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金錢幼兒園課程
㈠ 請談談你對幼兒園特色課程的認識_.
任何教育教來學活動,都需要考慮教自育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發展狀況看,都普遍存在以藝術特長或超前教育作為特色課程的錯誤認識。無論數學領域的俐文教育的《幼兒快樂數學》《三維操作數學》、還是語言類的《經典繪本閱讀》、《互動分享閱讀》等都是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階段,從幼兒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為出發點,保障孩子快樂的同時,培養孩子的學習和認知能力,更在將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獨立性「脫掉」了華麗浮誇的枷鎖,實實在在的讓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樂在其中、成長在其中。
㈡ 幼兒園怎麼教小朋友認識錢幣
首先確認孩子們是認識數字的以及數的基本運算,買些教具假幣 先從紙幣一元開始學習 設計購物的游戲並運用一元錢幣(疊加)讓孩子體會購物使用錢幣的樂趣 之後再學五元等一點一點理解
㈢ 如何認識幼兒園課程小學化
證明中國教育越來越功利,大家都想贏在起跑線上,可惜痛苦了孩子
㈣ 幼兒園怎樣講解人民幣元,角,分的面值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面值。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同等幣值的商品。 3、有錢幣購買商品的願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員的家長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請家長為孩子准備不同幣值的人民幣10元。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方式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慣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裡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二、幼兒分類操作,區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麼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三、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說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字,數字後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字「1」,後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的硬幣和紙幣。 四、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麼。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可請能力強的幼兒扮演銀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員。 五、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麼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六、活動延伸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㈤ 我們對幼兒園課程的認識和理解在不斷地深入,我們的課程觀也得到了改造
首先,課程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從 「知識」到「人」本位的根本位移,幼兒園課程的目的不再僅僅是傳授和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第二,建構主義的知識觀為「人」本位的課程價值取向提供了哲學基礎。建構主義的知識觀把人的心靈看作是「積極的、尋求的、自組織的」、處於成長中的有機體。 ③幼兒是主動建構經驗的學習主體,具有創造性組織和再組織經驗的能力。第三,從「知識是經驗的建構」的建構主義知識觀出發,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環境(包括人與物)的互相作用過程中主動建構而獲得的經驗,因此,「環境」、「過程」以及 「經驗」分別是隱含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教學觀」和「課程概念」。第四,游戲是將建構主義的「人」本位的課程理想付諸實踐的關鍵。
㈥ 幼兒園課程有幾種典型的定義各是指什麼
幼兒園課程有幾種典型的定義?各是指什麼?
答: ()幼兒園課程即教學科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我國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幼兒園課程定義。這種課程定義強調系統的知識教學,強調教師應該向幼兒傳授那些必要地有價值的知識,而且,這樣的課程定義其實施容易被教師把握。 但是,該定義相當狹隘,只關注學科知識,容易脫離幼兒的生活實際,同時,該定義對課程的分類人為的割裂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
(2)幼兒園課程即教育活動,泛指為幼兒設置的、並區別於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活動的總和。 這種定義,不再視幼兒園課程為狹義的教學科目,而把它泛化為對幼兒進行的一切教育活動,幼兒園課程不僅局限於學科教學活動,還包括其他任何類型的教育活動,包括生活活動、游戲活動、運動等。但是,教育活動中每個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對活動的經驗也是不一樣的,該定義只注重幼兒外顯的活動,無法顧及幼兒活動中內在的體驗和心理結構的變化。
(3)幼兒園課程即學習經驗,這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我國出現的一種幼兒園課程觀,該定義認為「幼兒園課程是兒童在幼兒園環境獲得的旨在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幼兒必須通過活動才能獲得經驗,而且提供給幼兒習得的經驗應是經過精選的、有價值的經驗,而不是零散的、雜亂的自然經驗。從這一層面上來看,幼兒園課程是為幼兒提供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學習經驗。該課程定義對課程的理解由「靜態」變為「動態」,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和體驗。但是,經驗具有主觀性,教育者往往很難把握,該課程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
㈦ 幼兒園學前班社會教案《錢的故事》
社會教案:錢的故事 【活動目標】 1、認識錢幣,在買賣東西和觀察學習中知道如何有節制地用錢。 2、知道要愛惜錢,合理計劃地用錢,養成良好的用錢的習慣。 【活動准備】 紅包20隻、錢(鈕5元20張、100元2張、50元2張、10元10張、五元2張、一元一張),賣東西(一人一個主題每樣五元、銀行要准備存款單,說明有利息),短片展示,幻燈片,20個籃子。 【活動過程】 一、教師發錢,認識錢幣。 1、發給幼兒每人一個十元紅包(內置錢幣:五元。) 2、和幼兒一起認識錢幣(二十、五十、一百元)。 二、設置場景,嘗試用錢。 教師分別設置:銀行存錢的、賣小吃的、賣書的、賣日用品的、賣玩具的、賣小飾品的、賣學慣用品的,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買東西。 三、購物反饋,集體交流。 1、你買了什麼東西?(幼兒介紹,教師不做點評)。 2、教師小結:呵,大家都會用錢了,不錯啊,誰還有結余? 四、故事介紹,短片展示。 1、故事介紹 我這里就有一本《錢的學問》的故事,說的是小熊哥哥和妹妹用錢的事情,你聽聽……講述他們亂用錢的一段。 小熊哥哥和妹妹是怎麼用錢的? 你覺得好不好?會帶來什麼後果? 教師小結:對,亂用錢,沒有節制的用錢是不行的,你們來看一看。 2、短片展示 (小熊哥哥:「我上英語培訓班都沒錢了,我要買棒球拍參加比賽也沒錢了,我把零花錢都買了游戲機呢!我要錢啊!」 小熊妹妹:「棒棒糖好吃,我的錢全買這個了,可我現在要買學習的書和舞蹈鞋都沒錢了,爸媽我要錢! 熊媽媽:「錢、錢、錢,,買米買菜,生活用品,哪樣不要錢?象你們這樣,我們全家喝西北風去! 熊爸爸:「買這買那,孩子們,你們以為爸爸是錢做成的?!www.jy135.com難道你們以為錢是從樹上長出來的!開車要錢、上學要錢、這就是生活——工作、掙錢,為下雨天做准備!」) 怎麼會沒錢? 如果你有錢,你會怎麼花錢? 行,現在給你們一次機會再去用錢,可以去退貨。也可以堅持你想要的。 五、幼兒再買,集體討論 1、這回你是怎麼用錢的?為什麼改變了主意?一開始你買的是什麼,後來呢? 沒有改變主意的人,又是為什麼? 2、如果你每月有一筆屬於自己的零花錢,你會怎麼用? 3、教師小結:你確實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可以買。還要根據你擁有的前的數目,合理計劃用錢。其實,熊爸爸說的「下雨的時候」就是家裡更急需用錢的時候。所以我們平時就要節約用錢、合理計劃地用錢。 六、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那麼錢用完了,沒錢了怎麼辦? 2、講述故事《錢的學問》第7頁到第九頁。(放書的幻燈片)。 3、教師小結:其實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錢的學問》這本書都告訴我們了。當然,現在我們不能象童話里小熊哥哥和妹妹那樣去掙錢,但我們可以努力學本領,長大掙好多好多錢,好嗎? 七、活動結束、延伸方案 可以在大班教研組開展「舊物拍賣」活動,以舊物代替錢,所掙的錢用於公益,讓幼兒明白錢還有這樣一個最好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