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初中物理創新課程心得體會

初中物理創新課程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33:32

㈠ 初中物理各類實驗總結

物理實驗中的「三不」
一、刻度尺使用時的「三不」
1.使用前,不要忘記觀察零刻線、量程及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2.測量時,刻度尺不能放歪斜
3.讀數時,視線不能歪斜,(與尺面垂直)
二、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的「三不」
1.不要忘記觀察量程及最小刻度值
2.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側壁
3.玻璃泡不能露出液面
三、讀取溫度計示數時的「三不」
1.不能立即讀取示數
2.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讀數
3.視線不能偏高或偏低,而應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酒精燈使用時的「三不。
1.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2.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燈
3.不能用嘴去吹熄酒精燈
五、天平稱量時的「三不」
1.不要用未經調節平衡的天平稱量
2.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葯品直接放在天平盤里
3.不要將被稱物體放在右盤
六、使用彈簧秤時的「三不」
1.使用前不要忘記檢查指針是否指零
2.所用的力不要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3.不要忘記檢查彈簧是否與外殼摩擦
七、電流表使用時的「三不」
1.串聯使用時,正、負接線柱不能接反
2.所測電流不得超過電流表最大量程
3.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直接跟電源相接
八、電壓表使用時的「三不」
1.不要串聯使用,應並聯使用
2.所測電壓不得超過電壓表最大量程
3.正、負接線柱不能接反
九、實驗電路連接中的「三不」
1.連接過程中,開關不要閉合
2.不要用導線直接將電池的兩極連接
3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不能選錯
十、在電路中連接滑動變阻器時的「三不」
1.滑動變阻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
2.連接時,不要忘記將電阻調到最大
3.不能使通過的電流超過滑動變阻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

㈡ 怎樣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總結

您好,下面是我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董進宇博士總結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依靠這種學習方法董進宇博士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和女兒都帶進了博士的殿堂,請珍藏。

一、掌握學習程度和程序

1、學習的程度:聽懂了、記住了、學會了、掌握了
董進宇博士指出,學習有四種程度:聽懂,記住,學會,掌握。其相對應的學習程序則是要:專心聽課(聽懂),認真看書(記住),做例題(學會),做習題(掌握)。他表示,人的聽力系統會自動漏掉80%,所以孩子在上課時重在聽懂老師的意思,課後重在把老師所講內容重看,眼睛是視覺掃描儀,能彌補聽覺漏掉的內容。

2、學習的程序:專心聽課、認真看書、做例題、做習題
四個程度是相對應四個程序的,只有專心聽課才能是聽懂了,聽了課後再認真看課文,才能記住老師所講的,然後蓋住例題的答案自己再做一遍例題才是學會了,最後做課後的習題來檢驗自己是不是掌握了。這四個程序是不可逆的。

二、學理科的方法:

董進宇博士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90%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很想努力,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董進宇博士認為,傳統的「理科做題,文科背誦」,絕大多數學生都遵循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去學習,結果大多成為中等生。為此,董進宇博士給理科的學習提出這樣的建議:
1、步步為營——舊知識沒學會,不學新知識;
2、循序漸進——不能跳躍;
3、重點突破「三定」——定義,定理,定律;
4、反復練習,增長能力。
(一)、學數學
1、先把定義搞懂;
2、再把定理搞懂;
3、把定理的證明過程搞懂;
4、弄清證明時用了哪些舊定理;
5、時常做習題,消化定義定理。
(二)、學物理
1、把定義搞懂;
2、把定律搞懂;
3、誰發現了定律?
4、當時他看到了什麼現象,發現了定律?
5、他用什麼方法發現了定律?
(三)、學化學
1、背元素符號
2、背原子量
3、背每個元素的物理性質
4、背每個元素的基本化學性質
5、學會畫原子核的外層電子排列圖

㈢ 怎樣學好初中物理求心得體會,不要太多,150字左右就行了,急求啊啊啊啊!

物理首先在於自己的理解,千萬不要去鑽牛角尖,鑽了你就出不來了(只版能說很難出來權如果智商相當高有相當深厚的物理功底鑽牛角尖還能把知識串聯起來),學生嘛就大體的理解,在腦中形成一個簡易的示意圖,最好是立體的,公式徹底理解變形公式也要記住,結合生活實際,舉個生活當中的例子一舉出來這個你就不會亂了,物理還是在於理解和結合實際,課前預習不預習這個應該沒什麼影響(大體的看一下就可以了整體有一個框架,看課本兩到3遍即可),認真做練習不要怕麻煩

㈣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通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徵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在物理實驗課上我是從以下幾方向來做的: 1、確保所做的實驗現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課本要求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在課前我都要反復地做幾遍,認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排除干擾。 2、利用課件把一些不易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或是物理過程展現給學生看。 3、充分利用身邊的材料改進實驗。例如「導體和絕緣體」一節中,我先是讓學生思考設計一個電路來檢測哪些物質是導體哪些物質是絕緣體,當檢測到水、人體、鉛筆芯(較長的)時,小燈泡不發光,於是先把它們歸為絕緣體。之後,我指著那堆導體問:這些物體一定都是導體嗎?(是)又指著那堆絕緣體問:這裡面一定都不能導電嗎?馬 上就有學生說:不一定,有可能是電流太小了,小燈泡不會發光而已。此時我就給學生介紹了我自己去買的發光二極體的特點,發光二極體被作為各種用電器的指示燈,學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電流就可以使它發光。於是我又用發光二極體檢測了一遍,學生自己得出了人體、水、石墨是導體。也體會到了導體的導電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如:在演示實驗時,升高實驗台,實物投影儀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實驗現象進行放大都是提高實驗現象可見度的好辦法。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尤為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准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著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整堂課不受約束,學生可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舉手發言,無須起立等等。教學《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先播放各種各樣學生熟悉的聲音,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發出聲音,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在這樣真實的活動情境中,學生們滿懷興趣地通過仔細的觀察、身體的觸摸,去感知發聲體的振動,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深刻領會物體發聲的原理。再者多採用對比教學,歸類教學,使學生即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又能夠復習舊知識,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辨別事物間更加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增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表明,新課程的實施中,創設情境,精彩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並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進科學探究中來。所以在新課的教學中,採用以舊導新,新舊對比,即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實驗教學之初,我們往往會遇到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若指導過度,則學生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師若指導不到位,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活動又會雜亂無章,盲目無序,從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兩者彷彿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如何處理教師指導和開放式教學之間的關系呢?如何在教學過程開放的同時盡量減少探究活動的盲目和無序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展開「課題」研究,在一線不斷的教學嘗試中,集體攻關,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學方法上「循環探究,逐步深入」。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為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探究教學形成一個先散後聚,不斷聚散交替的循環探究過程。同時將探究教學的相關內容延伸至課外。比如: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學生先預習新課,「簡閱課文」「查詢資料」「自製自帶實驗器具」等,將課堂上沒有探究完的內容帶至課外,課後布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不僅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扎實完成,也有利於教師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教學,發展自我。其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動中應該要干什麼事,明確自己的目的,教師也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這些提示應區別於我們傳統實驗課中的「實驗步驟」。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學生隨意玩耍實驗器材、手足無措等現象的發生。教學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再次,在教學理念上「淡化概念的嚴整性」。物理學科概念的嚴整性有時反而是學生探究學習的「障礙」,大多數學生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而產生為難情緒。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在教學中「淡化概念的嚴整性」,降低探究學習的難度。最後教學結束後「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地溝通師生間的需求,使進一步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思維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在教學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指導學生體會學習物理的方法,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發展過程,體會前人的思維成果,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鍛煉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在總復習中,要時刻注意「信息反饋」。正如控制論創始人維納說:「有效行為必須由某種反饋過程來提供信息,看它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復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堅持做到按時、按量、按評分標准,科學分析試卷,評價試卷,並注意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狀況和掌握知識的程度。要求學生對測驗情況進行知識點、面、掌握情況及學習上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尋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師做好統計工作,找出教學上的弱點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復習計劃,對不足之處立即查漏補缺。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六、指導學生記憶的方法 初中物理雖然需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但同時也要重視記憶,不要死記硬背絕對不是不要記,不要背,而是更加強調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的規律,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要求:每節課要認真聽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課後留出幾分鍾的時間進行記憶。上午的課,中午要重溫一遍,下午的課傍晚要重溫一遍,作業前要重溫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對本周的知識進行一次回顧,再以後是一個月,三個月。這樣學到的知識基本上在大腦里紮下了根,想忘記都很難。記憶時要注意找規律、找特點,要准確記住各種定義,定律的文字表達和各種物理量的單位,這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文字,語言的表達能力。物理計算公式與數學計算公式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公式的每一項都有物理意義和單位,在記憶物理表達式時,一定要記住各項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㈤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心得體會wps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內由於中學生容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㈥ 總結你的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常見障礙,通過學習課程《初中物理概念教學》請研究相應的解決策略。

樓主看來真是好學生,能夠想到這一點已經不錯了,不過你問的問題確實有點超過初中生所能理解的,你可以下課後問下你們的老師或者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咨詢,在此,祝你學習進步,天天向上哦。

㈦ 初中物理力學總結

初中物理力學總結

一:力
1.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停止,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生改變。
2.力還可以是物體發生形變。
3.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4.除了大小、方向歪,力的作用點也會影響作用效果。
5.在繪圖中,可以用F表示力,F(可以表示任何力,除重力外),G表示重力(只能表示重力),f表示阻力、摩擦力,N表示支持力(張力)。

二:牛頓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的兩個物體上。
3.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慣性。
(牛頓第二定律是高中學的)

三: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二力平衡的條件:①力的大小相等
②力的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④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三:力與機械
1.彈力:物體受外力發生形變,物體內部產生抗外力,恢復原來的形狀的力。
2.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3.萬有引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4.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5.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6.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相互接觸、擠壓,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7.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8.滑輪:①:滑輪的種類:動滑輪,定滑輪,滑輪組。
②:動滑輪:使用中滑輪的軸與物體一起移動的叫動滑輪。
③:定滑輪:軸固定不動,叫定滑輪。
④:滑輪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叫滑輪組。

四:壓強和浮力
1.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連通器力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種的頁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3.大氣壓: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產生的壓強。(P大氣壓=1.013×100000Pa)
4.在氣體和液體種,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5.浮力:一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都會受到液體對它豎直向上的托力。

公式:F1×L1=F2×L2
F拉=1/n ×(G物+G動滑輪)\n表示滑輪組中的繩子根數
n=s/h / s表示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表示物體移動的距離
P=F/S 壓強
p=ρgh 液體壓強
F浮=G-F示 (浸沒) F浮=G (漂浮) F浮=G排=ρ液成×V排×g
F浮>G(ρ液>ρ物) 上浮→漂浮
F浮=G (ρ液=ρ物) 懸浮
F浮<F(ρ液<ρ物) 下沉→底部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