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國學課程方案

小學國學課程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1-27 02:53:07

1. 小學國學課程教材有哪些拜託各位大神

「中華誦`經典義理教程」由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組委會主任、雲南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陳傑思和桂林孔子學院大成學校校長、桂林國學文化經典教育傳播中心董事長毛勇精心編著,選取中華經典義理中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個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價值觀念,每本教材分別以當中的一個主題為名,共十冊。本套教材主要供中小學師生作為國學教材來使用,也可作為幼兒國學啟蒙教材和大學生、企業員工、公務員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國學培訓教材,都具有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讀性。

2. 國學走進校園,國學走進課堂,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和建議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國學教育。校園「國學熱」持續高溫,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學進課堂」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成了一種普遍做法,但具體該怎麼進課堂?卻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與理念。隨著各地中小學有關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推廣開展,這個話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爭論。

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向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等,將這種關注與爭論推向了新的高潮。記者由此對我省部分小學的國學教育開展情況作了調查,經驗、教訓、困惑、建議,受訪的學校、家長、學生各抒己見……

共識:

現代的孩子應該學點「國學」

成立於2005年的鄭州市二七區春暉小學,建校伊始將「國學」教育定位為自己的辦學特色。校長胡建玲說,當年「拍板」時還真下了點決心,也聽到了些不同的聲音與質疑。

5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關注國學教育、引進國學教育。「國學進課堂」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成了一種普遍做法,校園「國學熱」持續高溫,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在專家、學者的眼中,「國學」是一門浩瀚、高深的學問。而在廣大校長、家長眼中,他們所說的「國學」,更多的是特指中華文化的傳統經典。被提及最多的,是小學生即可涉獵的啟蒙讀物《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還有《笠翁對韻》、《論語》、《大學》……

漯河市實驗小學副校長田平認為,學「國學」可以育人、啟智,並能從誦讀中感受到中華傳統經典的魅力與博大精深。

漯河市受降路小學校長趙文清認為,學「國學」可以提升孩子們的道德素養、豐厚他們的人文素養,還有提高記憶力的「額外」功效。

受訪的家長、孩子們,也對學「國學」表示出了一致的認可與響應。春暉小學前不久作了一個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家長支持學校繼續開展國學教育。

鄭州市的某小學生家長李姍說,現時期對孩子的「誘惑」太多了,「獨二代」的成長環境又存在諸多問題,學「國學」可以修正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沉下心」來,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性格養成都有很大幫助。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先生告訴記者,他覺得,現代的孩子都該學點國學:「以前的學校教育對國學重視不夠,一段時間國學教育甚至出現了斷層和缺失。現在與國際接軌就更不應忘記自己的『根』。」

他認為,學「國學」的目的除了上述校長、家長提到的,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學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整合創新」。

爭議:

「國學」該怎麼進課堂

雖然「國學進課堂」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國學到底該怎麼進課堂,卻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與理念。

近兩年,隨著各地中小學有關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推廣開展,這個話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與爭論。

熱議或者說是爭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爭議一:學「國學」應該讀「原著」還是「刪節版」?

去年年底,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向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因為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而湖北省也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然後重新編排後再發給學生學習。

消息刊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網民在網上展開了激烈論戰,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校長對此「不敢苟同」。

鄭州市眾意路小學校長馬靖表示,讀經典就該讀「原汁原味」的。至於何謂糟粕與精華,應該交由學生來判別,學校的工作是「引導」而非硬生生地將原著刪節、塗改。

胡建玲也認為,孩子學「國學」在記憶時應保證傳統經典的完整性,而在實踐中,當然要有所甄別。

家長郭曉玲認為,傳統經典因為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和認識水平等,有糟粕和落後的一面很正常,學經典應該與時俱進,關鍵在引導和教給孩子看問題的方法,而「禁止」絕對不是個好辦法――

「一方面,現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見,不要低估了他們的辨別力;另一方面,如今的信息很發達,如果孩子們以後接觸到了完整版的經典讀物,會對已成型的認識造成沖擊甚至顛覆,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爭議二:學「國學」學的是什麼?

校園「國學」風越刮越熱,一些天價「國學」班應聲出籠,有的民辦學校甚至將「國學」作為自己的主要教材開設,在學習中則要求孩子穿古衣、戴古帽、行古禮。

以在《百家講壇》上講解《弟子規》聞名的錢文忠,曾在公開場合表達過他的憂慮:全按《弟子規》、《三字經》的標准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會吃虧的。

由此引出一個話題:「國學」該怎樣與現代社會、現代孩子「接軌」?

胡建玲認為,這是一個學習理念問題。去年聖誕節前夕,他們學校熱熱鬧鬧地排演聖誕節目、給孩子們發聖誕帽,有人質疑:你們的辦學特色不是「國學」嗎,怎麼過洋人的節?她回答,任何一種現代化的學校都應該做到兼收並蓄,不會把孩子禁錮到一種理念上,也不該在孩子的成長中加上人為的條框。

基於這種理念,胡建玲認為,學「國學」應該學習幾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基本的做人道理、行事規范,汲取其中博大精深的精神內涵與文章精粹,這是古今相通、永遠不會過時的。以《弟子規》為例,學《弟子規》重在「踐行」,而踐行需要有選擇地接受、批判地繼承,而不能拘泥於教條,更不能將其「神化」,生搬硬套到現代社會。

爭議三:學「國學」會不會增加學習負擔?

鄭州市聚源路小學已經開展了四年「國學」教育。該校校長助理丁倩認為,學「國學」會不會增加學習負擔,學習內容和方法很重要。

雖然該校有專門的「國學」課,但「國學」並未列入正式的考試項目中,也沒有苛刻的背誦作業與標准,目的就是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國學」的魅力。

在「國學」教育開展較早的學校,「寓教於樂」正在成為他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這些學校認為,學「國學」、進行中華經典誦讀,都需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循序漸進,不可「一刀切」,搞統一的驗收模式;更不能急功近利,逼著孩子去背經典。

「特別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要求以誦為主,不認生字,加上簡單的講解,追求的是『潛移默化』的熏陶。每天利用晨讀的時間跟著老師誦讀10分鍾,時間長了,自然就記住了」,丁倩說。

現狀:

很多學校都在「摸索」中前行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個學校開展「國學」教育的內容、教材版本等並不相同。相關校長、老師們告訴記者,雖然有關部門要求推進傳統文化教育,但另一方面,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並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要求。

這種現狀使得很多學校都在「摸索」中前行。

「首先教材的選擇就頗費周章」,胡建玲說。作為鄭州市開展「國學」教育最早的學校之一,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只有向外省市學習,加上老師的心得,遴選出教材的內容。「現在的學校基本上都循著這樣的思路選教材:低年級《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易讀易記;高年級《論語》、《大學》、《中庸》等。」

而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各種版本、各種「專家」、「學者」注釋的經典充斥書市,其中對同一個字的理解、注音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

「比如『出必告』中的『告』,就有的版本讀『gao 』,有的讀『gu』。」胡建玲說。丁倩也告訴記者,從眾多版本中選擇最「權威」、最「准確」又適宜學生閱讀的那一本,絕對是個「腦力加體力活兒」。

「國學」教育中遇到的另一問題是師資。大多學校的「國學」老師是由語文課老師兼任的,而這些語文老師多是80後,之前自己就很少接觸過「國學」經典原著,對其中的理解也往往只知皮毛,難以談上准確、深邃。

聚源路小學的海彩麗老師是為數不多的專職「國學」老師之一,教授該校的「國學」課已有4年。可盡管如此,她坦承自己壓力很大:「雖然以誦為主,但總要講解一些,這時就覺得專業知識還很欠缺,怕誤人子弟。」

令海老師遺憾的是,學校間的「國學」教育橫向交流很少,遠形不成體系,相關的培訓也幾乎沒有。碰到不懂的問題,她的方法一般都是翻閱大量的資料,或到網上找答案、請教老教師等。海老師時刻關注著有關「國學」教育的新聞,如果哪裡有相關的大家講座,只要條件允許,她總會跑去聽,學校也支持她。

而六年級的《論語》是語文教師出身的丁倩自己帶的。她說這門課比較難教,她不敢放手給資歷還年輕的老師們。而丁倩的憂慮,也是開展「國學進課堂」的很多學校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3. 哈爾濱有哪些中小學開設國學課程了

現在有很多的學校都開辦了國學課程,但是大多數都是以誦讀為主,所以版我建議還是以家庭為主會權更好,我以前給很多家長建議就是去家庭為主,比在學校更好,我的建議是每天早晨起來的時候聽一下,不在於多而在於,堅持不懈的去聽,慢慢的就會滲透到思想裡面,這就達到了目的,不要為了學而學!

4. 少兒國學培訓都有哪些課程

一般包括國學、國文、國畫、書法篆刻、茶藝、古箏、琵琶、笛簫、巴烏、葫蘆絲、古琴等傳統文化藝術課程。

5. 國學課程包括哪些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但是根據國學機構自身因素所推出的課程內容會有所差異。以比較出名的博學書院為例,他們有著獨樹一幟的課程模塊,主要包括了七大國學寶典易經,道德經,儒家,法家,孫子兵法,禪宗智慧,黃帝內經,以及三大史學經典貨殖列傳,資治通鑒,人物誌等人文智慧和古典哲學智慧。內容全面、系統、獨具特色,是眾多企業家、董事長、國學愛好人士學習國學的首選。

6. 少兒國學課程

1、文化課程:
經典一 《弟子規》 ――精讀精解,學以致用。
該書以《論語》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綱,分五個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的守則規范。該書被認為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讀物。國學堂通過解讀、引導背誦及實踐指導等方式讓少兒無形中將聖賢言行貫穿於日常生活。

經典二 《二十四孝故事》 ――故事教學,寓學於樂。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國傳統美德、傳統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本經典的選講旨在通過通俗易懂的孝敬長輩的故事,讓少兒形成孝親的價值觀,改變身心。

經典三 《千家詩》 ――詩詞熏陶,出口成章。
《千家詩》用以陶冶少兒性情的詩歌讀本,旨在用詠歌古詩「以養其性情」。共選詩 200餘首,大部分語言流暢,詞句淺近,易讀易記,包括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王之渙的《登鸛鵲樓》等名詩。通過經典古詩的講讀讓少兒的文學修養得到提升,語文成績無形提高。

經典四 《論 語》 ――名句選講,奠定基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熟知的很多名言都來自《論語》。本書影響了全亞洲及更廣范圍,其中許多思想至今仍被人們視為至理。本經典的學習使少兒對我國基本價值觀念的仁、義、禮、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攝取經典智慧,奠定國學基石。

經典五 《道德經》 ――玄妙哲理,提高悟性。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被譽為「萬經之王」,對我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奧秘,此書是世界上除《聖經》外發行版本最多的著作。學堂選講其中一些體現做人智慧和事物哲理的名句提高少兒悟性。

其他經典 《大學》、《易經》等 ――簡單了解,博學多聞。

匯賢雅國學通過對其他經典的介紹和一些經典語句的簡單講解,讓少兒接觸更多的經典,為其以後的國學學習提供參考。同時增加其知識量,以達到博學多聞的目的。經典的介紹涉及:《大學》、《中庸》、《易經》、《心經》等。

以上是匯賢雅國學的課程設置,比較合理。

7. 少兒國學教育的課程都是什麼課程啊

比較全面的國學教育課程包括文化和藝術等多個方面,以國學為理論基礎,蒙養孩子心性,以書法、國畫作為藝術實踐,培興趣的同時讓孩子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歷史經典結合日常學習與生活,潛移默化養成良好品格與習慣

8. 適合小朋友的國學課程有哪些

中文經典:來
經學:《大學》、自《中庸》、《論語》、《孟子》、《孝經》、《老子莊子選》、《易經》、《詩經》選;
蒙學:《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等;
◆英文經典:《仲夏夜之夢》,為孩子播下英文經典的種子,塑造打開世界文化的鑰匙。
◆美術經典:《中國十大名畫家》《世界十大名畫家》《中國現代十大名畫家》的畫冊,以此熏染孩子對藝術的感知和鑒賞能力,漸入自我創作和表達之佳境。
誦讀經典:
①蒙學班——《孝經》《千字文》《弟子規》;
②養正班——從《國學啟蒙》和《國學大要》兩書中,選取相應的國學經典(段小適合誦讀的內容為主,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經、程子四箴等;
③精進班——《道德經》。(班次不同,內容有所不同及有不同的組合,長短交錯,理性和感性兼顧)

9. 國學課程包括哪些_國學課程有哪些種類

去年和我的合作夥伴一起報的博學書院,在這里學習到了七大國學寶典,三大史學經典,兩大帝王學,對於作為企業家的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學到了如何以治理國家的大格局來治理商業帝國,互助抱團,實現公司轉型突圍,快速輕松達成目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