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小學課程設置
Ⅰ 九江市中小學一共多少個
中學有:九江一中到六中,還有十一中小學有:柴桑小學,外國語小學,內濱興小學,愛容華小學,向陽中心小學,十里小學,廬山區實驗小學,毛紡小學,新村小學,五里小學,新星小學,大橋局五處小學,三里小學,潯東小學,龍山小學,雙峰小學,湖濱小學。
Ⅱ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Ⅲ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什麼哪些
中小學課程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
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由於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教學工作做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的效果,忽視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改變。過去,課程目標側重於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如今,課程的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Ⅳ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必須開設的課程有哪些
低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小學中高年級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4)九江市中小學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基礎教育課程設置要求規定:
1、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2、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在達到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同時,可根據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深化「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
3、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Ⅳ 中國中小學課程設置特點
扼殺思想
Ⅵ 誰有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 九
品德與生活 2 2
品德與社會 2 2 3 3
品德 2 2 2
語文 8 8 7 7 7 7 6 5 6
數學 4 5 5 5 5 5 5 5 5
外語 2 2 2 2 4 5 5
歷史 2 2 2
地理 2 2
科學 2 2 2 2
物理 2 2
化學 2
生物 2 2
體育 4 4 3 3 3 3 3 3 3
音樂 2 2 2 2 1 1 1 1 1
美術 2 2 2 2 1 1 1 1 1
綜合實踐 3 3 3 3 3 2 2
信息技術 1 1 1 1 (各校自定)
(地方與
學校課程) 8 7 2 2 3 2 3 2 3
Ⅶ 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有哪些
課 程 年 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品德與生活 2 2
品德與社會 2 2 3 3
科 學 2 2 2 2
語 文 7 7 7 6 6 6
學 數 學 4 5 5 5 5 5
英 語 2 2 2 2
體 育 4 4 3 3 3 3
藝 術 4 4 4 4 4 4
科 綜
合
實
踐
活
動 音 樂 2 2 2 2 2 2
美 術 2 2 2 2 2 2
信息技術 l 1 l 1
研究性學習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勞動技術教育 2 2 2 2
地方與學校課程 5 4 2 3 2 2
周總課時數 26 26 30 30 30 30
學年總課時(節)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Ⅷ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8)九江市中小學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Ⅸ 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怎樣的
主要課程:小學教育學、小學心理學、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學、小學班隊原理與實踐、課程與教學論、小學語文(數學)課程教材與教學設計、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
就業面向: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等相關行業,主要從事小學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學、班級及小學管理工作和教育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經營管理工作。
(9)九江市中小學課程設置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培養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情意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兒童發展知識、教育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以及教育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
兒童發展指導能力、教育研究與反思能力,富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適應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站得穩、留得住的高素質應用型教師。
授予學位:本專業學生須按培養方案要求修讀各類課程且考核合格,總學分達到162學分,達到學校規定要求方可畢業。本專業授教育學學士學位。
就業面向: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等相關行業,主要從事小學數學、語文等學科的教學、班級及小學管理工作和教育培訓機構的教育教學、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