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的新課程改革方案
1. 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高考方案理科綜合的物理、化學、生物佔多少分
你是哪個省的。新課標試卷的使用范圍是海南、寧夏 、遼寧、 黑龍江 、吉林、 河南 。物理110分,化學100分,生物90分。
2. 新高考改革方案實施後,高校的錄取方式有什麼變化,依據和標準是什麼用排課易排課能解決嗎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綜合素質評價主要是綜合考查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 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 5 個方面內容。宏途排課易完全符合新高考改革各項要求。
3. 新高考改革方案,教育改革關於綜合素質評價考查的內容是什麼排課易系統能統計綜合素質考評嗎
新高考改革是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綜合素質評價主要是綜合考查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 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 5 個方面內容。排課易,排課系統校園OA模塊提供統計功能。
4. 新疆新課改高考方案終極方案什麼時候下來啊求大神幫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11年普通高考招生方案 (徵求意見稿) 一、 指導思想 高考方案的制定必須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從新疆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實際出發。高考方案的實施要有利於中學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和擇優選拔人才。 新疆2011年普通高考招生模式為「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二、 科目設置 (一) 統考科目 語文、數學、外語(漢語)三門。 (二) 學業水平測試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七門。其中選修測試科目兩門,必修測試科目五門。 選修測試科目由考生在歷史、物理中選擇一門,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一門。七門學業水平測試科目中,考生選定的兩門選修測試科目之外的五門為必修測試科目。藝術類、體育類考生如果不兼報普通類專業,則七門水平測試科目均為必修測試科目。 (三) 綜合素質評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 三、 考試安排及分值 (一)、語文、數學、外語(漢語)考試 1. 考試日程和時間 語文:6月7日上午,150分鍾。 數學:6月8日上午,120分鍾。 外語:6月8日下午,120分鍾。 語文、數學設附加題,加試附加題的考生考試時間增加30分鍾。選修測試歷史的考生加試語文附加題,選修測試物理的考生加試數學附加題。不兼報普通類專業的藝術類、體育類考生不考附加題。外語(漢語)考試包含聽力測試,外語(漢語)專業的口語測試另行安排。 2. 考試分值 語文、數學各160分,外語(漢語)120分,總分440分。 另外,語文、數學附加題各設40分。 (二) 學業水平測試 1. 測試日程和時間 必修科目測試:高二下學期、高三下學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9日上午,每科75分鍾。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報考兩次。 選修科目測試:高三下學期,每年的4月7日,每科100分鍾。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只可報考一次。 技術科目的測試另行安排。 2. 成績處理 實行等級計分,分成4個等級,用A、B、C、D表示。 必修測試科目等級:各科滿分100分。100分~90分為A級,89分~75分為B級,74分~60分為C級,59分及其以下為D級。參加兩次測試的,取較高等級計算成績。 選修測試科目等級:各科滿分120分。按考生成績分布劃出等級。A級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的考生為A+級;B級為前20%至50%(含50%)的考生,其中前20%至30%(含30%)的考生為B+級;C級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級為90%以後的考生。 四、 命題工作 (一) 命題原則:命題堅持科學性、創新性和公平性的原則。 1. 科學性。語文、數學、外語(漢語)科目測試依據國家課程標准和考試大綱要求命題;學業水平測試依據國家課程標准要求命題。力求做到試題設計與課程評價目標相一致,分別體現語文、數學、外語(漢語)科目測試和學業水平測試的功能和特點。 2. 創新性。試題設計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設計,更加註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力求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 3. 公平性。實現試題素材和解答要求對於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題、怪題,充分考慮城市和農村學校的不同教學條件和能力,盡量避免帶有特殊背景知識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題目。 (二) 試卷結構與內容 1. 語文、數學考試含高中課程標准規定的該學科必修與選修的內容。數學必做題考察必修和選修系列1內容,附加題主要考察選修系列2和系列4的內容。語言附加題的題型和考察要求在《考試說明》中公布。外語為中學英語(漢語)八級考試;漢語以國家頒布的高中漢語課程畢業標准為准。 2. 必修科目測試考察高中課程標准規定的該科目必修學分規定的學習內容;選修科目測試考察該科目必修學分與選修學分規定的學習內容。 3. 凡需考察不同選修內容的試卷,均設計相對應的選做題。選做部分按不同選修系列或選修模塊命題,考生根據本人的選修情況選擇答題。 五、 招生錄取工作 (一) 招生制度在全國統一招生政策的指導下,統一組織全國在新疆招生高校的錄取工作。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特點高校的要求,分層次、分類別、按批次組織招生錄取工作。 各高等院校必須依據考生志願,按統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擇優錄取。不斷擴大自主招生高校的數量和錄取新生比例,逐步健全高校自主錄取機制。 (二) 招生章程:各高等院校應根據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並在考生填報志願前向社會公布。招生章程中應明確學業水平測試科目的等級要求和錄取辦法。有面試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應明確考核范圍和面試規則等。 (三) 劃線辦法 1. 按照不同錄取批次高校對生源質量的基本要求,分別對考生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提出相應的等級規定。 2. 根據不同錄取批次院校招生計劃總數,並放寬一定比例,按語文、數學、外語(漢語)三門統考成績(不含附加題分)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低控制分數線。藝術、體育專業成績劃線辦法另定。 3. 對第一次參加必修科目和選修科目測試,六門科目成績均達到A級且技術測試合格的考生,在劃線前加10分計入統考成績。 (四) 志願填報 1. 考生在高考各科目成績、各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和學業水平測試等級要求公布後填報志願。 2. 以下要求作為考生填報志願的必要條件: 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道德品質」和「公民素質」合格。 必修測試科目達到C級(技術科目測試合格)以上。 填報藝術、體育類志願必修測試科目D級(技術科目測試不合格視為D級)不超過三門。 3. 以下要求作為考生填報普通類本科專業志願的必要條件: 必修測試科目均達到C級(技術科目測試合格視為C級)及以上,選修測試科目均達到B級及以上。 (五) 投檔辦法 1. 依據各高等院校招生計劃數和考生志願,按照語文、數學、外語(漢語)三門總分加附加題分數,以一定比例從高分到低分投檔。 2. 體育、藝術類專業按語文、數學、外語(漢語)三門總分和專業加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投檔。 (六) 錄取辦法 1. 高校錄取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行「學校負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招委會監督」的辦法,依據考分、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統一組織,擇優錄取。 2. 經批准實行自主招生試點的院校,可以依據語、數、外(漢)三門統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等級、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和面試成績,自主錄取。 3. 在綜合素質評價中,考生「學業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單項達到A級且其他兩項均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錄取;均為D級的,高校可以不錄取。 4. 部分專科院校經批准,可以依據考生語、數、外(漢)三門統考成績、學業水平測試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情況,試行注冊入學。 5. 體育、藝術類院校和專業可以根據專業要求,按照文化與專業成績錄取新生。 六、 保障措施 高考方案的實施需要地方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以及高校、中學的共同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保障工作。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切實措施,督促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各地必須糾正單純以高考升學率評價學校的現象,努力營造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 招生考試部門要適應高考改革的要求,加強報名、考試、評卷、錄取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招生考試部門和各高校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完善高考招生制度。要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此項工作的質量和安全。 普通高中學校要進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切實提高課程組織實施的能力,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按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原則,努力探索建立新的評價體系,激勵和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地發展。
5. 落實新高考方案 高中課程如何架構
江蘇省教育廳召開江蘇省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江蘇新高考方案將從2018年新高一起實施。高考時間與原時間一致,每個科目的分值正在聽取各方意見,改革後分值比現行480分的方案要高,未來新方案的分值與「不分文理」的浙江方案接近。【實施時間】高考綜合改革2018年啟動,2021年正式實施教育部明確江蘇省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時間為2018年,並要求於2018年6月底前將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後向社會公布。根據這一要求,江蘇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應該是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啟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實施。【總體框架】實施「3+3」模式,選考科目從「6選2」調整為「6選3」 在高考科目設置方面,和現行高考方案相比,江蘇省普通高考統考科目仍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保持不變。選考科目由現行的「6選2」調整為「6選3」,即由學生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選考科目,並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一科兩考】江蘇考生高中期間同一必考科目可考兩次在改進招生計劃分配方式方面,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做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工作的要求,江蘇省實施招收農村學生高校專項計劃和地方專項計劃。在改進考試形式和內容方面,和現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相比,我省將開齊開足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13門科目均列入必考科目范圍,江蘇省考生在高中期間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加分項目】減少加分項目和分值,2016年起少數民族考省高校加3分在改革招生錄取機制方面,嚴格執行教育部等相關部委關於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要求。自2015年起,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的考生加分政策;自2016年起,將少數民族考生照顧政策調整為「少數民族考生報考省屬高校加3分投檔」。【各科分值】各科目分值還在制定中,預計和浙江總分700多分接近記者了解到,江蘇新高考各科目分值還在制定中,預計和浙江總分700多分接近。江蘇省新高考英語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筆試怎麼考還在聽取意見。按照新方案,在綜合素質評價上,江蘇將國家提出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要求,具體拓展為:思想品德與公民素養、學習水平與課程修習、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審美素養與藝術特長、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自我認知與生涯規劃等六個部分,更有針對性、引領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6. 面對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學校應怎麼辦
其一,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勢必要求高中教育理念有一個較大轉變。高中教育要從過於偏重文理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轉變,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但取消文理分科,全面打好文理基礎,並不意味著學生回到以往所有學生都學同樣課程的老路上去。按照高考改革的總體思路,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也就是從原先基於文理分科的「3選1」變為如今的「6選3」、「7選3」,既兼顧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顧及到了學生個性成長的需求。
高中教育理念的這種轉變應當得到全方位體現,既要滲透到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之中,也要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整體教學安排之中,還要直接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為了配合高考改革,目前上海市正在對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進行調整,重新設計高中各學科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內容及其相應課時,這意味著高中各學科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可能會減少,學習難度可能會適當降低,這也是順應高考改革的一種現實要求。可以說,高中教育理念的轉變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使高考改革帶動高中教育朝著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方向發展。
其二,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勢必要求圍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相關改革同步跟進。此次高考改革之所以強化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是為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也是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創造條件。學生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三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學業水平考試要求每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同時鼓勵為學生提供每一個科目兩次考試的機會。遵循這樣的改革思路,高中教育勢必需要做好相應准備。
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進一步深化高中課程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尤其要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程比例,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發展的空間。畢竟有了很好的「選課」基礎,學生的「選考」也才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是三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的選擇,還是考試時間的選擇,都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學生自身的選擇能力,而學生選擇能力的培養,對高中課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直以來,高中學生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主要依據考試分數,「高考無意識」問題始終困擾著高中畢業生。對於今天的高中課程改革而言,增加「生涯教育」的內容也就顯得非常必要。高中「生涯教育」應當基於學生對職業的認知、對自身的認知,逐步形成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但「生涯教育」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專業或職業定向,也與當前普通高中滲透職業教育內容的寓意並不相同。對於高中學校而言,如何將「生涯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和學生發展指導有機融合和滲透,有待深入探索和實踐。
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選擇權的增加,要求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不同學生選擇的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會有所不同,同一科需要有難易程度不同的教學班級可供選擇,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勢必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一個新的改革課題。應當看到,實施分層教學和走班制對高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和師資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如:短期內一些選課人數劇增的高中科目,可能產生教學場地和師資不足的狀況。因此,各高中學校需提前做好教學方式改革的相關准備,其中包括教學場地和師資的准備,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在鼓勵高中學校做強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探索區域內緊缺學科教師「走校教學」,即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置換、交流,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其三,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勢必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開展綜合素質評價至關重要,畢竟除了考試分數之外,價值觀、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對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影響。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強調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綜合素質評價情況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有利於改變用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唯一標准。
同時應當看到,實施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面臨較大困難,其主要難點在於如何保證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從實際操作看,由於高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使用高中學校各自提供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存在著可比性不強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誠信意識相對薄弱的社會環境下,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極易受到種種不誠信行為的干擾,影響高校招生錄取的公平公正。因此,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並使之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參考,需要增強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透明度。在考查內容上,重點看學生的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在考查方式上,重點看學生成長過程中能夠集中反映綜合素質評價的一些具體活動和相關的事實,如: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服務,強化事實性材料、寫實性評語在高校招生錄取中的作用。
此外,為了保證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可靠,強化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如:對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要進行公示,做到陽光透明;通過建立省級統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電子管理平台,切實加強監督。
7. 「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之畢業學分
【導讀】相信大家對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政策已經有所了解,我國計劃在2022年全面實行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近日「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出爐,這對之後各省份改革也有很大的借鑒作用,那麼改革方面具體包括什麼呢?與之前的高中教育有何區別呢?怎麼教?如何學?相信是大家尤為關注的問題,為此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之畢業學分具體政策。
【畢業學分】
最低修滿144學分
才能高中畢業
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定課時的學習並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學分。
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不少於42學分(其中參加高考的學生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以及選擇作為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的科目應修滿上限學分;對於不選考的科目,鼓勵學生結合興趣愛好選修部分模塊);選修課程不少於14學分。
綜合實踐活動共8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等,研究性學習6學分(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勞動共6學分,其中志願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於40小時;其餘4學分內容與通用技術的選擇性必修內容以及校本課程內容統籌。
選修課程不少於14學分。其中,在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基礎上設計的學科拓展、提高類課程之外的課程不少於8學分。
各校要建立學分認定和管理制度。學分認定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修習的課時、學習表現,並考試(考核)合格。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之畢業學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關於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訊息,關注小編,持續更新。
8. 新課改的省份有幾個
從2004年9月開始,山東、廣東、海南與寧夏4省、區的高一新生率先進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從而拉開了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背景下新一輪高考(論壇)改革的帷幕。 到2010年,全國所有省份都將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是本輪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動力。與普通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是,2006年及之前先行實驗的各省(市、區)的高考方案相繼出台,有的已經付諸實施。其中,廣東省在2009年高考方案的基礎上推出了2010年高考調整方案,江蘇省2009年高考方案也將進行局部調整。綜觀已經出台的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天津、浙江、遼寧、福建與安徽等省(市、區)的高考改革方案,我們不難看出,各地都在緊密結合當地教育實際,力求積極、穩妥地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這些方案既有共同點,又各具地域特色。一: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點共同點之一:統一考試科目的設置都以「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為主體。「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含政治、歷史、地理)/理科綜合(含物理、化學、生物)」是近年來我國各省份高考統考科目設置的主流模式。由於高考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本著積極、穩妥的改革方針,2007年寧夏、山東,2009年天津、浙江、遼寧、福建與安徽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續性,即將統考基本科目都設置為「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海南省的文史類考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理工類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也是以「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為基礎,只不過把文科綜合與理科綜合所含的學科分開考試而已。廣東省2007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礎(政治、歷史、地理佔70%,物理、化學、生物佔30%)與理科基礎(物理、化學、生物佔70%,政治、歷史、地理佔30%)則是對文科綜合與理科綜合的拓展,但2010年廣東省又將回歸到「語文+數學+外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的模式。共同點之二:統一考試內容都包括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由於高中新課程各科內容都包括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統一考試內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塊與部分選修模塊,且以必修模塊為主。盡管各地選修課程開設情況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納入高考范圍的選修模塊都屬於選修Ⅰ課程系列。除了安徽省2009年高考暫時對選修課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採取了選修、選考的命題方式。共同點之三: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標准,逐步構建高校招生錄取的多元綜合評價體系為了體現多元評價的特點,海南、江蘇、天津、浙江、遼寧、安徽與福建等省(市、區)的高考改革方案都無一例外地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到了高校招生錄取綜合評價體系,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依據。如安徽省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從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實踐與創新、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6個方面評價,以學生主要行為表現的實證材料為依據,綜合評價結果及其實證材料進入考生檔案,供高校錄取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