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課程表
A. 家長如何為班級做貢獻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學校為什麼需要家長的資源。
我們很幸運,遇上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學校轉型。
傳統的工業時代的學校對資源的要求非常簡單,統一的教材、知識,標准化的教室、考試,老師只要當好知識的搬運工,把書本里的知識運送到孩子的頭腦里就好,然後再通過分數高低考核孩子掌握得怎麼樣。
但現在,像這樣加工廠、流水線式的學校顯然無法適應孩子的未來了,尤其是小學,需要不斷擴大孩子的學習半徑,設計孩子的深度體驗,讓他們在真實社會情境中解決問題。
這樣的變化讓學校無法關起門來辦學,獲得更多的資源就成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你想想,小時候自己的學習需要什麼資源?遇到一位上課有意思,能讓你考試得高分的老師就是最大的資源了。
但是今天,為什麼學校要設開放日?就是想邀請家長去實地看一下學校的資源有多豐富。
有些學校甚至還有STEM教室,藝術空間、擊劍、滑雪等課程。看到這些,你肯定會覺得「這學校真不錯」。這就是資源的力量。
那麼,一系列問題就又來了:資源在哪裡?怎麼獲取資源?
這么一來,學校的日常辦學就很容易進入一條資源競爭軌道。
比如你知道了學校正在創設不同的空間,來滿足孩子多方面的學習需求,像讀書空間、表演空間、科學學習空間。但對學校來說,這些都是新項目,沒有太多的經驗。
那你可以在家裡創造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區域,然後把這個空間的規劃權交給孩子,怎麼安排課程表?怎麼設計主題活動?空間里擺什麼?怎麼調整更合理?
在這個規劃的過程中,孩子有什麼好的發現和創意,你可以鼓勵他用圖片、視頻等做成一個多媒體小課件,發給老師參考。
或者留心孩子不同學科的學習進展,提供不同角度的學習資料。
比如翻看孩子的語文書,了解到他兩周以後要學習課文《看雲識天氣》,你可以主動收集一些背景資料,視頻的、音頻的、動畫的,甚至是自己抓拍到的有意思的照片,然後提供給老師。
舉手之勞的一次發送,就能讓全班孩子受益,老師也能感受到你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和用心。
你還可以通過留意孩子學習環境的變化,發現學校的真實需求。
比如,我認識一個家庭,父母都是賣拉麵的,他們每次等孩子放學時,總會留意一下學校的宣傳欄。
有一次,他們發現為了迎接上級檢查,宣傳欄里展示了學校各式豐富的課程。回到家,他們對孩子說,你能不能把平時爸爸媽媽教你拉麵的過程教給其他小夥伴呢?孩子馬上擼起袖子展示起來。爸爸媽媽拍了幾張照片,又讓孩子畫了幾幅做拉麵步驟的漫畫。第二天他們讓孩子把這些帶到學校問問老師,是不是可以教更多的孩子學做拉麵。
今天,這所小學的拉麵課程已經成了學校的特色課程。我想,比這個課程更重要的是,家長這份用心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對於「家長參與學校工作」這件事,你更需要問問自己,是不甘落後,給孩子爭個面子,還是為了幫助孩子找到動力開關?如果是後者,你肯定能找到自己適合的參與方式,而這種方式也一定是學校和孩子都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