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賞析課程記錄表
❶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怎麼評課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藝術瑰寶,詩章簡短,意境深遠。本課所選的兩首送別組詩,都給人以「相聚時難別亦難」的傷感。由於詩詞內容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閱歷較淺,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詩歌意思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應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讀背吟誦,在讀中感悟,在比較中體會別情,在比較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藉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小學古詩的評課稿
本節課教學首先通過音樂導入,創設意境,做好感情鋪墊。接著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學習,疏通詩意。然後,通過品讀關鍵語句,展開想像,領悟詩境。最後,通過配樂誦讀,升華情感體驗。整體環節比較緊湊,銜接較為自然。通過此次學習,學生對送別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學習目標。
不足之處在於:
1、部分學生不能樂於參與討論,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教師對於達到以生為本,實現生本課堂的目標還需要努力,對於農村學生的學情要把握更精準。
3、上課是對於語言表達訓練這塊處理有些倉促。
4、對於「相惜」、「悲壯」品味還不夠深入。
5、課堂總體平緩,無特別亮點和精彩之處。
6、在學情把握上,「精讀一首,帶讀一組」應該會比兩首古詩同時進行比較教學效果會好。 7、應該在古詩重點詞句進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點水。如果還有機會重上,我將著力解決以上幾方面問題。
篇二:四年級古詩復習評課稿
背誦古詩一直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項目,也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林敏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漫遊詩林》將孩子們帶入了浩瀚、有趣的詩詞海洋。陶醉於中國古詩歌的神韻之中。課堂上學生們誦詩、對詩、唱詩、畫詩、演詩,真可謂生動活潑、動靜相宜。孩子們那搖頭晃腦,神氣活現的神態,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5000年的詩詞瑰寶,這種吟誦,既是對語言文字的積淀,又是學生思想的啟蒙、人格的熏陶。 作為一節中國傳統文化課,它又體現了以下幾個「多」:
一、 所展示的古詩多。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古詩誦讀復習學過的古詩,領略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林老師帶領孩子們誦古詩,佳言妙語對對碰。各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學習古詩、展示古詩來進行。整堂課,孩子們始終快樂著、興奮著、學習著。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對古詩濃厚的興趣得益於老
❷ 如何教小學生賞析古詩
在詩歌教學中,很容易出現的課堂現象就是師生糾纏於字里行間的意思,為了一個詞語、一句話的解釋,討論不休,導致全詩意境的支離破碎。引導小學生進行詩歌鑒賞,要注意意境的導入與營造,淡化對詩歌本身的解釋,從詩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體感悟。一首優秀的詩歌,給讀者提供的是個多層次的結構:在確定的框架外,還有許多不確定的點;在有形的內容之外,還有許多無形的暗示。在鑒賞過程中,讀者僅僅知覺有形的內容和確定的框架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想像,對無形的暗示予以發掘。可以把審美對象的某些特徵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從而對頭腦中浮現的審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變得更加豐滿,更為親切。
要鑒賞詩歌,理解詩意,走近詩人,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教師勢必要引導學生鑒賞、評點詩歌的語言。可以這樣說,詩人所用的每一個詞都是有深意的,詞語之於詩歌的重要性,就決定了詩歌語言的凝練、柔軟、多義、情感、心靈化,並且富有彈性。詞語自身有很多特性,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們可以提醒學生對詞義輕重、使用范圍、使用對象、語體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進行辨析與區分。除此,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是一些詞彙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較特殊的語言現象,包括詞性活用、大詞小用,小詞大用,以及詞語的擺放位置。在詩歌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這樣的詞性變異:「春風又綠江南岸」,「啊,紅了荔枝,黃了菠蘿,綠了檳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願望」,詩人把形容詞「紅」「黃」「綠」 「熟」「甜」「美」活用為動詞,再把這些詞置於句首,這不僅渲染出一個斑斕的、多彩的、豐收的季節,而且寫出了自然的變化帶來的人心的變化,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和詩人喜悅美好的情緒皆躍然紙上。如果漠視詞語的超常搭配,我們就可能無法理解詩歌的主旨。
詩歌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發展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我們在進行詩歌鑒賞時,要把一些與本能和行動緊密聯系的感官反應,經過藝術符號的轉化,從實用中解放出來,它們作為想像的材料。有了這些材料,有了鑒賞對象的制約,讀者的想像也不至於無邊無際,而是一種有所依傍的想像,讀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產生新的信息。
對於詩歌鑒賞而言,特別是針對小學生的詩歌鑒賞,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有這樣一個意識:教師和學生都是讀者,所不同的是,教師往往先於學生讀到這首詩。明確了這樣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會是滿堂灌或教師一人的獨角戲。詩歌是一種美,而美的傳遞方式應該是一種熏染而不是一種解析。因此,教師的作用應該是釋放自己的詩情去召喚學生的詩情。那麼,教師的詩情從何而來?教師就要動用詩歌鑒賞方面的知識多讀好詩,詩歌常讀常新,唯有教師把詩內化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打動學生。
❸ 收集詩歌情況記錄表
詩歌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二 蘇軾
放生魚鱉逐人來, 無主荷花到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 風船解與月徘徊。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江 清 月 近 人。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❹ 小學生古詩賞析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 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筆力,寫得豪邁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詩篇能在豪放飄逸的同時兼有含蓄的思致。象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後於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就顯然屬於這樣的作品。
「長相思」本漢代詩中語(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六朝詩人多以名篇(如陳後主、徐陵、江總等均有作),並以「長相思」發端,屬樂府《雜曲歌辭》。現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李白此詩即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於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麼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一場夢游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盪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里,詩人的想像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為減色,怎麼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為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於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於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於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里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於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餘,一以為風度,一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唐詩評選》)
古詩詞賞析----李白:長相思·其一
《長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註解】:
1、絡緯: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2、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3、簟色寒:指竹席的涼意。
【韻譯】: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評析】:
這兩首詩,都是訴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聲秋景起興,寫男思女。所思美人,遠在長安。天和地遠,關山阻遏,夢魂難越,見面為難。或以為此詩別有寄託,是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後,對唐玄宗的懷念。喻守真以為「不能說他別有寄託,完全詠的『長相思』本意」,此說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風起興,寫女思男。望月懷思,撫琴寄情,憶君懷君,悱惻纏綿。真有「人比黃花瘦」之嘆。
這兩首詩,在《李太白詩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寫時地迥異,格調也截然不同,實為風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輯為先後,看起來似乎是一對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實不然。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容與此密切相關。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數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並且目送遠波,想像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只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徵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注釋:
汴水:源於河南,東南流入安徽宿縣、泗縣,與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於山東曲阜,經徐州後,與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面。
吳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長的意思。
評解: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集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著跡象,而含情無際。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遠,直到天末吳山,仍是愁痕點點,凌虛著想,音調復動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則汴泗交流,與人何涉耶!結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樓一笑矣。
黃升《花庵詞選》:此詞上四句,皆談錢塘景。
《詞譜》卷二:《長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詞「汴水流」一首為正體,其餘押韻異同,皆變格也。此詞前後段起二句,俱用疊韻。
《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卷六十引黃升雲:樂天此調,非後世作者所能及。
《蓼園詞選》引沈際飛雲:「點點」字俊。
《白香詞譜箋》卷一謝朝征雲:黃叔升雲:此詞「汴水流」四句,皆說錢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韓愈詩「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揚州府南,皆屬江北地,與錢塘相去甚遠。叔陽謂說錢塘景,未知何指。
《放歌集》卷一陳廷焯雲:「吳山點點愁」,五字精警。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太原(今屬山西)人。德宗貞元十六年進士。歷任翰林學士等官。由於他反對苛政,以詩歌指斥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又知蘇、杭,以刑部尚書致仕。他最工於詩,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在民間詞的影響下,倚聲填詞,通俗平易,清新雋麗,流傳較廣。
讀後感:
生活所迫飄在外,身在曹營心在漢。
誰人不知相思苦,男兒有淚不輕彈
長相思八首·白居易等作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依樓。 唐·白居易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宋· 林逋
山無情,水無情,楊柳飛花春雨晴,征衫長短亭。 擬行行,重行行,吟到江南第幾程,江南山漸青。 宋· 張輯
煙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宋·吳淑姬
雨如絲,柳如絲,織出春來一段奇,鶯梭來往飛。 酒如池,醉如泥,遮莫教人有醒時,雨晴都不知。 宋·無名氏
燕成雙,蝶成雙,飛來飛去楊柳旁,問伊因底忙? 綠紗窗,篆爐香,午夢驚回書滿床,棋聲春晝長。 宋·無名氏
折花枝,恨花枝,准擬花開人共卮 ,開時人去時。 怕相思,已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 明·俞彥
說相思,問相思,楓落吳江雁去遲,天寒二九時。怨誰知,夢誰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來翠羽飛。
江南敕勒歌詠鵝風詠柳涼州詞登鸛雀樓春曉涼州詞出塞芙蓉樓送辛漸鹿柴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靜夜思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
望天門山別董大絕句春夜喜雨絕句江畔獨步尋花遊子吟江雪尋隱者不遇楓橋夜泊漁歌子塞下曲
望洞庭浪淘沙賦得古原草送別池上憶江南憫農憫農山行清明江南春樂游原蜂小兒垂釣江上漁者
元日泊船瓜洲
❺ 搜集詩歌情況記錄表
贈別詩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寫景詩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村居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田園風光)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田園風光)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鄉村四月宋 翁卷(田園風光)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春日 宋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敘事詩
所見 清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回鄉偶書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獨坐敬亭山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勵志詩
贈劉景文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哲理詩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朱熹《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狀物詩
草 唐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宋詞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元曲
天凈沙 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
思念家鄉的詩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夜書所見 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無法歸類:
畫 唐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乞巧 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牧童 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清平樂(yuè)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詩經 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思鄉親情詩: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唐)
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6.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7.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
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描寫喜悅心情的詩:
1.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
描寫美麗景色的詩:
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7.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有地名的詩: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
2.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3.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王安石)
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
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6.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
7.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
8.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
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2.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13.古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5.不只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6.夜泊秦淮近酒家
古詩中顏色:
1.一枝紅杏出牆來
2.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千里黃雲白日曛
4.春風又綠江南岸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6.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7.日照香廬生紫煙
8.野徑雲俱黑
9.白雲生處有人家
古詩中修辭:
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比喻
3.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擬人
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誇張
5.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誇張
6.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誇張
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反問
(註:古詩中排比、設問、反復修辭用法少。)
有動物的詩:
1.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2.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3.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
4.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6.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7.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8.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9.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哲理詩:
1.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
2.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4.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5.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6.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7.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南宋《觀書有感》)
8.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9.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唐)
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13.雄雞一聲天下白。(李賀·唐)外號"詩鬼"
14.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
15.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
1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清)
17.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
18.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
19.綠楊煙外曉雲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北宋)
20.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劉禹錫)
2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
22.心病終須心葯治,解鈴還須系鈴人。(曹雪芹)
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25.無邊落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2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樹春。(劉禹錫)
27.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28.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
29.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李商隱)
30.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31.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
描寫梅花的詩:
1.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宋)
3.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
4.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元)
古詩中人名: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及汪倫送我情。
親情詩: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靜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友情詩或送別詩:
1.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邊塞詩:
1.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3.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詠物詩:
1.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石灰吟 於謙·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雪梅 盧梅坡·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我最喜歡的詩歌」推薦表
【詩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宮城。
解釋: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時節變化,
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應時而生。
伴隨著和風在夜裡悄悄飄灑,
滋潤著萬物輕柔而寂然無聲。
野外的小路上空烏雲一片漆黑,
只有江面小船還亮著一盞孤燈。
清晨觀賞細雨濕潤的處處春花,
朵朵沉甸甸地開遍美麗的成都。
【推薦理由】
這首詩寫的是「雨」,詩人敏銳的抓住這場雨的特徵,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第一句寫了下雨的季節,直接贊美了這場及時雨。彷彿知曉人們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時候悄然來臨。後面三句集中寫「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詩人於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裡應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處處都體現著詩人的喜悅之情。
❻ 小學古詩詞賞析,要詳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揚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賞析】
王昌齡和李白都是唐時著名的詩人,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李白寫這首詩的緣由,從詩題可以直接知道: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謫(左遷)到荒遠的龍標去的消息,遙對著朋友所在的方向,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一二句寫景敘事。在揚花落盡、子規悲啼的暮春時節,忽然聽到好友遠貶龍標的消息,這無異於晴天霹靂。在這暮春時節,作者眼前飄舞的只是零落的揚花,耳邊聽到的只是子規的悲啼。「揚花」,含飄零之感,喚起讀者對王昌齡流落遠方的擔憂;「子規」,有離別之恨,觸發宦遊異鄉的人們的心頭的凄情;「五溪」,本已是偏遠的地區;而「龍標」,卻還在更荒僻的地方……這種種的愁情離緒疊加在一起,並以悲景襯托離情,表現出作者對好友旅途艱辛、貶所荒遠的深深同情。
三四句借景抒情。「我」要將自己的這一片憂愁之心托寄給明月,讓它伴隨著好友一直到夜郎西。在這里,作者大膽想像,直接袒露自己聽到朋友遠謫後的內心情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對好友身遭貶謫的同情,是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是陪伴友人一同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並不孤單的一種情懷……這些,真切地傳達出作者經受友人遭貶的心靈震撼後的強烈的主觀感情。
總的看來,全詩就事寫景,借景抒情,特別是運用奇特的想像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達出作者對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關照和安慰之情,從而使這首詩成為友情詩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