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創新課程代議

創新課程代議

發布時間: 2021-01-24 18:43:59

Ⅰ 以創新教育為論點的議論文

美國空軍上將阿諾德說過「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真正的功能」。是啊!如果人類是醫生,創新就是手中的醫具;如果人類是廚師,創新就是手中的鍋鏟;如果人類是獵人,創新就是手中的獵槍;如果人類是鷹,創新就是飛翔的翅膀。有的人推陳出新,果真就成功了!齊白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齊白石,一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然而,他不滿足這些,他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試圖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後畫明顯不同於60歲前。70歲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馬不停蹄、開拓創新,所以他的畫在晚年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紐可門發明了抽水式汽輪機,瓦特研究了紐可門的發明,但沒有按紐可門的路往下走而發明了熱蒸汽機;狄塞爾研究了瓦特的外燃機原理,也沒有沿著他的思路想而發明了內燃柴油機。由此可見,只有創新,才有發明。
創新要落實到社會每個角落。教育要創新,改革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我們的生活需要創新,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我們的國家與民族需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要在創新中進步,發展。
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學會創新,讓我們一起奮斗出自己的腳印!
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2
不滿現狀,挑戰自我,勇於創新,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有一則寓言:烏鴉效仿老鷹抓綿羊,覺得抓不起想飛離,卻被羊毛纏住而被捉。烏鴉此舉固然有些魯莽,但精神可嘉。雖然失敗了,可以為後輩提供經驗教訓,為創出一片新天地定下了基礎。
如果烏鴉因盾守舊,墨守成規,在鳥類世界的殘酷競爭中,將會走向衰敗。憑什麼你老鷹就能吃新鮮的羔羊?難道我天生只能吃你剩下的殘羹剩飯?烏鴉的這種精神和理念,不正和我國開放政策的思路相吻合嗎?
若不改革,芊芊學子能參加高考嗎?憶往昔,有多少風華正茂的學子,停課鬧革命,荒廢了血液,對自己國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忽如一夜春風來」1977年。新一代領導人,高瞻遠矚,不但恢復了高考制度,還實施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是說,高層領導具備了「烏鴉學老鷹」的創新精神,才使中國由昔日的「烏鴉」變成了今天的「老鷹」。當然對我也有幫助,若不是高考回復,明年我如何高考!如何實現理想!而且國家榜樣對於我也有很大的幫助!我也要和國家一樣放飛理想!高瞻遠矚!學習烏鴉的敢於創出新天地的精神!
當然話又說回來,如果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能做道知己知彼,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做出理智的判斷,在付諸實施,就會事半功倍。抗日戰爭時期,日寇鐵蹄來勢洶洶,我抗日勇士,審時度勢,利用中國幅員遼闊的特點,巧用游擊戰與敵人周旋。堅持了八年,壯大了自己,消滅了敵人。西安音院的黨寧同學,在遭受去年超女海選的淘汰情況下,之後一年她不畏強手,借鑒教訓,卷土重來,一舉殺出重圍,在長沙賽區脫穎而出,終被天娛公司簽約成為歌手。這些不正是敢於挑戰自我成功的例證嗎 ?不正是「烏鴉」變「老鷹」嗎?(看電視也有好處哦!)
在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件事,肯定有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難。競爭對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沒有勇氣接受挑戰。可見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只有首先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對手。2002年韓日世界盃時,韓國足球隊利用東道主優勢,在神奇教練希丁克的帶領下,發揚高麗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破天荒地殺進四強,創下了亞洲球隊夢寐以求的奇跡。這塊肥肉是從歐美列強的口中叼來的,這個「叼」字,就是我們應具備的精神。我在學習中也學習了這種偉大的精神!
所以,請再不要嘲笑烏鴉「不自量力,痴心妄想,想充老鷹」了。請記住:愛拼才會贏,愛創天地寬。

Ⅱ 關於創新的議論文範文

議論文範文


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課程方案》指導思想出台,「二期課改」確立新的課程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思路,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在教師的教育工作中,掀起了一層震盪波,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去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案,「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需要我們去深刻認識與面對。

學習「二期課改」精神,實踐課堂教學的創新,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去注入以強化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進一步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為突破口,我在嘗試中有了一些體會。

在報考美術特色學校的學生中,除一部分學生是因愛好美術而選擇特色學習外,更多的人是因為在初中階段沒有打好文化學習的基礎,成績不理想,沖著美術院校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的實際情況而選擇學習美術專業的。而現實是:這些學生在高中的三年中,既要完成專業課的學習,又要完成文化課的學習,參加六月份的高考,其學習的任務並不輕松。由於學生們的基礎相對薄弱,又要同其他普通完中一樣完成高中階段統編教材的學習,所以他們無論從時間的分配上,還是從學習興趣和精力的投入上都顯得力不從心。這就是各門學科都普遍存在著「差生」(Students of low Achievement)的原因,其中以英語學科尤為嚴重。

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整個高中階段教育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於學生實際水平的教材、在課堂上實現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啟思與訓練、充分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而完成受學者多種能力的有效開發,是我們的主要工作。

學習「二期課改」精神,我體會到: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目標、學習興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約著課堂教學實效的發揮。而英語作為學生認知、學習及掌握的對象是客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改變教師本身的思想認識問題,更新觀念。教師應當創造條件盡量發揮學生內在的主體能力,不要將學生單純看做是語言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應考慮學生的學習經歷與社會經歷,從根本上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將自己作為學生吸取教材知識的主體。最能反映這種觀點的依據課堂用語是:Do you understand it? 或者是:「你們都聽懂了嗎?」如果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教師就滿意地進行下去。但好景不長的是,沒過多久,就會聽到教師訓斥學生「我講過多少遍,你怎麼還是不會!」我們暫且不談「你怎麼還是不會」也不討論「懂了就一定掌握了」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一下「我講過多少遍」所包含的教學觀念。「講」就是傳授知識,英語課上的「講」就是把詞性轉換、短語結構、語法規則等語言形式或語言知識都一一講清楚。「講過多少遍」並不表示教師的課堂教學任務已經完成,而只是做了第一步,對於美班的學生來說,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應全面考慮學生的整體因素,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此,在「二期課改」的實踐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促進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結合,做到語言形式為表達語言意義服務,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的人文內涵,這樣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進和融合,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使用語言。

我覺得教師在教的同時,亦要考慮到學生的學。培訓學習策略,開發多元智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的又一課題。我們說:學習策略是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英語技能過程中所採取的步驟、方法和技巧。多元智能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必備能力。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所有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策略,其區別在於優秀者善於把好的策略和語言的學習及運用結合起來。而那些學習不夠理想的學生,往往無法根據學習任務調整策略,達不到兩者的協調結合。也就是說,「差生」的學習策略常常是牛頭不對馬嘴的。

「二期課改」的實踐中,課堂上對學習策略的培訓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有計劃的觀察和有針對性的培訓。了解學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然後集中在課堂上培訓,從而達到強化之目的。

二、根據學習的內容或訓練的要求,確定專題培訓目標,在課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進行策略培訓。例如:單詞記憶策略的培訓,英語寫作中自由聯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訓或者是交際中迴避(avoidance)策略的培訓。

三、課上當堂發現的個別問題進行即時培訓。

四、針對個別學生學習中的策略問題,在課堂上對全班學生進行培訓,以點帶面,爭取大多數學生的提高。

五、策略培訓和學習內容結合起來,堅持在長期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策略問題,根據學習內容,設計有意義交流的課堂活動任務,使學生在完成這些交際活動的同時,既能學會運用語言形式表達語言意義,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贊可夫先生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把握課堂教學拓展的寬度與廣度,善於發現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循循善誘,並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學課程的完美整合。其次要努力尋找切合學生實際,滿足學生需求,激發學生興趣的教法,在堅持「三線一面」、「三位一體」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完美人格,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優勢,從而達到「二期課改」的根本目的。

Ⅲ 如何講好創新課

創新沒有固定模式。為了學生發展,我們就應當大膽改造我們課堂,發揮教師的智慧,打破陳規,突破框框,產生出新的或有意義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教育希望每節課都是創新課,因此,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應當精心設計創新支點,每堂課中都要立足於培育學生創新素質。具體到創新課比賽來說,我認為:一、教師功力是課堂教學的力量創新教育是以繼承為基礎,以發展為目的,以培養創新性人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因此,放棄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一味求新求奇,顯然是對創新課的誤讀和歪曲。 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是師生。在創新課比賽中,您也許會發現,最後比拼的還是教師個人功力。這是因為,參賽教師十分重視,都進行了精心准備,有些老師的課還是集體備課並進行了試講,在課堂教學設計和進行內容的把握上都不會有較大出入,而教師個人功力是自己的真功夫,「教得曲唱不得」,尤其是在課堂細節和生成問題的處理上會明顯的顯現出來,所以,有人說:課堂教學比賽比到最後是個人功力的角逐,這是有道理的。 什麼是教師的功力呢?它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日常基本功。教師的基本功隨著時代的發展應有新的內涵,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粉筆字、普通話」外,多媒體等電子教學用具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教師的教態、目光、聲調及肢體語言等自身素質也應屬於基本功的內容。二是教師的學識水平。學識應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層含義,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課堂教學水平提高的基礎。在這次創新課比賽中,我們發現部分青年教師教學設計新穎、教學觀念先進,但對教材的運用和挖掘方面明顯不足,讓人產生華而不實的感覺,這實際上就是自我知識內涵不足的表現,所以,我還是再三建議:青年教師要少浮躁多讀書,只有首先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靈活駕馭教材,指導學生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多方面的,我這里只強調一點課堂調控能力。在這次比賽中,我發現不少教師或對學生(小學)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猶豫不決,或對學生(初中)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束手無策,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教學預設不足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教學經驗和機智不夠造成的,如果採取輪流發言、小組代表發言、指定發言等方式可以適當降低課堂「過熱」現象,而降低問題難度、聯系生活實際和結合學生興趣又可以使課堂「增溫」,所以,課堂調控能力是教師日常反思的體現。三是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和特長。教學風格和特長是教師個人所獨有的不同於其他人之處,這些因素不是課堂比賽前備課能「備」出的。教師利用自身的特長去創新,是一種揚長避短的聰明比賽方式。比如本次比賽中,有兩位教師解讀了《鄉愁》這首詩,一位被我評價為「這首詩是為她特有的朗讀而譜寫的,是該首詩歌朗讀的絕唱」,另一位顯然讀這種「憂郁」情調的文體不適合。如果這位老師認識到讀不適合「我」的特點,那麼就應該選擇發揮學生的水平,讓學生或用錄音來范讀,然後根據自己的特長,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教師和學生本身都是課程資源,善於挖掘的利用是教師功力的另一方面。教師的特長和獨特見解,是教師的自身素質。因此要上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要「知己」。 二、教學激情課堂教學的神韻無論怎樣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我始終認為:課堂教學沒有激情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我也從未看到一節平淡的似白開水的課能夠獲得好的比賽成績。贊可夫說:「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高昂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知識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什麼是課堂教學激情呢?我認為:教學激情首先是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全身心地沉浸於教材內容之中,全身心地融入和學生的交流之中,實現了「倆耳不聞窗外事」的忘我程度,就會達到課堂教學的情感高峰,就會吸引全體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精力。任何心不在焉的神情和言行,都會分散或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削弱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學激情是教師飽滿的情緒。人們常說,睏倦的情緒傳染人,高昂的情緒感染人。教師從跨進教室那一刻起,其精神狀態就影響著教室的氣氛,並為此節課確定了情感基調。教師在課堂上感情抑揚起伏,學生情感就會隨之而波動,或奔騰似江水,或抒緩如清流,從而體驗到師生共同暢游知識海洋的愉悅。一節沒有感情激盪、沒有體驗幸福的課,必然是沒有情緒、沒有收獲。第三,教學激情必須有學生的課堂共鳴。沒有激發起學生激情,無論教師多麼有激情,課堂都是無效甚至是可笑的。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就不能出現教師在台上盡情表演,學生在台下的睜眼觀看,創新課堂拒絕出現聽眾,教師應盡力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和諧互動的大舞台。山東省創新教育課題組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情感場」,它應當有利於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中不斷得以發展與完善——這一方面需要教師最大限度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科課程內容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本身必須要全副身心的融入其中,以情動情,以自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也就是要努力營造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激情的課堂。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教師應當把握「激」情藝術,善於運用活潑、生動、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藉助多媒體演示、朗誦配樂、角色表演等,充分調動起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 三、善於創新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我們不提倡教師為創新而創新,創新應是每位教師的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應體現在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日常行為中。創新課如果沒有創新就失去了生命,創新是一種改進,是一種完善,是一種優化,是一種發展。從創新教育的理念來看,課堂教學創新應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因學定教。就是依據學生身心特徵、內在需要和學生基礎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教學。「以學定教」 要求教師,一是具有創新教育的課程理念,教學觀念決定行為方式;二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洞察學生學習的動向,找到學生學習的最佳時機和理想切入點;三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具有把學生表現與創新教育理念進行快速結合的教學機智。因此,教師不能憑空想像設計教案,應注重了解學情,敏捷捕捉教學信息,靈活地開發課堂,生成資源,創設開放的、動態的、發展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第二、生活重建。齊健教授認為:課堂應當是一個「生活場」,而生活是離不開活動的,活動的主角又是學生,因此,在我們的課堂里,就必須要改變過去那種沉悶、呆滯的局面,要讓學生這個主體真正「動」起來。——當然,這個「動」,主要是指學生內心世界的「動」,思維的「動」,情感的「動」。換言之,也就是要努力創設一個「生活化的課堂」,一個「活動化的課堂」。重建課堂生活,需要關注學生基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空間,要通過發現式、創新式的認知,展開智力技能和認知態度學習與體驗;課堂教學取材於實際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從而認清自身與知識的價值,可以獲得學習的動力。重建課堂生活,還需要拓展課堂教學的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要根據實際需要打破傳統課堂「秧田式」「教堂式」的空間布局,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通過體驗現實生活,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來賦予課堂教學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第三,多維互動。教師要提供多因素、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動,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學中介(教材、教法、媒體等)互動,以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去主動地建構新知,從而培養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中,一要善於創設學生質疑的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實踐探究的慾望;二要為學生創設自主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共同提高;三要積極嘗試「先學後教」的教學程序,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教學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第四,活動建構。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的智慧來源於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把一些教學內容變為活動的形式,就會牽動學生的心靈,形成強大的引力,給課堂教學注入清新鮮活的空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教師式學生」「學生式教師」都會自然地存在於課堂情景中。教師不能僅僅把自己當作教材的施教者,而是要注意到課堂中有許多新的教學資源,並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第五,動態生成。動態生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開發和適時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因此我們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來看待課堂教學。由於教師和每個學生的解讀方式不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不同。因而,課堂教學不應視教材為聖經,應把課堂教學活動所依託的教材看作是師生對話的「話題」,一個引子,或者一個案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智慧來重組、優化、豐富教材,可以將相關的教材引入課堂,使現有的「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對教學預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和有效地開發課程資源,預設才能富有成效。同時,也只有在實施預設時不拘泥於預設並能智慧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生成才會更加精彩。

Ⅳ 簡述創新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課程的宗旨,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如何把自己已經掌握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實踐知識與理論知識)調動和融會貫通起來,並發揮想像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在教學當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對於事物的洞察能力與發現事物之間的異同點並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培養他們「異想天開」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掌握基本的「智力激勵法」、「提問追溯法」、「聯想類推法」、「反向探求法」、「系統搜索法」、「 組合創新法」和「知識鏈接法」等創造性思維的技巧與策略。

創新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答:1.)創新意識的培養:培養創新意識就是培養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

2.)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思維是由於熱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在那種境界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創新思維具有五個明顯的特徵,即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像、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

3.)創新技能的培養:創新技能是反映創新主體行為技巧的動作能力,是在創新智能的控制和約束下形成的,屬於創新性活動的工作機制。創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創新主體掌握和應用創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創新成果的表達能力和表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創新人格的培養

試述發展性評價的內涵是什麼.

答:其基本內涵表現為:(1)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2)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體現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3)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關注全人的發展,強調評價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發展,重視被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

評價方式多樣化,將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希望能幫到你

Ⅳ 創新課程怎麼寫

1、明白知識就在身邊,從生活中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在備課時根據給出的例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感興趣的事進行改編,然後進行教學,讓學生覺得自己學習的數學都是生活中常見、熟悉的事物,學習後又能把這些知識拿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他們很快會明白學數學知識是很有價值的。 生活中的事情有絕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過,大腦中可以很快呈現出這種印象,不抽象。所以舉手回答的學生明顯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願意去思考,回答也非常流利。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課本中的知識,明白學習數學就是幫助自己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營造了一個活躍、和諧的良好課堂教學氛圍。本文來源於,網路一下「」你就能找到本站。 2、融洽師生感情,促進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平日的教學觀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於喜歡某個老師而對她所任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而對她所任學科毫無興趣,學生這方面的表現特別明顯。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試驗,同樣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在兩個班教學,其中一個班我用微笑的臉、表揚、肯定的語言進行教學,這堂課在輕松、愉快、和諧中順利完成;而另外一個班,我板著臉孔,粗聲粗氣地對他們說話,這堂課在沉悶、壓抑中進行,到最後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一個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一個肯定表揚的手勢,都能使學生萌生積極愉快的感覺。相反,教師過分嚴厲的批評,兇狠的目光,斥責的聲調會使學生望而生畏,產生一種壓抑,甚至恐懼、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善於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心境,用積極姿態,滿腔熱情地進行教學,用自己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數學。 3、課堂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學生,激發自主探究的動機。 在教學中,運用賞識、表揚的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一一加以肯定,學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一句話而使陰霾的心情雲收雨霽,使平淡無奇的日子絢爛繽紛,甚至可以發跡他的一生,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贊美之詞,因為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地位是神聖的,教師即使說一句:「回答正確」「你真棒」「真愛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簡單的話而產生對老師、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主動、積極地去探究知識。

Ⅵ 創新課程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及要點:先復寫出具制體的實踐內容,在根據以後的發展寫出相應的計劃來。

本學期,通過對管理創新課程學習,感受頗多。在一學期的課程中,對中環華祥公司進行了校企聯合項目,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與營銷的改善方案。

在其中,作為低碳運營的組長,參與了中環華祥的運營小組,進行了數據的收集,圖紙的描繪,新改造布局的設計等工作,並帶領2個本科學生進行了中環華祥的碳排放計算,並設計出企業碳排放計算器,同時做出了華翔低碳的改善建議;在關於天路出版社的改善過程中,參與了營銷方案的設計與總結。



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之中,有以下幾點心得,幾個字來形容就是:實、難、練、會。實是指我們這次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改革之中。難在調研和總結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之前預想不到的種種難題,最後通過努力才克服。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溝通,文檔處理,圖形設計,理論應用,都練習了一遍,尤其是幾位做演講的同學,通過鍛煉,他們有了很大的提高。會最後這是個比較理想的結果,通過管理創新課程的學習,我們的團隊真正的學會了知識的應用,對以後在企業中從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Ⅶ 什麼是創新課程

創新課程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如何把自己已經掌握的各個方面的知內識(實屬踐知識與理論知識)容調動和融會貫通起來,並發揮想像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

在教學當中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對於事物的洞察能力與發現事物之間的異同點並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培養他們「異想天開」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