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程基礎訓練

小學三年級語文課程基礎訓練

發布時間: 2021-01-23 23:26:03

⑴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人教版]第三課基礎訓練

是不是古詩三首中的。

⑵ 小學三年級語文新課程標准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⑶ 小學三年級語文基礎很差的學生該怎麼輔導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正屬於一種似懂非懂的時期,對於知識很難做到正確的理解,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其引導,才能使孩子學好語文知識.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學三年級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給大家作為參考.

(走進語文)

讓我試試小學三年級語文輔導學好語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議你每天必須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有一小時的閱讀時間嗎?這對於學好語文是非常重要的.

⑷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基礎訓練期中測試題2016年的作文

回家來,一個誘人的字眼,一種溫暖自的聯想。它牽動著無數遊子的夢魂。試
想,夕陽掩映下的村莊,風塵僕僕的遊子,將要見到家人時的企盼是多麼讓人
感動!

請以回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字數不少於
800
字。

[
精彩構思
]

(一)回家

虛構一名山村中學生回家的故事,表現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主題。

周末了,王輝緊了緊鞋帶上路了。縣中學離家不遠,但都是山路。王輝一
邊趕路,腦子里一邊想著這一周老師講的課程。回到家,父母下地了,王輝同
癱瘓在床的奶奶聊了幾句學校里的事,發現水缸空著,便挑起水桶去村頭打水。
看天快黑了,便燒火做飯、喂牲口。父母回來後,囑咐王輝早點睡,因為明早
要抬水澆莊稼,明天要干一整天的活
......

(二)回歸

從回家的另一層含義――死亡入手,編一則故事。

⑸ 小學三年級語文新課堂同步訓練全部答案

1、請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2分)平靜—(激動)慈祥——(嚴厲)

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應查目部,用音序查字法應查C。(1分)

3、用「」畫出描寫父親外貌的句子,並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什麼?(4分)「沒戴眼鏡」和「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李大釗遭受苦了刑;「平靜」說明了他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護。

4、「父親說完這段話又望了我們。」這時他可能在想我一定要盡全力保護你們不受傷害,你們也要堅強不屈服。


(5)小學三年級語文課程基礎訓練擴展閱讀:

考試復習方法:

閱讀可以分成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

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時了解當前形勢或者研究某一段歷史,速讀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斷、精讀或停頓下來稍加思考,視所讀的材料而定。

第二種是文學作品閱讀法。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一個詞的聲音,嘴唇沒動,是因為偷懶。例如讀「壓力」這個詞時,喉部肌肉應同時運動。

⑹ 上到小學三年級了語文課都學不好

你只要看他會不會玩手機。如果手機玩得活靈活現,那麼一般是智力沒有問題的。現在語文這樣很簡單的文字都掌握不了,說明一二年紀的語文根本在混日子。接下來要想學好的話,就要看你的嚴格的教育了。

⑺ 小學生三年級的語文第一課

人教版嗎?
上冊: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鍾聲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鍾,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下冊:1燕子

一身烏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陽春三月,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伶俐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了,加入這百花爭艷的盛會,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帶著剪刀似的尾巴,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下。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有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於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哇!

閱讀新體驗
1.預習課文時請注意,文中最後一句話:「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哇!」在認真讀完課文後,你是否知道正待演奏的將是什麼曲子嗎?
2.讀了課文後,先填空,再想想這些詞語用得好不好,並說說理由。
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著它剪刀似的尾巴,()著身子在天空中()過,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有幾對燕子飛倦了,()在電線上。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哇!
3.選擇你喜歡的一節果文背誦。
說寫雙通道
你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抓住它的特點說一說。
[注]
本文作者鄭振鐸,現代作家,文學史家,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求採納】

⑻ 小學三年級語文基礎訓練上冊43頁答案

一、 教材內容介紹:
這冊教材中,「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認識萬以內的數、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會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常見的量要認識千克和克,以及24時記時法。重點:認數與四則計算;難點:24時記時法
「空間與圖形」領域中要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簡單物體的三視圖,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重點:周長意義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難點:觀察物體
「統計與概率」領域中教學事件發生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重點:把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能用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呈現;難點:正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安排4次操作型活動與1次場景型活動。重點讓學生知道獨立探索的同時要加強合作交流,明白「傾聽」、「尊重」、「互補」會讓問題解決得更好;難點:如何有效地組織活動。
二、教材特點分析:
⒈教學內容的選擇
「數與代數」領域以萬以內的認數和四則計算(筆算和估算兩位數除以一位、三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的加和減)為主線,結合安排了認識常量單位(克與千克、24時記時法)以及直觀認識分數(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得到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空間與圖形」領域在二年級觀察物體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安排了從這三個角度觀察一些簡單的物體和由三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三視圖);在一年級直觀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基礎上,教學這兩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以及計算周長的方法。
「統計與概率」領域,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礎上,教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時大些、有時小些,學會用「經常」「偶爾」等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共安排了五次實踐活動,其中《稱一稱》、《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長是多少》、《摸牌與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動,而《農村新貌》是場景型的活動。
⒉教學內容安排
這冊教材的教學內容里,把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解決實際問題密切結合,並沒有明顯的區分。盡量把數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力求讓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培養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得以落實,讓教學內容更加有利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把幾個領域的教學內容交叉安排,有利於各領域的教學互相支持,形成有機體,這是個亮點,也是我們教學中所追求的。例如,數與代數領域中的許多數學活動方法,應用到其他領域的學習中同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條形圖與線段恰當地應用到數與代數領域,能直觀地顯示數量間的關系,有助於發現規律;統計與概率中對「可能性」的理解與把握,則有利於學生在學習其他領域的內容時,思考更全面。
⒊教材的編寫
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富有數學內容的事情作為教學材料,並以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方式呈現在教材中,讓學生知道數學源於生活,就在我們身邊,並不陌生,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願望與熱情,激活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例題的編寫著力於安排教學活動的內容、線索與呈現方式,給創造性地「教」與「學」留出了必要的空間。例題一般不直接呈現和現成的解題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數學內容、指向解決問題的操作與實踐活動,以及學生獨立探索後的相互交流。練習的編寫注意到學生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需要適當的練習量,同時避免機械地模仿、記憶與重復訓練。經常設計一些題組,讓學生對同組的幾道題進行比較,分析異同,自主構建認知結構;教材中還出現不少的開放性題目,提高學生靈活思考問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本冊教材開始,教材增設了「你知道嗎」欄目,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一些數學史料,以及和數學有關的科普知識,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於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感受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冊中,出現了適量的提高題,體現教材的彈性,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三、教學建議:
⒈緊扣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經驗入手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類比等活動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時,由於其演算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基本相同,
[1] [2] [3] 下一頁
09—10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學生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容易實現有效的遷移。教學時,教師不必呈現具體的計算過程,可以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學除法驗算時,也不把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想到:乘法可以驗算除法。這樣把除法驗算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不但有利於他們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乘法可以驗算除法,而且有利於學生養成驗算的好習慣。
⒉關注學生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數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創造性地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放手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創新得以落實。如在教學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時,不出示例題,而是在認數後的「想想做做」中出示相應的練習,教師給學生充分探索的時間與空間,通過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探索演算法,交流體會。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方法時,讓學生先嘗試口算出結果,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是怎樣算的,使自己的演算法得到確認或修正;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究長方形、正方形和角的特點,在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圖形周長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知識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⒊培養學生「數感」,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數感」是對數和數的關系的一種良好的直覺,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數感」的發展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估算可以發展學生對數的認識,同時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說明這一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例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萬以內這些較大的數的實際含義,可以通過數正方體上的小方塊、撥計數器等方法來理解數的組成,讓學生感受不同方式表示的萬以內數的實際意義和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估計。如購買一些物品用100元或用200元夠不夠等等。教學中,應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或開發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問題或習題讓學生去估計。如第40頁的第6題,先估計誰走的路近,再算一算;第42頁的第5、6題,都是讓學生先估計結果,再計算。有了這樣的安排,特別是通過估計解決實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估算能力,也讓學生覺得估算有用。
⒋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活動中,首先應讓學生獲得從「數學」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時善於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其次,讓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發展多樣化的解題方法。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所學的內容,在「想想做做」、練習及復習中適當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發展應用意識。如教學用「連乘」解決的實際問題時,可創設有趣的場景,讓學生收集有效信息,由學生自由地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買6袋球一共要用多少元?」然後組織學生交流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單元的最後,安排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情境中提供的各種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孩子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好奇心、求知慾是一種重要的素質。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意志力,感受數學的嚴謹,形成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組織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和觀觀察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分享同學的活動成果。
⒍讓教學評價的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觀察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其它方面的表現。例如,既要評價學生對乘法、除法計算方法等知識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