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早期禮儀教育課程繪本禮儀
『壹』 文明禮儀方面幼兒繪本推薦
文明禮儀方面,幼兒繪本,我覺得從小就應該培養幼兒的中華文明禮儀。
『貳』 幼兒園繪本培訓課的禮儀心得體會
4月7日下午,我有幸在實驗小學階梯教室聆聽了祝士媛老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點解讀。祝老師就《指南》制定的背景、作用和意義、結構和內容、與《綱要》的關系及實施所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與在座的老師分享了美國的教育標准和日本的教育模式。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身為幼兒教師和家長的我們,在幼兒園安全重於一切的壓力下,一定程度上對孩子的限制和包辦過多。祝老師有幾句話值得我們好好地反思自己,那就是「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度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度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多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職責帶來孩子的無措」,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候,處處都是一個「過」,我們的孩子如何才能獨立,如何才能長大? 其次,我們要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特別是《指南》,對我們幼教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引和導向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習和實施《指南》的重要意義,關注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整體性,注重各個領域的相互滲透和整合;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習。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活動和游戲中,多提供一些不同層次的游戲材料和方式,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和發展。 最後,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包括相關文件、專業理論的學習,觀察、分析、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等等。在實際工作中多與同事交流、研討,促進自己保教能力的提升。 篇二: 2015年7月15日至17日,非常感謝新鄭市教育局,給我們整個新鄭市幼兒園教師組織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機會,通過學習,使我有了很大的感悟。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多的保護,帶來孩子的無能;過分的溺愛,帶來孩子的無情;過分的干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 根據《指南》的背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我覺得作為兒童發展的從業者我還得仔細認真的學習。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始階段,是一個人性格、習慣、能力、自我意識等的初步形成階段,如果這一時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習慣將會有利於孩子一生的發展。所以從心裡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嚴格按照指南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每一個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都要進入小學,幼兒園有責任為他們順利進入小學學習乃至以後的學校學習做好相應的准備。而我作為學前教育普通的一名老師,覺得自己的責任也是非常重大的,我有義務讓他們成為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所以我也會嚴格遵守指南的要求,按照國家規定,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通過這次短短的三天培訓,使我收獲了很多,總結有以下幾點: (一)強化支持者、幫助者的角色定位體現兒童為本 恰當的教育過程應該關心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而不只是為了成人的方便來管束幼兒、壓制幼兒。我們常常喊出的口號是「以兒童為本」,那究竟什麼是以兒童為本呢?我淺顯的理解為「在兒童的學習與發展中,以幼兒為核心為主體,無論在學習、游戲還是日常生活的每一各環節的安排,都從幼兒喜歡能接受、能聽懂、能理解為准則。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施行科學的、適宜性的教育」。從另一個角度定位了老師的主要角色——支持者和幫助者,將以往的領導者的角色逐漸的淡化。鼓勵幼兒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支持他們。 (二)內化夥伴支持的角色定位,體現對孩子的平等 「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正如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的那樣,在許多時候,幼兒教師們以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理解和支持幼兒的奇思妙想,他們並非簡單地處理手頭的問題,而是從新的角度或方面去審視問題,通過重新定義問題,找到巧妙的、富有洞察力的解決辦法。比如:教師能充分理解並接納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各種表現,發現問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平等的參與和協調,通過改變游戲條件,巧妙、自然地引導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完各項發展。教師在與孩子活動的過程中,將支持的角色進一步內化,以朋友、夥伴的支持為平台,從心理上更進一步的支持幼兒的一切發展和學習的需要。 (三)根據教育需要轉變角色 幼兒教師的職業決定了幼兒教師的多重角色:領導者、引導著、支持者、合作者、等等,這些多樣的角色,不能簡單的評價誰好,誰不好,也不能單一的認為哪種角色對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更加有益。【幼兒園指南培訓心得5篇】幼兒園指南培訓心得5篇。思考每種角色與孩子的關系,靈活合理的在與孩子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體現每種角色的優勢。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很多老師理解為,幼兒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孩子的自主學習就不需要領導者這個角色,這樣的思維方式就顯得有些偏頗。對於「領導者」不能以有色眼鏡排除,不同的教育場合、教育契機,同樣也能發揮很好的教育作用。要充分的、靈活的體現幼兒教師的「多重角色」對孩子的影響。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也會充分發揮自己在不同角色中的作用,嚴格按照指南的要求去愛孩子教育孩子,我也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會越來越喜歡我,家長會越來越相信我支持我的工作。 篇三: 在安吉縣教育局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在單位領導的帶領下,在11月4號至5號我參加了《幼兒園游戲的環境創設與幼兒游戲指導研討會》的培訓,為期兩天的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三位專家學者的報告,還觀摩機關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收獲頗多。 特別是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的學術報告: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幼兒園藝術教育。對我深有啟發,她告訴我們,幼兒美藝術學習的核心經驗:就是感知美、表達美、創造美。讓我們了解表達美的內涵與價值,理解幼兒美術發展的特點,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對幼兒「表達美」支持性策略的一些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1.范畫演示法在幼兒美術中起到什麼作用?范畫演示之後,幼兒得到了什麼?是否失去了什麼?范畫演示之後,幼兒技能會遷移嗎? 2.如果教師不用范畫來進行示範,幼兒會不會畫呢? 3.幼兒為什麼會說:「我不會畫」?幼兒畫的不像說明什麼?在我們平時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往往都是教師給幼兒示範並演示,讓幼兒按范畫來畫,畫的不像還要求幼兒重畫。《指南》中指出:幼兒稚嫩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准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遍一律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和創造的萌芽。今天聽了報告後才知道我們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其實我們是扼殺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萌芽。 通過這次培訓,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在幼兒繪畫時我會注意,盡量少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該要求幼兒完全按范畫來畫,讓幼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為幼兒多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如:在各個活動區都應該投放紙和筆。讓幼兒在感知的基礎上自由表達,如:與其他領域教育結合。提供真實的感知對象讓幼兒模仿,如:寫生。提供藝術作品給幼兒自發模仿的機會,如:名畫、繪本等。聽幼兒說畫,如:作品陳列與展示。我本著這個目標,努力嘗試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發揮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更好的在學中玩,玩中學。將自己所感知過的對象或感興趣的事物通過美術手段再現出來。
『叄』 幼兒園托班繪本公德禮儀教案
目標: 1.使幼兒懂得什麼是生活垃圾,它會污染環境,不利人們的健康。 2.知道不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傳染。 3.使幼兒感受清潔環境的美。 4.培養幼兒講衛生,愛清潔,愛護周圍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 准備: 1.尋找幼兒園附近清潔和骯臟的不同環境。 2.裝垃圾用的塑料袋若干只。 3.幼兒用書畫面「不亂扔垃圾」 (一) (二) 過程: 1.創編表演游戲引導幼兒認識什麼是垃圾,垃圾是哪裡來的。 2.引導幼兒討論有哪些生活垃圾,「廚房裡的果皮、雞蛋殼、糖紙、紙 杯、破塑料袋等等都是垃圾」。「馬路上的行人,公園里的遊客,汽車里的乘 客等。如把垃圾亂扔就會把各個地方搞得又亂又臟」。「你們看到這樣臟的地 方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談自己的感受(不舒服、不喜歡、討厭……) 3.引導幼兒討論不亂扔垃圾的辦法 (1)「你在家裡把垃圾丟在哪裡?」(垃圾容器里、紙簍里、塑料袋裡……) (2)「如果你在馬路上有廢紙瓜皮果殼怎麼辦呢?」(找一找路邊的垃 圾桶,把垃圾丟在桶里) (3)「你和爸爸媽媽在公園里吃了麵包、香蕉、飲料等後的香蕉皮,飲 料杯、廢紙丟在哪裡呢?」(垃圾箱里) (4)「你在公共汽車上,火車里有垃圾怎麼辦呢?」(放在帶在身邊的塑 料袋裡,下車後丟在垃圾箱里或垃圾袋裡。不亂丟在車外,鐵路旁)「你看到 大人或小朋友亂丟垃圾怎麼辦?」(告訴他們不要亂扔垃圾,請他們把垃圾丟 在垃圾箱里)「你看到地上有糖紙,紙屑怎麼辦?」(拾起來,把它扔到垃圾 桶里) 4.組織幼兒實踐活動。 檢查幼兒園各個地方,如有垃圾拾起來放入手上的塑料袋裡,最後丟入 垃圾箱內。 5.帶幼兒洗手 6.教師評價。 「今天你們為幼兒園做了一件好事,我們的幼兒園更清潔了,謝謝大 家!請你們記住,記住不要亂扔垃圾!」 延伸: 1.教師注意隨時提醒幼兒,保持環境清潔,不亂扔垃圾。 2.讓幼兒閱讀幼兒用書。 評析:本次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教師有意識地結合幼兒的生活來引發他們 的興趣,使幼兒的認識經驗和表達經驗得到整合。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對生活垃圾的理解,參與拾垃圾的實踐活動,使幼 兒了解了一些環保知識,增強了幼兒的環境意識。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都非 常愉悅,目標達成度等。
『肆』 禮儀繪本的選取標准
1,審美情趣是繪本的基礎,擁有一票否決權。當我看到國內那些胡亂拼湊的卡通小人繪本時,我覺得簡直是在毒害孩子。能傳遞獨立的、有個性的審美情趣,是選擇繪本的先決條件。推薦書目《鴨子騎車記》、《小黑魚》等。
我們在國內市場上常常看到的繪本或者插畫書往往是沒有作者只有出版社的,這類書中的男孩女孩甚至動物的畫法都是極其相似的臉譜化的,裡面的價值觀也是臉譜化的甚至消極的。大家看小動物畫的都是一樣的,小孩子只是衣服有點區別,看不出認真創作的痕跡。葫蘆娃這類比較好的兒童形象也缺少細致的區別。反觀一些優秀的繪本,以《鴨子騎車記中》為例,我們可以對比看一看,同一個畫面中的小孩都是不一樣的,甚至連兩頭豬都有很大的區別,還有一些適合孩子的特殊視角畫面,都體現了藝術創作的精心。同時藝術創作的風格也應該是多樣的,比如小黑魚,用了很多印章和水彩退暈的計法,使得畫面別具風格,還有很多很多繪本都用了不同是創作手法,比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或者一些立體書等等。我覺得國內出版的很多繪本中,缺少了一點點對個性的、發散的、創造性的價值主張。所以我們需要用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去激發孩子的審美情趣。一個藝術上粗製懶做的作品,其他方面也不太可能優秀。
2,價值觀幾乎與審美情趣一樣重要!或者說,價值觀就是一種更普世的審美。一個好的繪本,需要擁有一個鮮活的、有生命力的價值觀。它就像一粒種子,會悄悄的植入在孩子的腦中,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生根發芽,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推薦書目《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愛心樹》等。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部有關生命和愛的偉大寓言。貓的過去,也就是它的前半生,是一個不死身,死了一百萬次又活了一百萬次,盡管生命在一次次輪回——先是國王的一隻貓,然後又分別是水手、魔術師、小偷、孤老太婆和小女孩的一隻貓,但它卻活得渾渾噩噩,活到最後,連它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而活了,都心生厭倦了,它討厭每一個養它的人,也不怕死,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隻誰都不屬於、只屬於自己的野貓,於是,在孤獨與不安之中,它不知不覺地愛上了一隻美麗不語的白貓。這是一種在它漫長的生涯中從沒有過的感情,這讓它有了愛與被愛的體驗,它頭一次知道為什麼而活了。當心愛的白貓死去時,它寧願死去,因為對它來說,沒有了愛,再渾渾噩噩地活一百萬次又有什麼意義呢!接下來的一頁,是整本書最讓人揪心裂肺的一頁了——貓摟著死去的白貓嚎啕大哭,不,是絕叫。這只死了一百萬次都沒有哭過的野貓,終於張開大嘴放聲慟哭了!它是在為無法挽留愛人的生命而悲傷。這是一個價值觀很開放的偉大預言,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這裡面所蘊含的的生命力和價值主張是很強烈的。我的兒子有一次跑到我們身邊說,爸爸、媽媽,我想和你們一起死掉,我們一起死在這個世界裡,雖然是病句,但是我感覺孩子已經開始嘗試去思考生命、生死的一些問題了,我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可能是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但是這個故事中更關鍵的意義是關於愛的,這方面可能要等到孩子長大到某一天的時候,才會突然想起那隻貓的故事,並根據這個故事的指引做出自己人生的選擇。所以說價值觀多重要啊,說不定那個觀點就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大灰狼不是故意吹到小豬的房子,而是感冒了,打噴嚏才不小心吹到房子的。小豬被壓死在裡面,大灰狼不忍心浪費,只好吃掉了。原來大灰狼是被誤解了,很多巧合讓人們認為大灰狼是很壞的傢伙。故事告訴我們需要有更加立體的視角去看待一個人、一件事。我的孩子聽完故事一直問我,大灰狼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某某人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些問題其實都不能簡單的片面的回答。
3,情感是生命的養料,它決定了生命的精彩程度。好的繪本里往往孕育著豐富的細膩情感,它可以熏染孩子感受到那些隱藏在生活背後的情緒。推薦書目《我的爸爸叫焦尼》、《爺爺變成了幽靈》、《我爸爸》、《逃家小兔》等。
爸爸焦尼這本書描寫和母親同住的單親兒童提姆,在爸爸來訪的那一天所發生的事。這一天里可以和爸爸一起看電影、上圖書館。可以一整天都和爸爸在一起。爸爸笑的時候,喉嚨會咕嚕咕嚕的。爸爸的手好大好大。爸爸吃披薩,爸爸喝啤酒,爸爸看報紙……關於爸爸的每一個細節,都像影片一樣,一幕幕印在提姆的腦海里。提姆總是很大聲的對人說:「他是我爸爸喔!」、「我和我爸爸要一起來看電影喔!」、「我爸爸要付錢啰!」……跟爸爸一起,對一般孩子是很平常的,可是對提姆來說卻是那麼珍貴的經驗,因為他要盼好久好久,才能把爸爸盼來跟他相處一天。我對這個故事格外有感觸,因為我也是單親家庭長大,從小跟著媽媽一起生活。我能體會到兒子對父親那種特殊的感情,我甚至能記住小時候爸爸對我說過的一些話。我們在書中看到兒子蒂姆總是牽著爸爸的手時,讓我們自己忍不住動容,我們成年人是不是很少會牽爸爸的手呢,不用說牽手,就是見面也是很少的吧,比如我父親已經移民海外,我掐指算算,也許這一生再見面也不會超過10次了,總有些憂傷的感覺,但是我們成年人不會去表達,我們不能像孩子那樣去跟每一個認識的人去說,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我記得,我給兒子講過這個故事後的某一天,他那時還沒上幼兒園,我正在卧室看看書,他突然跑到我面前,很靦腆的說,爸爸,我愛你。這是他人生第一次主動的毫無徵兆的跟我說這句話,我突然無比感動,覺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那麼值得。爸爸焦尼告訴我們生命中有許多豐富的情感和情愫,對我們彌足珍貴,但需要我們有細膩的捕捉力才能察覺。正如兒童文學大師梅子涵所說,好的繪本故事就像一束詭異的光線,突然從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打過來,讓我們突然發現了一些自己從來沒有在意的東西。
4,想像力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好的繪本可以激發和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並讓孩子享受想像力帶給身心的富足。推薦書目《米莉的帽子變變變》、《阿羅有隻彩色筆》、《千萬別去當海盜》等。
米莉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上了商店櫥窗里的一頂漂亮帽子,可是她沒有錢買。不過沒關系!好心的店員鄭重其事地配合米莉,他「賣」給米莉一頂神奇的帽子。米莉非常喜歡,把手放進錢包,拿出「所有的錢」交給店員。米莉戴上這頂帽子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米莉的帽子不停地變變變,一會兒變成蛋糕帽子,一會兒又變成鮮花帽子,甚至還變成了一頂會唱歌的帽子……這其中究竟有什麼秘密呢?這個美妙的兒童故事繪本,讓孩子們擺脫束縛激發無窮的想像力,每一頁米莉的帽子都有不同的變幻等待孩子們的發現。本書用爛漫可愛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叫米莉的小女孩,擁有一頂可以神奇變幻的帽子漂亮的孔雀、美麗的鮮花、汽車、輪船、房子…只要你想,帽子就可以變成你想像的任何東西,繪本鼓勵孩子只要勇於想像什麼事情都可變成現實。米利的故事告訴我們,想像力帶給我們的巨大力量和滿足,在現在這個時代尤其顯得珍貴。類似的故事還有《千萬不要做海盜》,描寫了孩子的豐富想像力。我的孩子有時會自言自語的玩1-2個小時,當孩子自己沉浸在想像中時,我們會盡量不去打擾他。
『伍』 中班禮儀繪本熊佳和刷刷教案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腿部肌肉力量和身體靈活度。
2、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3、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熊爸爸和熊媽媽頭飾各一個,熊寶寶頭飾若干個,《熊走步》音樂伴奏,《快樂的小熊》樂曲,布置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利用籃球場做場地,在場內某一角畫一個圓圈作為小熊的家。選兩個學生當老熊其餘的都當小熊在場內走跑跳躍。
二、教師做示範動作及講解游戲規則。
三、播放音樂游戲開始,兩個大熊手拉手的盡力追趕小熊時,就將小熊用四肢手圍住再把所捉住的小熊帶到家裡不得逃出場子。每捉到一對小熊時,這對小熊也可手拉手的幫助大熊捕捉其餘的小熊。如果小熊捉的比較多的時候也可以連成一個大網捕捉小熊,直到捉完為止。
四、第一次游戲結束後,教師糾正游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結束】
熊爸爸熊媽媽和小熊寶寶玩的很高興,天黑了,我們回家休息吧。(跟著音樂走出活動場地)【活動反思】
我在組織「大熊逮小熊」這節活動中,針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一些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兒的情緒高漲。在本屆活動中,孩子們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並且增強了團隊意識。
這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活動,但也有不足之處,小熊家的創設過於簡單,在以後的設計中我要加以裝飾,讓孩子們更加喜歡這種活動以及感到家的溫馨。
『陸』 幼兒園收取五大領域費,繪本費禮儀費,毛巾作品費,屬於亂收費嗎
你可以不報特長班
『柒』 文明的繪本的小故事
個人禮儀為主:如《小熊寶寶繪本系列》
家庭禮儀、公共禮儀:如《大衛上學去》版、《生氣湯》等。權
還有《我懂禮貌》《我會溝通》等等
優秀的繪本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通過繪本閱讀,我們從意識和情感上幫助幼兒真正理解各種行為規范和交往程序,在行為上慢慢內化為良好的習慣,既在幼兒身上弘揚「禮儀之邦」的傳統美德,又將從小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帶給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如果想要挑選繪本,可以到艾莉中英文繪本館或它的網站看看。
『捌』 有關文明的繪本的小故事有哪些
個人禮儀為主來:
《小熊寶寶繪自本系列》
家庭禮儀、公共禮儀:
《大衛上學去》、《生氣湯》
『玖』 中班禮儀繪本教案《竹竿兒和石墩兒》
教學案例、教來學設計、源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