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

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

發布時間: 2021-01-25 09:34:57

Ⅰ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

Ⅱ 怎樣讓傳統游戲和幼兒園課程融合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游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游...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民間游戲有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體驗,鍛煉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確與錯誤,學會合理評價,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而且,民間游戲一般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合作進行,這就為幼兒協商、合作、交流創造了條件。同時,民間游戲一般具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它們很看中夥伴是否遵守規則,因此,要想繼續參加游戲,幼兒必須相互協調,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能夠理解他人,學會解決矛盾,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通過矛盾的解決與規則的改進,幼兒形成了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更好地融入集體,積極交往,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其次,民間游戲有助於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智力。 民間游戲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間游戲的童謠和兒歌,貼近生活,廣泛流傳。幼兒邊游戲邊朗誦兒歌,增加了游戲的興趣,又了解了社會生活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還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對游戲需要認真觀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也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及注意力,培養幼兒專注做事情的習慣。而且,民間游戲的玩法具有很大的創造性,在無形中鍛煉了幼兒的想像、思維、創造能力。 再是,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 民間游戲中包括很多體育游戲,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並能促進幼兒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展,以及平衡、協調等能力。如「彈杏核」「拾卜菇」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打瓦」、「抽陀螺」可以發展幼兒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等。 二、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做法。 1、發動教師和家長,廣泛收集民間游戲素材。 民間游戲雖然內容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有些偏見,他們開始不喜歡幼兒玩民間游戲。同時,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善於對幼兒進行特長培養,帶領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興趣班學習;家長或者從幼兒的安全考慮,將幼兒「圈」在家裡,自己玩家長為他們購置的各種高檔玩具,幼兒沒有玩伴,缺少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民間游戲瀕臨消亡。為此,我們召開了幼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民間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支持幼兒玩民間游戲。然後,發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一起玩大人們小時候玩的民間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班級收集民間游戲素材,並將搜集到的民間游戲內容記錄整理帶到幼兒園,我們對收集到的民間游戲重新進行了篩選整理,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游戲列印裝訂,印製了「民間游戲集錦」一書,對各班開展民間游戲進行具體的指導。 2、分類開展,與幼兒園課程互相融合。 為方便幼兒進行游戲,我們將收集到的民間游戲分為四大類: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智力游戲、民間美術游戲和民間童謠說唱,密切與幼兒游戲活動結合,在幼兒區角活動時間,滲透開展民間游戲。如益智區投放了翻繩、各種民間游戲棋(考狀元、老虎吃小人、過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區投放了「捻捻轉」、「繞饒轉」,在美工區增加了泥塑、剪紙,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綵綢、旱船、民間表演頭飾、綢扇等,在體育區投放了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並結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標,將一些民間游戲設計到集體體育活動中,既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又擴展了幼兒游戲空間,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鍛煉身體的條件。 3、引導幼兒改編與創新,賦予民間游戲新的活力。 幼兒是民間游戲的主人,也是民間游戲的創造者。民間游戲的材料、玩法、規則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變性。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創造改編。 一是創新游戲材料的用途,鼓勵幼兒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塊小石子,有的幼兒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戲中當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當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戲中當投擲器。又如「下棋」,幼兒可用杏核、貝殼、樹葉、小棒、花生皮、廢舊的彩筆帽、果凍盒等十幾種材料當棋子,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賦予材料多樣的角色,創造性地使用各種材料。 二是創新民間游戲的玩法。民間游戲是民間孩子們自己創編的游戲活動,從游戲的選擇、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節的發展,都由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來完成。因此,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規則和玩法,使游戲滿足不同幼兒的水平,讓每個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與發展。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原來的玩法是「小雞」被捉到後就被罰下場,有的幼兒由於在游戲中跑的慢或躲閃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罰下場,然後被關在「雞籠」里等待游戲結束,失去了游戲的機會。幼兒發現這種現象後,改變了游戲規則,就是場上的「小雞」在躲閃跑的過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罰下場的「小雞」,他就可以重新上場游戲,從而為夥伴創造了多次游戲的機會。 三是創編民間游戲的童謠或兒歌內容。由於民間游戲產生於民間,流傳於口頭,幼兒在吟唱兒歌童謠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部分內容的局限性。我們注重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反映現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的變化編入民間游戲的新童謠中,賦予新的含義,使民間游戲的名稱、內容、角色、情節、兒歌、童謠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增加了民間游戲的魅力。如民間游戲「推小車」,原來兒歌內容是:「吱吱吱,小車叫,推上小車賣甜糕,誰要?誰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推著小車太慢,不如開著汽車快,因此,他們把兒歌進行了改編:「笛笛笛,汽車叫,開上汽車送蛋糕(雪糕),送給你,送給他,大家樂得笑哈哈。」幼兒在改編民間游戲童謠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拉近了民間游戲與幼兒生活的距離,真正體驗到民間游戲的樂趣。 三、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體會 1、豐富了幼兒園一日活動內容。 民間游戲種類豐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等條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我們可以有效選擇,優化一日活動質量,保證各環節過渡自然,減少幼兒等待。在來園、離園、飯後等零散的活動時間,可選擇一些發展幼兒小肌肉群或手眼協調能力的民間游戲,如「彈杏核」「轉陀螺」「挑小棍」「翻繩」「東西南北」等,幼兒自由選擇玩伴和游戲場地,在自由的氛圍中得到發展。在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選擇一些運動量大、發展幼兒大肌肉動作的民間游戲,如《貓捉老鼠幾

Ⅲ (一)如何理解游戲在幼兒園中的地位

北京融八旗下的最復佳伙制伴幼兒園首創全球0—6歲教育生態園。融八人本著「追求生命自然長成」的教育原則,首推家庭、社會、幼兒園三位一體的先進教育生態理念。從「生態環境」、「教育生態」和「社會生態」三個方面入手,構建北京融八生態園。北京融八的私人訂制服務,園所功能按照教育生態園的國際最新幼教理念設計,設有多項功能室和活動區域,專門設置了以動植物區、海洋區、科普區為主的大自然活動區域,為孩子們真正創造一個寓教於樂的環境。採用「園本生態課程」以科學的多元智能為主導,從關注生命開始追求生命自然成長教育。採用「層次化立體辦園模式」,滿足不同家長及社會的需求。

Ⅳ 結合實際,談談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兒園要充分保證幼兒的本 體性游戲,因為幼兒的天性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膚淺的知識經驗,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的需求,游戲就為他們提供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同時,在幼兒自主的活動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其次,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即重過程體驗,輕結果追求,這是幼兒教育的特徵。然而,幼兒教育終究要向學校教育過渡,幼兒教育必然要為幼兒入小學做准備,幼兒教育日益與學校教育接近,幼兒園中教學的游戲化也應體現出由高到低的難度。體現幼兒的特點。

Ⅳ 幼兒園中使用游戲導向課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在很多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有大量的自製玩教具投放到活動區角中,尤其是以益智區中投放得最多。這些自製玩教具是怎樣被投放到活動區的?據我了解,在每學期開學前的一兩周內,老師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製作游戲材料和布置班級環境。一般而言,幼兒園會要求每個班級每學期要新投放2~3件不等的自製玩教具。而老師們習慣性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找一些現成的自製玩教具參考書,從中選擇照著做;還有一種是搜羅一下上個年齡班留下的玩具,看看有什麼可用的,拿過來模仿著做一個。這兩種做法,無論哪一種,更多的都是為完成任務。老師們一旦把這些玩教具投放進區角之後,就會認為完成任務了,至於班上的孩子們喜歡玩哪些,不喜歡玩哪些,怎麼玩的,玩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很多老師就不怎麼去關注了。於是,產生了這樣的認識誤區――材料投放了,孩子就發展了。試問一下,如果老師投放的游戲材料或自製玩教具,孩子根本不喜歡、不去拿,或者出於新鮮玩兩下,沒兩天就覺得沒意思不玩了,這能說孩子就有發展了嗎?這樣下去,老師們辛辛苦苦製作的玩教具不就成了被冷落的「看具」了嗎?由此,我們可以從成人和孩子在審視玩具方面的不同關注點去思考:成人比較關注玩具的外在形式,即好不好看,而孩子則更關注玩具的內在吸引力,即好不好玩。是追求好看還是追求好玩?這是需要我們澄清的認識。 使用――玩具成「學具」,是只關注操作性還是同時關注趣味性? 物化目標是教師們在投放區域游戲材料時首先考慮的一個問題。於是,將多個目標盡可能地物化在一個游戲材料中,便成為老師們挖空心思去解決的問題。像練習一一對應的「開鎖」材料、練習小肌肉動作的夾豆、練習數學運算的題卡等等自製玩教具,都屬於物化了教育目標的學具,也可以稱之為「高結構性游戲材料」,即包含顯性的教學目標,指向幼兒的特定性探索的游戲材料。這類玩教具的特點是操作性較強,趣味性較弱,玩玩具的目的就是完成目標所指向的任務,真正激發幼兒去探索和思考的空間較小。幼兒操作這類玩教具的表現常常是,當他們剛剛接觸時出於新鮮會玩得比較帶勁,而當他們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玩法後,便會覺得沒有什麼挑戰性而喪失興趣。長此以往,我們便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幼兒好像也是在操作,但是動作非常嫻熟,沒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於是從頭到尾擺弄一遍就換了別的玩具。這其實是孩子傳達給我們的一個信號:這些玩具太簡單了,玩起來沒有什麼意思。試想,如果活動區中大量充斥著這樣的玩具和游戲材料,幼兒的活動是否還是真正意義上的游戲?他們如何在這樣的活動中不斷獲得發展?因此,是只關注操作性,還是讓玩具兼具趣味性和操作性?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又一個問題。 影響――製作玩教具成負擔,是只考慮減負還是同時考慮提效? 當教師們把上述的「看具」或「學具」投放到活動區時,會導致什麼樣的影響呢?從幼兒的角度來說,他們表現出的更多是簡單擺弄或機械操作;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製作玩教具是老師們為完成任務而做的,應付心理不可避免,所有這些都會讓他們感到費了半天勁,到頭來做的都是無用功,自製玩教具便成了一項無奈的負擔。再加上自製玩教具的材料耐用性差,使用壽命短,這會導致玩教具的利用率低下。此外,從幼兒園領導的角度考慮,這項工作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因為上級來考核時自製玩教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指標,而且要達到規定的種類和數量要求才算合格。如果單純從減輕教師負擔出發,可能會有人發問:這種事倍功半的事情是不是非做不可?但是,如果從促進幼兒發展出發,恐怕更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怎樣保證這些自製玩教具在設計和製作階段就能夠貼近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怎樣能夠在孩子的使用過程中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Ⅵ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的相互融合有兩種途徑,是舉例說明,游戲是如何生成課程的

與幼兒園的課程相互融合,有兩種途徑

Ⅶ 結合實際,試論幼兒園課程中游戲、教學和日常生活活動的關系

孩子的童年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游戲,游戲不僅讓孩子獲得快樂,更會鍛煉思維能力等

Ⅷ 游戲與幼兒園課程融合有哪些價值

民間游戲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民間游戲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幼兒園課程的運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既傳播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幼兒各方面素質能力,又豐...

Ⅸ 請舉例淡淡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摘要:手指游戲作為操作性游戲的一種.具有教具現成、簡單易學、有趣好玩的特點.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為此,我園多渠道、全方位地開發手指游戲.並將之運用於幼兒園課程之中。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