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新高考語文閱讀全攻略

新課程新高考語文閱讀全攻略

發布時間: 2021-01-22 18:50:58

A. 關於新高考新課改問題

復習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課堂復習、單元復習、期末復習等。 課堂復習有三種:講新課前,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這叫做准備復習;老師講完課後,往往要趁熱打鐵做點練習,這是以消化為目的的准備性復習;一節課將結束時,將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這是以吸收為目的的梳理性復習 課後復習以消除遺忘、強化記憶為目標,不管老師是否留作業,都應當對照課堂筆記與教材進行比較性復習,然後再做作業。 單元復習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組內容後的復習,主要採取比較異同,尋找內在聯系,篩選累積的方式進行。 期末復習主要是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綜合,系統歸類的過程。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最寶貴的時間是課後復習,因為防止遺忘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及時復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加以復習就會忘記,過一天會忘記一半以上,經過兩天就會忘記2/3左右,以後遺忘的數量會逐漸減少。因此,學習後若不及時復習,就會大大增加復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率。 為了提高復習的效率,我們要在復習時採取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時間安排上,課後復習至少安排兩次。第一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用腦子復習一下這節課的要點,第二次復習應安排在晚上,讀一下課堂筆記,對照教科書進行。 在對復習方式的運用上,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 常用的復習方法有: (1)嘗試回憶法。即在復習時,先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在頭腦中回憶一遍,然後再打開書或筆記本進行對照,對回憶模糊不清或根本回憶不起來的知識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做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2)要點法。即在復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幹。如復習課文時,就可以把重點詞、每段的關鍵句、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等用醒目的顏色標上記號,使這些詞句作為記憶的支撐點,抓住幾個關鍵詞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課文的內容; (3)比較法。即找出各科知識間的特點和共同點,通過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來強化復習效果;

滿意請採納

B. 新課改高考怎麼考

2009安徽高考方案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一) 一、科目設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學業水平監測考試+綜合素合素質評價」。 (一)統考科目 「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數學分為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 文科綜合包括政治、歷史、地理和技術課程,文史方向的考生須參加文科綜合考試; 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課程,理工方向的考生須參加理科綜合考試。 體育類考試科目為理工類考試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藝術類考試科目為文史類考試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二) 一、科目設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為「3+2+學業水平監測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 (一)統考科目 「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2」指由考生在歷史、物理兩個科目中選擇一門,再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技術五個科目中任選一門。 體育類和藝術類考生再加考相關術科。 。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三) 一、科目設置 回復[9 樓] 回應:安徽09年高考方案出台了嗎? ID:683604 作者: whyncc(2007-4-6 10:10:20) Email: 2009安徽高考方案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一) 一、科目設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為:「3+文科綜合/理科綜合+學業水平監測考試+綜合素合素質評價」。 (一)統考科目 「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數學分為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 文科綜合包括政治、歷史、地理和技術課程,文史方向的考生須參加文科綜合考試; 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課程,理工方向的考生須參加理科綜合考試。 體育類考試科目為理工類考試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藝術類考試科目為文史類考試科目組合,再加考相關術科。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二) 一、科目設置 2009年普通高考模式為「3+2+學業水平監測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 (一)統考科目 「3」指語文、數學和外語三個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2」指由考生在歷史、物理兩個科目中選擇一門,再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技術五個科目中任選一門。 體育類和藝術類考生再加考相關術科。 。 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工作指導方案(三) 一、科目設置 回復[10 樓] 回應:安徽09年高考方案出台了嗎? ID:685917 作者: stuser(2007-4-11 23:13:43) Email: 方案一 3+小綜合+X 科目設置:考試科目設置為「3+人文與社會綜合能力測試/自然科學綜合能力測試(小綜合)+中學課程基礎能力測試(X)」。 「3」是指語文、數學、英語,其中數學分為文科和理科;「人文與社會綜合能力測試」(下稱文科綜合),含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自然科學綜合能力測試」(下稱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中學課程基礎能力測試」分為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音樂術科、美術術科、體育術科等9門學科。3+小綜合為必考科目,X為選考科目。 考試內容: 1、語文、數學(文、理)考試內容包括學科課程標准必修和選修要求;英語考試內容按課程標准中的8級要求; 2、文科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理科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選考科目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等各科的考試內容包括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和選修要求。 3、體育術科、音樂術科、美術術科考試內容另定。 錄取原則: 1、按5科考試成績合成的總分為依據進行錄取,各科成績及總分用標准分呈現。 2、每位學生考試總分由5科合成,即4門必考科目和1門選考科目,分別按文史類、理工類考生群體轉換總分標准分。 3、錄取分數線依據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專業招生計劃,以一定比例分別劃定各批次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專業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還同時公布術科分數線)。錄取時,分別按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投檔。外語類專業可兼招文史類或理工類考生,不單獨劃錄取分數線。 方案優勢:科目設置既保持了我省現行高考方案具有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特點,又減少了考試內容,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和心理負擔,關注到同一學習領域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了我省高考改革的延續性。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特點必修加選修、綜合評價都有所體現。考試內容既體現以必修為主,又顧及選修的要求。計分方法考慮到不同選考科的群體差異,將選考科與招生專業結合,克服了我省現行高考方案中計分方法不科學的問題。 方案二 3+小綜合 科目設置:考試科目設置為「3+小綜合」。 「3」指語、數、英,其中數學分為文科和理科;「小綜合」分為「人文與社會綜合能力測試」和「科學綜合能力測試」(下稱「文科綜合」和「理科綜合」)。文科綜合覆蓋思想政治,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理科綜合覆蓋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等學科。 考試科目組合按照高等學校招生專業分為文史類專業、理工類(含農醫)專業、體育類專業、音樂類(含舞蹈、表演、播音)專業、美術類專業。 考試內容:1、3同上。2、文科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歷史、人文地理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和選修要求;理科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自然地理等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和選修要求。體育、音樂、美術術科考試內容另定。 錄取原則: 1、按4科考試成績合成的總分為依據進行錄取,各科成績總分用標准分呈現。 2、每位學生的考試總分由4科合成,分別按文史類、理工類考生群體轉換總分的標准分。 3、錄取分數線依據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專業招生計劃,以一定比例分別劃定各批次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專業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還同時公布術科分數線)。錄取時,分別按文史類、理工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投檔。外語類專業可兼招文史類或理工類考生,不單獨劃錄取分數線。 方案優勢:科目設置突出了基礎性的要求,減少了考試科目,有利於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考試內容包括課程標準的必修和選修要求,有利於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的全面實施。考試科目簡單,同一考生群體可比性強,招生錄取操作簡便

求採納

C. 急需2012高考新資訊新課程高考全程總復習(語文)課時訓練分冊的答案,江蘇專用的那種

你可以一張試卷一張試卷的找,也不是很麻煩。

D. 新高考走班教學,我好像明白了,又不知道怎麼下手

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高中生在學校除了要學習必修課程,還有總量超過必修課程的國家選修課程和一定數量的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方向和教師,安排自己的課堂學習。從2017年開始全國都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實施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全國統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因此不少教育領域的從業者以及專家都認為,今後高中將採用「走班制」進行教學。
藍圖藤生涯規劃專家建議:新的高考政策更加註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個性的形成,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而且多元多維的評價體系,也能充分體現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導向。為此,寶爸寶媽們應著力思考和探討如何讓孩子的潛力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何讓孩子的發展得到肯定。

E. 新高考的課程設置是怎樣的

這么多,我無語了!高考制度年年改革,而且不同地區改變的方向和進度都是不同的,比如安徽今年是最後一次省內出卷了,明年就考全國卷.所謂新高考,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進行的一項循序漸進的制度

F. 新高考設置課程有怎樣的選擇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實行後,考生要自選三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並且實行走班教學。考生在選擇三個自選科目時,不能盲目選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欲報考院校及專業的要求來選擇。
考生不能一味按照自己每個科目的成績好壞來選擇自選科目,還要依據欲報考院校公布的選科要求綜合考慮自選科目。

G. 新課改之後,高考題型有什麼變化應該如何備考

新課改之後,高考題型並沒有大的變化,在新的考試精神未出台之前,建議你常規備考,一回旦高考精神出台,按答要求調整就是了。一般說來,變化不會很大,歷年來的高考都是遵循穩中求變,以穩為主的命題方針,我認為新課改之後的高考,也會遵循這一原則的。

H. 試析新課改下怎樣有效應對新高考

一、學習教改理論,轉變教學觀念在課程目標上,強調讓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的發展;在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改善自己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研究與新課程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迅速更新教學理念,全面落實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努力促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如過去講社會保障制度時,我們只是引導學生系統歸納出相關的知識要點,使學生被動接受。新課改後,同樣講這個問題,我創設了一個情境:某國企在市場經濟中,由於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為了生存,實行轉制,把富餘人員分離出去,部分下崗職工怨聲載道。要求學生思考討論: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現象?這些現象說明了什麼?應如何正確面對?這樣的情境創設增強了學生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了,很自然地達成了對相關知識建構。二、夯實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新的高考改革雖注重考查能力,但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盡管背景千變萬化,設問的角度層次多樣,但通過答案的分析不難看出,這些題目大多是命題專家對相關基礎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因而這種能力考查仍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更高要求基礎之上的,要想取得理想成績,必須注重基礎,強化基本技能。1、夯實基礎,構建知識框架夯實基礎,應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因而,在復習過程中,構建知識框架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宏觀在胸,構建網路要胸懷全局,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其次要中觀成線,在復習中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理論,以充實對學科基本思路的理解;再次要微機在握,學生做到准確、清楚、透徹地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做到運用自如。新課程實施中,要求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考綱能力要求上也明確要求學生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能力。針對文綜試題設置的情景取材廣泛,設問的角度靈活多變,因而一定要培養學生對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對於習題處理,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設問的角度、層次、要素、抓住問題的關鍵詞,然後根據對設問的分析結果把試題所提供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其次要求學生能迅速准確地確定材料與知識的結合點,整理思路深入分析解決問題。三、倡導研究性學習,構建和諧探究課堂德國教育家洪堡曾說過:教育必須培養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培養人去適應傳統世界,不是首先要去傳播知識和技能,而是去喚醒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抽象的歸納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們在目前無法預料的種種未來局勢中自我作出有意義的選擇。因而,這次新課程理念提出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在教學設計中善於從學生實際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發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新課改要求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學會選擇,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富有個性地發展自己見解,以利於培養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教學中,我認識到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創設問題,處理信息,得出結論三環節,它讓學生的思維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種狀態。例如:講樹立正確消費觀時,我結合學生實際認識水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當前黨和政府提出的要建立節約型社會,與如今努力擴大消費要求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不是矛盾?提倡艱苦奮斗是不是就認定學生穿用名牌屬於奢侈的消費?然後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結合課本知識逐層探究,讓學生提出具體看法,進行交流驗證,把自己結論與別人進行交流,以求達成對這一問題全面認識和有效解決。這樣,通過構建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等方式,激發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推動探究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四、突出一點兩練,提高分析探究能力1、一點即問題情境創設尋找高考考點與學生生活實際和時事熱點的結合點。高考試題緊扣時代脈搏,突顯時代特徵。新課程也強調政治課教學把理念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結合,因此,在學生訓練題目情景的設置選擇中,教師要在深刻把握高考考點的基礎上,精心選擇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和針對性強的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作為背景材料,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又能提升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2、兩練即課堂利用近幾年高考試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自習精選最新模擬題進行限時訓練。為避免大題量,長時間訓練給學生帶來的練習疲勞感,在課堂練習中我針對本節考點的重難點,精選近幾年高考試題進行針對性練習。一方面,練習後讓學生結合答案進行分析,特別關注答案中的關鍵詞句,通過比較和反思自己解答過程中的知識盲點,來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一些試題的條件,設問方式、答題范圍轉換,實現一題多解,老題新做。如在講析2007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Ⅰ)39題時,我依託材料設計了兩個問題:①針對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問題,從政治常識角度說明政府的舉措。②運用哲學常識觀點分析材料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又訓練了多角度思考分析能力。自習時間,結合當天教學內容,精選最新模擬試題,進行限時訓練,由於題量不多,使學生能快樂訓練,同時教師也能及時批閱試卷,了解學情。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命題將會繼續突破傳統的考查學生知識點記憶情況的做法,堅持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落腳點,通過考試來影響與引導教學,推進課程改革。我們只有迅速轉變教學理念,構建和諧探究課堂,幫助引導學生夯實雙基,提高分析探究能力,才會使新課程理念下的政治高考真正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的舞台。贛撫大地高中教師政治遠程研修,在前面幾期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金秋時節、碩果累累行將結束。這是我市教育發展的又一偉大壯舉,更是我市教育發展的一座豐碑,影響深遠,成效顯著,必將載入我市教育發展的史冊。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我聚精會神聆聽專家講座,認認真真參加網上討論,仔仔細細完成作業,兢兢業業寫文章,一絲不苟參加遠程研修。專家的講座千金難買,站得高,看得遠,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既具有深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既符合高中教學實際,又具有鮮明的操作性;既指出了高中政治教學的不足,又指明了改正的措施。專家就是專家,水平真不一般,猶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啟發很大,受益匪淺。專家的講座使我根深蒂固的的錯誤教學理念得到了及時扭轉,使我自以為是的錯誤的教學做法得到了認真反思,進一步明晰了什麼是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從更高層次上真正理解了教學理念。還有一些聞所未聞的新東西,使我視野大開,耳目一新,知識的盲區得到了彌補充實,教學的長久迷惑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作業的及時完成,使我的領悟進一步加強。與同行的交流,互通了有無。文章的發表,使我的理念進一步明晰。專家的點評,獨具慧眼,使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然,參加遠程研修,使我受益最大的是頭腦如沐春風得到了洗禮,理念盪污滌穢,革故鼎新。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教學的指針。我信心十足在未來的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觀展現新的自我教學風采,與學生和諧相處,激發學生激情,點燃起學生胸中的青春火把,照亮出政治教學的一角洞天福地。下面我談談幾個問題視為反思: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就對嗎?隨著新課改的如火如荼,政治教學的確也在隨之而變。但毋庸置疑,變是在變,但變不大。原因方方面面,深層原因,令人深思,值得探究。政治教學的功利性太強,導致教學的路子越來越窄;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太差,導致學生的主動性不夠。現在,高中政治教學基本狀況是:高考考什麼咱就教什麼,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把課本教;高考考什麼咱就學什麼,兩耳只聽老師講,咬定課本不放鬆。乍聽這很有道理,學生上學不就是為了取得好成績嗎?但細細想來,經不起推敲。高考取得好成績,固然是我們的所願,但我們學生的實際你了解嗎?我們學生的心態你了解嗎?我們學生的興趣你了解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考考什麼咱就教什麼,勢必導致教學方式單一機械乏味,久而久之學生興趣喪失殆盡。沒有興趣何來動力?沒有動力何來激情?沒有激情何來活力?沒有活力何來效率?沒有效率何來成功?有的同志會說此言差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君不見學生談起政治就覺得重要,君不見學生課下抽空就學咱政治。捫心自問,如果高考不考,誰人問津?如果分值不高,誰覺重要?一言以蔽之,還是功利性在後面硬推著學生干。這種學不是自覺的,不是主動的;這種學是無奈的,是被動的;這種學缺乏激情,缺乏活力;這種學是沉重的,事倍功半。同樣是教,為什麼非要這樣教?同樣是學,為什麼非要這樣學?為什麼我們不去樂教?為什麼學生不去樂學?新課改來了,時機到了,我們又何樂不為?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貫徹新課改精神,開放教學,開創政治教學新局面。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創新精神,新高考的考查貫徹新課改的精神,以能力立意為主。通過此次學習,收效良多。是為總結

I. 新課程報語文導刊高考版全國版2011年9月6日第36期高三綜合能力測試題(3)答案

網路 搜一下吧``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