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大班下教案
① 幼兒園整合式課程小班(下)數學教案《小動物的美餐》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平日的區域活動中,觀察、分析發現我班的幼兒能進行4以內手口一致的點數,但很多孩子還不會說出總數或者說出的總數錯誤,為了能讓幼兒的數經驗在活動中不斷得到歸納、總結。為此,本次活動希望讓孩子能在口手一致點數的基礎上,並能正確的說出總數,提升幼兒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手口一致地進行4以內的點數,並說出總數。 2.認識常見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動物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夠正確的進行4以內的點數。 難點:邊給小動物餵食邊說出總數。 活動准備 1.小兔、小狗、小貓、小雞動物圖片各3~4個。 2.一次性盤子若干個,每個盤子里貼有點子數(數量在1~4之間)。 3.小魚、胡蘿卜、肉骨頭、蟲子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談活引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捉迷藏嗎?(喜歡)在森林裡,也有許多的小動物在玩捉迷藏,它們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出示黑板) 二、玩「捉迷藏」,找一找 1.你們找到什麼動物啦? 2.你們的眼睛可真利害。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 (1)你找到幾只小狗?(2個)2隻小狗,用2個圓點來表示。 (2)你找到幾只小貓?(1隻)。 (3)現在找找小兔,你找到幾只小兔? (4)我們再來找一找,有多少只大公雞? 三、給小動物餵食 1.小動物們玩啊玩啊,他們好餓了,要吃東西了,這里有這些小動物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用手指黑板貼的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食物)是什麼動物最喜歡吃的?把它送給小動物吃。 2.小結(教師出示4盤食物)這里有小兔喜歡吃的蘿卜,大公雞喜歡吃的蟲子,小貓喜歡吃的魚,還有小狗喜歡吃的骨頭。 3.教師示範小貓找食。(裝和盤子圓點數量一樣多的食物) 4.幼兒示範小狗找食。(裝和盤子圓點數量一樣多的食物) 5.今天還來了許多的小動物,他們正躺在你們小椅子下面休息呢?我們把小動物請出來! 6.小動物們的椅子下有裝食物用的盤子,請你們拿出來。 7.請小動物們去找你們喜歡的食物吧! 四、集體檢查、反饋 1.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都找對食物了沒有:他們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那他們裝的數量和盤子上的圓點數一樣嗎?(如不對,糾正) 2.小結:所有的小狗、小貓、小兔和大公雞都很能幹,而且裝的數量和盤子上的圓點一樣多。 五、結束 小動物們吃飽了,請把盤子輕輕的放在小椅子下,我們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小動物們出發啦…… 教師(陶昌麗)在教學活動中 幼兒積極的參與及集體反饋 教師們在進行點評 教學反思 《給小動物餵食》活動反思 我的教學活動是小班第一學期的數學活動《給小動物餵食》。活動目標是: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手口一致地進行4以內的點數,並說出總數。 2.認識常見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動物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的快樂。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活動的始終,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被激發出來。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創沒了有趣的游戲情境,從捉迷藏到給小動物送食物再到給小動物餵食,整個游戲情境非常流暢、有趣。孩子在游戲化的活動中,自然而然的學習了4以內手口一致的點數並正確地說出總數。此外,活動中游戲的使用,動物角色的選擇,都有效的激發了孩子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使活動一步步推向**。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達到了教學活動的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的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潔,聲音有些大聲了顯得不夠親切。 2.表揚不夠具體。如:幼兒貼對圓點數或食物後應問幼兒,他貼對了沒有?而不應該總說太好了。 3.由於緊張,語速稍快了點。對幼兒的照顧也不是那麼周全。 4.活動的設計如果能在後面加一個吃的環節,效果會更加好。 回顧准備這一次公開課的經歷,我感覺收獲很大。對幼兒教學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對課堂的駕馭有了更多的體驗,對一些看似傳統的教法也有了新的認識。
② 幼兒園多元整合課程小班語言教案小動物打電話
設計意圖:最近我們班正在進行《小雞出殼》這一個主題活動,有一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老母雞》這首歌,唱到最後一句,「咯咯噠」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是托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向於形象思維,所以對於這種仿生詞比較喜歡,於是我也就很順其自然的問孩子們:「老母雞腳咯咯噠,是在干什麼呢?」孩子們沒有吱聲。隨著城市化的邁近,他們幾乎沒有機會看到老母雞生蛋了,所以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但是他們對於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於是我決定以此作為一個切入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也有關於形狀認識的具體目標,我們班的孩子對於形狀比較敏感,平時在區角活動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們井亭幼兒園是以科技為特色的,綜上所述我就醞釀了「老母雞生蛋」這一個活動。
活動名稱:母雞媽媽生蛋
活動目標:1。能夠大膽的用好聽的歌聲來表揚母雞媽媽
2。能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並將其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活動准備:母雞媽媽的裙子一條,頭飾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積木若干,三個裝有這些圖形的籃子,幾個肯德基的杯子
活動重點: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瞧誰來了呀?(母雞)母雞媽媽想請你們做我的寶寶,好嗎?小雞快到媽媽身邊來,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好嗎?
2。母雞生蛋
老師: 和寶寶們在一起真開心,可是媽媽怎麼發現有點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寶寶們,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出示積木)
老師:哇!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寶寶們媽媽本領大嗎?快來誇誇我呀!(《老母雞》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師:剛才,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種形狀的蛋蛋,你們喜歡嗎?(請幼兒說一說有些什麼形狀)
現在,媽媽請來了我的好朋友,「肯德雞」,這個杯子里裝著各種形狀的蛋蛋,請每隻小雞寶寶拿一個杯子,把裡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樣形狀的籃子里,好嗎?(幼兒操作)
反思: 作為一個托班的老師,在活動設計時我也是充分的考慮到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根據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一個權衡。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③ 幼兒園主題整合活動課程科學中班下《小寶寶出生了》教案
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抄:動物寶寶出生襲了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胎生、卵生的概念,知道幾種動物的繁殖方式。2.
願意和同伴相互交流收集的資料。活動准備:1.
動物卡片,2.
了解一些動物繁殖方式的初淺知識,3.
幼兒用書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
——這是誰?
小雞寶寶是從哪裡鑽出來的?
這是誰?小狗媽媽在做什麼/
2.
引發幼兒討論問題,了解動物有胎生和卵生兩種繁殖方式
——為什麼小雞是從蛋殼里鑽出來的,而小狗卻是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的呢?
總結:原來動物有兩種出示方式:有的動物是直接從媽媽的肚子里出生的,這叫胎生,像小狗這樣。
有的動物是從殼里鑽出來的,這叫卵生,像小雞這樣
④ 幼兒園整合課程小班還有誰要上車教案
活動目標: 1、 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2、 了解公共汽車外觀及乘坐方法。 3、 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准備: 故事《還有誰要上車》,自製故事圖卡,尼龍繩一條、小紙片、數把小椅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故事圖卡講故事《還有誰要上車》。 二、引導幼兒注意故事重復的情節,說說一個個動物如何上車。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使用的象聲詞所造成的趣味,並請幼兒模仿多種動物上車時發出的聲音。 三、請小朋友表演故事。說說自己乘坐汽車的經歷。教師提問:「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坐過汽車?」「怎樣乘車的?汽車停靠車站時,售票員說了些什麼話?需要多少錢買票?公共汽車是什麼樣子的,和其他車子哪裡不一樣?」我們坐汽車時要注意什麼事情? 四、教師帶領幼兒玩「乘坐公共汽車」的游戲: 1、將繩子打個結製成一個大圈,當作公共汽車;在幾個地點放置小椅子作為站牌,要乘車的乘客在此等車。 2、教師當司機,其他的幼兒當乘客,並發給每人一張錢幣或月票卡(以小紙片代替)。 3、司機開著「公共汽車」按一定線路去載乘客,停靠站台時要報站名並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乘客上車需要買票或刷月票卡。 4、幼兒分組進行游戲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乘坐公共汽車時應注意的事項。 等車子停穩後再上車。上車後找到位子要趕緊坐好,如果沒有位子則要抓住扶桿。 在車上不能大喊大叫,也不能走來走去。下車的時候,要提前走到門口,車停穩後再下車。 活動延伸: 在其他的游戲活動時可繼續開展這樣的活動,讓幼兒更進一步了解乘車應注意的有關事項。 附: 故事: 還有誰要上車? 小小司機看看鍾。開車的時間到了。 「今天有誰要坐車?准備好車票請上來吧。「 兔子來了,兔子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為他的朋友布鵝也要上車。 布鵝來了,布鵝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為他的朋友小豬也要上車。 小豬來了,小豬要上車。 但是他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為他的朋友大綿羊和小山羊也要上車。 大綿羊和小山羊來了,他們要上車。 但是他們說能不能等一等, 因為他們的朋友胖狗阿嚕嚕也要上車。 胖狗阿嚕嚕擠上車, 嘟嘟嘟、嘀嘀嘀、 嘎嘎嘎、碰碰碰、嘰嘰嘰! 車子終於開動了!
⑤ 南師大整合課程幼兒園大班種蘿卜拔蘿卜活動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升入大班後,語言表達的能力明顯提高,能夠做到發音正確,咬字清楚,而且能分出四聲,能按語句內容調節自己的音調。能夠完整地復述較長的故事,能看圖編故事,還能圍繞一個主題編故事。《拔蘿卜》這個故事是一個老的語言選材,這個故事的主要結構特點是情節。語言的重復,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並進行表演,故事的寓意就是遇到難事要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人多力量大,從教育的思想上看是比較合適的。通過模仿對話可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現力,故事自始至終都洋溢著歡樂的游戲氣氛,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學習復述故事中的對話,並進行表演。 2、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故事,復述故事中的對話,並進行表演。 難點: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活動准備 1、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小老鼠的頭飾。 2、大蘿卜1個,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將幼兒帶入文學作品之中,幫助幼兒了解文學作品。幼兒聽輕音樂進入活動室,然後利用幼兒熟知的生活常識導入故事。
⑥ 幼兒園大班漂亮房子平地起整合課程教案
活動目標
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
能通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了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
⑦ 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大班下 這是誰的牙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動物的牙齒及不同功用。 2、比較動物牙齒與人類牙齒的差異。 教學准備: 幼兒用書,掛圖《動物牙齒大奇觀》,有關牙齒的參考書。 教學過程: 1、說一說恐龍的牙齒。 ——恐龍化石牙齒是一樣的嗎?哪裡不一樣? ——為什麼會不一樣? 2、說一說老鼠的牙齒。 ——老鼠常干什麼壞事?老鼠為什...么愛啃東西? ——老鼠啃木頭是為了磨牙,在我們小時候長牙過程中也有磨牙期,回家問問媽媽:小時候你是咬什麼東西來磨牙的。 3、對常見動物的牙齒的討論。 ——如狗、貓、鳥、魚等,這些動物有沒有牙齒? ——這些動物的牙齒和我們的牙齒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它們的牙齒有什麼用途,和我們一樣用來吃東西嗎?還是有別的用途? 4、欣賞「自然放大鏡」《動物牙齒大奇觀》。 5、總結動物牙齒的功用(進食、說話、威嚇、美觀)
⑧ 幼兒園主題式整合課程水和食物教案
設計意圖: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已能簡單的了解和區分各種食物,但如今的食物種類玲琅滿目,花樣繁多,這也容易給孩子們造成許多誤區,所以我在主題活動中設計了《食物四兄弟》和《幫食物找媽媽》以幫助幼兒進一步掌握食物的分類及來源;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主要來自食物,但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挑食、偏食,所以在主題活動《小小營養專家》、《三兄弟治病》、《我喜歡的食物》中,讓幼兒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在區角活動中,投放各種材料讓幼兒通過不同的形式了解和掌握不同食物的特徵及種類。在生活活動中,進一步糾正幼兒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在戶外活動中,在學習拍、拋接球,踢靜止球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球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的綜合運動技能。 本周活動目標: 1、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了解食物可以分成四類。 2、 分析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並有意識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3、 收集和整理資料,並能進行統計。根據掌握的知識,分析食譜,增進進食的自覺性。 4、 學習4的相鄰數,理解數群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使幼兒進一步掌握數序。 5、 在學習拍、拋接球,踢靜止球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球的多種玩法,發展綜合運動技能。 活動內容: 活動一:共同生活《食物四兄弟》 活動目標: 1、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 2、 了解食物可以分成四類。 活動准備:各種食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 出示各種食物的圖片,請幼兒說出食物的名稱。 2、 介紹食物的分類:五穀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奶類。 3、 幼兒分組,嘗試將食物的圖片送回家:如麥子送到五穀類,荔枝送到蔬菜水果類等。 4、 請幼兒畫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5、 按照四類,幼兒將畫的畫貼到黑板上。並統計那類食物最多。 小結:人體需要各種營養,這些營養主要來自食物。 活動二:體驗表達《我喜歡的食物》 活動目標: 1、 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 2、 有意識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活動准備:小卡片、筆。 活動過程: 1、 以游戲形式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幼兒圍成圓圈,教師指定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然後這個幼兒再指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以此類推。 2、 每個人都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列舉出來,並按食物四大類分類。 3、 分析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屬於四大類中的哪一類,還缺少什麼。自己不愛吃的食物有哪些,說出簡單理由 4、 小結:讓幼兒懂得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要吃各種食物,不挑食,愛吃的食物不應暴食暴飲,從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活動三:《小小營養專家》 活動目標: 根據掌握的知識,分析食譜,增進進食的自覺性。 活動准備:將昨天三餐的食譜畫下來。 ()月()日食譜 食物分析 種類 早餐 午餐 晚餐 五穀類 肉類 蔬菜水果類 奶類 活動過程: 1、 幼兒介紹自己畫的食譜。 2、 請幼兒將食譜上的食物按四大類分類。 3、 對照四大類,請幼兒自己分析食譜是否符合營養需要。 1) 分組討論。 2) 向全班介紹。 3) 看看誰的進食最有營養、最合理。 延伸活動:請幼兒和家長一起分析家庭一周的食譜。 活動四:《幫食物找媽媽》 活動目標: 1、 了解蔬菜、水果大多是種植而來的。 2、 了解食用肉類的來源,知道家禽、家畜是飼養捕捉而來的。 活動准備: 水果、蔬菜的圖片,家禽、家畜的圖片;西紅柿。 活動過程: 1、 出示西紅柿,「你們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它的媽媽在哪? 2、 出示其他水果、蔬菜的圖片。「他們的媽媽在哪?」 3、 請幼兒找出水果、蔬菜的共同點,他們都生長在哪? 小結:蔬菜水果都是植物,大都是種植而來的。 4、 我們吃的雞肉、豬肉都是從哪來的?他們的來源和水果蔬菜一樣嗎? 5、 展示各種家禽和家畜的圖片,「他們是怎麼來的?他們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是飼養獲捕捉來的) 6、 問答的形式復習蔬菜水果、肉類的來源。 活動五:繪畫《神奇的食物》 活動目標: 1、 培養大膽想像、大膽創造的能力。 2、 運用學過的繪畫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食物畫出來。 活動准備: 作業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談話「神奇的食物」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2、 引導幼兒討論:你想有一種什麼樣的神奇食物,它含有什麼營養?長的什麼樣?吃了會有什麼作用?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提醒幼兒注意畫面布局合理,整潔干凈。 4、 欣賞評價作品,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畫的食物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