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走班的困惑

新課程走班的困惑

發布時間: 2021-01-19 02:58:05

⑴ 誰知道實施新課程後高二又要分班嗎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公布了。學校就要跟著高考的指揮棒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新高考方案要求學生在未高考前先把自己定好位,該是本科的命,就不要硬逼著自己去讀選修IB的課程了,該是專科高職的命,就不要充好漢,去拼理化生政史地了。 對高二學生來說,這是新鮮而又痛苦的。現在的學生,哪裡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哪裡知道重點、本科、專科是怎麼一回事?大多學生過著無憂無慮的隨風漂盪的日子,到了高三到了高考再說唄。現在,一下提出來,確實很難做出選擇,特別是邊緣學生。誰也不認為自己只能考專科,然而,現實是擺在眼前的,學校的本科率有多少幾年來基本也是這個數。學校要求學生先自己定位,選擇志願報考的批次,希望以此分班,對「重點」班開設IB選修課程,實行走班制,對「本科」班,按傳統教學模式開設課程,對「專科」班,拋棄綜合,搞好會考,加強語數外和技術課,在高三時再加技術課。顯然,學校的做法與課程改革的初衷有些出入,要想達到課程改革理想狀態下的全面開設選修課,讓學生全面地走起班來,學校還沒有那麼多的教育資源。所以,只能應對高考方案了。 我想大部份學生一般選擇本科專科兼報的辦法,極少有學生單報專科的,心存高遠可喜,顧此失彼可惜。我們想加強報專科學生的高考科目,使之能在專科這一批次占據有利的位置,但學生往往把本專科兼報當作是本科考不上再退到專科,其實,新高考方案里,本科考不上,就要取消綜合科成績再並入技術課成績作為專科院校的錄取成績,當一位學生選擇本專科兼報,學校只能開設應對本科的課程,削弱技術課,當結果是本科考不上時,綜合科就算是白辛苦了,而技術課又沒有得到加強。這是最慘的結果了。從這點來看,新高考方案有點賭博性,人生看來要從高考時就賭上一把了。對於報考「重點」的學生來說,面臨著的是選課。理論上說供選擇的共有18個模塊,但面對學校教育資源,也只能開設其中的幾個模塊供學生選擇。從理論上說,在高考時,18個模塊分別出一題,題目難度相當,學生可自主選擇其中六個模塊中的六道題來做。大家都知道,不同模塊所出的題目難度是不同,學生選擇六個模塊來學習又要賭一回了。學生選課後,我想,現有的高二班級又要分班了。報考專科的學生顯然是不會再讀綜合學科了,那麼上這些課時,他們該幹些什麼呢?如果不分班,他們想要加強的課也會落實。然而,分班過頻是不利於班集體建設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現在的教學機制是高一結束要分文理科班,現在到了高二第二學期初又要分班,怎麼處理又擺在面前。

⑵ 新高考走班教學,我好像明白了,又不知道怎麼下手

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高中生在學校除了要學習必修課程,還有總量超過必修課程的國家選修課程和一定數量的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方向和教師,安排自己的課堂學習。從2017年開始全國都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全國統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因此不少教育領域的從業者以及專家都認為,今後高中將採用「走班制」進行教學。
藍圖藤生涯規劃專家建議:新的高考政策更加註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個性的形成,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而且多元多維的評價體系,也能充分體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導向。為此,寶爸寶媽們應著力思考和探討如何讓孩子的潛力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讓孩子的發展得到肯定。

⑶ 面臨新高考 以後若想讀天文學 現在應該選什麼科目呢

天文學屬於理科專業。語文、數學、外語、理科綜合(包括物力、化學、生物),如果省的高考是3+X+1,那加的那一科你就要選擇物理或者是化學才可以填報天文學專業。

天文學和物理、數學、生物等一樣,是一門基礎學科。天文學專業在本科階段的主要課程大體包括:基礎天文、天體物理(理論、實測)、量子力學、天文技術與方法、電動力學、理論力學、原子物理、恆星物理、計算天文學以及大學英語、線性代數、微積分、高等數學等公共課程。具體課程各高校略有不同,考生要以高校最新開設課程為准。

(3)新課程走班的困惑擴展閱讀

首選科目為「僅物理」,再選科目要求大都不做規定,但南京大學理科試驗班類要求再選必選化學,對此考生要多加留意。

其次,對天文有濃厚興趣,且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天文學數據處理和理論計算的主要工具,學習天文學的學生必須對於計算機操作感興趣並有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此外,興趣是學習天文學最好的老師!

再次,注意身體條件的限制。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宜報考天文學專業,色盲;不能准確識別紅、黃、綠、藍、紫各種顏色的導線、字母、數碼、幾何圖形、信號燈者。

除此之外,天文學專業在本科階段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在本科階段,學生要掌握應用儀器、天文實測、海量數據處理等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過硬的英文交流、寫作能力。

⑷ 面對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學校應怎麼辦

其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高中教育理念的這種轉變應當得到全方位體現,既要滲透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的修訂之中,也要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整體教學安排之中,還要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配合高考改革,目前上海市正在對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調整,重新設計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其相應課時,這意味著高中各學科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可能會減少,學習難度可能會適當降低,這也是順應高考改革的一種現實要求。可以說,高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使高考改革帶動高中教育朝著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方向發展。

其二,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勢必要求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改革同步跟進。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同時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遵循這樣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勢必需要做好相應准備。

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畢竟有了很好的「選課」基礎,學生的「選考」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選擇,還是考試時間的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自身的選擇能力,而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來,高中學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主要依據考試分數,「高考無意識」問題始終困擾著高中畢業生。對於今天的高中課程改革而言,增加「生涯教育」的內容也就顯得非常必要。高中「生涯教育」應當基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逐步形成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但「生涯教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或職業定向,也與當前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寓意並不相同。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如何將「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有待深入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勢必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應當看到,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對高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師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短期內一些選課人數劇增的高中科目,可能產生教學場地和師資不足的狀況。因此,各高中學校需提前做好教學方式改革的相關准備,其中包括教學場地和師資的准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即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置換、交流,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其三,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勢必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至關重要,畢竟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價值觀、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有利於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標准。

同時應當看到,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面臨較大困難,其主要難點在於如何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從實際操作看,由於高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高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存在著可比性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此,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並使之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需要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在考查內容上,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點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

此外,為了保證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靠,強化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如: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做到陽光透明;通過建立省級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台,切實加強監督。

⑸ 怎樣轉變學校和教師觀念適應新高考

「走班制」與分層教學已成為學校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在規定課時內既要完成學業要求,還要把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方法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解差異、針對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因「層」而教、逐步提高。
面對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每位教師、每所高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思變。《國務院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規定,2017年全面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2017已經來臨,學校的組織管理、師資力量的配置等,教師的教學模式、班級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改變,以應對高考改革的巨大挑戰。
高考改革使教學發生新變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與分層教學已成為學校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在規定課時內既要完成高考學業要求,還要把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方法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解差異、針對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因「層」而教、逐步提高,改變原有的、統一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分層教學,以保障課程實施的質量。「走班制」的實施在空間和時間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師與班級學生的「分離」,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做好教學追蹤,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系。
不同於當前的行政班,「走班制」要求教師進一步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握好自身教學個性與學生個性的結合點,充分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彌補學生知識缺陷、延伸學生知識、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能力。
高考改革對教師提出新挑戰
高考制度的改變,對一線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班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的高考制度,教師現有素養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豐富、加強、改進:
教學理念要改變。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數論高下的高考錄取機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試范圍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應試教育模式走出來,要從單一的關注分數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加強教師的學習與實踐磨練,突破舊教學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視角廣泛地解讀課程,將原有從既定知識的展開到既定知識的總結的教學思路,變為知識的各種生成、聯系及拓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教學方式要改變。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理論,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建構學習共同體。要形成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充當學習過程中的幫助者與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充分挖掘整合網路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服務新課程。在可能的條件下,教師要多組織協作學習並進行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教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學科的價值,強化應用意識,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進課堂。
班級管理要改變。「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與「育」的分離,班級管理難以再採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教育環境下,班主任教師需通過引領學生參與班規修訂,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從實際出發,積極探求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空間,突破傳統管理模式,關注班級網路平台建設,可結合網路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完備的考核、評價制度,實現教師實時追蹤,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增加與學生的相處時間。
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賦予了學生前所未有的選擇權,要求學生必須學會選擇、規劃人生。教師的角色擔當不再是簡單的勝任學科教學工作,還要勝任學生成長導師工作。教師應該豐富職業生涯教育知識與實踐經驗,提升學生選擇考試科目和報考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助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興趣、發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並結合自身所長盡早學會自我選擇、自我規劃,安排好高中階段所有學業進程,做學生高考這個關鍵渡口的「擺渡人」。
高考改革對學校管理提出新要求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為適應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打造優秀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養是學校在新制度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學校可從如下幾個方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強化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通過強化教師培訓盡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使教師具備新的教學技能,學習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追求教學觀的動態提升。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通過在教學教研中實踐來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學校應加強教學科研觀念,讓教師在教學反思、教學模式、校本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搭建平台,重視教師發展。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下,教師面臨著角色挑戰,充當著學生人生選擇的關鍵角色,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學校應為教師搭建廣闊的成長平台,加強教師心理學、管理學、職業生涯教育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此外,通過平台的建設,使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研討、交流,促進教師教研的網路化發展。
利用網路,整合教學資源。高考制度的改變,使得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科目,以往由學校統籌計劃變為學生的自主選擇,這一變化必然會造成教學資源投入的不平衡。為緩解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學校可以藉助「互聯網+」契機,在學校與學校之間整合教學資源,創設「精品課堂」,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⑹ 如何應對高中新課程改革

隨著《國務院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正式發布,上海、浙江兩地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出台,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思路逐步清晰,改革重點逐步明確。面對高考改革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變化,高中教育究竟該如何應對?高中教育該做好哪些相應的准備?
其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高中教育理念的這種轉變應當得到全方位體現,既要滲透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之中,也要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整體教學安排之中,還要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配合高考改革,目前上海市正在對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調整,重新設計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其相應課時,這意味著高中各學科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可能會減少,學習難度可能會適當降低,這也是順應高考改革的一種現實要求。可以說,高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使高考改革帶動高中教育朝著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方向發展。
其二,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勢必要求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改革同步跟進。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同時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遵循這樣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勢必需要做好相應准備。
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畢竟有了很好的「選課」基礎,學生的「選考」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選擇,還是考試時間的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自身的選擇能力,而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來,高中學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主要依據考試分數,「高考無意識」問題始終困擾著高中畢業生。對於今天的高中課程改革而言,增加「生涯教育」的內容也就顯得非常必要。高中「生涯教育」應當基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逐步形成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但「生涯教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或職業定向,也與當前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寓意並不相同。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如何將「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有待深入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勢必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應當看到,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對高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師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短期內一些選課人數劇增的高中科目,可能產生教學場地和師資不足的狀況。因此,各高中學校需提前做好教學方式改革的相關准備,其中包括教學場地和師資的准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即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置換、交流,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其三,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勢必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至關重要,畢竟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價值觀、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有利於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標准。
同時應當看到,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面臨較大困難,其主要難點在於如何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從實際操作看,由於高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高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存在著可比性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此,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並使之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需要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在考查內容上,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點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此外,為了保證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靠,強化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如: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做到陽光透明;通過建立省級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台,切實加強監督。

⑺ 面對新高考,教師如何調整發展調研

現在這個還沒有完善,以後會做的更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