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活動課程
A. 淺談如何利用幼兒園生活活動教學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綜合性入手,遵循多方面要求。
我園開展的主題綜合課程是根據幼兒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順應各種教育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交互作用的客觀規律,從綜合性入手,通過合理地選擇教育內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學地組織教育過程而建構的一種課程模式。
在實施課程是我們遵循下面的要求:
1、整體性要求。即整體地思考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使幼兒園教育更好地發揮整體功能。
2、聯系性要求。重視幼兒園教育各領域之間、各教育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及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因素的整合功能。
3、集中性要求。一個階段相對集中開展某方面的活動。
4、主題活動結合幼兒園特色。在主題活動課程的研究中,使主題內容與幼兒園特色相結合,既能豐富幼兒各方面的知識,促進其全面平衡發展,又能使幼兒富有個性地、有特長地發展。
5、提高教師參與研究的主動性。鼓勵一線的實踐型教師主動地參與到研究之中,多觀察、多發現、多積累,積極地提出主題研究的各方面情況供大家討論、總結,從而更好地完善園本課程。我園每個月每學期都會在教研活動中和老師計劃、總結、反思主題探究課程、園本節日課程實施的價值,並總結成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6、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通過多種有意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更大程度上地引導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學習、自我探索,對知識產生極大的求知慾,從而掌握學習方法。
二、科學開展,綜合組成實施課程。
一主題活動產生階段:尋找恰當的主題題目。
我園開展的主題綜合課程為幼兒和教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內容和教育內容的選擇可能性,但同時也對幼兒和教師選擇恰當的主題提出了挑戰。我園從幼兒出發,選擇其感興趣、有意義的、貼近生活的主題內容,讓幼兒學得輕松自然、學得積極主動。
⒈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在每一次選擇主題題目之前,教師先了解幼兒當前最感興趣的事物是什麼,從幼兒的關注的話題中尋找主題,從吸引幼兒的事件中尋找主題,從幼兒的角色行為中尋找主題等。
⒉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
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一般從自身開始,然後將注意推展至家庭、社區、周圍世界,由淺至深、由簡至難。因此,我園教育過程中的主題來自於幼兒周圍的人、事、物,來自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且通過這類生活化的主題豐富和構建幼兒新的生活經驗。
⒊確保主題的連續性、獨立性。
在選擇主題時我園還考慮到主題和主題之間在促進幼兒發展上的連續性,幼兒能力、生活經驗、興趣等方面的聯系,而不是內容的聯系。
(二)主題活動准備階段:
1、搜集有關的主題資料。
確定了主題題目後,我園會組織教師根據題目查閱各種資料,尋找有關的教育內容、活動圖片、活動資料,開闊視野、拓展思路,使主題活動內容豐富而生動。
2、集中力量設計主題網路。
當主題產生後,教師即可將主題交於幼兒進行討論,或將主題帶回家中讓幼兒與家長一起討論。教師根據幼兒在討論中的經驗和問題制訂初步的主題網路。在實施中,讓幼兒對主題網路充分發表自己看法,根據幼兒經驗、興趣作進一步探索,再作補充、調整,以符合幼兒的需要。
3、均衡各領域的學習內容。
幼兒是一個「完整」的人,是需要全方位發展的。因此,我們在主題網路的基礎上按領域規劃教育內容,從中可以看出每個領域活動是否均等。如果不均等,再補充活動,使幼兒的學習達到平衡。
4、創設開放式的主題教育環境。
根據開放式教育環境的創設原則和課程需要,我們給幼兒創設了自主開放的活動區域,如:美工區、語言區、音樂區、數學區、科學區、生活區、智能區等。教師根據各區域的功能及主題活動內容,為幼兒提供各種活動材料,並利用牆壁、空間展示教師與孩子、家長收集的與主題有關的圖片、照片、事物等資料,通過這些資料的分析、歸類、整理後引起幼兒研究主題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在主題研究過程中,我園不斷展示幼兒學習活動的各項記錄、成果和美工的作品,使環境不斷隨主題進展而豐富,隨主題的變換而變化。
5、確定主題中的家長工作要求。
家長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合作者、執行者,而幼兒園的課程必須統整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大自然的多方生活經驗,並不是只有幼兒園才被視為學習的地方,園內外的活動要並重,才能使幼兒獲得多方位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每個主題都明確制訂了家長工作要求。使家長們能參與到活動之中,共同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三)、主題活動的實施階段
1、日常活動提供機會,創設幼兒自主空間
(1)利用園內資源創設多種活動背景
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教師可充分利用園內的自然環境為幼兒創設有關的教
B. 如何認識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的關系
幼兒園以玩為主的,孩子們都那麼小,就該玩的時候,前段時間參觀了優優樂童山東東營幼兒園,基本都是玩,不過還是要教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習慣哈。
C. 簡述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促進幼兒的生長發育
幼兒身體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弱。幼兒園生活活動保證了幼兒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營養,滿足了幼兒上廁所、飲水等生活的需要,為其生長發育提供了保障。
(二)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
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也可以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初步養成。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在生活方麵包辦代替太多,以致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低下,勞動觀念缺乏。而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的建設者、勞動者,他們必須是全面發展的人,有開拓創新和頑強勞動精神的人。
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熱愛勞動的觀念具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可通過幼兒獨立吃飯、如廁、穿脫衣服、午睡、衛生整理等生活活動,來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自我服務的勞動觀念。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
學前期是形成學前兒童各種習慣的關鍵時期。學前兒童的可塑性大,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將使其一生受用無窮。當代中國獨生子女多嗎,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父母、祖父母包辦代替多,孩子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差。
幼兒園生活活動為孩子提供了反復訓練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機會,如飯前便後洗手、定時定量進餐、不挑食、不隨地吐痰,有助於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養成。
(四)養成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
幼兒園合理有序的生活活動不僅能夠保證對幼兒身體的照顧,還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素質的養成。老師精心照顧幼兒的每一個生活環節,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保持愉快的情緒;幼兒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增加同伴和師幼間的交往和合作,使孩子在安全愉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D. 結合實例說明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生活活動
可以有效開展戶外活動。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我們要張開眼睛去仔細看看,要伸出兩手去縝密的研究,可帶領幼兒前往戶外觀賞花草和小動物,但是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
E. 幼兒園有哪些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睡內眠活動、容盥洗活動、排泄活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F.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組織原則有哪些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組織原則具體如下:
1、生活活動常規安排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幼兒園應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和幼兒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穩定的生活制度與常規,為此,應保證幼兒有規律地生活與游戲,避免幼兒因不必要的緊張、忙亂而產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
應相對穩定地執行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使每個幼兒知道每日日程的基本安排,形成初步的生活節奏感,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心理准備;應盡可能地減少環節轉換。
2、生活活動常規安排應具有相對的靈活性
生活安排在保持穩定性的同時,還應根據幼兒活動的實際情況(表現、進程、需求等)靈活調整。一方面,遇到特殊情況或需要可適當臨時調整日程安排,但要事先告知幼兒,以使幼兒有心理准備,避免其情緒產生太大波動。
(6)幼兒園生活活動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的自由活動應與教師組織的活動保持平衡:
幼兒的自由活動和教師組織的活動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其中,教師組織的活動應包括晨談、教育活動、餐前/離園准備等活動。
兩類活動在時間安排上應保持一定的平衡。這要求:要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和場地進行自由游戲;教育活動盡可能地採用小組活動,讓幼兒有充分的表達和表現機會,注意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需要並積極做出回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內容需要適量採用集體活動,並在活動中盡可能讓幼兒主動探索和游戲。
G. 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是生活活動的
幼兒園以玩為主的,孩子們都那麼小,就該玩的時候,前段時間參觀了優優樂童山東東營幼兒園,基本都是玩,不過還是要教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習慣哈。
H. 簡述日常生活活動為什麼在幼兒園課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1)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需要,決定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則,因此也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需要廣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動。 (2)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內容要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而日常生活活動包含了潛在的、豐富的教育內容,具有對多領域課程內容的滲透和綜合作用,因而是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要背景和來源。
I. 幼兒園生活活動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創設教育環境實施教育過程等環節中,都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適合幼兒特點的課程開展教育活動。適宜性原則充分表明了幼兒自身特點和需要對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的影響:適宜的目標幼兒跳一跳能夠得著,適宜的內容幼兒容易理解,適宜的方法幼兒能夠接受,只有適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選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時候,不要照搬書上的,可以借鑒,但一定要考慮自己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再好的活動不是適合自己也是徒勞。 2.滲透性原則 這里的滲透有以下兩方面含義:一是教學活動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自然進行,保育為主,保教結合;二是指課程內容之間相互滲透,無論是五大領域課程還是主題課程,其內容、目標都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進行。尤其是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教學活動,與其他領域的身體更明顯一些。例如,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般都要滲透大膽表達的目標等。 3.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和調動幼兒的主題參與性,在參與過程中獲得體驗與發展;二是指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家長資源、社會資源、同伴資源等多種教育資源的共同參與。 4.發展性原則 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幼兒提供發展的途徑,使幼兒既獲得當前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當然,發展不僅僅指知識的豐富,還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以上是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概念、類型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意義、理論依據及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方面的總體論述。這些理論的論述綜合了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沿理念,從教師角度出發,結合實踐,將理論知識平民化,便於教師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為如何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教學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綜合、整體地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能使教學活動設計更加科學、有效、合理。
J. 如何簡述幼兒園生活活動的意義
幼兒來園的一日生活是指孩子自從來幼兒園到離開幼兒園的整個過程。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的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還有體育活動。梳洗、喝水、吃飯、入廁、睡眠、學習,合作等都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而不是常規的保育工作。孩子每天都會從各種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經驗,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發展德智體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