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內容的生命科學專題
Ⅰ 小學科學和初中生物哪個好考
孩子生物學不考數學的還是挺多的不用太過擔心這個問題至於你想學什麼我們也不內知你具體是個什麼樣容的人擅長哪方面學姐給你說一下大概的方向和前景吧我自己對生物有個不是很專業的分法就是宏觀和微觀兩個大方向,學過生物的你應該懂我是什麼意思,就前景上說現在注重微觀方向,就是分子水平上的東西,因為宏觀上的東西比如植物學,可發現或發展的范圍逐漸小了所以若是從你給的這三個方向挑一個的話,我推薦微生物學不過它下面也有挺多分支的其實中國還是很缺生物方面的人才的,只是大學學到的只是皮毛,到研究生才會接觸一些相對高端的東西但也不是特別高端(=_=!不知道你懂沒懂我說什麼)所以你要是想研究生畢業就工作最好是找應用型的專業方向要是想科研就看你的個人喜好的最後說一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英語你現在就開始學吧這樣能彌補一些你之前的東西英語是戰線拉的最長的也是最讓人頭疼的東西希望你一定一定要堅持!好了說了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到你祝考研順利!
Ⅱ 小學科學論文,有關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的論文
2011年3月20日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6年級)課程標准(實驗稿)要求: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要以善於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為核探究微觀物質世界 彰顯科學課堂特色
昆明市五華區紅雲小學 熊光華
心目標。並通過翔實、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達成科學課程目標的統一和落實。針對這一目標要求,現就小學六年級《科學》教材下冊第一單元里第4----8節的《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的四個內容的教學中,就如何開展在微觀世界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教學做以下探討?
一、 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掌握教材基本內涵
小學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4-----6節的教材編排意圖,強調了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引領學生共同探究物質的微觀世界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要求,師生共同合作,藉助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投影儀、圖片等的使用,提升學生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生物世界的更深層次的了解,二者相互聯系,激發學生對客觀世界的奧妙與神奇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科學課課堂里的探究學習過程中,達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愛好,認識事物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世界觀的提升,並在嚴密而活躍的教學環節中,予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在教師悉心的指導,使學生的動手、動眼、動嘴、動腦和邏輯思維能力獲得理性的飛躍和提升。
世界真奇妙,不看不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們周圍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而神奇的世界。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各種各樣的生物有著自己的習性、形態、結構、特點和多樣性,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最明顯的特徵是:「任何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同時,又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過去,學生對生物(質)的主觀認識是建立在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生物(質)世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膚淺的、有限的認識領域。
隨著教材的逐步深入,教師引導學生在正確使用肉眼和放大鏡直觀的觀察動植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具體的學習使用顯微鏡來直接觀察生物細胞的結構、形態和樣子。用圖畫、語言、文字和表格,來記錄放大鏡和顯微鏡下被觀察到的生物的細胞圖像、樣子、形狀、顏色、結構和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節內容,查閱相關資料,並進行交流、整理、歸類、匯報研究成果,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於細胞學的新知識,並在對事物認識探討過程中,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體驗和提升。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不斷追求和善於追求科學知識的精神和本領,擴展視野,開拓知識領域。在科學課堂里的探究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 在課堂教學探究中,注重實作、實驗和實效
在本章節的學習中,重點是教師要悉心指導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課堂目標的實現,達成對微觀世界深入細致的認識。首先、教師要指導好學生動手,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方法。在使用放大鏡之前,做好課前准備工作,在使用放大鏡觀察生物實物標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正確認識顯微鏡及各部分名稱,怎樣操控顯微鏡的步驟和方法。通過教師生動、直觀和具體的示範、操作和具體指導,使學生詳細認識了顯微鏡各部分名稱,並掌握具體操作的要領、過程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其次、是引導學生領悟教材內容,參照圖片,使學生詳細的認識到「生物體是由千千萬萬的細胞構成的」這一理論的根據,使學生的初步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其三、通過教師的指導,主要做好以觀察實物洋蔥表皮細胞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過程,具體觀察其內部細胞結構,了解生物多樣性的探究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交代給學生,為了要更好的觀察到生物的細胞結構,必須學會製作好洋蔥物實體標本的切片,做標本切片的方法、步驟以及注意刀片使用時的安全,正確掌握使用顯微鏡個操作部件的相配合使用,選擇交換不同倍數的目鏡和物鏡鏡頭,可調節操作載物台橫向或縱向移動的旋鈕的具體方。例如:要想使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更小的生物細胞體時,要有一定的具體要求,如何操控顯微鏡反光鏡聚焦光點,使顯微鏡達到最佳視覺效果?如何正確擺放好載玻片?如何調整顯微鏡的鏡頭焦距微調?如何使顯微鏡的物鏡鏡頭小孔准確對准標本?如何調換物鏡鏡頭?如何正確的調節載物台進行橫向或縱向的移動?如何在緩慢而細心的調節目鏡微調觀察標本時,不把目鏡鏡頭將載玻片壓碎?如何在觀察標本的一閃而過的瞬間中,捕捉到生物細胞被放大後清晰的最佳視覺圖像效果?其四、教師在指導學生學會製作洋蔥標本切片時,所需要准備的工具。在製作標本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耐心細致的用刀片反復颳去實物上的多餘部分,並用水反復的邊刮邊沖,製成標本的厚度,必須是實物的三十至五十分之一絲的透明薄片,標本的面積一般只能有五至十五平方毫米。再把刮制好的標本薄片用刀片小心的劃成「井」字框,並從「井」字框里用鑷子非常小心仔細的把最中間的標本取出來,放在濕潤的載玻片上。其五、引導學生正確操作調節顯微鏡進行觀察。通過教師的正確示範、操作和指導,逐步的指導學生分別按照觀察標本的步驟來進行觀察:切片----裝片----調節旋鈕----調節載玻片----調節反光鏡……一系列要領。使用肉眼和顯微鏡來仔細的觀察到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和樣子,並要求學生把所觀察到的洋蔥細胞用筆畫在記錄單中,用語言來進行描述它的特徵。並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做其他事物的標本。
通過幾次不同的觀察,比較,再觀察,再比較,反復探究,比對,小組合作交流活動,最後教師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出正確的結論:「任何生物體都是由微小的細胞構成的」這一結論,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獲得對微觀世界的進一步認識的提升,更加激發出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三、 在微觀世界的探索中,開拓視野
通過以上課堂的學習活動,學生藉助顯微鏡這一科學儀器觀察到生物細胞的樣子,結構,顏色等特徵。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細胞對生命體的存在的意義,更有興趣去發現生物世界更多的奧秘。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便可以更進一步的進行課堂內容的拓展,帶領學生進行下一個課題-------微生物的研究學習。比如:人體內的血液細胞的觀察研究,人體的口腔上皮細胞組織的觀察探究,蔬菜和糧食類作物細胞的觀察研究,其他綠色植物的細胞觀察研究,對自然界里水滴的觀察研究,微小昆蟲的觀察研究……使學生認識了部分生物多樣性和各自的特徵,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范圍。
一片綠葉,一滴鮮血,一滴水,一個微小的生物,一片現實當中獲取的人體上表皮組織細胞……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領域。
通過全班師學生的共同探究活動中,學生們藉助放大鏡和顯微鏡,進一步加深了對微生物和一般生物的認識。大家看到了人體血液細胞和人體上皮細胞的構造和特點。觀察到的新鮮血液細胞,是一個個呈圓形狀,桃紅色的,它們一個個鮮活生動,充滿生機,有規律的排列組合;一滴水裡有無數細小的微生物在裡面活動;小昆蟲細小的腿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剛毛;一片五平方毫米的人體皮膚上皮組織上有千千萬萬大小相似,排列有序,有規則,不同形狀的細胞。它們多姿多彩地呈現在學生們的視覺里。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微生物同樣也是生物,他們具有與其他生物相同的特徵,並且認識到生物世界是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是豐富多彩的。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比如查資料,上網了解到相關內容的知識,更加明白了世界上還有的一些生物是單細胞生物,有的生物則是多細胞生物的特性。
隨著課堂上藉助顯微鏡的不斷運用,我們已經在引導學生認識並且建立起生物細胞概念的基礎上,拓展到對自然界里的其他微生物的認識,對病毒的認識,對細菌的認識,對其他物質分子結構的認識理解,從而在學生的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生物分子學的概念,為他們進入高一級的學習激發出興趣,並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之前,「任何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這一生物細胞學的概念,在學生心理是一個比較抽象而模糊的概念。通過本單元本章節的學習,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和愛好,加強了學生對客觀物質世界的理解,從而達到完成本章節的學習目的和任務。
本人的本論文已在《雲南教育》發表,僅供參考。產權歸己。
Ⅲ 小學科學生命科學領域有什麼科目
1、 多樣的生物:常見的植物、常見的動物、常見的其他生物;
2、 生命共同特徵:動植物的一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遺傳現象;
3、 生命與環境: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進化現象;
4、 健康生活:良好的生活習慣、生長發育、生理與健康。
三至六年級有關上面內容的課程都屬於生命領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