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stem課程在幼兒園的應用

stem課程在幼兒園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1-26 00:49:50

Ⅰ 領航文化steam教育如何運用到幼兒園教育中

TEAM起源於美國,目前領航STEAM建立,技術,工程,藝術,數學首字母縮寫。專我國在「十三五屬」規劃中明確指出探索STEAM教育。核心就是學科間整合融合。這個名稱是科學,要求學科更加的豐富多彩,創客教育。STEAM主張的是元素更加多元化,原來是STEM後來有人將藝術ART加入其中也就是形成了現在的STEAM,也是國內首例。這是符合現在教育的,多學科的融合更加有利於孩子們多元化能力的培養

Ⅱ STEM課程跟普通幼兒園的課有區別嗎

STEM課程來自美國,這個課程是在很早之前就有了。是偏理工科的一項課程,而且還是多學科融合。小孩子不需要孩子死記硬背,跟我們最初的啟蒙是有點區別,我們的啟蒙一直都是從語言和文學開始。光譜幼兒園首先在幼兒園里開創了STEM學習中心,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學習和驗證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對孩子來說趣味性還是比較大的,記憶也比較深刻。

Ⅲ 幼兒園steam教學理念如何在課程中體現

STEAM教育不是將重點放在某個學科上,而是放在引導學生採用學科融合的學習方式,專運用跨學科思維屬解決現實問題。藝術加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中,是對這四類課程的良好補充,能幫助學生優化不同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Ⅳ 如何簡單解釋幼兒園的steam教育

STEAM教育不是將重點放在某個學科上,而是放在引導學生採用學科融合的學專習方式,運用跨學屬科思維解決現實問題。藝術加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中,是對這四類課程的良好補充,能幫助學生優化不同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Ⅳ 光譜幼兒園的課程中STEM的內容怎麼使用,有點看不懂

光譜幼兒園的STEM的課程也算是他們的一個特色,這個是一個理工科的課程,STEM就是指的數學、科學、工程、技術的四課融合的學習內容;大家可能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做理工科的學習是不是早點。其實也不是孩子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你給孩子啟蒙什麼孩子就對什麼早先有了印象。

Ⅵ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STEM教育

保育員,指的是在托幼園所、社會福利機構及其他保育機構中,輔助教師負責幼兒保艦養育和協助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人員。 【任職資格】 1、要經過保育員等級培訓,具有保育員職業資格證書。 2、身體健康,耐心細致

Ⅶ 光譜幼兒園的stem課程都包括了哪些方面

這是個理工科課程融合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很生動。現在做這塊的越來越多,不過光譜是最早開始做的,體系也完善了。

Ⅷ 幼兒園STEAM教育課程有什麼內容,開展目標與案例

STEAM教育不是將重點放在某個學科上,而是放在引導學生採用學科融合的版學習方式,運用跨學權科思維解決現實問題。藝術加入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中,是對這四類課程的良好補充,能幫助學生優化不同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Ⅸ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STEM課程教學

源於美國的STEM,即便搬遷到中國,其核心也基本變化不大。美國STEM教育強調是培養孩子成為Problem Solver,應對未來挑戰,肩負美國繼續領先的重任。中國教育專家(清華附中王校長)強調是培養創新力、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提升應試成績。

向左轉|向右轉

首先,國內幼兒教育是否趨於完善,是否不需要修改。《學前教育》2014年第25期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中國學前教育與美國相比,存在三個方面的差距:一是教師(師資能力、過度關注、獎懲言辭),二是課程設置(類別劃分過清、知識灌輸、不追求創造、重知識輕實踐、強調模仿、一視同仁批量生產),三是過度秩序(約束行為)。最後提出中國幼兒教育應把「克制」教育納入「鬆散和舒適的」教育,把「封閉」教育納入「開放式」教育。《比較教育研究》中有一篇論文《中美幼兒科學教育課程的差異性比較》(華南師大教育科學院,袁愛玲)。中國對「科學」的定義比較狹窄,重視教幼兒現成的概念,認識具體事實,形成簡單的概括能力。把科學探索過程中的技能、科學態度或價值觀視為附屬品。雖然是一篇來自2001年的古老論文,但其中的觀點與數據恰恰可以用來驗證說明中國幼兒教育正在不斷的調整修改。牛叔從自己孩子的教育經驗談起:「學前教育要做的很多,STEM如果占內容比較多的話,恐怕有成了另一條起跑線了」。當然,類似華工啟明星這種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FabLab實驗室研發的課程體系進行本土化的二次開發也為中國STEM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向左轉|向右轉

回顧題主的問題:到底STEM教育能否融入進學前教育環節,又是否能真正應用到實踐中去,做到本土化,而不單單停留在理念的表面?我們在游戲化STEM教育探索與實踐中,有幾點認識:1、首先從解決身邊的問題開始。這個從3歲開始,不分年齡大小。盡量選取在孩子認知邊界的問題,激發好奇心。非要把波粒二象性、海森堡不確定性、波函數講給孩子,怕是可能都超出某些大學生的認知范疇。華工啟明星的課程體系便是從4歲開始的。2、基礎是快樂的解決問題。英國的赫伯特·斯賓塞在一百多年都已經實踐證明,快樂教育對幼兒來說是多少重要。當然很多人堅定認為學習一定是痛苦的,新的認知是對已知的否定。但必須承認真正優秀學生都更加快樂學習,或者說,是因為快樂才優秀。3、重點是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探索/學習各學科知識,少劃邊界,少講解,一塊發現探索。這個對課程設計和老師教學的要求較高。新《綱要》中強調了「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科學教育應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取材,促進兒童探究能力的培養」。4、短期目標是開發潛能,開發智力,養成習慣,提高效率,綜合提升(包括成績)。在中國,不能提升成績的教育課程,都不是受歡迎的好課程。能力再強,創新再好,幼升小、月考季考期末考,是躲不過去的。總不能讓孩子和家長等到5年10年之後看課程效果。5、長期目標是培養鍛煉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表達溝通,社會能力等。在短期目標的基礎上,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鍛煉就如同日復一日的跑步、引體向上、俯卧撐,雖然看不到一時的效果,但增強了體質,未來才有用。6、終極理想是讓孩子更好應對未來挑戰。這幾天055大驅下水,戰略忽悠局張召忠局長感慨,中國後來居上,跨越發展,老海軍都看花眼了。誰會知道20年之後的中國在世界上會怎麼樣,將完全無法想像。所以,無論是我們自己在幼兒園、學前機構、游樂場、家庭等初步探索實踐,還是上海的24所幼兒園引入STEM課程,都說明STEM教育在中國的學前階段正在逐步的發展。當然,STEM教育小范圍的應用與實踐,不能推斷出未來一定會在中國進行大范圍的推廣。

Ⅹ 如何將微課程有效運用在幼兒園教研活動

未來是以網路的全面深入運用世紀。隨著網路的廣泛普及應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計算機網路的普及使網路教育的進程已在我們身邊迅速展開,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極為便捷有效的途徑。同樣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路資源,增強課程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加深並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微課作為網路資源最基礎、最生動、最形象的在線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個人結合現有的完善的網路資源建設實際情況,就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環節,提高學校教學效益進行學習總結。
一、完善的網路條件是微課得以實施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基礎
首先,學校教學要想成功地搞好微課,必須要具有完善的網路條件。現在的高等院校,都極為重視學校的現代化建設,學校領導必須認清社會教育網路化發展的趨勢,不惜巨資加大了網路方面的投入,建設現代網路化校園,並時刻注意保持與教育改革同步。
學校必須全面開通校園網,這樣才可以充分共享網上資源,及時了解教育教學信息;校內伺服器也已提供了豐富的學校內部網路教學資源,例如,當前最為流行的清華大學多媒體網路數字化資源庫。一律實行現代網路化辦公;投影儀、「三線」等已走進每一間教室,切實實現了「班班通」、「校校通」,真正地實現了校園高效率的網路化管理。這樣也又利用優秀的微課能夠惠及到全國各地的學生,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以上完善的校園網路建設是利用豐富的網路教學資源的先決條件,並為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豐富的微課資源是提高學校教學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際網路上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且網上信息具有傳遞迅速、更新快、共享性好等優點,例如可實現對現代科技發展的實時跟蹤。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科學和信息傳播手段日益發展,知識量在短時間內發生猛增現象,有人稱這種現象為知識爆炸。而網路化的教學卻也能以其獨有的特點,迅速、准確地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活動。
正是鑒於網路可以提供海量資源,支持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才得以全面提出及開展。多樣的外部刺激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超文本特性可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網上豐富的資源有利於充分實現交互與共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體現學習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從而最終有利於學校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的網路應用水平是產出高質量微課資源的有力保障
面對豐富的網路資源及現代化的網路技術條件,要想將其充分運用於教學,為教學服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具有較高的與之相適應得計算機水平,這對廣大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目前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他們的計算機網路化應用水平比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師在青年教師的帶動下,積極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並且學校定期對中老年教師進行計算機網路應用及課件製作的培訓,使之達到熟練應用和製作的目的。這樣,學校教師整體計算機水平較高,從而大大提高了網路資源的利用率。這極為有利於教師的備課與教學,同時學生也對這種現代的網路化教學手段產生了濃厚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整體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是微課得以普及的前提
網路信息時代教育的培養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具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本素養外,還應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很強的信息能力,因此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除吸收傳統知識技能的精華外,還應有意識地強調培養和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與加工能力。而當前正流行的熱門研究課題「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將研究性學習定義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究方式。這是與當今教育改革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也是遠程開放教育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利用網路資源培養並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學生素質,是遠程開放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我國課程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為此教師可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經常地適時組織學生到電子閱覽室進行自主網路探究。探究過程中的相互交流不僅可擴大知識的攝入量,更可培養學生形成一種在交流中學習成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基於網路的自學習慣,實現從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進而為實現教育改革的新的課標要求打下良好基礎。
總之,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體(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後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於微課資源庫的校本研修、區域網路教研將大有作為,並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特別是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