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設計幼兒園課程目標

設計幼兒園課程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1-25 23:59:43

幼兒園課程設計包括哪些要素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由目標決定的,而目標的達成又離不開內容,沒有課程內容,目標也無法實現.
(一)課程目標規定了內容的范圍與要求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依據課程目標來選擇和確定的.幼兒園課程目標反映了社會對幼兒發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及規律、特點,因此,幼兒課程的內容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同時還要有利於他們朝著社會的期望發展.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選擇哪些內容才有可能滿足幼兒這幾方面的發展需要呢?顯然,單純地依賴一兩個內容領域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但要把人類所有的文化積累都納入內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標所包含的幾方面發展要求,來確定內容的范圍,選擇對幼兒發展具有永恆價值的內容,既使他們終身受用,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發展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如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生活、體能鍛煉、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習范圍,也可以把它們歸納為健康、語言、認知、社會、藝術等領域.每一個學習范圍或領域,既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具有共同的意義,又對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⑵ 幼兒園課程與活動設計 什麼是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取向

幼兒園課程目標文化應是多元價值取向的, 應強調情感態度、生活經驗、個性與社會性、實際能力、知識技能等。正是課程目標價值取向的多元性, 才能表現出文化特質的差異, 形成幼兒園課程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
幼兒園課程內容文化應以 「友愛與情感、和諧、價值、信念」為核心價值取向, 並使之成為幼兒園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教育領域的核心話語。應重視對傳統優質文化的選擇,體現諸多文化的交融或沖突, 注重文化觀念的矛盾統一, 關注教師與幼兒透過課程內容對課程文化的理解和建構。
幼兒園課程實施文化應以 「生活體驗、互動對話、考慮差異」為標志性話語, 體現出整體化( 全納化) 、園本化、生活化、游戲化、綜合化、隱性化、科學化、協作化等特點。基於 「在生活、游戲中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課程實施應通過過程—理解, 讓幼兒通過平等民主的參與式交流獲得積極體驗; 通過協商- - 互動, 激發幼兒學習、探究的興趣, 從而提升課程文化的質量。
西周幼兒園現正火熱招生中,歡迎上我們的官網了解看看

⑶ 幼兒園課程設計可以有哪幾種模式

一、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的混同 「一會兒說目標必須在前,一會兒又說目標可以在過程中生成,到底怎麼回事?」這一問題里前後提到的「目標」其實不是同一概念。所謂「必須在前」的目標明顯是教育目標之義,而「在過程中生成」的目標則是課程目標的概念。 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是兩個關系密切但卻存在區別的概念,他們分屬教育目標體系中的不同層次,課程目標作為教育目標的下位概念,在教育目標的制約下,具體體現課程開發與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教育目的是對受教育者的質量和規格的總體要求,它構成了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的亞目標,它直接決定著課程的性質和方向。在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所規定的幼兒園教育目標,即「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它是國家規定的教育目的在幼兒園階段的具體化,是我國所有幼兒園必須遵循的。這一目標當然是在教育之前即已確定,這是沒有疑義的,沒有目標指引的教育活動是不存在的。 教育目標的特點是普遍性、模糊性、概括性,要讓其實現,需要經過復雜的、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課程目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 課程目標是一定的教育目標在課程領域的具體化,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橋梁。由於課程開發者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在課程開發的三個基本來源──社會的需要、兒童的需要、學科的要求上各有偏重,便產生出了「社會本位」、「兒童本位」、「學科本位」等典型課程觀及其他種種折衷性質的課程觀,同時也產生出多種相應的課程目標形式。這些課程目標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或呈現方式,如有的是規定性的,在課程之前預先定下課程結束後兒童應發生的可見行為的變化,這就是行為目標;而有的是喚起性的、非規定性的,不表明學生在學習後會產生什麼行為,而宛如是學習的主題或情景,學生圍繞它展開個性化的各種反應,如表現性目標;有的是在教育情景中隨著教育過程的展開而自然生成的,如生成性目標等等。同時,在不同課程目標下的課程實踐也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多種多樣的模式,如行為目標對應的「目標模式」,生成性目標對應的「過程模式」等。 應當看到,教育目標轉化為明確的課程目標是一個艱苦的創造性工作,決不是一個簡單推演的過程,它需要對兒童、對社會、對各學習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缺少任何一方面,課程目標的制定都不可能成功。有時看來沒有爭議的教育目標,一旦具體化,卻看法不一。比如,誰都承認幼兒要全面發展,然而對體、智、德、美的內涵卻往往理解各異,為此,幼兒園課程目標以及展開的教育活動常常五花八門。除質的問題之外,課程目標的量也需要一個恰當的「度」,如過多過細,將捆住教師和兒童的手足,但過於概括、泛化,則讓教師無從把握。 二、關於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 目標模式是一種以應用科學管理的原則而建立的、在課程實踐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課程範式的確立和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被稱為「行為目標之父」。這一範式注重「行為」,以預先確定的精確、具體、可操作的行為目標來預測學生的變化和評價課程的成敗。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課程長期以來是這樣運作的:以課程目標導向來選擇內容、組織教育活動、實施教育評價等,這是比較典型的目標模式。這一模式的長處主要在於: (1)課程目標明確、具體,操作性強,教師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要做什麼;

⑷ 試析幼兒園課程目標設計模式中的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的價值差異,開卷考試中2

課程目標設計模式中的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
發均,看子

⑸ 幼兒園環境的設計需要哪些目標

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綱要》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是孩子們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們的天空和樂園。他們白天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渡過的。我們要營造一種美而和諧的環境,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能陶冶性情,發展智能。
環境創設要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盡可能提供各種操作性、探索性的環境來滿足幼兒不同的需要。根據以上總的指導思想,我班的環境創設總目標為:

1、 創設教育相適應的優良環境,能滿幼兒的需求和興趣,幼兒能起良好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2、 通過環境的創設,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在藝術欣賞中進行藝術創作。

3、鍛煉幼兒動手動腦、手腦並用的作用。
一 、教室環境對幼兒有隱性教育意義,為了讓我班幼兒能更多有探究生成和表現機會。本班會以班級特色為主。
二、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於讓幼兒真正成為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牆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於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慾,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 、區域活動將創設:數學區、益智區、生活區、美工區、植物角。使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增強交往能力。
四、 讓幼兒當環境的主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機進行的,具體表現在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這些過程中.幼兒始終是主體,只有經過他們自己動手設置的環境,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在環境布置中要充分相信幼兒有自己學習、動手的能力.教師應著重考慮如何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成為環境的主人,把布置環境的過程變為幼兒感知和學習的過程。
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幼兒各種感覺器官的發展,使幼兒語言、交往能力以及其他方面都得到提高。我們將充分利用有限環境給幼兒創設無限教育價值。

⑹ 設計幼兒園課程目標時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教學目標設計應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包括四個方面: (1)應闡明學習行為的主體; (2)要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結構短語表達教學目標; (3)要說明達到該目標的條件; (4)對於和目標相關的行為狀況要有一定的判別標准。 注意事項1:正確定位目標對象 教學目標分析與設計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教學目標闡述的是學習者學習的結果,是指他們在教師與同伴的幫助下,利用資源和工具學會了什麼,而不是指教師應該做什麼,或者通過該課教給學生什麼。 默認行為主語是「學生」 注意事項2:目標的編寫應盡可能明確、具體 p應力求具體、明確、可以觀察和測量 。 p教學/學習目標的描述要可評價,便於教師和學生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了解是否已達到目標,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學習的策略 注意事項3:教學目標設計要有層次 ◆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層次 ① 記憶 ② 理解 ③ 簡單應用 ④ 綜合應用 ⑤ 創見 (布盧姆 的教學目標層次 ①識記; ②領會; ③運用; ④分析; ⑤綜合; ⑥評價) ◆動作技能學習領域目標層次 ①模仿 ② 理解 ③ 協調 ④ 熟練 ⑤ 創新 ◆情感領域學習水平分類 ①接受 ②思考 ③興趣 ④熱愛 ⑤品格形成

⑺ 如何寫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目標內容

有人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其實強調的就是幼兒的玩樂天性和幼兒是在游戲中獲得發展的客觀規律,幼兒園應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游戲主 題,廣泛開展游戲區角活動。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無論是游戲環境的創設,還是游戲內容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目標,以全面發展為目的, 使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活動的重要 形式」。這一命題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們開展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重要依據。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基本特徵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指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成為游戲或具有游戲特徵的過程。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具有如下特徵:

  1. 游戲性。

  2. 游戲性是指「幼兒在游戲中所表現出來的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徵的主體性素質。(包括動機、情感、能力與態度)」。游戲化課程關注課程的游戲性,體現幼兒的游戲精神。游戲化課程充分利用游戲因素,關注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戲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習。

  3. 2.主體性。

  4.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游戲中,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在 活動中享有充分的選擇權和決定權。游戲的這種特徵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以凸現。在活動中,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知性灌輸,而是對 活動有選擇權和決定權。

  5. 3.開放性。

  6. 開放性是對於封閉而言的。游戲化課程和傳統課程相比,前者是開放的,後者是封閉的。因為前者關注過程,後者傾向於關注結果;前者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後 者對結果的期望常常是確定的。游戲的開放性,在游戲化幼兒園課程中得到了正向遷移。幼兒有了更多到實踐活動中去操作,去體驗的機會,而這種時間又是多渠道 的可供幼兒選擇的。無論材料提供還是環境創設,都能適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層次的幼兒,體現了游戲的開放性。

  7. 4.綜合性。

  8. 綜合,強調的是聯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戲相對於傳統的分科課程來講,各要素及彼此間的聯系和融合更直接,更敏捷,因為游戲不需要人為地劃分領域;幼兒 在游戲中,無論是經驗的獲取還是能力的表現,都是以「整個」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游戲是最具綜合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是培養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這 一特徵突出的表現為課程設計中整和技術的運用。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從觀念、目標、內容、資源、方法、形式、手段的多方面入手,進行全方位的整合,以 其讓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9. 幼兒園課程的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10.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在設計上有一些什麼樣的組織策略呢?

  11. 游戲作為一種精神存在於課程之中。

  12. 杜威指出:「並不是幼兒園課程都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是強調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如果把游戲理解為一種精神,我認為最直接的體現是:

  13. 1.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