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學地方課程教案
A. [山東省地方課程小學二年級傳統文化教案]
我也需要哦 哈哈哈哈
B. 山東省地方課程小學一、二年級國學啟蒙教案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教案。請問你是教這一回門課程的嗎?可答不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我寫出了幾份教案,我認為一、二年級的國學啟蒙上課應該以誦讀為主,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地同時讓學生盡快實現背誦。但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興趣勃勃的學下來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C. 小學三年級下冊地方課成功訓練教案急求教案
第一單元 熱愛生命 1、 尋找生存的家園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即為了尋找適合生存的環境。
2.了解生命體對生存環境的適應過程,感受生存的艱辛和智慧。 3.尊重不同生命體的生存環境。
教學重難點: 了解動物遷徙的原因;從動物的遷徙中體會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 教學准備:牛羚、蛙魚、獅子、鱷魚和灰熊等頭飾。 教學時間:2 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生命小問號
從燕子的遷徙、鮭魚的洄遊等生命現象入手,引出要探究的問題:動物歷盡艱辛 究竟要到哪裡去?要尋找什麼? 活 動:
(1)唱兒歌:引導學生唱兒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 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
(2)教師提問:「小燕子年年春天回到這里僅僅是為了美麗的春天嗎?」引發學 生思考,自由發言。
(3)看一看,想一想:請學生看書上的圖,想一想,它們究竟要尋找什麼呢? 二、生命小博士
了解動物遷徙的目的是尋找能滿足生存需要的家園,感受有水、有食物、安全的 家園對於生命體的重要意義, 並從不同的動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被迫遷徙的艱辛中感受到生存的考驗,體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 過渡活動:游戲-松鼠與大樹 玩法:兩個人扮演大樹,松鼠站中間,教師喊:「松鼠」,松鼠換窩,重新找家, 教師也可參與;教師喊:「大樹」,大樹撤開,去找松鼠成立新家。松鼠、大樹都不 能碰到大石頭(教室里的桌子) ,否則就要扣分。風來了,狂風吹。活動中可加上誇 張的動作,比如:大樹挺直身軀,雙臂高舉形成樹洞,松鼠半蹲在洞內,表露幸福的 表情或動作等。
活動一:頭腦風暴-快速說出家的好處 (1) 學生快速說出家的好處,人和動物均可。
(2)結合教材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我的家園在哪裡?可利用頭飾設計 扮演活動,比如:我是小松鼠,我的家在樹上。 輔導建議:
強調不同的生命依賴著不同的生命環境,食物、水、安全的環境等 都構成動物生存的家園,我們應該尊重並保護它們的生存家園。 活動二講生命的故事 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動情的講述牛羚 (牛羚俗稱角馬。 教學輔助資源中有更詳細的 介紹)大遷徙的故事,有條件的學校可觀看相關的視頻。讓學生了解牛羚大遷徙的艱 辛過程,感受動物的堅強毅力。 活動三:自編兒歌表演 引導學生自編兒歌,如「小鮭魚,不容易,沒有媽媽抱懷里,成群結隊努力游, 海里長成大鮭魚。大鮭魚,不容易,拚命游回出生地,逃過鯊魚和灰熊,飛躍瀑布和溝坎, 生下魚子才安息。」學生還可自編兒歌,邊說邊配上動作進行表演。體會鮭魚洄遊的目的和 路途的艱辛,感受動物生存的勇氣,理解生命成長發展的自然規律。 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學校還可觀看相關的視頻。 三、生命小智慧:
了解人類從古至今, 為了適應大自然的劇烈變化, 也經歷了無數次的大規模遷徙並在不 斷的遷徙中尋找適合生存的家園,從中感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艱辛與智慧。
活動一:情景表演-復原不同時期人類的生活 設計幾個場景:山東、草棚子、圖房子、高樓大廈。山洞裡穿草裙(舊報紙代替) ,手 拿石頭敲東西,舊石器時代不容易;木樁樁草頂頂,吹風下雨人害怕,中石器時代很艱辛; 土坯子青瓦房, 懂得陶藝和鐵器,農業生活有生氣; 萬丈高樓拔地起,電腦信息傳萬里, 哈! 現代生活來得可真不易。 可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設計場景,教室可加上「猛獸來了、風來了、打雷了」等情景,學 生表演時可加上動作和表情。 通過表演活動了解不同時期人類生活的特點, 體會「家園」對 人類生存的意義,感受人類生存的智慧。
活動二: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教材上的故事,進一步加深理解和認識。 活動三:畫一畫 動物和人都需要一個可以生存的家園, 讓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園圖, 意在引 導學生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輔導建議:家和家園有所區別,家事安身的地方,家園的意義更廣泛,指能滿足生 存需要的環境。 強調:畫完展示交流,教師指導學生,點明「動物用智慧去尋找家園,人類用智慧 創建家園」。可設計一個儀式化的動作,為自己的智慧喝彩。
D. 六年級地方課程教案
各地書店有售,請前往購買。
E. 求黑龍江省小學1---5地方課下冊教案全集
CF%A2+%BC%BC%CA%F5&gradeid=&courseid=&typeid= 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2005-12-29 16:06:19免費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在當今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教育革命。當前我國中小學校都開始配備電影、錄像、電視、幻燈、投影、錄音機和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媒體,這就為多媒體教學手段進入物理課堂提供了物質條件。計算機多 科學規劃內容構建校本教材 2005-9-24 10:11:16免費 信息技術是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之一,正確運用信息技術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2000年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技術的深刻影響的重要途徑。 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全套教案 2005-9-14 9:56:41免費 小學信息技術第一冊全套教案 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全套教案 2005-9-14 9:55:40免費 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全套教案 .
F. 吉林省地方課程教案《家鄉》五年上冊教案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英國政府O.B.E 勛銜(1981年,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金庸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 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 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 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蘇州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名譽院長; 1986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1988年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名譽教授;1992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Doctor of Letters;1996年劍橋大學榮譽院士等。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位於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說。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博士。2006年,於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08年,9月應劉中樹教授邀請,受聘成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G. 小學地方課程有哪些 小學三年級地方課程教案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