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論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論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發布時間: 2021-01-26 05:12:12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Ⅱ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萊陽市實驗中學 李妍麗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相反,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課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那麼,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又應當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採取哪些措施加以應對?本文就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角色轉變 1.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比如,在講「信用卡」內容時,問學生都使用過哪些信用卡?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利用學生的答案,結合教材知識共同探討、學習,總結出信用卡的特點。 2.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設適宜的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師生關繫上摒棄權力與服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培養自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如何合作、師生之間如何合作,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成功的範例。比如,在講「民主決策」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模擬關於教育收費的聽證會。各小組派出代表上講台發言,並接受同學與老師的提問,共同探討,共同總結。 3.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數學學科與社會實際、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廣泛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仲裁者、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和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 二、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應做好角色的轉變 1.要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持久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生產實際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要更新知識結構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教師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觀點早已過時。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利於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通過報紙、雜志、信息技術等來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活動。選修課的開設,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3.要調整好心理狀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獲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學生獲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快,比教師要多。所以這時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可能會在心理上造成某種落差。 三、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首先應了解新課程減少了哪些內容,增加了哪些內容,增加的新內容是以何種形式呈現的。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做一次性處理或任意拔高。對增加的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知識內容,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來決定取捨。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做認真分析,有些知識點雖然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給予充分的考慮。 2.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等等。 3.努力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 教師必須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大膽嘗試,勇於探索,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例如,在最初採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課堂秩序混亂,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等情況。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要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要及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如,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再次實踐,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學數學教師要及早認清現代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轉變的准備,這將有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2200

Ⅲ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有何變化

1.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課堂的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傳統教師在信息上具有壟斷性、權威性的特點,師生關系似乎從學校產生開始就是一種權威和服從的關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始終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學生,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觀念根深蒂固。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切不可認為我怎麼教你就怎麼學,我塑造你什麼你就是什麼,這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堂上,我們應充分發揚民主,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只有教師關心和信任學生,學生因而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從而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在現代的師生關系,基礎是法律關系,紐帶是情感關系,核心是人格關系,信息傳播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或者核心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既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的人,又作為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與價值體驗,並感受到自主和尊嚴,也才能真正表現出自身的主體行為特徵。
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
新課程要求注重學生素質全面地發展,教師的角色職責應該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發展。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善於了解學生的興趣、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育學生健全的性格、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
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
基礎教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教師的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作業多數為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觀察、實驗、製作、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課程標准中,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師生關系,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系、朋友關系。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利用學生求知的本能,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課改以來,教師不再是單向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一定的活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研討、提問和動手操作,在現實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同時,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研究一些問題,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的張進新老師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她先是以一張動物的「全家福」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導出「你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呢?」通過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再導出「什麼是遺傳?什麼是變異?」提問學生後,最後歸納出其含義。又以生活中的俗語說明遺傳與變異的現象,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等。塑造課堂的文學氣氛,陶冶情操。最後,通過讓學生小組進行相互觀察人的性狀,如有無耳錘、美人尖、單雙眼皮等,讓學生討論。聽了這堂課,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的知識,還必須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討論能力的教學方法。
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2學生行為的改變
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單純地聽、記憶,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學習,通過思考以及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邏輯思維提高。也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桂林中學的一位老師講《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書中,可以說她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她是這樣設計的,只用幾分鍾的時間導入:為什麼設立《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節?以前知道什麼?學這章節有什麼作用?接著讓學生回答,像這種問題屬於開放性的一種,有利於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後,引出生態學這個概念,最後由課前安排好的3個小老師上講台講課。當一位小老師講完後,老師在學生間走動,問學生聽了小老師講課提到的哪些實例,老師又找學生上黑板去板書,也恰當地補充一些內容。接著,小老師繼續上去講課。我覺得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講台不再是老師一個人主宰的了,學生也可以在上面有所表現,教師走到學生之間對話式交流,進一步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加彼此的情感,面帶微笑同時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同時讓學生上講台講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整理資料能力,也為學生塑造一個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創新的課堂。
3.學生學習的形式改變
學生的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例如:張進新老師講《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時,當她講完這節課的內容時,就問:同學們,對蛙的發育過程有沒有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能提出什麼問題與同學交流嗎?接著也是分小組讓學生討論3分鍾,再由小組代表說出本小組所提出的問題,於是張老師聽後,又逐個地點評,方案是否可行和科學。於是她有把自己預先准備的一些課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如:1.小蝌蚪的尾巴後來怎麼沒有了;2.小蝌蚪靠吃什麼長大的;3.小蝌蚪很像魚,這說明什麼?當老師把這些問題展示出來時就讓學生意識到提出的問題並不像自己提出的范圍太廣或者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典範,讓他們以後提出問題時有一定的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更新、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Ⅳ 試論在未來的教育生涯中如何適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

你是老師?

本人向來有點歧視做老師的,你要是能說服我對老師的歧視,我就坦誠的跟你說怎麼適應將來和現在的教師角色,怎麼樣雙贏好不好!加我的QQ細說:461957541
QQ郵箱已經開通了!

Ⅳ 如何適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專習的促屬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Ⅵ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