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高中

新課程高中

發布時間: 2020-11-28 18:36:41

⑴ 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什麼具體分為哪幾個方面

高中數學新課標和大綱的比較
一、課程目標與數學目的的比較
課程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部分,比以往數學目的內容更豐富,更具體。下面從總目標、基礎知識、能力、數學觀四方面對數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進行比較,從而說明課程目標的發展進步。
1.關於總目標。
課程標准中的總目標指出「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學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其實這是數學教育的首要和基本的目的。對於數學教育只有明確了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制定出支持它的具體目標。相比之下,以往數學目的沒有這種總分式的結構,這是課程目標的一個特色。而且總目標中的「滿足個人發展」體現了數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響應了「大眾」教育的口號,這應當是課程目標的進步之處。
2.關於基礎知識。
數學教育要傳授數學基礎知識,這是有史以來的一個共同目的,也是一個最根本的目的之一。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指出基礎知識是:高中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數學知識精髓的思想方法,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這兩年教學目的將其列入基礎知識的范疇,是個好現象。可是近年數學教育偏重於形式化,教學目的沒有強調要揭示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發展過程和本質,如此「會將生動活潑的數學思想活動淹沒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課程目標沒有規定哪些是「基礎知識」,但我們通過研讀可以發現他們蘊涵於「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數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繼學習中的作用」之中,可見課程標准重視基礎知識的實用性及數學思想和方法,強調其本質、來源和實際背景與大綱相比,這是一大進步。
僅僅知道數學基礎知識的內容是不夠的,必須進一步恰當地把握各項知識的深度和廣度。1996年和2000的教學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等用語來描述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不同層次。而課程標准除了在「內容和要求」中使用上述用語,一開始在課程目標中就提出:「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如此,在課程目標的宏觀指導下,「內容標准」才能對各項基礎知識作定性的規定,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方向。這是教學目的與課程目標的區別之處,這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優點。 數學科學是不斷發展前進的,數學基礎知識的范圍還將會有新的變化。課程目標不僅吸收教學目的的優點——將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基礎知識,而且更關注基礎知識的本質和來源,同時也指出各項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程度。
3.關於能力。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基本能力是現代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1963年教學大綱首次提出三大能力,能力的出現是一個進步,反應了社會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體現了教育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可是,自60年代提出三大數學能力,尤其是80年代以來,我國的數學教育把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首要位置。一些學校受升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出現了削弱基礎知識教育的趨勢,為培養三大能力搞題海戰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學教學對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6年和2000年教學目的中將「邏輯思維能力」中的「邏輯」去掉了,也就是說,思維能力不再只注重邏輯思維了。但目的仍舊將三大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相比之下,課程目標沒有沿用舊大綱的三大能力的提法,而是提及了多種能力,如「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
1/3
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它們蘊涵著三大能力,同時內容又有所豐富。其中「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出是跟上時代步伐的,因為在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社會里,數據、符號日益成為一種重要信息,為了更好地認識客觀世界,人們必須學會處理各種信息,尤其是數字信息。
對於能力,目的中還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提法無疑是進步的,對於這種能力的實質是什麼,1996年和2000年的教學目的都作了詳細說明。關於「能力」,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數學交流」能力。目的中的「形成用數學的意識」和目標中的「發展數學應用意識」都體現了數學教育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能力,但前者只是處於「形成」階段,而後者是要「發展」這種能力。此外,2000年的教學目的和課程目標都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際上是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能力要求——創新能力,這貫徹了21世紀創新教育的思想,真正做到了與時俱進。上述這些能力都是各國數學教育目的的共同趨勢,反應我國課程改革抓住時代的脈搏。
進一步我們發現課程目標提出「逐步地發展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體現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對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在學校不可能學到他們今後一生所需的知識,而且知識是不斷

⑵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什麼意思新課標教材呢

只要是實行課程標准,多數選用人教版教材,教材分必修和選修兩套,必修五冊,適應課標的五學段(每學期期中前為一學段,其中後為一學段,一學年為四學段,學到高二第一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選修是必選和任選兩種,必修分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任選教材還沒有專門規定,可以由地方甚至學校自己編。和過去普高教材相比,課文增加了,難度沒降低,普遍反映課程改革後負擔反而加重了,課標試驗區的高考試卷和普通試卷沒有本質變化。這是語文。其他各科也是如此,都搞了模塊教材,系統性降低,難度沒有明顯降低。所以沒有那種教材好學的問題,想學出好成績,都不容易。

⑶ 高中新課標高一高二高三各科分別學那幾本書啊

根據提問者的敘述我判斷你說得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也就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現行教材。 該教材高一第一冊和高二第二冊都分為上下兩冊,分別供上下兩個學期使用;其中第二冊下分為A、B兩個版本。高一、高二的教材均為必修,不分文理,高考、會考均考,第二冊下學生可選擇學習A或者B(事實上是由學校或者地區教育部門自行決定)。A、B兩個版本的區別在於A是用傳統幾何方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而B除了傳統幾何方法外更側重於空間向量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中的應用。高考中空間向量不單獨考,高考立體幾何題有兩個答案分別用空間向量和傳統幾何方法,空間向量的方法往往更為簡便易學。有的學校規定文科學A版,理科學B版,這是自行規定並不是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無論A版還是B版文理均可選用,但B更簡便而且掌握了B的內容自然能夠掌握A的方法,反之則不然。 高三教材為選修教材,高考考選修內容但是會考不考。高三選修教材分為選修Ⅰ和選修Ⅱ兩種,選修Ⅰ供文科使用,選修Ⅱ供理科使用。 顏良文丑的回答基本正確,我來補充一下:高三文科選修Ⅰ目錄如下: 第一章 統計 1.1 抽樣方法 1.2 總體分布的估計 1.3 總體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計 實習作業 通過抽樣調查研究實際問題 第二章 導數 2.1 導數的背景 2.2 導數的概念 2.3 多項式函數的導數 2.4 函數的單調性與極值 2.5 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6 微積分建立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研究性學習課題:楊輝三角 理科用的選修Ⅱ詳細內容如下: 第一章 概率與統計 一 隨機變數 1.1 離散型隨機變數的分布列 1.2 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期望與方差 二 統計 1.3 抽樣方法 1.4 總體分布的估計 閱讀材料 累積頻率分布 1.5 正態分布 1.6 線性回歸 閱讀材料 回歸直線方程的推導 實習作業 通過抽樣調查,研究實際問題 第二章 極限 一 數學歸納法 2.1 數學歸納法及其應用舉例 閱讀材料 不完全歸納法與完全歸納法 研究性學習課題:楊輝三角 二 極限 2.2 數列的極限 2.3 函數的極限 2.4 極限的四則運算 閱讀材料 無窮等比數列的和 2.5 函數的連續性 第三章 導數 一 導數 3.1 導數的概念 3.2 幾中常見函數的導數 閱讀材料 變化率舉例 3.3 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 3.4 復合函數的導數 3.5 對數函數與指數函數的導數 閱讀材料 近似計算 二 導數的應用 3.6 函數的單調性 3.7 函數的極值 3.8 函數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3.9 微積分建立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意義 第四章 數系的擴充——復數 4.1 復數的概念 4.2 復數的運算 4.3 數系的擴充 研究性學習課題:復數與平面向量、三角函數的聯系 第二冊下A、B兩個版本區別在於第九章。兩版本的第九章內容如下: 第二冊下A版: 第九章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一 空間直線和平面 9.1 平面 9.2 空間直線 9.3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質 9.4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9.5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質 9.6 兩個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二 簡單幾何體 9.7 稜柱 9.8 棱錐 閱讀材料 柱體和錐體的體積 研究性學習課題:多面體歐拉定理的發現 閱讀材料 歐拉公式和正多面體的種類 9.9 球 第二冊下B版 第九章 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一 空間的直線與平面 9.1 平面的基本性質 9.2 空間的平行直線與異面直線 9.3 直線和平面平行與平面和平面平行 9.4 直線和平面垂直 二 空間

⑷ 高中新課標的目標描述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表1所示。
表一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1-9'ELA'2.1)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1-9'ELA'2.3)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1-9'ELA'2.4)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1-9'ELA'2.5)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以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1-9'ELA'2.6)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1-9'ELA'2.7)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1-9'ELA'2.8)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1-9'ELA'2.9)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⑸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什麼意思新課標教材呢

只要是實行課程標准,多數選用人教版教材,教材分必修和選修兩套,必修五冊版,適應課標的五學段權(每學期期中前為一學段,其中後為一學段,
一學年
為四學段,學到高二第一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選修是必選和任選兩種,必修分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
語言文字應用
、文化論著研讀,任選教材還沒有專門規定,可以由地方甚至學校自己編。和過去普高教材相比,課文增加了,難度沒降低,普遍反映課程改革後負擔反而加重了,課標試驗區的高考試卷和普通試卷沒有本質變化。這是語文。其他各科也是如此,都搞了模塊教材,系統性降低,難度沒有明顯降低。所以沒有那種教材好學的問題,想學出好成績,都不容易。

⑹ 普通高中新課標出爐,與新高考如何銜接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不只是為升大學做准備,還要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和職業發展做准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與此相對應的是,考慮到高中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及升學考試要求,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適當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
一是保留原有學習科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二是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提供有選擇的課程。
三是進一步明確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為學生就業和高校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四是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適當增加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了,與過去高中教育就是『精英教育』不一樣,學生有多樣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礎。因此,這次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既要強化共同基礎,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選擇需求、多樣化發展需求。」王湛說。
在保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在鄭富芝看來,這更體現了高中教育的育人功能,「整個普通高中課程的設計不能完全跟著考試走,而要跟著育人走,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⑺ 新課標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是指什麼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六個維度,各維度二級指標項目如下:
道德品質:是非觀;榮辱觀;集體觀;誠信度。
公民素養:熱愛祖國;社會責任;遵紀守法;文明習慣。
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創新意識;學習效果。
交流與合作:表達能力;傾聽習慣;合作能力。
運動與健康:生活方式;體能;情緒;意志。
審美與表現:感受美;表達美

⑻ 高中新課標必讀書目

前言
《論語通譯》
《孟子選注》
《莊子選譯》
《孫子兵法直解》
《三國演義》
《紅樓夢》
《西廂記》
《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40篇》
《魯迅小說選·吶喊》
《魯迅雜文精選》
《子夜》
《家》
《老舍劇作選·茶館》
《曹禺劇作選·雷雨》
《朱自清散文精選》
《邊城》
《聞一多詩選》
《徐志摩詩選》
《林清玄散文精選》
《賈平凹散文精選》
《周國平散文精選》
《經典常談》
《談美書簡》
《百年中國小說精選》
《哈姆雷特》
《堂吉訶德》
《歌德談話錄》
《巴黎聖母院》
《歐也妮·葛朗台》
《高老頭》
《匹克威克外傳》
《大衛·科波菲爾》
《復活》
《普希金詩選》
《泰戈爾詩選》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茶花女》
《包法利夫人》
《紅與黑》
《傲慢與偏見》
《局外人》
《少年維特的煩惱》
《卡夫卡短篇小說精選》
《紀伯倫散文詩精選》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精選》
《傑克·倫敦短篇小說精選》
《百年外國小說精選》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