感受成功的體驗。
六、教學總結:
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11——15數字與數量的對應關系。
蒙氏特色:
蒙氏數學主要是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生活實際操作為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進一步探索創造。並且通過蒙氏數學的學習可幫助幼兒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養幼兒善於提問,愛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