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與文化的關系

幼兒園課程與文化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1-23 03:03:31

A. 幼兒園五大領域與課程之間的關系

課程分為這五大領域 五大領域的課程屬幼兒園教學

B. 幼兒園文化的基本功能是為幼兒園的發展

課程主題網能展示主要的課程內容及其相互之間的層次和關系,是有效選擇、整合以及實施幼兒園主題教育課程的重要手段。在主題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

C. 如何理解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

1.與教育目的相一致的原則。幼兒園的環境是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價值的,我們應該把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隱藏在環境之中,達到促進幼兒發展的目的。但是有些老師在創設環境時一味地追求美觀、高檔,卻沒有體現環境和教育目的一致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根據教學的目標來創設幼兒園的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
2.適宜性原則。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小中大班幼兒的環境創設應有所差異。此外,即使是同一年齡班,不同幼兒發展水平不同。為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不僅要提供圖書、繪本等材料,還需要豐富的玩教具等操作性材料。
3.幼兒參與的原則。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我們需要發揮幼兒的主人翁地位,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驗豐富的幼兒老師可能會在創設環境時,專門留一面主題牆,讓幼兒將自己的繪畫、手工作品等粘貼在主題牆上,從而讓幼兒參與到環境創設的過程中。
4.開放性原則。這里的開放性原則是指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既要對園內的環境進行創設,還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創設。這個小知識點也很容易在單項選擇題中出現,給我們一個例子讓我們反選這是屬於什麼原則。
5.經濟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是指環境創設應該根據本園的實際經濟條件和情況,因地制宜地來創設環境,避免出現盲目地進行環境創設,給園所的其他經濟支出造成負擔。
6.安全性原則。幼兒園是保教結合的教育機構,並且保育是教育的前提,這就要求在創設環境時充分考慮幼兒園的身心安全。如剪刀等鋒利的用品不能夠亂放,桌椅的稜角應用海綿做處理以免幼兒被撞傷,除此之外還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保護幼兒的心理安全。

D. 幼兒園五大領域與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的課程都是主題課程,主題課程圍繞某個故事或事件展開, 以主題為切入,激發幼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期間滲透五大領域的知識, 在系統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把五大領域看做教育的內容,課程的主題化則看做是形式和方法。除此以外還涉及到「家園共育(與家長溝通)、環境創設(環境布置)、區域活動(模仿不同社會環...境,扮演不同角色,獲得相關知識體驗,是主題活動和環境創設有機結合的產物) 內涵解釋: *主題活動指: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即主題)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其特點是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各種學習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有機連接起來,讓學習者通過該單元的活動,獲得與「中心」有關的較為完整的經驗。 *課程目標:教學所需要達到的認知程度,就是學生要在這個課程中要學點什麼。 *幼兒園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常見的區域有: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游戲區(如娃娃家、理發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交通崗、小記者、小警察)、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感官操作區、沙水區、運動區等。 五大領域和課程目標的關系是:課程目標(設置)要包涵五大領域內容,並通過主題系統的展示介紹,使幼兒綜合學習掌握。五大領域的作為學習掌握的內容,則要與時俱進,應對主題要求的發展,不斷更新擴充,使得幼兒在主題課程學習中開闊眼界,掌握更多相關知識~ 以上是一個曾經的幼教通過學習實踐的自身體會,不具有權威性,僅供參考~

E. 簡述認知發展理論與幼兒園課程的關系

1、課程目標的定位 課程目標是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在課程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了:以生活、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慾望的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的塑造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幼兒園課程目標要以國家的幼兒教育目標為依據,其遠期發展目標應定位在激發幼兒的學習態度和情感;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自身積極的自我評價,自主、自信等方面。中、近期目標方向要與遠期堅持一致,近期的發展目標要有利於中、遠期的發展。若近期目標的方向與中、遠期目標方向相矛盾時,應服從中、遠期目標,確保幼兒可持續性發展。 幼兒園課程近期目標的定位要以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為依據,既要考慮到質的問題,又要考慮到量的適度。如過多過細,就會束縛教師和幼兒的手腳,過於宏觀,過於寬泛,則教師無從掌握和操作。幼兒階段心智的開發,應著力於幼兒發現問題的積極態度和對客觀世界的好奇心的培養。決不可超出幼兒年齡范圍和身心發展水平,搞超前教育或掠奪性開發,以犧牲遠期目標為代價,換取近期人為目標的實現。教育的超前性應體現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而不是拔高的課程目標。 2、課程目標的形式和選擇 在教育目標的設置上要因教育的偏重點,而選擇不同的目標模式。如教育的偏重點放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上,行為目標的模式比較有效。若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成目標模式較為適合。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表示性目標模式較為合適。 3、課程目標設置的建議 筆者認為,課程目標的設置應將宏觀目標與微觀目標分級制定,將目標設計與過程設計緊密結合起來,由國家制定統一的最低課程目標,各省、市可酌情逾越統一的最低目標,制定省、市級統一的課程目標,目標不宜過細,制定階段性目標即可,不可將目標細到每一節課。各幼兒園再根據省、市級目標,制定本園的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和教育形式。這樣,既能保證課程目標與國家教育目標的統一性,又能確保其符合地區教育發展的實際。既能保證幼兒發展水平的一致性,又不限制幼兒發展的主動性、教師施教的靈活性與幼兒園辦特色園的積極性。 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實際需要 1、幼兒身心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發展比較緩慢。不同年齡對學習的某個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敏感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敏感期。即2—5歲是幼兒提高語言素質的最佳期,幼兒園課程應將語言教學作為重中之重,其他學科應少設或在促進語言發展的前提下交叉進行。幼兒園課程必需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分階段,有重點,合理安排內容。而大局部幼兒園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沒有體現這一點。課程內容多是各學科平均鋪設,只追求形式上的「全面發展」和課程內容的全面性、系統性,沒能真正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 2、幼兒的記憶規律 幼兒的記憶效果與事物的重現率成正比。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方面,要以幼兒身邊的生活為主,以幼兒常見和經常接觸的事物為主。教學進程也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盡可能在重現幼兒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升。但是,這里所說的重現,不是簡單的重復和再現,而是以幼兒已有的經驗為基礎。 3、幼兒的生活實際 我國全日制幼兒園,幼兒每天在園平均時間可達9小時。三餐兩點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時,除去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餘下的是教育活動時間。也就是說,幼兒正式的教育活動時間每天只有一個多小時。事實上,幼兒在園的大局部時間都在忙於日常生活瑣事,假如我們的課程內容脫離了幼兒生活的實際,只等在每日一個多小時之內完成我們預定的教育目標,勢必造成教師為了完成教育任務而忙不擇法,幼兒因達不到預定目標,失去自信而望同學厭。另外,課程的內容還應考慮到幼兒離園後的生活需要,如:幼兒在家要進行看電視、聽音樂、打電話等活動,假如我們將這些現代化設備的使用方法作為課程內容的一局部,不是比講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飛機是怎麼飛上天的」,更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嗎? 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兒的興趣情感和認知特點 其 一,在幼兒園課程的具體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個體態度的重要成分,作為其學習的內部動機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選擇教育形式必需首先考慮的。幼兒階段最大的興趣就是「玩兒」。所謂的「玩兒」就是游戲。《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幼兒園的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在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游戲多被理解或演變為各種活動,如:美術活動、音樂活動、語言活動、體育活動等等,仍沒能跳出「上課」的框框(到底怎樣的活動才是游戲,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這里不加展開)。幼兒的需求和發展已經成為課程目標的中心指向,這不只因為幼兒的興趣能有利於教育活動的有效進行,重要的是對幼兒人格、天性、權利的尊重。 其 二,要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標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明顯的順序性,如思維發展,總是由具體實物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籠統邏輯思維。3—6歲的幼兒,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於感性認識。 其 三,要考慮幼兒的記憶力與注意力的發展特點。3—6歲的幼兒注意和記憶特點是無意注意和無意記憶占優勢地位,有意注意和有意記憶逐漸發展。幼兒的注意和記憶的發展,主要依賴於事物的物理性質;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需要;活動中感官參與的數量;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總之,幼兒的記憶是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從形象記憶到籠統記憶。 由此,對幼兒施教過程中,要針對3—6歲兒童知識經驗貧乏、籠統思維較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設置形象思維活動為主,多採用直觀教學法,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聲、情、景、物、象、形、色等感性資料,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實地觀察活動,設置一些感官參與性強的活動,少進行籠統的講解和原理的灌輸。更不要總是問幼兒為什麼。

F. 簡述幼兒園課程和幼兒園教育活動之間的關系

幼兒園教育活動從屬於幼兒園課程

G. 幼兒園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是什麼

1. 課程目標規定了內容的范圍與要求。 2. 課程內容是目標的體現與依託

H. 文化對幼兒園課程具有哪些影響

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文化與幼兒園課程進行整合,既是對文化的保存、繼承和發揚,也是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的豐富,同時文化對於幼兒體格、認知、情緒、個性和社會性的全面和諧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I. 如何正確認識幼兒園課程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關系

教育活動內容針對性更強,可以靈活把握,如有的小孩動手能力差,就多開一些有點難度的手工課。幼兒園課程是硬性要求,所有小孩都要學。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