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建設疑惑
㈠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教師易於忽視幼兒生活活動的價值
幼兒教育活動實際就是寓教於樂,由於幼兒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弱,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幼兒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幼兒活動就是要從幼兒這些特點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幼兒教育的生活活動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看到生活活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保護過渡,導致活動失去意義,幼兒多於順從,過於依賴,教師權威性太強,幼兒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完全迷失在教師的威懾力中,這種現象當然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明顯.
2、幼兒喪失了在游戲中的自主權
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動手能力,並從幼兒年齡以及身體的特點出發制定各種游戲活動,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資源是作為主要的特徵,也就是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但是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多游戲都是教師自己設定的,幼兒並沒有主動權,活動基本是教師實現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幼兒無法自主選擇,因此幼兒天性無法得到得到釋放和發展,只能夠在模式化的活動中玩耍,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大.
3、教學活動忽視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學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活動中,通過幼兒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場景實現教育,從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中獲得生活經驗,拓展幼兒能力,但是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重視活動中生活經驗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策略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很多孩子十分活潑,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喜歡游戲,但是在學校就寡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多媒體教學方法、音樂游戲法等,這些都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再快樂中學習.
如:學習「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並配有動畫,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活動,並讓同學們聆聽思考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影片,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吸引,對於音樂的興趣進而增加,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聽辨能力以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學習更加原因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大大的激發了求知慾望.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變得更加活潑,親切,孩子也更加喜歡學習.
2、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幼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學生一樣一直坐在椅子上老老實實的學習,他們需要游戲,需要動手動腦,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能歌善舞這樣的傳統教學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開發性的教學意識,讓學生更多的去親近大自然,去看、去聽、去觀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㈡ 幼兒園基於課程講究課程的質量有哪些疑惑
可以的,大神有的,
㈢ 家長對幼兒園 小孩的困難和疑惑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建議你做些調查問卷 希望能夠幫到你 滿意請採納
㈣ 我的疑惑,寶貝為什麼每天早上都會說不想去幼兒園
1、關於孩子是否在幼兒園大便的問題:多數孩子不在幼兒園大便,我身邊的很多朋友的孩子以及我自己的孩子都不在幼兒園大便,我覺得這沒關系。可以養成孩子早晨或是晚上在家大便。幼兒園多少會讓孩子感覺不像家裡,不在幼兒園大便也沒關系,也不需要去追究是不是幼兒園不允許大便,但是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里想大便就和老師說。
2、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不好,但也幾乎沒有幼兒園會像在家裡那樣讓孩子自由自在。但是總體上正規的幼兒園是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的,對於生活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有幫助的。最好是多和幼兒園同班同學的其它家長聊聊,看看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3、孩子在上幼兒園時都會有分離焦慮的,有的適應的快,一個月之內就習慣了。有的適應起來半,也許要半年到一年。但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他需要學會離開父母獨自融入集體與社會。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這種焦慮,但同時也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需要上學。另外,可以講講自己小時上學時的故事,可以把他現在的這種分享焦慮的情緒說成是你自己小時候的感覺,講自己一開始緊張、有點害怕,但是每天堅持去上學,後來就慢慢的適應了,也習慣了,也發現上幼兒園可以認識好多朋友和老師,學到本領。這樣,他會覺得和你有共同語言。慢慢也能接受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可以用恐嚇、威逼利誘或是用好吃的好喝的哄,這些方式讓孩子去上學,而是應該讓孩子明白,上學是他的生活中一件必須的平常的事情。
當然,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建立在幼兒園的老師是比較好的老師,但老師到底如何,是需要你自己去和他多接觸,並通過其它幼兒園學生的家長的評價來多方了解的。如果現在的這個幼兒園以及老師確實存在恐嚇、打罵孩子,你一定要馬上堅決的給孩子轉園的。
㈤ 幼兒園教研活動中的疑惑有哪些問題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園本教研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發展,推動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已意識到園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了科研興園、科研興教的理念,寓研於教、寓教於研,努力尋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針對這一特點,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使教科研源於教學、高於教學、指導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我園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探索適合本園的教研活動的形式與方法,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成長。
三、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教師。
四、活動內容:
小班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以課題組提出的尊敬父母、 團結友愛、熱愛集體、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中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開發具有特色的活動課程,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加深對祖國五千年文化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幼兒接受優秀文學熏陶,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豐富知識啟迪智慧、發展潛能。
大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以開展古詩詞教學為切入點,讓幼兒從詩詞中體會韻味,品味詩詞的無窮意境,從而體會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五、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准備階段:二月份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王霞
副組長:朱麗、石海霞
成員:馬瑩、聶靜、張靜
2、以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由教研組長組織學習有關如何開展教研活動的理論文章。
3、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與研究,對進行分析和研討,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
(二)實施階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組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本活動採取分階段、分主題的辦法逐步落實。
第一階段:摸索開展階段(以誦讀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誦讀方式與方法,為今後更深入地開展活動奠基。
2、、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國學經典誦讀產生興趣。
3、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有韻律的誦讀古詩。
4、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古詩,激發幼兒對古詩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性情。
5、利用部分時間,採用教師范讀、優生領讀、幼兒齊讀、
幼兒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堅持天天吟誦。
第二階段:鞏固提高階段(以班級教學為主)
1、各班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選擇內容進行教學,運用畫、唱、演等多種形式學習古詩。
2、採取一人一課的方式教學古詩,在一起觀摩交流,共同討論最佳方案,力求教學形式多樣性,靈活性,科學性,更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
第三階段:活動展示階段(以集中表演為主):
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活動,。進行真實的情感教育。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幼兒最喜歡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幼兒的才藝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以鞏固幼兒學習的成果 。
如採用古詩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讓古詩詞更具新意,讓所有幼兒參與其中,充分感受古詩詞的美妙意境。
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古詩文融入幼兒心中,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經意間給幼兒以影響,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班組開展快樂的「中國節」活動:這個活動共分四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為四個版塊:導入——討論——實踐——評價,四個主題分別是:
第一主題:三八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
第二主題:清明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
第三主題:中華母親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農歷四月初二)、
第四主題:端午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農歷五月初五)、
第一階段
1、 組織課題組認真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有關節日活動課程的理論,使課題組人員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2、 培訓全體教師,以觀念轉變帶動行為和變化,確立節日活動的重要地位。
3、 收集有關中國特色的節日活動資料,並以傳統文化中一些特色的節日活動作為研究的起點。
4、 建立多樣化的活動模式:
——節日活動設計
——經典誦讀
——節日活動創作(如繪畫、文學文藝表演等)
第二階段
1、行動研究法:主要解決在班級傳統節日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課題研究並落實到行動中,並根據行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再進行實踐,從而保證研究的正常開展。
2、訪談法:與班級教師和幼兒家長進行傳統節日方面的訪談,了解班級教師和家長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現狀,為以後的工作提供依據。
3、案例分析法:主要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學的分析和論證,促進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4、經驗法:通過傳統節日在日常班級活動中的滲透,出傳統文化促進班級精神形成的實踐經驗。
第三階段
1.課題報告:《多彩傳統節日》。
2.論文集:參與課題的每位教師撰寫一篇有現實意義的論文。
小班組開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動主題:利用兒歌培養幼兒禮儀交往(2——4月)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召開小班組教研會議,提出幼兒在禮儀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收集、創編相關兒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各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兒歌教學,及時溝通、交流、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2.教師在一日活動各環節選擇適當兒歌讓幼兒誦讀,在一日教學中滲透文明禮貌教育。
3.以班為單位舉行兒歌比賽,評選出「文明小標兵」
第四階段:整理總結階段
1、收集、整理優秀兒歌,創編園本教材;
2、教師總結、反思,撰寫園本教研活動總結。
方案二:
活動主題:利用傳統美德故事滲透美德教育(5——7月)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召開教研會,共同確定適合小班教學的傳統美德故事,商討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以語言課的教學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備一
節課(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體課件),4個班相互聽課、評課,確定最佳方案並交流使用,達到資源共享。
2.召開家長會,說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可選擇合適的傳統美德小故事講給幼兒聽,實現家園共育
3.以班為單位,舉行「小小故事會」,評選「故事大王」。
4.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抓住各種時機對幼兒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和滲透。
第三階段:收集整理
召開教研會,收集、整理適合幼兒的傳統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語言課教案及反思,形成園本教材。
(三)總結階段:七月份
1、各組專題研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園本課程教育教學。
2、展示教育教學成果。
3、教師撰寫論文。
篇二:年度下學期教研活動方案
建立\"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是全面推進基礎教育的理論改革的實際需要,它對幼兒園創造性地實施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展園本教研能讓教師在教研中獲取復雜的、不確定的知識和能力,它的目的是促使教師成長,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幫助老師在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功實現課程改革,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即讓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兒童發展的促進者。園本教研還能提出並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以此來改進教育實踐,並增強對教育實踐的控制能力。
為適應幼兒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探索以園為本教研活動的運行機制、運作模式和區域推進園本教研製度的行動策略,進一步推進我園園本教研製度的建設,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精神,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方案
㈥ 幼兒園見習收獲和疑惑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真正感悟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秉著吃苦,忍耐,拼版搏,奉獻,合作的精神權去服務好每一位幼兒,每一位家長。
經過這次實習,讓我真正了解了要想當一名合格的教師,特別是幼兒園教師是那麼的不容易。
和孩子在一起的喜怒哀樂,現在回想起來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蘆,緊緊地串在一起,甜甜的。
我願用我的熱心,換取孩子們的安心;我願用我的真心,換取孩子們的開心;我願用我的實心,換取所有人的誠心。
欣喜中有困惑,歡樂中有感悟。幼兒的教育和成長,都掌握在幼兒教師的手中,我真正感受到了這份責任的重大。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對的老師,沒有不對的家長,實習間,讓我增長了見識,做老師難,做幼兒教師更難。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彌補缺口。
實習結束了,我捨不得我們班的孩子,雖然他們對我還很陌生,很陌生,但一想到要走我就想哭!我捨不得我們班的老師,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很多很多!雖然就這么短短的幾天,但對於我來說是很美好的回憶!
㈦ 幼兒游戲課程重要性如何消除家長疑惑
「生活、游戲、綜抄合」是《幼兒園教襲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
㈧ 媽媽疑惑孩子為啥在幼兒園能吃,後來發現了什麼
孩子還小時不會自己吃飯,爸爸媽媽每天都要端著小碗、舉著小勺,追在寶寶屁股後面喂他吃,等到孩子大一些了,對家裡的飯菜更是挑剔,寶爸寶媽又要翻看食譜、觀看視頻,變著花樣地給小寶做飯。
父母花費大量精力在選擇食材、提升廚藝上,就是覺得寶寶正在長身體,希望他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
即便如此費心竭力,可讓不少家長汗顏的是,自己的飯菜在孩子面前卻比不上幼兒園里的「美餐」。
㈨ 幼兒園家長育兒疑惑什麼意思
幼兒園,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版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權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