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幼兒園課程
1. 英國的幼兒園一般怎麼進行幼小銜接
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合並教育
英國初等教育分為2~5歲兒童的保育學校,5~7歲兒童的幼兒學校和7~11歲兒童的初級學校,兒童從5歲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部入幼兒學校,經過兩年預備教育後再入初級學校。從幼兒學校的課程來看,盡管幼兒學校屬於小學階段,但課程的內容、要求以及活動的組織形式仍然從學前教育階段開始,逐步向小學過渡。另外,英國也充分重視托兒所與幼兒學校間的銜接。在倫敦,當前較普遍的作法是將保育學校與幼兒學校合並在一起,這種做法避免了兩類機構在環境與社會交往范圍上的差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問題。
2. 幼兒園小班認識英國教案
今天的探索主題是「講英語的國家——美國和英國」,首先,老師用英語跟寶寶們問好,激發寶寶對英語的興趣;接著我們在世界地圖上找英國和美國,讓寶寶們討論自己所認識的英國和美國是什麼樣子的?並引導寶寶們認識了英國好鞥的國旗及首都;隨後我們欣賞了英語歌曲「DO RE MI」,還一起學唱並表演了英語歌曲「HAPPY NEW VEAR」哦! 課件內容: 1.我們在世界地圖上找英國和美國! 2.寶寶們討論自己所認識的英國和美國是什麼樣子的 3.寶寶們認識了英國和美國的國旗! 4.我們欣賞了英語歌曲「DO RE MI」,還一起學唱並表演了英語歌曲「HAPPY NEW VEAR」哦! 5.寶寶們在表演唱英語歌曲「HAPPY NEW VEAR」哦!
3. 簡述英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英國的學前教育發展簡史
在封建社會里,英國沒有專門的幼教機構,受教育的只限於封建統治階級,而且完全是家庭教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發生革命後,隨著大機器生產的產生與發展,英國的早期教育也應運而生。1800年,英國出現了私立兒童保育機構,由年長的婦女擔任教師,稱為「保姆」,它是英國早期教育的雛形。 19世紀初期,英國才有了第一所學前教育機構,發起人是羅伯特 歐文
(Robert Owen ,1771---1858年),他於1816年在新拉納克正式創辦了英國第一所幼兒學校,專為工人階級子女(1—6歲的兒童)提供教育,以培養善良的性格。學校包括托兒所、幼兒園和游戲場。兒童的許多時間都是在戶外度過的。歐文認為培養兒童為社會服務的精神非常重要。在幼兒學校中教師和兒童經常進行關於自然、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談話。歐文反對在幼兒學校里用當時的教科書來教兒童,因為這些教科書里充滿了宗教思想,對兒童是沒有益處的。幼兒學校的教師由工廠里年輕的工人擔任,歐文認為雖然他們沒有教育學的素養,但都能關心和愛護兒童。1818年,歐文親自去瑞士,參觀了裴斯泰洛齊和費倫伯格的教育實踐。回來之後,他便提倡「新法」,在校內裝備玩具、圖畫、模型、地圖和安全衛生的動植物等設施,並注重體育活動。1818年,蘭斯登侯爵及布魯姆勛爵等英國上流社會人士在倫敦威斯敏斯特開辦了第二所幼兒學校,並邀請歐文幼兒學校教師布坎南擔任校長。1820年,懷爾德斯平夫婦又在斯平脫場開辦了第三所幼兒學校。後來幼兒學校被納入英國學制系統之內。1824年,英國「幼兒教育協會」成立,進一步推動了幼兒學校的發展。
產業革命前,英國政府對幼兒教育不管不問,認為幼兒教育是一種純慈善事業。所以,英國的學前教育在起步階段發展並不快。英國自1833年開始實行從國庫撥款的教育補助政策。1840年後,幼兒學校開始從這項政策受益。但同時,英國政府對幼兒學校的設施、設備以及教育內容和方法加強了控制。
19世紀50年代,福祿貝爾幼兒園開始在英國發芽、生根。60年代後,英國的福祿貝爾幼兒園因受政府政策的影響一度受阻。70年代後方踏上坦途,此外,自引進福祿貝爾幼兒園後,英國的幼兒教育出現兩種制度並存局面:一種是幼兒學校及收容幼兒的小學,仍以貧民和工人的子女為對象;另一種則是幼兒園,以中上層階級的子女為對象。但在19世紀,英國也出現了少量招收工人子女的慈善性質的免費幼兒園。第一所免費幼兒園由馬瑟爵士(Sir William Mather)於1873年在工業城市曼徹斯特開辦。同時,英國傳統的幼兒學校也逐漸受到福祿貝爾運動的影響。
1870年,英國頒布了《初等教育法》。由學區設置辦學委員會,就地籌款,舉辦學校,補充私立學校之不足。從此,英國有了與私立學校並駕齊驅的地方公立學校。80年代又頒布並落實了義務教育的規定,確定了兒童從5歲開始進行初等義務教育的規定,英國的幼兒學校被納入這一系統。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和蒙台梭利的自由主義教育思想對英國的學前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英國的保育學校和幼兒學校都受其影響很大。1907年,蒙台梭利的「幼兒之家」在羅馬成立後,英國也辦起了一些蒙台梭利式的「幼兒之家」和幼兒師范學校。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幼兒教育的發展以保育學校(nursery school)的創立、發展和幼兒教育方法的改革為主要內容。幼兒園被納入保育學校系統。英國1
保育學校的創始人是麥克米倫姐妹。1908年,麥克米倫姐妹在博烏開設實驗診療所;1910年改稱德普特福特學校治療中心;1911年發展為野營學校;1913年正式命為「野外保育學校」(Open Air Nursery School)。該校為5歲以下兒童提供教育,特別是貧民和工人的子女,其辦學的首要目的是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及增進幼兒健康。辦學特點是:糅合歐文、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及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反對拘謹的形式主義教學,注重幼兒的手工教育、感覺訓練、言語教育、家政活動訓練及自由游戲,在郊外開設校區,注意環境的布置以及採光、
通風等條件。麥氏的保育學校的創辦受到英國社會各界的贊譽,英國政府也大力支持保育學校,1919年,保育學校開始接受國庫補助。就在這一年,英國的幼兒園也改稱為保育學校。1923年,以馬格麗特 麥克米倫為首的英國保育學校聯盟成立,致力於推廣保育學校及保育學校教師的培訓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說,麥氏的保育學校使歐文傳統的幼兒教育思想得到發揚光大。
4. 英國早期教育體系和蒙特梭利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好有哪些早教機構和幼兒園在執行這些理念
EYFS中借鑒了蒙台梭利的一些理念和實踐,也融合了世界上很多的先進的幼教理論、研究和實踐,更符合現代和未來時代發展的需要。 EYFS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為宗旨,提出的一個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的法制中。EYFS的目標是:給所有O~5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將來成為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 英國早期教育體系(EYFS)融合了世界上很多的先進的幼教理論、研究和實踐,包括著名的義大利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教育理念、瑞吉歐(Reggio Emilio)關於成人的兒童觀及成人期望的重要性的觀點、德國史坦那(Rudolf Steiner)的華德福(Waldorf )理念、美國的高贍教育(High Scope),還包括福祿倍爾的哲學、蘇珊艾薩克的經驗主義理論、列夫維果茨基關於游戲、最近發展區的理論、美國Margayet Donaldson博士 和Carol Dweck博士關於兒童對自己作為學習者的認識的觀點、以及Kathy Sylva教授關於早期教育影響作用的研究觀點。 目前國內只有一家全面執行英國早期教育體系(EYFS)的幼兒園 — 「溫莎雙語幼兒園」,得到知名人士、明星、社會精英、教育專家認可和支持,被譽為中國第一幼兒園。 有一家叫「家盒子」的早教中心,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綜合性教研平台。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以感官訓練為主,因為那麼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覺器官來感受身邊的世界,通過感覺、行走、觸摸來使自己獲得各種能力和技巧。感覺訓練能夠讓孩子的感覺器官變得更加敏銳,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專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體功能協調和完善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台梭利認為:通過作業,兒童自然就「學會謹慎,學會自覺,學會指揮身體的行動」;通過作業這種自由選擇的個體活動方式,學會依靠自己、學會尊重他人,使「兒童之間沒有妒忌,沒有爭吵」,從而培養「絕對平靜」的氣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來;通過作業,讓兒童學會自我約束,為意志力形成作準備,推動兒童服從。可見,蒙台梭利所主張的是從自由經過作業到自覺秩序和服從,從而實現讓兒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蒙特梭利的教學內容以教具的種類來分,分為五大領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 、數學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1)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顧自己、維護環境、基本動作、社交行為等,鍛煉孩子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幫助孩子適應環境,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耐心與注意力。 2) 感官教育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等,培養孩子敏銳的感官,鍛煉孩子辨別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 數學教育包括建立數的概念,認識數字,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 4) 語文教育:進行聽說訓練,培養孩子聽說能力、早期閱讀能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5) 自然人文教育:包括音樂、美術、自然等教育,引導孩子接觸身邊的世界,形成對形狀和色彩的認知,教孩子學會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中國一些教育人士對蒙台梭利的評價: 有專家提出:「蒙氏教育中的自立和獨立價值,強調的是個體而非團體,兒童可能會因為缺乏相互協作降低其社會技能,使得孩子最後不能適應傳統學校。」 蒙台梭利通過作業把自由與紀律、活動與教育協調起來的做法是一個有意義的嘗試,她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研究兒童、引導兒童,這對於提高教師素質也有積極意義。但是,由於蒙台梭利把兒童的天性理想化,誇大了兒童的自發沖動和自由活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誇大了兒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義。這就決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體系中,教師的主要職能是被動、消極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尤其是直接傳授知識和說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發揮。 北師大霍立岩教授指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局限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難以在更多地區推廣;其二,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效果不如對學齡期兒童效果好;其三,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具體問題:這種高結構化的課程不利於發揮兒童的主體性。蒙台梭利教育法畢竟脫胎於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案,再加上這種教育法的結構化程度較高,所以,兒童的行為常被高結構化的活動所限制,不利於發揮兒童的主體作用。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從蒙台梭利教育法設計的教育內容由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來看,缺乏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機會,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 現在國內有很多蒙特梭利幼兒園,比較知名的有「伊頓」,和孫瑞雪至尊寶寶等。
5. 請問目前國內都有哪些早教中心或者幼兒園採用的是英國早期階段教育(EYFS)體系
在廣州天河區有「愛思鉑睿E.S國際幼教」地址在:天河區富力華庭,採用的就是最原汁原味的英國早期階段教育(EYFS)體系
6. 英國學前教育近期的發展過程
1.機構設立。學前教育機構以單獨設立的為主,以附設在小學里的為輔。招收4—5歲兒童。這些學前教育機構既有單位創辦的,也有私人團體創立的;既有社區舉辦的,也有教會組建的。
2.招收對象。學前教育機構招收對象的年齡較小、范圍較廣,從不足1歲到5歲的兒童,既有幼兒,也有學步兒和嬰兒。
3.機構規模。學前教育機構的規模普遍較小,4個班兒童不足60人,保教人員不到15人。如牛津大學第二幼兒園有4個班,53名兒童,15名保教人員,而田園屋(Field House)蒙台梭利幼兒園只有1個班,17位兒童,3位保教人員。
4.編班形式。學前教育機構編班的形式是不同的,有的是按年齡編班,有的是採用混合年齡編班,兒童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編班形式的重要因素。
5.師幼比率。學前教育機構都能嚴格控制班級規模和師幼比率,在0—1.5歲兒童班,師幼比為1:3;在1.5—3歲兒童班,師幼比為1:3;在3—4歲兒童班,師幼比為1:4—1:5;在4—5歲兒童班師幼比為1:7—1:8。
在近代幼兒教育發展史上,幼兒學校、幼兒園以及保育學校堪稱幼兒教育的三大主要類型。前兩者分別由歐文和福祿培爾在19世紀創辦。保育學校的創立者是麥克米倫姐妹,即雷切爾·麥克米倫(Margaret McMillan,1859-1917)和瑪格麗特·麥克米倫(Margaret McMillan,1860-1931).麥克米倫姐妹創辦的保育學校開創了英國保育學校的先河。1911年,麥克米倫姐妹在英格蘭創立了第一所保育學校,這所保育學校不同於在它之前的幼兒園。為了創辦和完善保育學校,麥克米倫姐妹進行了長期的實踐,受到英國社會各界的贊譽。麥克米倫姐妹保育學校的產生促進了英國教育體系的完善,其所形成的保育學校運動對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家的保育教育的發展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本論文以20世紀英國保育學校的首創者和推動者麥克米倫姐妹開辦的保育學校為研究對象,主要依據中文著作和論文中關於她的保育學校的介紹和她的英文原著及相關數據和資料,力圖對麥克米倫姐妹的保育學校的發展軌跡和教育理論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梳理。在引言部分,首先闡述了研究英國麥克米倫姐妹保育學校的重要意義,同時對選題的相關概念進行了界定,然後對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與分析,最後提出了適合本研究的相關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正文一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從19世紀上半期歐文幼兒學校運動、19世紀下半期福祿培爾式幼兒園的發展以及麥克米倫的成長經歷幾個方面對麥克米倫保育學校的產生動因進行分析。第二部分介紹了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的發展過程。由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創辦初期和發展期兩部分對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的發展過程進行闡述。第三部分介紹了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的教育理論。著重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校園環境建設和師資的培養四個方面分析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教育理念。第四部分通過審視和總結麥克米倫的保育學校教育過程中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特點,不僅彰顯其在英國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進一步思考如何實現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更好地推動中國的學前教育發展提供借鑒。
7. 幼兒園為什麼請英國老師上英語課
搞噱頭,吸引家長眼球,好欺騙更多的家長讓孩子去他們的幼兒園!
8. 給孩子報了個國際幼兒園,園長說學校採用英國EYFS教學,這個EYFS很好嗎
你都說幼兒園了,那麼大點小孩能學個什麼,讓他走有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9. 河南最純正的英國風幼兒園有哪些
盛途英國家庭式雙語幼兒園,前身是博邦小樹熊幼兒園,由劍橋大學博士Joe Joe Lee創建於2002年,08年重組正式更名為盛途英國家庭式雙語幼兒園。率先引進英國幼兒園的家庭式教學方法,結合國內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和年齡特點,經過多年不斷實踐改進,形成了一套成熟獨有的幼兒教學模式。通過營造輕松的英式家庭...氛圍,創建中英的雙語環境,在教學中融入音樂、游戲、互動等多元化因素,全面培養寶寶的認知、思考、社交、創造等能力,讓寶寶「敢表達、會學習、樂探索、善交往」,多維發展,健康成長。 盛途幼兒園堅持「秉承劍橋教育理念,塑造健全人格」的辦園理念,由一批高素質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外籍老師、經專業培訓的幼兒教師組成的教師團隊,為寶寶的早期教育提供更堅實的保障。盛途幼兒園借鑒中西方先進教育方法及英式家庭幼兒園模式,採用雙語教學、小班化教學,每班不超過15人,並配備3個專職老師,即帶班教師、助理教師和保育教師,同時配備PLAYWAY英語教師和外籍英語教師參與教學。盛途幼兒園教師必備五項素質:對寶寶付出無私的愛心,為每個寶寶的成長負責;經過劍橋大學博士Joe Joe Lee帶領的博士督學團的嚴格培訓,具備嬰幼兒心理學、生理學等專業知識;尊重寶寶、觀察寶寶、協助寶寶、發現寶寶,讓寶寶成為教育的主體,使其動頭腦,有智慧;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寶寶學習、游戲、活動時藉助觀察來全面了解寶寶的需求和興趣,從而更好、更准確地開展適合寶寶的教學活動;善於和家長溝通,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早教觀念,家園配合共同促進播報健康成長,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盛途幼兒園教育理念(Creativity創造力,Character品格,Culture多元文化) 創造力:學會一種技能很好, 但更好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兒童創造性天賦的培養是要用自然的方法去啟迪他們的思想, 開拓他們的眼界。而盛途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習慣性的去分析問題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 品格:正直、尊重、富有同情心和責任心、寬容和堅毅自信… 這些都是成就一個健全品格的要求。父母無時無刻不在關心孩子的成長和修養;盛途和您一樣, 關注的不僅是課程的學習和技能的培養, 孩子的生活以及優秀品格的塑造更為重要! 多元文化:孩子未來的成功, 不僅在於熟悉本土生活環境還要更多了解周圍國際的多元文化。 盛途這個快樂的大家庭吸收了來自英國的傳統和文化, 並且將之融入到孩子們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
10. 英國幼兒園的教學有什麼特點
在英國,針對3到4歲兒童的家庭,每周可以享受英國15小時免費上幼兒園的福利,所以為了不需要額外支付教育費用,很多父母都會選擇讓孩子每天上3小時(上午或下午)幼托服務。個別低年收入或父母雙方每周上班時間超16小時的家庭可以享受每周30小時免費幼托服務。
根據相關研究,孩子們上高質量的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上半天幼兒園和上全天幼兒園對孩子發展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區別。
幼兒園半天課程的流程如下
(以上午班為例)
早上9點前抵達幼兒園,脫下外套,換上室內鞋子,掛上孩子的木質小名牌,以示孩子已經抵達園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會鼓勵家長讓孩子們學習自己脫下外套、換鞋子等等。
老師們從掛上的小名牌
就可以一眼看到有哪些孩子今天來上課了。
9:00問好時間:課程正式開始,和老師同學相互問好,並分享特別的消息。
9:10大組活動時間:一起唱歌、跳舞、或者玩其他游戲(隨著音樂甩繩子,活動、鍛煉身體各個部位)
9:30小組活動時間:老師主導,小朋友們自己拿起各種彩色筆隨意給gingerbread man上顏色。當孩子們畫好之後,老師會逐個問他們都畫了什麼,然後老師針對孩子們的回答做學習記錄。
(註:gingerbread man 是該周的學習主題,每周的學習主題都會不一樣。)
9:50一起分享食物:先一起洗手,或者上洗手間。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大家一起吃東西的時間,而且發現水果都是只有一個,心裡還暗想這怎麼夠幾個孩子一起吃。但後面發現,原來老師們是特意這樣安排的,用意不是讓孩子們吃很多食物,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分享、等待、團隊合作,同時利用這個環節引導孩子們學習很多生活中的技能和一些知識。
比如老師會讓孩子們分別幫忙拿杯子、零食、飲料等等,孩子們都會很高興自己能為團隊貢獻力量。接著老師會拜託一個孩子幫忙給大家分發杯子,在孩子分發杯子的過程中,老師會帶領大家一起數一共分了幾個杯子「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當所有的食物和工具都准備好了之後,老師就會詢問孩子們各種食物的名稱,一起數數一共有多少種食物,詢問孩子們最喜歡的食物分別是什麼等等。
然後老師開始切水果,老師一邊切,一邊和孩子們一起數數切了多少刀。所有的水果都切完之後,老師將水果都放進一個盒子里,然後讓孩子們輪流每人拿一片吃,自己拿完之後就要主動傳給下一個同學,如此往復,直到所有的食物被分享完。等食物和飲料都分享完畢後,老師引導孩子們幫忙收拾、清理桌面。
在短短的十分鍾分享食物過程中,可以看到在老師和孩子們之間會進行很多對話,這充分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孩子們會進行很多次數數,鍛煉孩子們的數學能力;同時,孩子們會學習如何在團隊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學會分享、排隊等候食物等等。
10:00計劃時間:副園長說,孩子們需要從小培養自主做計劃的能力,這是一項重要的人生技能。所以孩子們每天都需要為自己決定和計劃要在自由活動中玩什麼。在計劃時間里,老師詢問每個孩子打算今天要玩什麼,然後做記錄,以便後面檢查孩子們是否真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了今天的玩耍活動。
10:10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自由活動,老師在旁邊提供支持和引導。孩子們可以隨意走動到不同的教室中玩,五個教室是相互連通的。
11:25收拾時間:玩完之後,老師和學生一起收拾玩具、整理收納。老師們說,每個孩子都一定要參與收拾,這不僅會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也學會了分類擺放、體諒他人, 更學會了獨立和自我管理。收拾結束後,老師會讓孩子們輪流換上回家的鞋子,然後開始下一個環節。
11:35回憶時間:一個班分兩組,每組8個小孩左右。老師讓孩子們逐個回憶和分享自己今天在自由活動時間做了什麼,同時老師會做記錄。沒輪到自己的時候,小朋友們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不能打斷別人。
11:45故事/唱歌/音樂/游戲/識字時間:
諾斯福利特在這個環節有一個從2012年便開始使用的極具特色的講故事教學方法—— Helicopter Stories。
副園長還是2016年全英Helicopter Stories比賽的冠軍,在她的帶領下,全幼兒園的老師都非常擅長Helicopter Stories教學,諾斯福利特幼兒園還擁有培訓其他幼兒園和機構使用Helicopter Stories教學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