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2011年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心得

2011年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心得

發布時間: 2021-01-22 23:39:53

⑴ 通過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或《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價》」

通過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或《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評價》」,請您與原課標對比一下,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作文教學的變化。

作文教學有如下變化
1、刪掉舊版「40 分鍾能完成不少於 400 字的習作要求。
2、新增: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於將讀與 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要關注作文的寫作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筆的過程。
3、由過去的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 140 萬字,調整為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 14 次。
4、新增: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 寫話趣;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 第三、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 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對於作文的評價還須關注學 生漢字書寫的情況
現在的作文教學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觀,將作文課改換為表達課。改為「表達」有多方面好處:用「表達」在寫作教學中更能直接給教師和學生以一個明白的質的定性、定向。它將指令教師和學生從片面地以範文推動作文的寫作教學思路上退出,真正走上寫自己、寫生活的作文教學思路。這樣一來,可進一步將語文教學明確劃分為兩大塊:學習與表達。學習,指的是通過閱讀課文所實現的各種有關學習。它一方面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轉化為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表達,是指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知的生活內容傳達出來,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兩方面。將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並行訓練,形成一種互動的訓練。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頭頭是道,條理清楚,可寫文章卻下筆無言。此原因除上述的傳統觀念所致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缺少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結合的訓練。設立表達課,可彌補這一不足。
作文教學行為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作文教學素有語文的半壁江山之稱。作文關乎的不僅僅是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掌握,而且是素養的提高和心靈的豐富。作文教學歷來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更不用說創新作文,實在是硬骨頭一塊!但是不能因為它硬就避之不及,我們不僅不能迴避還要根據時代要求不斷更新作文教學。這也是當前所有中學語文老師面臨的一個最具挑戰性的課題。隨之而來的創新作文輔導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我們在作文教學中遇到的頭號難題,這里就我自學習以來實際作文教學中所得的點滴積累與各位商榷,望不吝賜教。1、聯系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2、讓學生成為作文課堂的主人;3、開放學生思維方式,寫出創新作文;4、摒棄模式化,提倡個性化;5、關注學生審美情趣;6、鼓勵學生個性化表達。因此,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我要要求學生聯系生活,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進而讓學生成為作文課堂的主人。在此基礎上,開放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其寫出創新作文。並注意關注學生的審美情趣,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要求學生在寫作時摒棄模式化傾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觀點。使每個學生都能寫出情真意切、個性鮮明的作文。

⑵ 結合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 談談小學生應具備哪些作文能力

對小學生的作文,要求是個問題。過去到三年級才寫作文,可是,現在的教材版,一年級就有作文,而且權相當難,諸如:看圖說話,給你一個黑白圖片,讓一年級的小孩子,按照圖畫,寫出一段文字。這樣孩子就必須多讀多看課外書籍,書讀得多了,自然在腦海里會萌生出一種想法,如實的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一定是令人驚喜的好文章!

⑶ 5000字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我的心得體會…………{此處省略五千字}……。

⑷ 對《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1000字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談論溝通層面的問問題技巧,也可以談論問題的價值性,而這又是問題的另外一個層面。如果你通通雜糅在一起寫,恐怕花一天的時間都寫不完。這時候你就要找准切入點,定下標題,才能穩穩地隨著標題的引導順利展開論述。

正文: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敢於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

試想,在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再是過去面目可憎的「權威者」,加之興趣的激發,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愛學嗎?由愛學轉為會學,會學更愛學,從而真正走到了教學中的良性循環。

作為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接受著傳統的應試教育,深受其害。教師的「一言堂」、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課堂,扼殺了多少兒童對知識的嚮往。現在,我已為人師,難道還要讓我的學生也有同樣的遭遇嗎?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擇,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

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應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

體現在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

一是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

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學的民主性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

教學的開放性應體現在:

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網際網路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

二是學習內容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地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用愛心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用汗水耕耘教育這方聖土。

⑸ 論述2011年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新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 二、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語文課程評價要體現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應注意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系,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 從閱讀教學的角度看,把握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進行閱讀教學,而是要注意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等其他教學內容的聯系;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注意閱讀與生活的聯系;減少瑣碎分析和過多的講解,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一談我在教學過程對課標的落實 如:新課標在朗讀方面的落實 (一)制定朗讀訓練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課堂教學程序 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應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學生朗讀真正做到流暢自如,感情豐富。因此,在朗讀訓練中決不可急於求成,而要引導學生由易至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1、感知課文,把握基調。 2、理解課文,嘗試朗讀。凡是成功的朗讀必須首先理解文意。因此,教師在講授課文時,要注意講解和朗讀、教師讀和學生讀、讀句和讀段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做到「眼先到、腦思考、口讀好」。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認識之後,再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訓練。 3、名言佳句,記憶背誦。對於文質兼美的名篇、膾炙人口的佳句和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教師應引導學生細細品賞,反復朗讀,記憶背誦。在讀中體會、讀中領悟、讀中升華,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創設情境,入境生情,渲染氣氛,增加情趣 通過朗讀的語言藝術,使枯燥的視覺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聽覺聲音,以情動人,使學生在愛與憎、悲與歡,心靈火花的撞擊中與課文內涵的理念相溝通,產生共鳴效應,隨之而來的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領悟和審美判斷。 (三)立足課內,輻射課外,通過語文課外活動擴大訓練空間 對一個班級來說,既要充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班內同學積極參與,充分利用課堂空間,做到信息交流,使人人都有訓練的機會。同時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課外形式,引導學生投入閱讀實踐。選擇適於朗讀的最佳題材,積極創設有利於朗讀並能強化口語訓練的氛圍,這種氛圍的創設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優化語文教學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在價值。如對讀本的充分利用,其中不乏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