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經驗幼兒園課程
A. 關鍵經驗的基本含義
近年來,幼兒教育領域都很強調讓幼兒獲得必需的「關鍵經驗」,並以關鍵經驗作為回制訂課程答標准、編制課程、進行課程評價的重要依據。然而。何謂關鍵經驗,其內涵和特徵是什麼?這不僅涉及到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選擇,而且影響到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徵和價值追求,是值得深入探究卻鮮有研究的問題.
B. 王海英聚焦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關鍵經驗
這個觀眾今天老師挺充足的
C. 怎樣上好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急用阿…
一定要做個有心的老師 首先要關注幼兒需要,抓好教育契機 ★抓住幼兒興趣,開展主題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有興趣的活動是教育的最好內容,教師一定不要放過。如:天上飛舞的蝴蝶、孩子們的寵物恐龍、幼兒喜愛看的一本圖書、一個好聽的故事(西遊記)等都是開展主題活動的好素材。 ★抓住突發事件,開...展主題活動。突發事件往往孩子們都會給予格外的關注和好奇,最容易引起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是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絕好契機。如:一名幼兒掉牙了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我的牙齒主題誕生了;最近孩子們總是生病——怎樣做個健康的好寶寶主題誕生了。這些主題非常有研究價值。 ★抓住熱點問題,開展主題活動。社會上、幼兒園里、班級中的主要事件都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重要資源。如: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我們開展「爭做奧運小主人」的主題;幼兒園要開運動會------我們開展「小小運動員」主題;班內的教師懷孕了成為孩子們議論的重要話題------「大肚子趙老師」的主題應運而生;電視上「選紅樓」——紅樓進我班的主題就有了。在這樣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更加關注周圍的事物,更加熱愛生活,擴展幼兒經驗和視野。 ★抓住節日慶祝,開展主題活動。節日是孩子們都喜歡而熱衷的事情,利用節日開展主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如:中秋節、教師節、新年、六一兒童節、生日等都是我們開展主題活動的好時機。如「我和爸媽過中秋」、「我的節日我做主」、「我為教師來過節」「生日聚會」等主題都是深受孩子們歡迎的好內容。 ★抓住地方資源,開展主題活動。幼兒生活的地方是他們最熟悉的場所,也最容易調動幼兒的情感。如「走進長城」、「家鄉民俗」「我們的社區」等主題活動,孩子們在走進家園過程中,感受家園的美麗,激發愛家園的情感。 ★抓住關鍵經驗,開展主題活動。《綱要》中明確規定了各年齡班各領域發展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教師有重點選取適宜內容開展主題活動也是非常必要的(預設)。如:有趣的數字(大班);我和圖書交朋友(中大班);標記大搜集;我要上學了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主題活動內容。 (二)對照《綱要》和幼兒需要,整合領域目標 一般可採取這樣一種路徑:結合主題自定目標-----對照《綱要》各領域整合目標------對照重點領域提升重點目標——結合幼兒經驗確定核心目標。這樣做使主題活動目標清晰准確,重點突出又實現了領域目標的整合。 (三)制定主題計劃,預設主要活動, ★分解課程步驟,理清課程思路。把大主題分成若干小主題或幾個階段,每一階段有機聯系,循序漸進,保證主題活動順利有節奏的進行。(小班可以簡單些) ★預設主要活動,找准活動載體。為保證每個階段活動的實效性,要進行預設主要活動。這些預設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幼兒經驗的了解之上,是結合幼兒特點,體現不同年齡班適宜的學習方式,體現「活動性」。(不用過於詳細,否則特別容易造成教師主觀臆斷,只關注活動的進程而忽視幼兒的現狀) ★尊重學習特點,引領主動活動。在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雖然有了最初的預設階段和主要活動,但不是一成不變的。主題活動的開展應順從幼兒發展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主題活動的進程。幾個階段可以交叉或同時推進,也可以根據幼兒的現狀,調整活動的先後順序,或者根據幼兒的需要,適當刪減獲增加新的內容。把幼兒的需要與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 (四)生成預成結合,實施彈性課程 ★觀察教學現場,反思幼兒需要。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關注幼兒教學現場,敏感發現幼兒的需要,調整教育策略。每次教學活動後的反思都是為下一次活動提供有力依據,每一個活動之間都是彼此有機聯系的,是不斷的延伸與發展。(活動的形式決不僅僅是就集體教學或者僅僅是游戲活動,要根據需要確定) ★調整教育策略,生成教育活動。生成的活動我們一般不主張馬上倉促實施課程,而是作為教師下一次活動的重點內容,要經過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准備在第二天或更長一點時間來完成,以保證活動的實效性。教師隨時把生成的活動添加到預定的教學計劃中,使主題活動不斷完善和豐富。 五)貫穿一日生活,實現教育整合 ★課程與環境同步,展示提升活動進程。三個「原則」即:環境與課程同步的原則;環境是主題課程重要階段的展現原則;環境是幼兒各種學習經驗的再現和提升原則。 ★課程與游戲相容,拓展豐富幼兒經驗。主題活動實施的重要途徑除了必要的教育活動課程外,更多的內容都要在游戲中完成。強調根據主題設置區角活動,根據主題更換調整區域材料,根據主題開展適宜的游戲活動,較好實現教育的整合,拓展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和能力。(往往我們比較容易忽視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才更有價值,這是由幼兒學習特點決定的) (六)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教育實效 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各種教育資源的挖掘利用更是至關重要。幼兒園內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幼兒園附近社區中工作人員、社會中與主題相關的機關單位、孩子們的家長親戚、電腦網路媒體等都是我們開展主題課程的重要教育資源。我們應因地制宜,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有效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展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大柏老:剝玉米就可以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大的開展可以從播種開始——生長——收割;小的切入就可以圍繞玉米的收割——工具的選擇——收獲的過程——勞動的體驗等入手開展系列活動。語言、社會、科學探究、健康等各領域目標自然在其中得以實現。) (七)收藏活動資料,延伸活動價值 每個主題活動在向家長或同伴交流後,教師們和孩子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主題活動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歸類。有的裝訂成書籍放到活動區供孩子們翻閱,有的發給孩子們留作紀念,有的張貼到家長園地請家長朋友們共享等等。活動的開展自始至終孩子們都是活動的主人,在收集整理資料的同時,孩子們的歸類能力、再學習的能力以及好的學習習慣、做事習慣自然建立。 (八)整理提升經驗,交流學習共享 保留主題活動,建立主題活動冊。同時製作主題課件,在全園教師中進行經驗交流。整理課程信息和資料歸類的過程,就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課件交流的過程就是教師之間學習共享過程。
D. 幼兒園課程以什麼為基礎,以幼兒讓獲得直接經驗為主
幼兒園課程以( )為基礎,讓幼兒以獲得直接經驗為主。
A.教師講授
B.幼兒自學
C.幼兒的間接經驗
D.幼兒的直接經驗
答案與解析:選D。
由於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他們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環境中的事物,即用眼睛看到物體的外形、耳朵聽到聲音、舌頭嘗到味道、鼻子嗅到氣味、皮膚感到溫度和質地等,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也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幼兒只有通過感官確切地接觸到事物,並操作它們,才會比較容易地真正達到理解。所以,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因此,答案為D。
E. 幼兒園課程為什麼關注幼兒的經驗
幼兒已有經驗,是指幼兒通過實踐已經獲得的知識或技能或者是親身的經歷,是幼兒通過探索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來了解並學習獲得的知識基礎和生活中逐步建立積累起的經驗,而這種經驗包括情感的、社會的、自我意識等等多方面。
集體教學活動中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是將集體教學活動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相聯系,「關注」一詞凸顯了已有經驗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之所以強調其重要性是因為筆者從現實的工作實踐中發現眾多的一線教師未能關注到幼兒已有經驗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教育的質量,增強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需從集體教學活動的問題、人們對幼兒已有經驗的認識、以及如何關注等方面進行實踐的研究。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 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教學設計要從「師本設計」轉變到「生本設計」,關注「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而這一系列問題都要基於對幼兒已有經驗的了解。
在幼兒園實施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表格、圖畫等各種方式,來調查、收集幼兒獲取的已有信息。而相當一部分調查活動存在著有失偏頗的現象,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調查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內在價值,主要表現在:關注知識經驗的歸納,忽略幼兒獲取經驗的過程(多由家長完成):僅滿足教師對幼兒經驗儲備的了解.調查活動實質為教師服務;忽略與家長的溝通,家長角色定位不恰當,甚至抱怨這是一種新的負擔。
恰當地運用幼兒的原有經驗,關注幼兒自我經驗,在活動開始前,我們教師可以引發一個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這個話題通常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或認知有一定的重合,能滿足幼兒的成就感,或者與幼兒的已有經驗有一定的沖突,能激起幼兒想了解的慾望。這時,教師心中可能已經形成或計劃好了幼兒可能已有的經驗結構,也有了調查、了解幼兒經驗狀況的問題。
F. 怎樣落實幼兒園課程具有直接經驗性的方法方式和策略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若干問題。為此,幼兒園要建立完善課程管理制度,發揮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加大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力度,加強園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家長的認識,加快課程實施的步伐。 由於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我們認識到發現問題與取得成績一樣重要。因為問題意味著探索和思考,意味著研究者正以積極的態度推進幼兒園課程的有效實施;問題也意味著今後工作的目標,它使我們進一步深化實施幼兒園課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G. 幼兒園大班美術關鍵經驗點
1、引導幼兒在小班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以手指活動為主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 2、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條表現感受過的物體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徵。 3、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12種顏色,配出不同種顏色的深淺,幫助他們學慣用與物體相似或想像的顏色作畫。 4、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添加物品布置畫面,學習裝飾牆面和布置環境,使他們能致意物體的上下、左右關系.。 5、認識紙工材料,掌握撕紙、粘貼,撕出多種形狀並粘貼成手工作品的技能,體驗物體的立體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