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01-20 10:07:17

A.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教學目標: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了解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回。

B. 小學生為什麼要上體育課

小學生上體育課是因為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

小學生上體育課可以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在中國,體育課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由體育教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體育教學大綱按照班級授課制的方式,以實踐課為主,採取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它是中小學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

(2)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和學校體育的總任務是一致的,包括:鍛煉學生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 3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必須協調一致,全面貫徹。體育課是通過學生的身心活動,在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反復練習中,鍛煉學生的身體,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這是體育課的主要特點。

體育課的另一特點是學生在上課時,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較多、較為明顯,比其他課程提供了更多的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機會。另外體育還包括身體形態和動作的健美等有關美育的因素。強調鍛煉身體的效果,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培養愛好體育運動的習慣,讓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積極主動、活潑愉快,這是現代中小學體育課發展的一般趨勢。

在國家大力發展奧運項目投入的同時,全國的體育教育事業卻出現諸多問題。由於中國教育體制的局限性,體育課往往給文化課讓路。每當比較重要的考試來臨,最先被裁掉或者放棄的課程往往就是體育課。這給諸多體育老師,尤其是中小學的教員帶來困惑,究竟體育教學在整個國民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在素質教育漸漸片面化為重文輕武的時候,國家是否會提出舉措鼓勵大中小學學校對於體育課的認識,以此增加國民綜合素質。

C. 鼓勵中小學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體育重要性為何直線上升

現在很多中小學以及高中體育課大部分都是每周兩節,由於要重視文化課程很多學校的體育課都被主課老師霸佔,因此學生們完全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目的,而現在教育部門規定,鼓勵各個中小學校,給學生們安排每天一節體育課,以保證達到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目的。那麼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什麼呢?國家能發出這樣的舉措一件是有原因的,那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們越來越像一個學習機器,只知道埋頭苦學,完全不見學生的少年意氣。

其實體育課增設到每天一節也是有好處的,可以讓刻板學習的學生們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也可以騰出腦子娛樂一下,同時還能強身健體,增長見識,防止出現那些只會紙上談兵的綉花枕頭。

D.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體育當然是強身健體,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健康課程是通過上課,讓學生們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等

E.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教學目標: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了解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
重 點: 明確體育教學的目的。
難 點:了解體育教學的三項基本任務。
教學過程: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基本任務
一、全面鍛煉身體,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1)、通過身體鍛煉,養成身體正確姿勢。
2)、促進身體素質和身體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3)、促進生理機能的發展。
4)、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初步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1)、學習簡要的體育基礎知識、衛生保健常識和鍛煉身體的能力。
2)、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1)、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鍛煉得體魄健壯,作為一種社會責任,這是每位小公民的神聖義務。
2)、在體育活動中,樹立群體意識、熱愛集體、關心同伴、團結合作的精神。
3)、在體育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活動,且針對活動中的突發事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4)、在比賽和競爭中,發展每個人的創造性和進取精神。
5)、要在體育教學中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文明行為。

課後練習: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有哪幾項主要任務?

板 書:
小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基本任務
一、全面鍛煉身體,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
二、初步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三、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F. 小學體育教學設計在課程改革有何意義

體育教學環境、教學條件 學校體育教學環境、教學條件要有制度保障。自中央7號文件下發以來,全國各地學校的體育課時開足、教師配備、場地器材條件等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但由於地區差異等客觀原因,體育課開齊開足、體育教師配齊配強、場地器材設備滿足實際教學需要、體育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同等待遇等一系列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因此,應通過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從制度上給予強有力地保障,使得體育課教學、場地器材設備、教師地位等真正得到最基本的滿足。體育課教學的規范和要求 體育課教學應建立相對統一的規范和要求。體育學科教學本身對老師的備課、課前准備、課中實施、課後反思、教學評價等均有要求,但由於地區與地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差異,因此有必要在學科本身要求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各校實際,對體育課教學制定區域性的相對統一的規范和要求,這樣才能做到針對性強。 教學必須真實、實效,且是相對的、動態的。常態的教學必須根據各自學校的場地設備條件、學生基礎、教師專業特長等實際情況,開展符合現實的真實教學,並追求實效。同時,由於地區不同,學校差異,即使相同地區和學校,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應對教學做出適合的調整,堅持相對的、動態的觀念。1)教師職業感、責任心 教師職業感、責任心是常態體育課基本要求之核心,對教學要投入等等之類體現教師職業感、責任心的話。就如發言中有的老師所言:「上課時自己像瘋子」、「老師要放下架子」。。。是啊,只有心裡裝著學生,想到學生的需要,才會這樣投入。2)教學內容 常態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要規范。首先應尊重教材,做到仔細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在規范傳授運動技術的過程中,要實實在在地挖掘對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有促進作用的因素,在常態體育課教學中落實。其次要跳出教材,在符合體育教學基本規律、符合學生需要的前提下,合理設計、開發教學內容。比如本次論壇中我們觀摩某學校的常態課,其中一位老師上課的內容為「排舞成套編排」,一節課下來學生始終是非常愉悅地投入在學練中,教學效果非常好。而這個內容在教材(人教版)中是沒有的,但有舞蹈教材,這位教師就很好地做到了既尊重教材又跳出了教材。3)教學目標 常態體育課教學目標要小、少、精。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是教學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較難把握的一個環節。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目標大而空的現象,有的甚至是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不分彼此,結果是一節課下來看似練習手段很豐富,氣氛很熱鬧,其實是一些和目標實現不直接相關或毫無相乾的練習方法的簡單堆積,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如某課的教學內容為足球腳背正面踢球技術;教學重點是大小腿折疊,大腿帶動小腿前擺踢球;技能教學目標是初步學會腳背正面踢球技術,提高學生技術能力,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素質;練習手段為坐於地面雙手持球擺小腿踢球、一人持球一人坐於地面擺小腿踢球、兩人互搭肩練習擺腿動作、手持球擺腿踢球練習。。。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析結果和練習手段的選用看針對性很強,但遺憾的是技能教學目標沒有根據重點分析做到小而精,採用 「初步學會腳背正面踢球技術」這樣的描述,和單元目標有何區別?4)練習方法和學習方法 常態體育課應追求練習方法和學習方法統一化。每周三到四節體育課,對於既要學會一定的運動技能,又要發展各項身體素質,算不上時間很充裕。因此,使得學生熟練掌握練習方法,明確這些練習方法對於學會某項技術的原理和作用,並知道課後如何運用這些練習方法去復習提高某項技術,從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成為常態體育課教學很重要的任務之一了。教師應該從較多關注練習方法向更多地關注學習方法轉變,加強對練習方法本身作用、運用方法等方面的指導,從而實現兩者的統一。5)課堂教學管理 課堂教學管理是常態體育課基本要求的基石。體育課與其它學科相比,教學環境明顯不同。體育課是在相對開放的教學場所實施教學的,教學中受外界干擾的因素要比其它學科復雜得多,因此對體育課的教學管理要求更高。常態體育課教師管理能力的內容至少包括教學安全、課堂常規、學生行為規范、教學評價等,通俗地講就是要有規矩。比如課堂常規中教學組織方面的要求,應該有符合常規的並具有教師個體特色的組織指令,分組練習和等候練習有習慣等等,學生對教師的每一個指令都能做出相應的有「規矩」的反應。只有在這樣的教學組織管理形態下,才能有效培養學生遵守教學秩序的習慣,才能保證常態體育課的實效。6)主要教材練習時間 常態體育課的主要教材練習時間要充足。重視常態體育課教學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固有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既是運動技術掌握的需要,也是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當前整個基礎教育背景下,要落實好學生在校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課是主陣地!學校迫於行政的指標要追求升學率,老是迫於學校的生存施壓於學生除了作業還是作業,家長只有這么一個孩子,望子成龍的心情只有看重學習成績,如此教學環境下要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身體鍛煉談何容易!!因此,體育課中主要教材練習時間充足,保證適宜的運動負荷,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和落實一小時

G. 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體育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體育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意志和毅力。
體育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學校教育根據不同的年齡、年級、性別的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使學生的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和鍛煉,從而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為學生日後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體育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健康的體質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智力的發展是建立在大腦這個物質基礎上。大腦發展的主要物質基礎之一是氧。體育運動能促進學生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機能的發展,心肺機能發展了,就大大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和氧的供應。這是體育對學生智力發展起到的間接作用。大腦的發展除了必要的營養外,關鍵還在於提供足夠的信息刺激。體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它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並且通過觀察、想像、思維,然後親身練習來完成,體育活動的過程給予大腦一種開發性的刺激,使大腦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由於體育活動的各種動作,多是在短時間或瞬間來完成,並要求准確、輕松、優美,這也對大腦產生強烈的刺激,有利於提高大腦的強度、靈活性、均衡性及分析綜合、判斷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體育對學生德育有促進作用。
體育活動大多是在室外進行的,體育運動的特殊性,為學生自由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直接交往的時間。體育還要求學生必須有更強的組織紀律性和自覺性,這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創造了許多有利的時機。如組織拔河比賽中,參賽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團結一致,共同拼搏,這就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老師藉助比賽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從而培養優良的班風,增強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又如身體練習中教師提出具體的保護幫助措施,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保護,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友愛,認真負責的精神。在組織學生長跑時,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

綜合所述,體育課在學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同學們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讓自己全面發展。

H.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求解答

標准關於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增強體能;學會學習和鍛煉,發展體育與健康實踐和創新能力;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羊城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良好地心裡品質、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從標准對於體育於健康課程目標的總體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這是作為首要目標提出的,這也是標准第一次有這樣的提法,這其中賦予了許多內涵在裡面。過去提的是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少了一個方法。這樣一種變化意味著我們老師在按照標准精神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就不能僅僅教會學生動作的技能,而且要教會他怎麼去做的方法。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能夠舉一反三,這就是教學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我們硬性的教給他很多技能、知識要強的多。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和創新的能力,這對他們是受益終身的。
標准把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對於各方面學習目標又作了具體說明和簡明扼要的規定。
第一個是運動參與的目標,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准之所以首要提出這個目標,說明了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重要性。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學習;無論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還是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培養,首先要學生得參與進去才行。體育活動的價值是體現在過程之中的。如果你不參與,你的技術在好也沒有用,當然更起不到健康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了。
第二個是運動技能的目標,運動技能是體育課程最主要的一個表現形式。我們在任何的體育課中都會看到,學生總是以學習某種運動技能來完成學習任務的,因此標准中提到:「它反映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徵,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其他學習方面目標的主要途徑。」
第三個是身體健康的目標。

I. 學校體育的地位意義

學校體育是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內容。體育和教育都是人類社會的文化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它以越來越復雜的形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體育和教育從來就有緊密聯系。體育作為培養人和教育人的必要手段,歷來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始社會時期,處於萌芽狀態的教育和體育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原始人類傳授生產和生活技能的教育目的,往往是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去實現的。教育和體育的原始形式處在一個統一體內。
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維護奴隸主的統治,為了吞並弱小民族或防備鄰國侵襲,統治階段崇尚武力,因而重視對貴族子弟施行尚武教育和身體訓練。在學校教育中,體育內容比重很大,地位很高,例如:古希臘的學校教育中把體育列為重要內容,奴隸主子弟從小學起就要受到嚴格的體操和軍事訓練,學習角力、競走、跳高、擲標槍和游泳;中國周朝為奴隸主子弟設立的學校中,也很重視體育,「六藝」教育中的「射」和「御」都屬於體育內容。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體育在一般教育中的地位逐漸降低,其內容在整個教育中的比重相對減少,這主要是重文輕武思想和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和影響。盡管如此,在當時的武士教育中,仍不乏體育的內容。西歐世俗封建主騎士教育的「七技」(擊劍、投搶、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主要內容都屬體育。
近代體育是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發展起來的。隨著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近代實驗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發展,「三育並重」的教育思想的倡行,體育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並在學校教育體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因而得到迅速的發展。
現代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特別是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新飛躍和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對增強社會成員的體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學校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體育作為教育的組織部分也具有新的特徵,出現了新的趨勢,如體育教育義務化、體育設施開放化、體育方式多樣化、體育手段科學化等等。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為更多的人所認識,體育作為一種理論、知識、方法體系已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在中國,周代學校教育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含有德育、智育、體育的意思。射、御是軍事技能和身體的訓練,禮、樂中的舞蹈也含有鍛煉身體的作用。但是,從漢代起,學校教育內容以「六經」為主,不再重視軍事技能或身體的訓練。隋唐時代開始實行的科舉制度,更使學生只是埋頭讀書。宋代到清代的教育,進一步主張靜坐學習與思考,甚至兒童的游戲也受到限制。統治階級的「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的思想,影響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教育,只有德育、智育而無體育。其間,只有少數教育家在私人教學中重視鍛煉身體和體力勞動,或者自己學習武藝、鍛煉身體。所以,也有少數文人學士會騎馬射箭、武術、踢球或打馬球。直到清末,1901年廢除科舉,1903年才仿照外國興辦學校(稱為學堂),在課程中開設「體操課」,每周2~3課時,小學以教授游戲和普通操為主,中等和高等學堂以兵式操為主,有的學校也學習武術。當時,外國人在中國辦的教會學校,提倡田徑、球類等活動,許多學校受其影響,也在課外開展這類運動和競賽。辛亥革命以後,基本上沿襲清末的學制和課程,體操課的情況改變不大。1923年的學校課程綱要,開始把體操課改為「體育課」,每周仍為2~3課時,教學內容也由兵式操為主改為游戲、田徑、球類和體操等綜合教材。以後,在教育部內設立了主管體育的機構,制定和頒布了學校體育的一些法規和教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1年政務院發布了《關於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指出學校體育和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具體要求。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設立了體育處,管理學校體育,頒布了學校體育的各種規定。1956年開始使用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和各省、市、自治區體育運動委員會,也設有管理學校體育的機構,並在學校推行《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1964年改為《青少年體育鍛煉標准》,1975年改為《國家體育鍛煉標准》)。1975年,教育部設立了體育司,有些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局也設立了體育衛生處,加強學校體育的管理。同年,又採用新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 1979 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頒布了《中小學體育工作暫行規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和《全國學生體育運動競賽制度》,進一步改善學校體育。

J. 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目的與意義

參加體育鍛煉對於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提高運動系統的功能,促進生長發育。

1. 體育鍛煉對骨骼的影響:

骨骼對人體起著支架作用,對器官起著保護作用,同時對人體的各種運動起著支撐和杠桿作用。

科學研究證明:小學生堅持上好體育課,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使骨質增強,促進生長發育,使兒童身高迅速增長。

因為體育運動時,肌肉對骨骼的牽拉和重力作用,不僅有利於改善骨的形態和機能,使骨骼變的粗實、堅固,也有利於脊柱,胸廓,骨盆,足弓等骨骼的正確形成,還會使骨骼的機械性能得到提高。

但是,鍛煉不科學,也會給骨骼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體育老師一定指導學生按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

2. 體育鍛煉對關節的影響:

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和鍛煉,能使關節囊、韌帶和肌腱增厚,伸展性加大,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和彈性增加,這樣,就會使關節活動范圍加大,靈活而又牢固。如體操運動員,雜技演員其柔韌性之好,充分說明了體育鍛煉的驚人作用。

3. 體育鍛煉對肌肉的影響:

少年兒童的肌肉正處在發育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肌肉的發展速度也不平衡,而堅持體育課學習和鍛煉,可以使肌肉在形態、結構、成分和機能上發生明顯的適應性變化。

肌肉可以變的粗壯、結實、有力。可使肌肉中物質和能量代謝過程加強。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可以減少肌肉內的脂肪堆積,使少年兒童肌肉發育均衡,體態端正,防止肥胖症。

(10)小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小學體育教育:

小學生的體育教育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體育鍛煉的教育。以實踐性的手段對小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衛生常識的培養!在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進行適當科學的鍛煉。

主要以游戲為主,興趣培養,教學手段以學生自主鍛煉和習慣養成相結合!我個人認為小學生不宜進行過量的訓練,特別是上肢的訓練。所以,游泳課也不適宜在小學四年級以下開設!給學生更充分的睡眠和科學的鍛煉,時間上控制在20分鍾就好!

體育鍛煉:

是指人們根據身體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並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餘暇時間為目的的體育活動。

體育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手段,結合自然力(日光、空氣、水)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娛樂身心為目的的身體活動過程。它是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

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鍛煉方法多種多樣,除教學和訓練中常用的練習法外,人們還在長期鍛煉實踐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種健身法。鍛煉內容和方法的確定及整個鍛煉過程,都應遵循身體鍛煉的原則,即有針對性,如能同時運用形神結合、動靜結合和內外結合等中國傳統練身方法,收效更大。

網路:小學體育教育 網路:體育鍛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