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小學生的支教課程
1. 去鄉下的小學支教上什麼課既有趣味性又易於理解
農村的孩子,受環境的限制,眼界不開闊,你若每天天南海北的和他們談科學,他們的反應恐怕很難讓你滿意。我曾經給高年級一個班上過一堂科技課,中途我提到一位科學家,但他們卻問我:老師,他死了嗎?怎麼死的?他們的關注點真的很奇怪!所以,你給他們談科學知識,他們未必不會當故事聽,聽過呢,也就忘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在你短暫的支教中,上好你教的課,讓他們喜歡你所教的科目。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農村孩子普遍被動讀書,若能養成好的習慣,他們會受益終生。
2. 我要去支教,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請問有些什麼比較有趣的課程可以開展呢
小孩子都愛玩,可以開展一些游戲類的課程,可以把課本的某些知識點、某篇課文都可以游戲化、情景化。多用多媒體課件上課,孩子們會很喜歡你吆。
3. 針對小學生的支教應該教些什麼
我覺得教一些比較實際的比較好,例如體育,事實
4. 大學生給小學生上支教課。
可以做生物實驗,還原糖的檢測,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變成磚紅色沉底。
這裡面糖類可用梨子榨汁和甘蔗水做實驗進行對比。梨子中的糖是還原糖,而蔗糖不是。
5. 支教的話,給小朋友上什麼課比較好
這要根據當地孩子的特點來教學的。基本的語文和數學還是需要教的,另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孩子們有興趣的課程,比如自然常識,美術,體育,音樂之類的,還可以增加一些儒家禮學等。總之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才能明白當地小朋友感興趣的課程。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們。
6. 大學生去小學支教,五年級,不教課本知識,要趣味性的有哪些課程
1、五年級的同學屬於小學的高年級,比較有主見性。可以詢問一下他們自己的意見。
2、可以搞個小型的座談會,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也好,確定主題、互相探討也好。甚至純娛樂性的講個笑話、故事、才藝展示都行。或者講個心靈雞湯啊人生哲理啊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3、可以找些適合的小游戲。其實除了學習學生對什麼優秀都感興趣。
4、體育活動。一般支教地方老師都不專業,介紹一下如何在體育運動中取得好成績,前提是你專業。
5、利用專業特長讓孩子們帶著崇拜的目光跟你學習。
6、要用心去換孩子們的心。知道么,可能你教一節課,有些孩子都記你一輩子!!
7. 去農村小學支教講課,應該講點什麼呢
講一些關於國家的相關政策,小學生基本上能夠接受的相關政策,要教導他們不要輟學之類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要叫他們開心。像你現在去支教應該是暑期支教吧,多多叫他們開心快樂,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8. 支教、都教什麼課程呢
你好,支教,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的進行安排,如果不教語數外,那隻有教孩子們唱歌,跳舞或一些簡單的樂器了,
9. 給小學生支教可以教些什麼內容(越多越好)
還是要按照課本來講因為教學大綱有要求,每節課要上什麼內容,都是有進度要求的
10. 支教小學課程怎麼安排啊
你好,小學生吧,你可以先交一些教材上的,然後相對擴展下其他的課外知識和書本結合的,網路 中華支教,很多支教方面的信息,下面有些關於小學上課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哦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准備一下好嗎?」 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3、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里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獲?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4、新課程 「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准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5、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標准》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為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科學課中自己怎樣做實驗,發現什麼,心情怎樣等都是難得的題材。在學科融合中學生能放飛想像、開拓視野、打破作文的框框,現出童心、說出真話,這樣才有佳作的出現。
祝支教成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