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課程月球總結

小學課程月球總結

發布時間: 2021-01-26 02:47:47

Ⅰ 小學生關於月亮和月球的科學知識(字數少)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就是最明顯的天然衛星的例子。在太陽系回里,除水星答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衛星。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系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

Ⅱ 小學四年級上冊飛向月球這篇課文的講解有哪些

  1. 導學解讀

  2. 寫作特點

Ⅲ 用小學六年級的知識,說說月球的概況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專暗的地屬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旦償測鍛爻蹬詫拳超嘩,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Ⅳ 有關月球運動的資料,我是一名小學生,科學課要用,很急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古代人用月球的位相變化計量時間,所以非常注意月球的運動,據《開元占經》所載,中國戰國時代石申就已經知道月球運動的速率是有變化的,時常偏離到黃道以南或以北,稱速度較快時為「」,較慢時為「側匿」。希臘天文學家喜帕恰斯首先提出月球軌道是偏心圓,其拱線在移動。他還測定了月球軌道對黃道的傾角。托勒密發現由太陽引起的月球運動的最大黃經攝動項「出差」(約127)。在以後一千多年中,對於月球運動規律的認識並無多大進展。直到十六世紀第谷才在觀測中發現了二均差(約066)和周年差(約11)。
1687年,牛頓提出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從力學原理上解釋了月球運動的規律。他在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證明,由於太陽攝動力的作用產生了月球運動的主要周期差和近地點的進動;他還得出過去的觀測中沒有發現的其他周期差。
另:月球繞地球旋轉,平均周期約29天,平均速率約1千米/秒
月球繞太陽旋轉,平均周期約365.4天,平均速率約29.8千米

月球萬古不息地圍繞著地球運動,而地球又帶的月亮永恆地圍繞著太陽運動。通常人們粗略地將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看作為圓周運動,實際上月球是以橢圓軌道進行繞地球運動的,它離地球最遠時約406699千米,最近約356399千米,平均約38萬千米,這一距離大約相當於地球直徑的30倍,或者說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其平均直徑大約可以排列60個地球,而軌道的周長大約為240萬千米。月亮在這樣長的軌道上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等同於地球上的27日7時43分11.47秒,這一時間稱為「恆星月」,或者說需要2360591秒,它在這條軌道上的運行的平均速度大約為每秒1017米。

在太陽系中,可以把地球和月球當作一個系統來看待,地球和月亮的公共質心圍繞太陽作橢圓運動(公轉),這一質心離地心約4660千米,或者說在地面下1700千米左右,並與月亮在相同的一邊。

月球圍繞地球作平面橢圓軌道運動,不過嚴格地來說,月球並不是圍繞地心進行圓周運動,而是圍繞地球與月球的公共質心作圓周運動。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有幾個顯著特點:(1)月亮圍繞地球所走的橢圓,在它的平面里不是固定的,這個橢圓繞著地球,在它平面里沿正方向即月亮運行的方向而運行。這個橢圓的長軸在3232日或8年零310日里轉一周。(2)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即白道)不在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黃道平面里,正因為這樣,所以不是每逢新月就有日食,每逢望就有月食。白道的平面和黃道的平面相交成5度多的交角。這兩個平面的交線叫交點線。這條交點線也不是固定的,每一個交點在18年224日內沿相反方向,在黃道上轉動一周。(3)黃道和白道兩平面的交角也在變化,這一交角的平均值是5度8分48秒,常在極小5度0分1秒和極大值5度17分35秒之間擺動,周期為173天。此外,月球和地球又分別繞它們各自的質心進行自轉。

由於月球自轉的周期恰好等於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稱為月球正面,另外半個球總是背向地球,即月球背面;但是,人們看到的月球並不止50%,由於月球的天平動,累積起來,人們從地球上實際可以觀測到月球整個表面的59%。

由於地球的自轉,我們每天可以看到月球的「東升西落」,不過月亮每天升起時間都比前一天平均推遲50分鍾。這是因為在地球上某一點某一時刻看到月球升起後,當地球自轉一周時(第二天同一時刻),因月亮圍繞地球運動已經離開了原來的位置,圍繞地球向東運行了約13度,因此地球要再自轉約13度,即約50分鍾後才能看到月亮,因此月亮升起時間平均每天推遲50分鍾。此外,由於地月幾何關系的原因,在地球上觀看月球起落的時間是不同的。

Ⅳ 6年級科學課月球有關知識

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准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課的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於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文現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於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學生分析】
上這節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路和網站知識都有了解,並且經常上網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牆上,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上網過程中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後要向協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匯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前准備】
教師: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於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站。
學生: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准備。
2、關於月亮的作品。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准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鍾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准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⑴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⑵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准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⑶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⑷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⑴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⑵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⑶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⑴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准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復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⑵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⑶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准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通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沖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各興趣小組將搜集到的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⑴星空奇觀
⑵月球之謎
⑶中國航天
⑷登月計劃
⑸阿波羅之旅
⑹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以及學生在網路上的探究活動和反饋,我覺得本節探究活動有一些收獲:
1、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工具,滲透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中,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2、利用網路(INTERNET)上資源的豐富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網路檢索和加工信息,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網路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類思維的自然聯想,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自主學習。
4、網路小組協作和個別化教學可以實現有差異教育,培養與人分享、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節課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有不足:
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不一,在小組協作中,有的小組成員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信息的處理;學生網路探索的主動性不足;由於課時所限,課外探究任務的完成有些難度。

Ⅵ 小學科學作業我們還關心月球的什麼問題

1.月球的土壤年歲比岩石年歲更大之謎?
2.月球空心之謎。回
3.不銹鐵之謎。
4.月球答放射性之謎。
5.乾燥的月球上大量的水氣之謎。
6.月球表面呈玻璃狀之謎。
7.月球的磁場之謎。
8.月球內部神秘的"物質聚集點"之謎。
9.月球能不能住人的問題。等等。

Ⅶ 在中國的小學課文里都講到美國蹬上了月球,怎麼有懷疑

登月是真的。

美國當地時間1969年7月20號,也就是整整34年前,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但時至今日,人們對於美國宇航員是否真的登上了月球,仍然莫衷一是。而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當時插在月球表面上的那面美國國旗。

認為美國宇航員根本沒有登上月球的人指出,沒有大氣的月球也不會有風,所以當時美國宇航員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就不該飄動,而當時許多人通過電視畫面看到的,卻是一面在風中微微飄動的旗子。這一點成了他們證明人類登月是美國政府製造的一個騙局的最有力證據。

在過去的30多年裡,兩方為此爭執不斷,而直到今天,當事人才站出來公布了事件的真相。

按照聯合國公約里的規定,月球是人類共同的財產,禁止任何國家聲稱對月球擁有主權。但當時美國政府卻在私地下決定,要求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後,在月球表面插上一面美國國旗。

一切都是悄悄進行的。可是令宇航員們為難的是,狹小的登月艙內根本沒地方存放這面帶著旗桿的國旗,最終,一位工程師想出了辦法,將旗子夾在一個梯子的腿兒里。就這樣,這面美國國旗被帶到了月球上。

而當時這面看起來像在微風吹拂下飄盪的旗子,卻成了人類是否真的登上月球的最大疑點。而了解真相的當事人,卻在政府保密的規定下,直到人類登月34周年這天到來之前,一直保持沉默。

其實真相很簡單,這面只花了5美元的旗子因為一直夾在梯子腿兒里,所以被弄得皺巴巴的。而在模糊的電視畫面中,這面掛在倒「L」型旗桿上皺巴巴的美國國旗,看起來就像在月球上輕微飄動一樣。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官員卻從中得到了靈感,並在此後所有的飛行任務中都配備了這種皺巴巴的、掛在倒「L」型旗桿上的美國國旗。

「登月騙局」這個說法在近幾年又再被熱炒,有名作家、電視節目以此作話題,連美國霍士電視(Fox Network)去年亦就此拍了一個特別節目,探討美國航天員是否真的曾登陸月球,更令「登月騙局」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登月騙局」陰謀論的支持者提出多個疑點,由於說得有鼻子有眼,一度令外界嘩然,不過,之後陸續有人逐點反駁,以還人類登月一個清白。

陰謀論者提出最著名的一個疑點,就是航天員在月球插下的美國國旗,放手後國旗仍擺動多時,即表示現場有風,也即是有空氣,顯示航天員身處在地球。

但反駁者解釋,那支是用鋁金製成的旗桿,呈L形。當航天員插旗時,由於月球地質較硬,要用力扭動才可把旗插上,所以這個扭動再加上旗桿本身彈性引起的震動,便造成國旗的擺動。

而根據牛頓力學第一定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在真空的環境中,沒有空氣的緩沖,國旗反而可以擺動多時而不停。

溫度高無礙拍照

陰謀論者也曾質疑登月照片穿崩,因為航天員影子長短不一及對象反射近距離強光,都顯示現場有多過一個的光源。

他們說,由於月球表面只有太陽一個光源,而且不是近距離照射,所以另外一個光源必定來自拍景用的射燈,引證了登月是假的。但這一說法又被否定,反駁者解釋月球表面不平坦,才形成不同長短的影子。

他們又質疑月球上根本無法拍攝,因為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之下,氣溫可高達華氏250至280度(約攝氏121至138度),膠片早已溶解了。然而他們根本不知道航天員用的是特製菲林。

其實,陰謀論者提出的論據很多時都以他們對攝影作為媒體的有限了解,而且對登月計劃一知半解,故他們提出的其它疑點都一一被反駁。

蘇聯必定會揭穿

專業人士表示,「登月騙局」不可信,因為當時美蘇是死對頭,蘇聯一直密切監察太陽神計劃的每一步,若發現不對路,必定會馬上拆穿美國。

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黃耀華指出,「當時美蘇正處冷戰,如果美國做假,蘇聯一定會乘機揭穿,而且蘇聯有無人駕駛宇宙飛船上月球,如果是騙局蘇聯不可能看不出來!」

另一個鐵一般的事實就是美國真的拿了月球上的岩石回地球,「那塊月球岩石,交給全世界的科學家研究,如果是假的一早就穿幫了。」一些「陰謀論」反駁者表示:「這些荒謬言論,對那些曾為人類登陸月球付出生命的人,是一種侮辱!」

騙局之父著書立說

「登月騙局」的其中一名幕後炒手,就是被稱為「登月騙局之父」的Bill Kaysing,他與英國一位攝影師David Percy撰寫了《我們從未曾登陸月球》(We Never Went to the Moon)一書。

Bill Kaysing在1957曾在其中一間登月艙製造商Rocketdyne工作,雖然在1963年太陽神計劃開始前已離職,但卻自稱熟悉太陽神騙局的底細。不過對照片穿幫的疑問,顯示他對攝影技術完全是門外漢。他為加強著作的可信性,聲稱曾邀請多位匿名專家協助。

另外,身為皇家攝影學會會員、任職攝影師的David Percy,則以攝影專家的身分,指出登月照片中的破綻;不過David也曾被外間批評不懂攝影技巧。其它登月騙局的支持者,包括聲稱拍到太陽神11號上的航天員,在宇宙飛船內做假腳印的記者Bart Sibrel和自學工程師Ralph Rene。

疑點逐一擊破

支持「登月騙局」論據

1. 航天員放手後,國旗桿仍擺動多時。

2. 在太陽神17號電視傳送畫面中,兩個航天員同時入鏡,但兩個影子長短不一,且向著不同方向,證明現場有不同光源。

3. 太陽神16號航天員John Young站在月球上向國旗敬禮時,背景中竟拍攝不到星星,而他亦沒有影子。

4. 照片中近景一塊石頭上面似乎有一個C字,分明是電影道具。

5. 在太陽神14號和17號的傳送畫面中,航天員遮光面罩反射了很大的強光,那是射燈的反射,證明現場只是一個布景。

反駁「登月騙局」論據

1. 當航天員插旗時,用力扭動,扭動再加上鋁金屬制旗桿本身彈性引起的震動,便造成國旗的擺動。在真空的環境中,沒有空氣的緩沖,國旗反而可以擺動多時不停。

2. 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影子出現長短不一的現象。航天員用的哈蘇攝影機,配用60mm Bio-Gon廣角鏡頭,亦會令扭曲了原本平衡的影子。

3. 沒星星是菲林曝光問題,若要拍到星星,月面上的東西都會曝光過度。沒影子因為John Young並非站在地上,而是躍起了,在半「真」空中,所以影子距離他身體幾呎外。

4. 以顯微鏡細看,C字只是相紙上一條頭發或衣物纖維的影子。

5. 那個反光是月球地平在線一些恆久的玻璃狀物質所造成。

Ⅷ 小學生三年級18課月亮的自述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18個詞語
2、知道月球的有關特點,激發學生了解月球的願望。
3、學會讀懂說明文的方法去學習本課。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趣味揭題、奠定情感基礎
1、猜謎引入:師說謎語,猜猜我是誰?
謎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有時掛在山頭,有時掛在樹梢。
(猜出謎語後出示月球的圖片,以激發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們還管我叫什麼?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們交朋友,你們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聽月亮姐姐作一個自我介紹吧!
揭題:月球的自述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誰能聽懂月亮姐姐的話,就與誰交朋友。
師范讀(即自述)
2、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課文,交流課文大意
三、進入情境,深入學習
1、看來,大家對都很真心誠意地要與月亮姐姐交朋友,但交朋友就要對月亮姐姐有一個深入地了解,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加深月亮姐姐的認識?
(交流學習策略)
2、再讀讀文,看課文寫了哪些有關月球的知識?
3、選一方面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組合作學習。
4、交流匯報學習成果,品讀重點詞句,貫穿感情朗讀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名字多---人類喜歡月球(讀出喜愛)
(2)體積小,距離遠(通過比較體會「只有」「平均」等詞用得准確)
(3)光亮,相當於一面鏡子
(4)氣象情況:無空氣,無水
(這樣的氣候條件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得出:無風雲雨雪,聲間傳播、溫差等
(5)山峰高(通過比較句子體會用詞准確)
(6)中國人民願望(喜歡月球,登上月球)

四、創設情境轉述:(多媒體展示月球)
1、想不想把這個新朋友介紹給別人呢? (各自准備轉述)
2、同桌或小組交流,可以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交流,也可全面交流
3、匯報。
五、拓展知識
1、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月球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大家還可以通過什麼方式能更多地了解月亮姐姐?
六、「假想旅行」語言實踐,升華情感
1、朋友們,看來大家對月亮姐姐都比較了解了,那你們想不想到我家去做客呢?大家該穿什麼衣服,帶什麼東西去?
2、准備好了東西,現在請朋友們閉上眼睛,月亮姐姐帶你們乘上「神舟8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配上聲音過一會兒)
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在那裡的生活是怎樣的?
七、激情總結:
1、是啊,月球上有無窮的奧秘在等待著人類去探索,更等待著深愛著她的中國客人去探索。在旅行即將結束的時候,大家一家有許多心裡話要跟月亮姐姐說,現在就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書上吧!
2、交流

Ⅸ 小學6年級月球資料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版衛星,也是離地球最權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最先登陸月球的人類。1969年9月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至阿波羅17號結束。另有2009年發行的美國同名電影《月球》。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