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
㈠ 簡述幼兒園課程的概念
閱讀 1354 收藏 45 點贊 2 分享 13
幼兒園
課程與實施
二、幼兒園課程是什麼
幼兒園課程定義
幼兒園課程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實施並貫穿於幼兒一日生活之中的經驗,這種經驗是幼兒園施加教育影響的一種中介,以引導和促進幼兒朝著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發展。這一定義既反映了一般課程的基本特徵,如目的性、計劃性、結構性等,也反映了幼兒園教育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獨特性意味著某些教育任務和要求(身體保育)是幼兒教育階段所特有的,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著其他任何年齡階段的教育功能、目標、內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兒園教育上。
幼兒園課程的特質
首先,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全面性、啟蒙性。
學前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學前兒童全面發展目標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實現學前兒童在身體、認知、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為目標。學前兒童的全面發展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習者相比有特殊之處。在學前兒童發展的諸方面中,身體的發展是首要的目標,因此,幼兒園課程應充分遵循學前教育和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教育目標和保育目標的融合。
學前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人生啟蒙的階段,學前教育的目標應使幼兒在原有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鍛煉和啟迪,使幼兒在享有快樂童年的同時,身心得到與其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發展和提高。所以,幼兒園課程的目標應是啟蒙性的,不宜追求過高的目標,尤其不應追求過高的認知目標。
其次,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生活性、淺顯性。
幼兒園課程是為學前兒童設計和組織實施的,學前兒童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思維是感性的直觀的。對學前兒童來說,最有效的學習就是他們感興趣的學習,最有效的學習內容就是他們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的內容。這種學習內容主要源自兒童周圍的現實生活。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越近,越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的學習也就越有效。當然,現實生活是多層次的,復雜的,生活中有有益的經驗,也有無益的或有害的經驗。因此,必須對生活進行過濾,才能使之成為課程內容,且這些內容不應是以知識的邏輯組織起來的嚴格的學科,而應是以生活的邏輯組織起來的多樣化的、感性化的、趣味化的活動。幼兒園課程的生活性還意味著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並不是嚴格的學科知識的再現,課程內容是隨著生活情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的,幼兒的興趣是確定課程內容的重要依據。
再次,幼兒園課程結構的整體性、綜合性。
既然幼兒園課程是以生活的邏輯加以組織的,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引導的,那麼,幼兒園課程就不應以至少不應只以成人確定的系統的學科加以組織。生活是整體的,不可能只反映人類知識體系中的某一部分。生活中往往蘊藏了多方面的發展機遇和可能。所以,幼兒園課程不應追求將現實生活割裂的或與現實生活不一致的知識系統;從幼兒的方面看,多個發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發展整體,所謂發展領域只是一種人為的劃分,在現實的課程實施中,兒童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現的。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應是綜合的,應盡可能使不同的課程內容產生聯系,以促進學習遷移。我們主張,讓幼兒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對完整的生活、有機的經驗,不要把學科、領域這種人類劃分知識的方式用以劃分幼兒的經驗,並以單一的經驗作為學前兒童活動的起點。
最後,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活動性、經驗性。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特點是由學前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學習的特點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特點所決定的。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尤其是學前兒童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學前兒童學習的內容應是直觀的、形象的,因此,學前兒童的學習一定要藉助具體的情境、具體的事物,在參與、探索和交往的過程中學習。教師的語言傳遞不是學前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書本化的系統知識也不是學前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端坐靜聽是有悖學前兒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關鍵在於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創設有利於幼兒自發主動活動的氛圍,為幼兒提供各種互動的機會,為幼兒提供與其發展相應的幫助。
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還決定了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經常需要利用游戲的手段,游戲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由於幼兒園課程是與學前兒童的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必然地是情境性的、參與性的,與現實的一日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幼兒在現實情境中,通過操作、探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獲得知識、體驗。教師與幼兒之間的真誠對話、有效溝通是幼兒園課程實施所不可缺少的。
延伸閱讀: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一、課程到底是什麼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二、幼兒園課程是什麼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三、幼兒園課程的多元化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四、幼兒園課程的選擇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五、幼兒園課程的實施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六、關於鄉土特色課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 一、總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 二、教育內容與要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 三、組織與實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 四、教育評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相關文章: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四、幼兒園課程的選擇
2017-10-3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本閱讀
2020-08-11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三、幼兒園課程的多元化
2017-10-31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五、幼兒園課程的實施
2017-10-31
虞永平:如何使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真正落地?
2016-01-25
名家視角 | 朱繼文:課程,就是激發兒童做事
2019-03-25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一、課程到底是什麼
2017-10-31
幼師必讀 | 虞永平教授:課程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
2019-03-14
《疫情時期學前兒童家庭游戲指南》來了!
2020-02-13
幼兒園課程與實施 | 六、關於鄉土特色課程
2017-10-31
㈡ 簡述人們對幼兒園課程本質的認識經歷了哪些變化
幼兒園課程到底是什麼?對這個問題先不妨作一個簡短的歷史分析。在福祿倍爾幼兒園出現以前,幼兒學校的課程如同其機構的性質一樣,是學校課程向幼兒階段的延伸,「讀、寫、算」的教育(通常稱為「3R」)是當時幼教機構的主要教育內容。福祿倍爾的幼兒園以幼兒自由的自我活動為幼兒園課程的實質,雖然帶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義的色彩,卻採用了適合於幼兒的教育方式,開創了幼兒教育的新紀元。此後,幼兒園課程在價值取向上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以「知識?學科」為取向,另一方以「活動?經驗」為取向,前者以社會文化知識的傳遞為幼兒園課程的首要任務,幼兒園課程內容主要從學科知識中尋找資源,從而容易忽視社會現實生活中廣博的學習內容,後者則強調幼兒園課程以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獲得的經驗為內容,尤其重視兒童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多年來,這兩大「陣營」既堅持自身的哲學傳統,又相互妥協,各自分化出多種課程模式,但至今沒有形成真正的統一。本文無意在誰優誰劣等老問題上過多糾纏,而刻意探討幼兒園課程的真諦,即真正屬於 幼兒的課程應該是什麼樣子。
㈢ 請談談你對幼兒園特色課程的認識_.
任何教育教來學活動,都需要考慮教自育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發展狀況看,都普遍存在以藝術特長或超前教育作為特色課程的錯誤認識。無論數學領域的俐文教育的《幼兒快樂數學》《三維操作數學》、還是語言類的《經典繪本閱讀》、《互動分享閱讀》等都是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從幼兒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為出發點,保障孩子快樂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和認知能力,更在將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獨立性「脫掉」了華麗浮誇的枷鎖,實實在在的讓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樂在其中、成長在其中。
㈣ 怎樣理解幼兒園課程是基礎素質教育課程
您好。可以這么理解:
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學科本位,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學識字、學算術就是幼兒園教育的全部意義,而《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幼兒園課程開設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一生堅實的基礎,這就使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施陷入矛盾之中,到底應該滿足家長的需求還是應該順應 課程改革的精神。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是課程改革中所批判的現象之一,教師既要顧及家長的喜好,又要遵從專家的指導。所以,在有的幼兒園里教師仍然在給孩子教寫字、算術,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依然存在。
㈤ 請大家解釋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有幾 種主要的觀點
我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專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屬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包括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這里的所謂各種活動,是《幼兒園工作規程》所說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我認為課程不僅僅是「上課」或集體教學活動,而應包括兒童的生活活動、交往活動和游戲活動等各種活動。不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還是通過創設環境誘發兒童的游戲、交往及生活活動,只要能幫助兒童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有助於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目標,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我們在課程目標上,以「兒童發展為本」為主旨,服從於每個幼兒全面地、和諧地、富有個性的發展的學期教育總目標,並將這目標蘊涵於幼兒園課程的一切活動之中。建構課程以主題為單元,並將環境創設、家園共育、活動區域活動和日常活動都視為課程的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幼兒園教育的特點:一日活動皆教育,教育活動生活化。
㈥ 我們對幼兒園課程的認識和理解在不斷地深入,我們的課程觀也得到了改造
首先,課程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從 「知識」到「人」本位的根本位移,幼兒園課程的目的不再僅僅是傳授和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為「人」本位的課程價值取向提供了哲學基礎。建構主義的知識觀把人的心靈看作是「積極的、尋求的、自組織的」、處於成長中的有機體。 ③幼兒是主動建構經驗的學習主體,具有創造性組織和再組織經驗的能力。第三,從「知識是經驗的建構」的建構主義知識觀出發,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環境(包括人與物)的互相作用過程中主動建構而獲得的經驗,因此,「環境」、「過程」以及 「經驗」分別是隱含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教學觀」和「課程概念」。第四,游戲是將建構主義的「人」本位的課程理想付諸實踐的關鍵。
㈦ 請談談你對幼兒園課程這一概念的理解
(1)綜合性課程就是將課程的各種因素綜合化的課程。 (2)課程的綜合化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例如學科領域的綜合、發展方面的綜合、通過專題的綜合、通過幼兒園環境的綜合等,但是,最為常見的則是通過主題的綜合。 (3)不管以何種方式綜合,綜合性課程都可以有不同的結構化程度,這就是說,將課程的各種因素加以綜合化...,這只是形式,而其本質是,結構化程度高的綜合性課程,反映的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的行為目標為導向,以結果為評價標準的課程特徵,而結構化程度低的綜合性課程,反映的則是以兒童為中心,以課程的過程、原則為取向,以活動過程為評價依據的課程特徵。 (4)綜合性課程的長處在於:綜合性課程是有關聯的課程,對兒童各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有意義的聯系。綜合性課程能促進兒童主動的學習。綜合性課程由兒童一起參與設計,並能符合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綜合性課程能使兒童發展與知識結合成一體。 (5)綜合性課程也有其弱點:綜合性課程不可能達到知識完整性的要求;失卻了每個科目的獨特性,不利於把握不同科目的學習方法以及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