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傳統國學教育活動課程
㈠ 如何在小學國學經典誦讀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的課題階段性小結
本學期,經典誦讀的馨香時時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濃濃的書香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現將經典誦讀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全面深入開展
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校園內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加強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熱愛,提高了學生的國學修養和文化水平,發揮了傳統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強了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1、每日一讀。學生每天早晨到校後從8點起,各班進行10分鍾的國學經典誦讀。
2、每周一節課。納入課程計劃,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每周一節講讀經典課,由各班語文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誦讀內容的溫故與知新,難點解惑,活動延伸。
3、每周一播。與校廣播室配合,利用廣播時間開辟一個 「國學經典欣賞」欄目。
二、「國學經典誦讀」特色活動錦上添花
1. 創新誦讀形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本學期各班繼續利用每節語文課課前時間靈活組織學生開展 「看誰背得好」,「看誰背得多」,「看誰背得快」 誦讀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2、「在家10分鍾,親子誦讀」。繼續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後在家和家長一起誦讀10-15分鍾,作為一項課外閱讀任務布置。
3、初步擬定在六月份舉行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要求全員參與。
三、存在的不足
1.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誦讀水平有待提高。
2.學生的背誦,還需要老師進行指導,講究巧記,避免死記硬背,而增加學生的負擔。
3. 雖然每天都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後在家和家長一起誦讀誦讀10-15分鍾,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沒有真正地參與到誦讀活動中。
4、由於教材是用滿一年的,一小部分學生的教材已弄丟,導致給上課、背誦帶來不便。
四、改進的措施
1.加強對學生誦讀活動的有效指導,加大對學生誦讀活動的檢查力度,保證誦讀活動順利、長期、有效開展。
2.增大對家長的宣傳力度,鼓勵家長積極和孩子共同參與經典誦讀活動。
3.精緻管理,使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相關誦讀。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要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大宣傳的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這項活動,向著「傳播國學知識,提升綜合素質」的目標努力奮進。
㈡ 北京海淀有哪些公益免費國學課程哪些免費公益活動
共青團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推出公益國學俱樂部,一朝申請加入會員,全年免費參內與。 每周六容上午9――11時30分推出少兒公益國學趣味《易經》課程。 每周日上午9――11時30分推出少兒公益國學經典吟誦課程。 每周六下午14――17時國學網路電視節目錄制。 每周日下午14――17時家庭國學俱樂部。 每周一到周五晚間19時30分――20時30分國學交友沙龍。【地點】北京市海淀區藍靛廠中路晴雪園6號樓1單元1A。 【老百姓國學網】123國學網你好ngzbygskph找到了國學應用大師翟鴻
㈢ 現在有哪些好的幼兒園特色課程啊
說到幼兒園特色課程,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雙語」、「藝術」、「國學」、「蒙台梭利」等等,這些特色幼兒園,但是其實這樣的幼兒園的課程往往局限於這些前綴的詞語上,其實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不等同於「雙語」、「藝術」亦或是「蒙特梭利」。
一套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其實不應該是一套僵化的期望標准。它的課程體系應該是動態的,鮮活的,適宜的,符合兒童身心發展和成長的需要,這和傳統幼兒園所採用的課程體系有本質的區別。
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霍力岩教授翻譯的《德培教育理論(適宜性發展實踐)》一書中就指出,優秀的幼兒教育要將兒童分到適合他們的群體,個體或是小團隊。要幫助每一個孩子完成一些有挑戰性卻又可達到的目標。這些挑戰是可以讓他們受用終生的。
其中具有適宜性發展特色的「體驗式」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據教育目標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徵以及個體經歷創設相關的情景,讓孩子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體驗、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和體驗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和行為規范。
適宜性發展教育包括四個階段:
(1)親歷階段。即個體親身經歷某一件事或某一個情境的階段。
(2) 形成階段。即個體對上述親歷過程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觀念的階段。
(3)檢驗階段。即個體在新情境中檢驗所形成的概念或觀念的階段。
(4)反思階段。即反思已經形成的概念或觀念,產生新經驗、新認識,並不斷產生循環的階段。
㈣ 幼兒園國學課程教案怎麼寫
首先:標題 第四課 手足 一、經典課文 心手相應,至巧至靈。 閑習屈伸,五臟咸寧。 暖日除履,信步於庭。 接納地氣,腎精由興。 (一)字詞注釋 咸:都 履:鞋子 腎精:腎之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來源於先天之精,又依賴於後天之精的滋潤。 (二)課文解讀 手足不止於是四肢的末端,更是陰陽經脈交合聯絡的部位...,經絡系統中十二正經(手 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四陽經)分別起止於手足,這些經脈與全身的臟腑相通。所以,閑暇之時我們經常做做手指腳趾屈伸運動,使經脈暢通,五臟得到充足的氣血,正如一個城市不堵車了,所以物資都能及時到達,城市也會欣欣向榮。 二、活動目標 (一)引導幼兒認識手足的作用 (二)使幼兒學會一些基本的手足保護和保健方法。 三、活動准備 (一)教學DVD:音樂《小手拍拍,小腳踩踩》、視頻《手部穴位保健操》、《課文誦讀》。 (二)教具圖片:《手部穴位分布圖》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讓全體幼兒起立,播放音樂《小手拍拍,小腳踩踩》,並帶領幼兒跟音樂簡單活動手腳。 (二)活動展開 1.操作活動:認識手腳 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手腳各有什麼作用。 教師總結:小朋友,既然我們的手和腳有那麼多本領,對我們生活多麼重要,我們要學會保護它們,你們知道怎樣保護它們嗎? 2.健康指導:保護手腳 教師根據班級幼兒實際情況,講解保護手腳的基本方法。 A.不吸手指頭,不啃手指頭。 B.勤洗手,勤剪手指甲,保護手指甲干凈和美觀。 C.天冷時給小手抹上護手油,戴上手套。 D.不拿鋒利或燙熱的危險物品,保證安全。 E.穿鞋、穿襪子、勤洗腳、勤剪腳趾甲。 F.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可以預防疾病。 5 (三)活動結束 1.教師朗讀本課課文,請有耳聆聽。 2.教師結合「課文解讀」對課文的大意進行解釋。 3.教師領讀,幼兒跟讀2~3遍。
㈤ 幼兒園上國學德育課的稿子發帖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因地制宜的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2.根據教師的師資水平,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3.重視宣傳效應,大力宣傳國學精神,引起社會關注。 4.開展國學教育交流,提升家長文明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國學教育;「蒙以養正 聖功也」;國學水平;文明素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15-01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暫時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消亡掉了,那才會萬劫不復,永遠不能翻身。因為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凝聚力,始終像一盤散沙;沒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就不會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中國古書易經上說「蒙以養正 聖功也」蒙童時期把他養正培養他的正氣這是聖人的功績,不要養歪,養邪從蒙童時期我們就要教他走正道。而在幼兒這段時期孩子會以驚人的速度將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事物,不加選擇的全部吸收。而國學教育包含孩子日常生活中應遵守的各種規則,教育孩子如何孝養父母、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如何起居飲食、穿著打扮,如何做事,如何讀書,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不良環境等內容,通過給幼兒講解教育,他們很快就會背誦,而且還會應用於現實生活中。那麼幼兒園進行國學教育時,用哪些教學方法更加適宜呢?經過教學的實踐研究與經驗的積累,有以下方法: 一、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因地制宜的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處於人生啟蒙時期的幼兒表現出的總體特徵是對外部可感知世界的生動、具體的探究與認識。這是人睜大好奇的眼睛觀察周圍世界、利用現成的工具與環境發生主動交往的最初時期;是在心靈中構建色彩斑斕的一幅幅外部世界圖像的時期;也是開始用詞、語言與成人及其他人交換信息、情感、需求、慾望,從而建立起最初的、社會交往意義上的人際關系的時期。幼兒已經懂得「我」指自己。會用「我……」來表述自己的種種想法和要求,並學會一些滿足自己需要的手段與方法。 幼兒園在開展國學教育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幼兒生活為中心,基於幼兒現有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形式上要採取了幼兒喜歡的體驗式、探索式等活動,讓幼兒調動各種感官,實現色形聲樂的有機結合。本著「蒙以養正」的教育理念,以中國傳統經典為課程內容的依託,根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順序,內容上選擇了幼兒最喜聞樂見的《弟子規》、《三字經》、《古詩詞》、《三字文》等內容,字數上也從三字句,五字句,到七字句。分別對應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國學教育活動。目的是通過誦讀,讓幼兒初步學習、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汲取民族精神的豐富營養,不斷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通過誦讀,讓幼兒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提升境界,豐富內涵、開闊眼界、凈化靈魂、啟迪智慧,讓中華民族智慧精華與幼兒的成長節奏合拍,促進和諧發展;通過誦讀,讓幼兒拓展知識層面,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培養文學愛好,提高學習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二、根據教師的師資水平,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幼兒進行國學教育活動,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鑒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了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了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系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具體做到: 1、抓學習,促進教師對國學專業成長認識,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如:組織教師學習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園所,學習交流,請專家來園講座、指導教學等,教師統一思想,明確了認識,「幼兒教師專業化程度的強弱,專業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幼兒園國學教育質量的好壞」。但要真正提高教師國學專業水平,需要腳踏實地,制定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才可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提升。 2、抓培訓,利用多種形式,提升教師國學專業水平。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師的國學專業水平,首先要加強規劃,有效落實。設立了「幼兒國學教育研究室」,重點就教師國學專業培訓,課題研究,今年我們將申報「十二五」規劃課題的子課題《幼兒園傳統文化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的研究,其次採用結對幫扶等方面開展工作,制定了中、長期教師國學專業發展的規劃,短期培訓計劃,就教師目前的專業水平,採取突出重點,制定措施,分步實施,有效推進。最後分層培訓與指導教師開展「為人、為師、為孝」等主題活動。同時請專業特長教師進行基本功展示,盡快讓教師提升國學專業水平。 三、重視宣傳效應,大力宣傳國學精神,引起社會關注 首先在環境創設上為幼兒提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環境,對於全面提高幼兒素養,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園所傳統文化環境的創設,全面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真正把園所文化擴展到孩子們的一切活動場所。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可將國學經典和幼兒園環境有機結合,落實在每一處地方。例如:班牌、家園共育、走廊、樓梯、盥洗室等等。通過每天播放《弟子規》、《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布置展板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讓幼兒及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通過新聞媒體、大型活動引起社會效應,向社會宣傳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從而社會認可。 四、開展國學教育交流,提升家長文明素養 家長進行國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組織開展了「國學教育交流活動」,活動以「傳承中華美德 惠澤萬千家庭」為主旨,通過對「凡出言 信為先 言必行 行必果」的理解和詮釋,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對幼兒的國學教育活動中來活動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收到良好的提升效果。同時結合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大傳統節日,開展了讓家長搜索收集民風民俗、網上祭奠祖先英烈、感恩系列行動等主題活動,讓家長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國學文化的熏陶,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最後讓我們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