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設課程
『壹』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有哪些
1、主要課程
主要開設課程有:教育通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哲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法、小學英語教材與教學研究等。
2、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3、培養模式
為了更好地滿足基礎教育對小學教師的人才需求,在院、系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積極實踐以人為本、整體教育、目標培養、實踐體驗的教育理念,構建2111人才培養模式。2111即可擔任小學語文、數學2門主課的教學,兼顧1門其它課程,指導1門活動課程,專長1門課的教學。
在構建課程結構體繫上堅持體現「三性一體」的特徵,三性指高等教育的共性、高師教育的特性、與小學教育專業的個性,一體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為一體。
在培養工作中堅持大學通識課、基礎專業課、學科專業課、公共選修課、活動課、社會實踐課六個課程平台以小學教育專業實踐和小學教育研究一線貫穿,並充分體現小學教育專業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2111人才培養特色。
(1)小學開設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的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
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貳』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叄』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對於我國小學總共開設了幾門課程
我國義務教育課程對於我國小學總共開設了8門課程,分別是:語文、數學、英語、科學、信息技術、藝術(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品德與生活。
一至二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課, 三至六年級設品德與社會課,旨在適應兒童生活范圍逐步從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經驗不斷豐富以及社會性逐步發展。
三至九年級設科學課,旨在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精神;一至九年級設藝術課,旨在豐富學生的藝術經驗,發展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德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3)小學開設課程擴展閱讀:
普及教育、強制教育和免費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本質特徵,免費的步驟可以根據國情來分步實施,但必須堅持免費的特點。公益性是整個教育事業的特徵,義務教育要更徹底一些,不僅僅是普及的、強制的,還應該是免費的。
新《義務教育法》在免費教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學費的基礎上增加了不收雜費的內容。中央財政用兩年時間免除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雜費;城市地區還要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進程。
『肆』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這個關鍵看家長和老師:傳統的特色課程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關鍵看家長和老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能力,孩子在幼兒階段,只要能在比較自由的環境中激發孩子的自主、熱情和創造力的家長和老師,幼兒園就可以開設各類行色課程。如果是孩子在沒有自由、不能自主、要較多模仿或聽命於家長和老師、看重短期效果而不能激發孩子較強熱情的,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參加特色課程,否則孩子最後會失去靈感和創造力或興趣,同時更嚴重的是失去自信和成長的活力或失去正確的審美觀,這樣我們就害了孩子。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受這種傷害的事情一直在上演,任何人也不能改變這一現狀,因為...不說了,現在的中國社會還不是說真話的社會,大家心裡都明白。冒著挨批的風險說這么多露鋒頭的話,只是希望能提醒下還不了解現狀的家長注意防止孩子受到傷害,並不是說特色課程就一定不好。
『伍』 小學教育開設有哪些課程
小學設有的課程:
主要科目:語文、數學、英語(三年級及以上)、品德與生活(或品德與社會)、科學。
附屬科目:體育、藝術(音樂和美術)、健康、法制,信息技術,綜合實踐。
『陸』 小學一年級有哪些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
語文:語文能力是學習及建構知識的根底,語文學習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語文的基本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數學:培養學生數學的邏輯推理能力。
音樂:學習音樂,以提高學生藝術氣質。
美術:初步讓學生體驗美術,主要製作手工、畫、折紙等藝術作品。
電腦:讓學生初步認識電腦操作,以求跟上時代腳步。
(6)小學開設課程擴展閱讀
台灣小學的課程:
台灣小學課程的學習領域主要有語文學習領域(包含國語文、英語、閩南語、客家語與原住民語,國語文在小學稱作國語,中學稱作國文)、生活課程(小學1、2年級的科目,為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社會的合並科目)、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彈性。
綜合活動,以及重大議題(資訊教育、環境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家政教育)其使用課本因學校而有所不同。
『柒』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捌』 小學現在都學些什麼課程
開設課程: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基礎)、體育、音樂、美術。
小學,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小學適齡兒童;
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小學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小學包含在九年義務教育內,小學教育不收取任何費用。
(8)小學開設課程擴展閱讀:
小學教育除了教育的特點外,還有獨特的基本特徵:一是全民性;二是義務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玖』 小學可開設哪些特色課程
傳統文化學習課程、茶藝課、小語種課、武術課、足球課、網球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