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播種
1. 幼兒園小班自然角種植活動《種瓜教案》
活動目標: 1、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關注植物的生長,願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准備: 1、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塊 3、小鏟、水壺等。 4、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並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麼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並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範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後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裡還要做什麼?」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2.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如何很好的開展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如何很好的開展
對於幼兒來說,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性的數學遠比概念性數學、系統性數學來得更具實際意義。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確定以空間方位、數運算、量的比較等幾塊內容的核心經驗為線索,遵循幼兒數學學習和發展的軌跡,引導幼兒在具體的情境和操作體驗中,運用圖表記錄、類文字記錄、情境表演、繪畫等多種形式,表達或演示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幼兒充分地操作、體驗,學慣用符號進行清楚的表達和交流,以此建構數的相關概念,使碎片式的經驗變得系統化,不斷發展幼兒思維的抽象性、邏輯性和條理性。
例如,在比較石榴的大小和輕重的活動中,幼兒能在動手動腦中體驗石榴重量的不同,但如何將對石榴重量差異的感知體驗上升為一種清晰的數學概念,教師的梳理和歸納是至關重要的。於是,伴隨幼兒的活動過程,教師關注幼兒操作後的經驗交流和分享提升,以此幫助幼兒逐步區分重量的差異。這些語言的表徵是幼兒數學抽象性水平的具體反映,能幫助幼兒從「數學行動」走向「數學語言」,從具體表象走向概括抽象。
持續一個月的石榴探索活動接近尾聲,回顧整個活動,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操作體驗,對石榴樹的空間方位、石榴樹的分配、石榴的計數、石榴大小重量的比較、石榴的稱重等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而且,整個活動幼兒都是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數學的,鼓勵幼兒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從而促進了幼兒的數學理解和數學交流。
3. 幼兒園教案農場怎樣播種
一、主題背景分析 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都很少去過農村、沒有見過真正的農場。與動物、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也不夠多。但是孩子們對動物的好奇之心是一樣的。他們渴望接觸各種可愛的小鴨小雞、胖胖的小豬、皮毛卷卷的小羊。尤其是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雖然他們已經對一些動物已經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但是真的要他們去細分一下動物的品種,尤其是在區分家畜和家禽方面有一些困難;另一方面,孩子們對於動物分多少科種也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開展了主題《在農場里》。在主題中我們將利用各種形式,讓幼兒與動物朋友們來一個親密接觸。我們希望通過主題孩子們可以獲得更多相關的經驗和信息,讓孩子們獲得初淺的知識,認識許多平時不常見的家禽,了解更多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喜好。由此培養幼兒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二、主題實施時間 2012年3月—2012年4月 三、內容與要求 1、觀察比較,了解家禽與家畜不用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喜愛動物,有興趣了解家禽、家畜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四、環境創設 牆面環境 1、將家禽和家畜的圖片分類布置在牆面環境中,便於讓幼兒認識區分家禽和家畜 2、調查問卷《在農場里》,請孩子和家長共同將農場里動物以各種方式記下來。 3、牆面布置《羊毛卷卷》,將集體活動中的內容延伸至個別化學習中 4、紙藝牆面:幼兒將自己在主題活動中的紙藝作品展示在牆面環境中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常見家禽與家畜的圖片及資料。 2、利用圖書、網路、電視等形式向孩子介紹各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特徵等等,豐富幼兒的經驗。 3、與孩子一起玩「趕羊過小河」的游戲,在家和孩子一起比賽。 4、請家長幫忙收集一些馬的玩具、擺件、圖片和賽馬的碟片等,並帶孩子騎電馬體驗騎馬的快樂。 5、帶孩子一起去菜場認識各種蛋,並嘗試區分不同種的蛋。 6、紙藝展示區域 卷紙:小櫻桃 剪紙:小鯉魚
4. 幼兒園科學課程小麥種植過程有幾個步驟
小麥栽培技術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層深厚。
3、結構良好。
4、有機質和養分含量高。
(二)麥田整地技術做到:早、深、松、碎、凈、平。
早——前茬收獲後及早整地;
深——適當加深耕作層;
松——表面疏鬆通氣不板結;
碎——土渣細小;
凈——及時滅茬,表土無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廂平溝直。
(三)施肥
1、小麥施肥特性
(1)小麥對氮、磷、鉀吸收:
氮素在小麥籽粒中占乾重2.2%,是構成細胞原生質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麥籽粒中占乾重0.7-0.9%,是核蛋白的組成成分。
鉀素在小麥籽粒中占乾重0.5-0.6%,是促進碳水化合物合成和運轉。
(2)小麥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生產100公斤小麥)
純氮:2.75-3.23公斤,折碳銨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過磷酸鈣106-16.7斤;
氧化鉀:2.4-4.0公斤,折氯化鉀14.4-24斤。
(3)小麥與微量元素。小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吸收錳、鋅、銅、硼、鉬等微量元素。
缺錳:小麥葉片柔軟下披,有時出現灰色斑點。
缺鋅:影響小麥分櫱,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發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結實率。
缺鉬:小麥植株矮小、穗小、粒少、產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產200-25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准畝):總施氮量為12.5公斤;
生產450-500公斤小麥施肥量(按標准畝):總施氮量為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鉀肥10-15公斤,有機質佔60-70%。
B、基肥:標准畝施有機肥2500斤,N、P、K肥占總肥量的60%。
追肥:追肥佔40%。
(5)種植密度
A、密度與光合生產的關系:小麥生產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轉變成有機質的過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過低,浪費光能,光合產物減少;密度過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產物也增加,通風透光不良,功能葉片死亡提早,光合壽命縮短,合成有機質減少。
B、密度與產量構成因素的關系:種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產量形成的基礎,密度增加時,單位面積的穗數得到提高,但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時,穗數減少,但穗粒數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畝基本苗數在15-30萬才是適宜的種植密度。
(6)選用良種。優良品種的特點: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產量穩定。當前生產上應用的良種有:鄭麥9023、鄂麥23、鄂麥18、華麥13.
(7)播期、播量及播種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7-18℃,在10月以後播種;
半冬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5-16℃,在10月以前播種;
春性品種日平均溫度13-14℃,在10月底開始播種;
華北地區在9月中旬播種;
華南地區在11月中旬播種;
華中地區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種。
B、播量。一般畝播15-18斤。
C、播種方式。分三種播法:條播、撒播和點播。
5. 如何確保幼兒園生態種植課程價值的最大化
大自然幼兒農場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秉承著這樣的理念,縣幼分園在開園之內初就將教學樓容後的閑置空地規劃成了一個種植園,為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做好鋪墊。經過近一年來,幼兒與教師的共同努力,種植園變成了既是幼兒接觸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教育場所,又是幼兒享受自然親情,享受親身體驗自然的快樂的自然場所。
6. 寶貝幼兒園要搞種植活動 哪種種子長的快好養活 還會開花結果
我家種著,自己用木建的花池,大約15CM高,長60CM,寬35CM,種了一棵每年都結10個以上的果。 盆不用深,但一定要寬大,火龍果的根是氣根,很多根都長到泥面跟枝條上。 不要用種子種,種子最少要4-5年才有果,最好找枝條纖插,管理的好,肥料、陽...
7. 幼兒園種植活動培養孩子什麼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可根據各地的氣候等自然條件,考慮各幼兒園場地、人員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設計,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帶領幼兒開展種植活動。幼兒園的種植活動要考慮到幼兒的特點,讓幼兒積極參與,而且應該做到持之以恆,有始有終。最好能使幼兒在一學期內完成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所以在種植直的品種上應加以選擇,一般可種植蔬菜、瓜果和花卉等。
種植活動的准備園地幼兒園應盡可能為幼兒准備一塊種植園地,一般城市幼兒園空地較少, 難以安排大面積的種植園地,所以幼兒園的種植園地不一定要集中在一起, 可以分散在各班周圍,充分利用邊角地。如果園內實在沒有可供種植的地方,也可以用磚砌成50厘米高的花壇或用舊木箱裝上泥土種植,還可以在室內用花盆種植。工具教師需為幼兒准備-些必備的勞動工具,如小鏟、小耙、小筐、水桶、水勺、噴水壺等,這些工具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製作應小巧、輕便、安全,套數盡可能充足一些。
種植內容適合幼兒園種植的品種很多,選擇時主要應考慮各地區的特點及各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一般以經常食用的蔬菜和一年生草本花卉為主。宜選擇生長周期短、管理方便、幼兒熟悉的蔬菜品種,或者選擇無毒、無刺、無刺激性氣味、花朵艷麗或芳香的花卉種類。開展種植活動還得考慮各年齡班級幼兒的特點,如小班孩子年齡小,各方面能力較差,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進行,應該選擇幾種種子較大,生長快的植物,而且種類不宜太多,兩三種就可以了, 如大豆、大蒜、向日葵等。中班孩子還不能完全獨立管理所種植物,所以種植的品種仍應選擇容易栽培的品種,但種類可比小班豐富,如辣椒、茄子、青菜、蘿卜等。大班幼兒已具備較強的活動能力,種植品種可全面些,如葉菜類、瓜果類、 根基類,除蔬菜外還可種些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如玉米、小麥、黃瓜、花生、棉花等。
8.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有哪些具體的課列或者內容
以前經常去幼兒園和小朋友聯歡
去過很多幼兒園
有次印象比較深的是他們的園子里種了桃樹
因為桃子已經掉在地上了
園子朝陽的花壇里還種了常開的太陽花
和韓國太陽花
扶桑
而幼兒園的教室里種了很多多肉類植物
各種好玩的造型都有
比較適合小朋友開發好奇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