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結構的特點不包括

新課程結構的特點不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1-25 18:08:00

A.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1)新課程結構的特點不包括擴展閱讀:

新課程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學生即目的。每一個學生既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關系中的存在。

學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學生是「文化遺產中的人」;學生是「生活世界的人」「關系中的人」;學生是「時代中的人」;學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B. 高中化學新課程結構有哪些特點不同課程模塊的設計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你好

參考教育部頒布的

高中化學課程標准

謝謝採納

C. 新課程改革的特點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新課程結構的特點不包括擴展閱讀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

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

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

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D. 敘述課程結構的基本特點

總分總

E.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高中化學新課程包括兩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選修(選修1為化內學與生活,選修2為化學與技容術,選修3為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為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為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為實驗化學)。必修1主要為物質的量、實驗基礎、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分類、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質結構和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基礎、資源的利用等基礎知識。必修面向所有學生,較為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在必修1中的兩章,不像老教材那麼系統,重點是通過必要的反應理解一些基礎理論。
選修4包括蓋斯定律與熱化學方程式、速率與化學平衡(介紹平衡常數)、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電化學基礎等內容,是高考的必考內容。是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

F. .新課程的結構

(1)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高中課程設置應體現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2)逐步走版向課程權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佔的比重,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並行的類型結構。

G.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

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回德與生活、答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7)新課程結構的特點不包括擴展閱讀:

新課程標准提出的4個目標: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H.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徵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學也要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
(一)新課程結構特點
第一,提出了課程的「綜合性」。 首先,課程結構 「綜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長期以來的學科本位,這既是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又是當代世界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第二,提出了課程的「選擇性」。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是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差異而提出的。第三,提出了課程的「均衡性」。課程結構的「均衡性」是依據全面發展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國要培養的是德智體全面、和諧、均衡發展的「完整」的人。課程結構「均衡性」的內涵主要從三個層面上體現出來:(1)對學習領域的規劃和設計,或者對學科與活動的規劃和設計必須全面、均衡;(2)對各學習領域,或者學科與活動的課時安排必須均衡;(3)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均衡

I. 小學語文新課程結構的內容是什麼

一,學校課程表內開設的語文學科的各項課程。
二,學校計劃實施的課外活動
三,學習中的隱蔽課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