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實驗課程記錄單
❶ 幼兒園新增試驗課程需不需要教育局備案
幼兒園新增實驗課程需要教育局備案。因為現在國家加強了對教材的監管,包括實驗課程在內的教材都要經過教育局備案,審批。
❷ 幼兒園的科學實驗課都有什麼內容
每節課都會讓孩子們動手操作和探索,每次孩子們上科學課都會開心的不得了,孩子們課上通過操作打開了思路,學到了知識,(桿秤)這節課讓孩子們動手做稱,認識秤的各個部位。(牛頓的蘋果幼兒園)
❸ 幼兒園有科學實驗課嗎
沒有的吧。小朋友太小了,沒辦法做實驗的。條件好的幼兒園可能會有簡單的手工課、科學體驗課等。小朋友連科學的概念都不知道的。
❹ 給幼兒做實驗記錄的表格怎麼畫
1、小孩子喜歡畫畫是他們的天性。一般小孩子會拿筆的時候,就喜歡胡亂塗鴉,把家專里牆上屬、床單上基本上能畫的地方都會留下他的「寶墨」。等到孩子進入幼兒園,他的畫畫天性會更加明顯。 2、作為家長,要善於保護孩子的這種天性,不要因為他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就扼殺了一個未來的「畫師」。家長要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尤其是在進入幼兒園後,有畫畫班,可以讓孩子進行初步的學習,對孩子進行比較正規的培訓。孩子喜歡畫畫有益於孩子將來的智力開發及氣質的培養。所以,孩子畫畫一定要鼓勵和培養。 3、我的兒子也喜歡畫畫,今年已經7歲了,小時候我就給孩子一定的空間發揮他的超想像能力,進入幼兒園開始,至今一直進行畫畫培訓,現在畫畫比我都要好,而且想像力也特別豐富。現在看到一樣東西,基本上幾筆就能勾勒出大概的輪廓。 4、您現在是不是也碰到了關於孩子畫畫的一系列問題?我的建議是:對孩子給予鼓勵和贊賞,並給其提供一定的空間,讓孩子展開豐富的想像的翅膀,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 相信自己的孩子!
❺ 幼兒園大班科學實驗課什麼紙能吸水
目標: 1、通過實驗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能進行簡單地實驗記錄; 2、能發現由於紙質的不同產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現象,並運用此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增強對實驗活動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准備: 玻璃缸,紙花,各種紙片,白紙兩張;記錄紙每人一份,水、布、籮筐每組一份。 過程: (一)發現紙吸水的現象 1、出示紙花,現在把紙花放入水中,會有什麼變化?(花打開了,花瓣濕了) 2、為什麼紙花會在水中開放呢? 3、小結:因為紙會吸水,紙做的花吸了水以後就會開放了。 (二)比較水滴在不同紙上的結果 1、設疑紙都會吸水嗎?教師交代實驗方法:將水滴在紙上,耐心地觀察一會,然後在吸水的紙旁作個記號;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巡迴觀察; 3、幼兒討論實驗結果,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把幼兒的討論結果貼到紙上,分成吸水和 不吸水兩類; 4、小結:生活中的各種紙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 (三)發現紙的吸水速度不同 1、設疑紙的吸水速度一樣嗎? 2、教師操作實驗:紙的爬色比賽,幼兒觀察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發現紙片有什麼不同?請個別幼兒摸摸看看(厚薄、光滑粗糙之分); 3、小結: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材料不一樣,吸水的速度也不同,比如餐巾紙縐紙很薄又粗糙吸水快而多,白卡紙光滑又厚吸水慢又少。 (四)選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人們根據需要製造出各種吸水和不吸水的紙,請選一選合適的紙; 2、天氣熱擦汗該選哪種紙?畫水粉畫該用哪種紙?包吃剩的食品如餅干糖果等該用哪種紙?並說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還有一些很特殊的紙,如不怕水的紙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我們進一步來研究。
❻ 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的課程內容
豐富的課程內容(Scientific Curriculum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competences):
◆全英教學活動Full English teaching though activities (FETA)——把英語學習滲透到兒童每日的活動中,為內其提供輕松學習環境容,逐步學會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
◆「多元智能創意課程」——運用環境創設,幫助兒童發現和發展自我的優勢智能,並積極帶動弱勢智能的發展
◆原生態美術教育——更多地把美術視為兒童展現個性、發展創造力的手段,而不僅僅是藝術技巧
◆開放的大課程——定期帶幼兒走進大自然,開展豐富多彩的園外活動,、感受文化、探索科學,引發其對生活的熱愛
◆ 「經典誦讀」——每天的古典詩詞指認誦讀,幫助兒童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常用字詞
❼ 十個幼兒園可實驗操作的科學課題
操作材料: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碰到、感知、觸摸的材料。 科學活動: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活動前教師要經過縝密的籌劃,而不能偶發和隨機的。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依據教育的目標、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以及幼兒的興趣、需要,制訂本次活動的具體目標,保護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挖掘幼兒的潛在能力,培養幼兒關心周圍環境,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幫助幼兒理解自然現象,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形成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幼兒園科學活動: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重要和有趣等 研究目標、內容 目標: 1、探索中班科學小組活動中操作材料運用的有效方式。 2、讓幼兒在操作材料運用的過程中建構基本的科學探索的概念,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提升教師活動設計和組織能力。 內容: 1、研究探索提供適宜的活動操作材料及操作材料投放的形式與時間; 3、幼兒在活動中有效的運用及幼兒操作中教師的指導。 實施方案(說明研究的方法、步驟) 方法: 1、具體行動研究法:在具體科學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具體有效的、積極的手段。 2、文獻檢索法:綜合運用各種路徑(參考書、網路資料、報刊雜志、外出參觀學習等)關注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各種行為,最大限度的把科學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已達到科學教學的有效。 3、經驗總結法: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表現、具體行為;自己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具體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等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記錄,逐步形成理性認識,爭取在幼兒園的范圍內推廣檢測。 步驟: 一、通過教師集體備課,挖掘小組活動中操作材料運用的多種方式(1013、3—2013、6) 1、建立課題組學習資料資源庫,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 2、課題小組的成員確定教學內容(選定本學期數學活動兩個知識點重點開展操作材料運用研究),根據活動內容進行集體備課,設計活動。 3、根據活動設計准備相關的操作材料,研究預設材料實際運用的多種實驗模式。 (1)可以研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操作材料的提供與運用達到的不同教學效果的對比分析。 (2)可以是同一教學內容,相同材料提供,但是材料提供的數量、提供運用的時間和運用次數、指導語等不同的效果的對比分析研究。 二、通過課例教學和反思、園內觀摩學習,提高科學小組活動材料操作的實效性 (2013、9、2013、12) 1、通過課題小組的成員一課多上的形式驗證預設的操作材料運用的實踐模式; 2、通過課後反思,重新修改活動設計和操作材料的運用; 3、通過互相觀摩、課後反思歸納同一活動內容中操作材料運用的經驗和方法。 預期成果 1、教學設計:整理中班科學活動操作材料的設計;(課題組預期4節教學設計) 2、圖片資料; 3、課題結題研究報告; 4、活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