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

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

發布時間: 2020-11-28 18:51:23

A. 幼兒園課程全面發展的核心價值包括哪些方面為什麼

幼兒園課程全面發展的核心價值,其實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的。1、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這里所提的各種活動,即《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2、蒙台梭利模式是義大利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為滿足義大利貧困兒童而設計和發展而成的世界上第二個學前教育方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感覺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內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教具是有準備的環境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蒙氏教育方法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單元主題活動指在一段時間圍繞一個中心內容(主題)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特點是打破學科界限,將各種學習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有機的連接起來。
4、課程編制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組織、實施和評價課程等主要環節。
5、課程實施指的是幼兒園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將課程方案轉化為生動的課程實踐(現實)的過程。幼兒實際感受到的課程,是這種實踐形態的課程,即他們自己參與到其中、與之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課程。
6、支架式教學:「支架」一詞原本指建築業中的「腳手架」。在這里,它是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教師與兒童之間在最近發展區內有效的教學互動:兒童的「學」好像一個不斷建構著的建築,而教師的「教」則像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兒童不斷建構自己的心靈世界。
7、五指活動課程的創始人是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五指活動課程」之名,源於陳鶴琴對自己所創編的幼兒園課程特點的形象比喻。該課程的內容由五方面內容組成,而課程內容的組織又是整體的、連通的,「在兒童的生活中結成一個教育的網」,就像人的手,雖有五指之分,但卻相互聯系,共存於一個手掌。
8、感覺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內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其內容主要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練習五大類,它們分別由相應的教具來完成。
9、幼兒園課程目標是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效果的預期。它是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具體化。在課程中,目標處於核心位置:它既是課程設計的起點,也是它的終點;它既是選擇課程內容、課程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課程評價的標准。課程設計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制定教育目標

B. 我國幼兒園課程學科說的提出者是誰

幼兒園課程的四要素:

  1. 幼兒園課程目標

  2. 2. 幼兒園課程內容

  3. 3. 幼兒園課程組織實施

  4. 4. 幼兒園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curriculum of kindergarten)

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這個定義有如下幾個要點:

①幼兒園課程是「活動」。有關課程本質的觀點當中,「學科教材說」、「目標說」以及「計劃說」,要麼是其教育價值取向不適合幼兒園,要麼是過於注重課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經淡出了課程研究者的視線。而「經驗說」則隨著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潮的興起,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占據支配地位。但是將課程理解為學習經驗,由於學習經驗的主觀性,造成教師不容易把握,教師比較容易駕馭的是學科教材。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可以跳出傳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在學習經驗和學科教材的結合點――活動上來思考課程。

用活動來解釋幼兒園課程,有其優越之處:一方面,活動具有主體性和對象性,作為活動的兩大要素――對象和主體並存在活動當中。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將課程理解為「活動」,有利於研究者和教師同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對象和學習的主體。此外,活動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師比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時由於課程具有雙重轉換性,外在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方式可以通過學習者的活動內化為主觀的學習經驗,而學習者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外化為態度、技能、動作方式等,在活動中表現出來,並在活動中得到完善、重組和改造。因此課程工作者可以通過活動來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水平,也可以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提供活動材料來干預兒童的活動,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活動一詞更能夠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和特點,因而更適合用來解釋幼兒園課程。

②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學習經驗前邊加上「有益的」是為了突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性,以克活動來定義幼兒園課程可能帶來的偏頗――過於注重活動的外在形式和過程,而忽視甚至忘卻活動的目的,視活動本身為目的,為了活動而活動。

當然,活動過程必然伴隨著某種結果。幼兒在活動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對活動對象的性質和特點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關於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記憶,但這些內容並不一定與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說,有些活動的結果並不是教育者想要的。因此,把幼兒園課程定義為「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可以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使過程與結果、內容與形式和諧地統一起來。

③幼兒園課程是「各種活動的總和」。幼兒園課程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決不是「上課」或者所上各門課的疊加。凡是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運用,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無論是上課、游戲還是生活活動,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課程的下位概念,幼兒園課程也有其屬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態,也遵循屬概念的一般分類標准。但是在現實當中,幼兒園課程分類方法和課程類型有其特殊性。比如一些國際知名的幼兒園課程方案,是按照其創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據的兒童發展理論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亞傑早期教育方案」等。也有一些幼兒園課程是根據某種價值追求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種特色來命名的,如「學會學習課程」、「生存 課程」、「素質教育課程」、「游戲課程」等。這些幼兒園課程從教育理念到實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屬於課程形態,只是在課程結構上有所不同。

C. 幼兒園課程的四要素

幼兒園課程的四要素: 1. 幼兒園課程目標 2. 幼兒園課程內容 3. 幼兒園課程組織實施 4. 幼兒園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curriculum of kindergarten) 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這個定義有如下幾個要點: ①幼兒園課程是「活動」。有關課程本質的觀點當中,「學科教材說」、「目標說」以及「計劃說」,要麼是其教育價值取向不適合幼兒園,要麼是過於注重課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經淡出了課程研究者的視線。而「經驗說」則隨著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潮的興起,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占據支配地位。但是將課程理解為學習經驗,由於學習經驗的主觀性,造成教師不容易把握,教師比較容易駕馭的是學科教材。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可以跳出傳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在學習經驗和學科教材的結合點――活動上來思考課程。 用活動來解釋幼兒園課程,有其優越之處:一方面,活動具有主體性和對象性,作為活動的兩大要素――對象和主體並存在活動當中。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將課程理解為「活動」,有利於研究者和教師同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對象和學習的主體。此外,活動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師比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時由於課程具有雙重轉換性,外在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方式可以通過學習者的活動內化為主觀的學習經驗,而學習者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外化為態度、技能、動作方式等,在活動中表現出來,並在活動中得到完善、重組和改造。因此課程工作者可以通過活動來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水平,也可以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提供活動材料來干預兒童的活動,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活動一詞更能夠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和特點,因而更適合用來解釋幼兒園課程。 ②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學習經驗前邊加上「有益的」是為了突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性,以克服用活動來定義幼兒園課程可能帶來的偏頗――過於注重活動的外在形式和過程,而忽視甚至忘卻活動的目的,視活動本身為目的,為了活動而活動。 當然,活動過程必然伴隨著某種結果。幼兒在活動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對活動對象的性質和特點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關於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記憶,但這些內容並不一定與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說,有些活動的結果並不是教育者想要的。因此,把幼兒園課程定義為「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可以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使過程與結果、內容與形式和諧地統一起來。 ③幼兒園課程是「各種活動的總和」。幼兒園課程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決不是「上課」或者所上各門課的疊加。凡是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運用,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無論是上課、游戲還是生活活動,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課程的下位概念,幼兒園課程也有其屬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態,也遵循屬概念的一般分類標准。但是在現實當中,幼兒園課程分類方法和課程類型有其特殊性。比如一些國際知名的幼兒園課程方案,是按照其創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據的兒童發展理論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亞傑早期教育方案」等。也有一些幼兒園課程是根據某種價值追求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種特色來命名的,如「學會學習課程」、「生存 課程」、「素質教育課程」、「游戲課程」等。這些幼兒園課程從教育理念到實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屬於課程形態,只是在課程結構上有所不同。

D. 舉例說明你對幼兒園課程的了解,要例子理論相結合

我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包括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里的所謂各種活動,是《幼兒園工作規程》所說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我認為課程不僅僅是「上課」或集體教學活動,而應包括兒童的生活活動、交往活動和游戲活動等各種活動。不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還是通過創設環境誘發兒童的游戲、交往及生活活動,只要能幫助兒童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有助於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目標,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目前我們在課程目標上,以「兒童發展為本」為主旨,服從於每個幼兒全面地、和諧地、富有個性的發展的學期教育總目標,並將這目標蘊涵於幼兒園課程的一切活動之中。建構課程以主題為單元,並將環境創設、家園共育、活動區域活動和日常活動都視為課程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幼兒園教育的特點:一日活動皆教育,教育活動生活化。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