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體育游戲引入幼兒園課程
❶ 如何開展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
提起童年,印象最抄深襲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空地上、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丟沙包、老鷹捉小雞、騎竹馬、丟手絹等這些充滿童趣的游戲,可以這樣說,民間體育游戲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動手動腦,同時學會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貴的是在游戲中我們獲得了童年最快樂的體驗。但如今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的消失帶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快樂體驗。
❷ 如何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體育活動中
很高興告訴你!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足的空地上、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丟沙包、老鷹捉小雞、騎竹馬、丟手絹等這些滿童趣的游戲,可以這樣說,民間體育游戲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動手動腦,同時學會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貴的是在游戲中我們獲得了童年最快樂的體驗。但如今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的消失帶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快樂體驗。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❸ 如何在小班更好的開展民間體育游戲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如何開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民間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一個文化「餐點」,但多數民間體育游戲難度較高,如跳竹竿、套圈、背缸倒缸、跳格子、抓籽兒等,都需一定的技能技巧,如何讓幼兒饒有興趣、主動地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呢? 一、關注傳統文化,融合本土特色,傳承民族精神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空地上、田埂邊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丟沙包、老鷹捉小雞、騎竹馬、丟手絹等這些充滿童趣的游戲,可以這樣說,民間體育游戲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動手動腦,同時學會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貴的是在游戲中我們獲得了童年最快樂的體驗。但如今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的消失帶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快樂體驗。 民間體育游戲是積累生活經驗創編而成的。這些游戲所表現的內容往往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並且游戲中所配有的兒歌一般都是當地的語言,像《擺擺龍船》:「擺擺龍船,糯米湯圓,擺來金,擺來銀,擺來銅錢娶新娘」用的就是溫州方言。「擺擺龍船」這一溫州民間游戲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擺龍船)和溫州方言的融合,具有相當鮮明的民族性、本土性。在「擺擺龍船」活動中,我們讓幼兒真實體驗、積極主動進行探索活動,在獨自玩——兩人玩——小組合作玩中學會溝通、寬容、合作、關愛,這對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使游戲中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 二、關注幼兒心理健康,關注教學情節,體現趣味化、情景化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許多民間體育游戲都需要一定的運動技巧,難度較高,特別是小中班幼兒操作起來挑戰性很大,他們在游戲中自我信任度很差,缺乏自我映象能力,因此我們除分年齡段選擇民間體育游戲外,還對游戲內容進行了一些改編,根據小小班、小班、中班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在傳統游戲中大膽增添情景化情節,以增強游戲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精神運動學指出,「符合兒童發育特點的、全面的、人性化的運動教育方式」應作為一種新的運動教育,而趣味化、情景化的教學情節迎合了幼兒心理活動的需要。例如,在「老鷹抓小雞」游戲中,如果單單反復練習「躲閃」的技巧很容易讓幼兒失去興趣,同時運動負荷不易合理調整,不利於幼兒骨骼健康發展。因此教師煞費苦心,不僅增添游戲情節,而且對場地道具進行了精心准備和布置,充分利用富有童趣的情景、道具來吸引幼兒,賦予民間游戲新的活力。又如在「快樂的農場」活動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大農場、許多小動物的場景,運用「找媽媽」的教學情節營造了一個讓幼兒覺得身心安全的環境,同時趣味化、情節化的 「找媽媽」弱化了幼兒害怕而緊張的心理壓力,可見情景化不僅使簡單反復的民間游戲更具趣味性,也更符合小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值得注意的是情景化的教學不僅為幼兒學習運動技巧提供催化劑,更重要的是減少了運動難度帶給孩子的心理壓力。健康科學也越來越強調心理健康對人的促進與發展,而在這種情節化、人性化的運動氛圍中,幼兒更能增強體能,鍛煉運動技巧,開發智力,同時培養機智、勇敢、堅韌、頑強的性格。實踐也表明了教師對民間體育游戲趣味性、情景化的關注程度、運用方式,直接左右教學質量,影響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
三、關注團隊經歷,拓展兒童交際能力
民間兒童體育游戲一般需要2~3名兒童合作進行。如抬新娘(3人),「拍手」(2人),「人、槍、老虎」(3人),「丟手絹」、「捉迷藏」、「老鷹抓小雞」等則需多人參加。幼兒在游戲中通過玩具、材料等結成現實的夥伴關系,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實踐表明,積極的結伴遊戲有利於幼兒社會化。
例如,在「跳竹竿」、「跳格子」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學習,形成了師生共同體的學習氛圍。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有了困難引導幼兒主動解決、學會合作,強調團隊經歷等,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獨立活動、團隊磨合以拓展幼兒行為與交往:相互協調、模仿,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等,使幼兒的心理品質健康地發展。學會自己解決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對獨生子女尤為重要。 在活動中幼兒分擔不同的角色,有的拿竿,有的跳竿,有的拍鼓點,有的拼墊子……這些充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組織能力,促進幼兒積極交往能力的發展。同時,在這種愉快的活動中,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協調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們根據中大班幼兒開始重視游戲勝負結果的年齡特點,在「跳竹竿」、「跳格子」兩個活動中設計了適當的競賽內容,對獲勝的、自信的幼兒給予適當獎勵,對 不斷有進步的幼兒同樣進行嘉獎,並引導失敗的幼兒樹立信心,正確對待失敗。
希望能幫到你,求採納。
❹ 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怎樣有效的引導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夥伴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空地上、田埂邊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丟沙包、老鷹捉小雞、騎竹馬、丟手絹等這些充滿童趣的游戲,可以這樣說,民間體育游戲不僅讓我們學會了動手動腦,同時學會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貴的是在游戲中我們獲得了童年最快樂的體驗。但如今傳統民間體育游戲的消失帶走了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快樂體驗。現在的孩子玩具是應有盡有,不少孩子常常是躲在家裡足不出戶看電視、玩電腦,很少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戶外進行鍛煉,交往意識、合作精神往往欠缺。而目前幼兒園開展的體育游戲活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材料多現代化、少自製器械,難以適應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間體育游戲資源,創設良好的民間體育游戲環境,通過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充實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內容,才能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充分挖掘民間游戲,激發幼兒游戲興趣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孩子學好民間體育游戲,必須激發他們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通過子課題前期的家長問卷,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家長們對自己小時候玩過的民間游戲記憶深刻,如「打瓦片」「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捉迷藏」等。究其根源,不外乎是這些兒歌與口令詼諧有趣,游戲規則簡單易學,使游戲者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之中,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和趣味。於是,我們從民間游戲的趣味性入手,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民間游戲中來。如中班民間游戲「獵人抓野兔」,我們用紙箱和嘩啦圈做成若干個「山洞」,整個活動場地布置成一大片草地,游戲開始,野兔們聽著歡快的音樂自由活動,一會兒蹦蹦跳,一會兒吃吃草,累了就躺在草地休息一下。真實的游戲情境增添了游戲的趣味性,孩子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都把自己當成是真的兔子,完全融入到游戲之中。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民間游戲內容
每個年齡段的幼兒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徵,所適宜的體育游戲也會各不相同。如:小班幼兒的身體發展還不是很完善,動作協調性相對較差;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發展比小班幼兒好一些,動作的靈活性有所提高;大班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大大增強,下肢的發育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我們在選擇游戲內容的時候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徵,靈活地進行引導。在小班,我們選擇比較簡單的「拉大鋸」、「蹲蹲孵小雞」、「丟手絹」、「切西瓜」等大動作、情節性更強的游戲;中班時選擇「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炒黃豆」、「金鎖和銀鎖」、「擠囡囡」等相對有些難度的游戲活動;大班可以開展、「抬轎子」、「斗雞」、「貼大餅」、「甩紙炮」等動作難度更高、合作性更強的游戲。
三、加強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充分發揮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
在民間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中,作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教師,只有正確處理好指導的多與少的關系,才能使民間游戲彰顯出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魅力,帶給幼兒更多快樂的同時,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
1、多放手,少限制。
在游戲過程中,有的教師往往會限制幼兒游戲的自由,過於「周全」的設計,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剝奪了幼兒自由體驗游戲的權利。因此在游戲中,凡是幼兒自己能處理的事,如角色分配、規則使用、材料選擇等,我們教師都應放手讓幼兒親身體驗、解決,讓其充分感受游戲的自主和快樂。當然,這種放手並非「放羊式」的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如在游戲初期幼兒缺乏尋找游戲夥伴的能力時,可引導幼兒先參加人數少的兩人游戲,再逐漸過渡到玩集體性的游戲。
2、多機會,少指定。
渴望引起關注的心理,使幼兒都願意成為游戲的中心人物,在他們的認知里,只有優秀的孩子才能擔任「主角」。就像「狡猾的狐狸」游戲里的「狐狸」,「老鼠偷東西」游戲中的「老鼠」,有的教師總是指定少數能力強的幼兒擔任,造成了主角總是由能力強的幼兒獨霸這一不公平現象。為使每個幼兒都享有公平的權利和機會,在如何確定角色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教給幼兒基本的方法,如「石頭剪刀布」「手心手背」「點兵點將」等辦法選出。這樣,游戲對幼兒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為了參加游戲,他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同時,公平的淘汰辦法能幫助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克服任性等不良行為,讓幼兒獲得責任感和集體意識。
四、利用民間游戲,改善親子關系,促進家園聯系。
在課題組開展民間游戲的研究實踐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民間游戲是促進和改善親子關系的載體,它架起了孩子與家長之間心靈交流的一座橋梁。
民間游戲喚起了家長陪孩子玩的興致。以往,當孩子們在家裡要求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做游戲時,家長們會說:「爸爸媽媽怎麼會做游戲,不是有玩具嗎,自己去玩吧。」孩子們只能默默地獨自玩耍。而當孩子們在幼兒園學會了玩民間游戲,並在家中游戲時,喚起了父母對兒時童年的的回憶,他們興奮地告訴孩子:「這個游戲爸爸媽媽也會玩。」「我不信,老師又沒教你,你怎麼會做呢?」「不信?那爸爸媽媽玩給你看。」「好的!」孩子高興得跳起來。母子倆人玩起了「金鎖和銀鎖」,爸爸當裁判。「嘎啦一鎖拉」,媽媽沒等說完就把手縮掉了,「媽媽賴皮,不遵守規則,要說完「一鎖拉」才能縮掉手指的。重來。」「裁判趕緊出來調解「對,媽媽違規,重新再來。」母子倆的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較量,而此時,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游戲中。
民間游戲來源於生活,有許多家長都會玩,幼兒園在開展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向廣大家長請教,徵集民間游戲,家長通過和自己孩子一起玩民間游戲,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向孩子了解在幼兒園中的發展情況。這樣,幼兒園和家庭有了一個共同關心的事情,使家長和幼兒園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
❺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表演賽家長對本次活動有哪些建議
加強兒童體育鍛煉?
❻ 如何讓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
你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發展打好基礎。」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中堅持立足農村實際,巧用資源,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努力創設具有農村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內容,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源遠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民間游戲有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體驗,鍛煉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確與錯誤,學會合理評價,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二)民間游戲有助於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智力。民間游戲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間游戲的童謠和兒歌,貼近生活,廣泛流傳。幼兒邊游戲邊朗誦兒歌,增加了游戲的興趣,又了解了社會生活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還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民間游戲中包括很多體育游戲,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並能促進幼兒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展,以及平衡、協調等能力。如「彈杏核」「拾卜菇」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打瓦」、「抽陀螺」可以發展幼兒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等。
二、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做法
(一)發動教師和家長,廣泛收集民間游戲素材。民間游戲雖然內容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有些偏見,他們開始不喜歡幼兒玩民間游戲。同時,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善於對幼兒進行特長培養,帶領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興趣班學習;家長或者從幼兒的安全考慮,將幼兒「圈」在家裡,自己玩家長為他們購置的各種高檔玩具,幼兒沒有玩伴,缺少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民間游戲瀕臨消亡。為此,我們召開了幼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民間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支持幼兒玩民間游戲。然後,發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一起玩大人們小時候玩的民間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班級收集民間游戲素材,並將搜集到的民間游戲內容記錄整理帶到幼兒園,我們對收集到的民間游戲重新進行了篩選整理,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游戲列印裝訂,印製了「民間游戲集錦」一書,對各班開展民間游戲進行具體的指導。
(二)分類開展,與幼兒園課程互相融合。為方便幼兒進行游戲,我們將收集到的民間游戲分為四大類: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智力游戲、民間美術游戲和民間童謠說唱,密切與幼兒游戲活動結合,在幼兒區角活動時間,滲透開展民間游戲。如益智區投放了翻繩、各種民間游戲棋(考狀元、老虎吃小人、過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區投放了「捻捻轉」、「繞饒轉」,在美工區增加了泥塑、剪紙,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綵綢、旱船、民間表演頭飾、綢扇等,在體育區投放了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並結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標,將一些民間游戲設計到集體體育活動中,既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又擴展了幼兒游戲空間,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鍛煉身體的條件。
滿意請採納
❼ 幼兒園體育游戲怎樣融入園本課程
一、立足園本實際,確定課程內容 幼兒民間體育游戲具有濃郁的民間地方特色,是由民間創編,簡便易行、經濟實惠、深受勞動人民喜愛的有體育色彩的活動,它不僅鍛煉幼兒身體,發展幼兒基本動作,還有豐富幼兒生活,開發智力和陶冶幼兒情操的作用。 當前,我們海陵區幼兒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教學質量和辦園水平也不斷提高,然而適合幼兒發展的民間體育游戲被教師和家長所忽視,致使過去一些能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機智勇敢、團結友愛、遵守規則等良好品德的民間體育游戲得不到開發與應用。同時,由於我園地處市區繁華地段,園舍附屬於小學中,只能與小學共同合用操場,在一定程度上給幼兒的戶外活動造成很大的不便。要保證幼兒能獲得充足的游戲活動時間,就要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利用民間體育游戲簡便易行、取材方便、內容豐富、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的影響,隨時隨地就可以開展的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們扎實認真地開展了研究工作,努力探索適宜不同年齡幼兒的民間體育活動內容、形式、方法,從而建構了具有民間體育游戲特色的園本課程。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將游戲進行改編和分類 我們通過多種途近收集了游戲幾十種,然後發動教研組教師進行了整理,發現這些廣泛收集來的民間體育游戲也有優劣之分, 我們進行整理去其糟粕,選其精華,讓幼兒接受健康向上的游戲;豐富游戲的玩法,使陳舊、單調、枯燥的游戲更具趣味性;強化游戲規則,使游戲更完整,使幼兒能夠多次轉換角色;並按幼兒的年齡進行了分類,分為適合小班、中班、大班的游戲。 如:小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開展了以說唱童謠為主的游戲,充分利用各種活動間隙和區域活動、離園活動等時間,組織幼兒說唱童謠,如:「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蟲蟲蟲蟲飛飛飛,飛到草地喝露水-------」「草兒青青花兒笑,我騎馬兒快快跑-----」等,還選擇了一些較簡單的體育游戲如:《炒黃豆》、《拉大鋸》、《擠牆角》、《木頭人》、《老鷹捉小雞》等,讓小班幼兒初步感受民間體育游戲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參加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中班主要選擇《踢沙包》、《丟手絹》、《地雷爆炸》、《金鎖和銀鎖》、《城門城門幾丈高》、《揪尾巴》、《爭四角》、《猜拳跨步》、《老狼老狼幾點了》等民間體育游戲,增加了幼兒的戶外活動量,進一步增強幼兒的體能。中班幼兒也玩一些相對安靜簡單的游戲。如:《拍手歌》、《炒黃豆》、《抬花轎》等,這些游戲由於簡單不用材料,幼兒兩三人就可以玩,所以深受幼兒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