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組織原則的小學課程案例

組織原則的小學課程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1-27 09:54:31

❶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1到6冊課程內容的組織遵循了什麼原則為什麼捏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能測量和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

❷ 小學教育學中體育的內容有哪些體育的組織形式是什麼

小學教育體育內容:
第一章 小學體育課程論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名解) 2.拉特克第一個提出「教學論」概念。
3.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4.體育課程的兩個傳統:重視體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義傳統和重視體育強健肢體功能的科學主義傳統。
5.小學體育教學論是體育教學論中分支的一部分,也是分科教學論的組成部分,是研究和說明小學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即研究體育教學的規律,有研究體育教育規律,並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6.小學體育教學論的性質: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專業必修課程。 7.小學體育教學論教學目標:(1)使學生清晰而正確地辨別小學各種體育教學現象; (2)使學生把握小學體育教育基本要素,客觀地認識小學體育教學本質;(3)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基本規律,指導小學體育教學實踐;(4)使學生掌握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技能;(5)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完善小學體育教學理論。
8.學習小學體育教學論的目的是著力培養優秀的小學體育教師。 9.學習體育教學論的方法:(1)要帶著問題進行學習;(2)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要結合體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4)要結合自己的運動專項進行學習;(5)要很好地理解教學範例,並能夠舉一反三。 10.小學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性質: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課程特性: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和綜合性。 11.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3)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4)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收益。
12.課程目標:運動參與(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運動技能(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身體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13.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骨骼一彎曲,肌肉力量較小,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很大的發展。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屬於人體發育的少年時期,身體發育再次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被稱為第二發展期。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過渡時期。
14.小學體育教材內容的排列方式: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
第二章 小學體育教學論
1.體育教學的特點:學生要承受一定的負荷;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2.體育教學的8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境、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3.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計劃的方向,主要有3種學期教學計劃:對照型、羅列型、創新型。
4.體育教學的原則: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原則、人文精神體育教學原則、教與學相統一原則、終身體育和發展性的原則、高質量輕負荷的原則、師生雙向積極性的原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5.體育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社會制約性規律;認識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與學辯證統一的規律;教育、教養及發展相統一的規律;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相統一的規律;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基本要素合力的規律;體育教學過程的控制反饋規律。
6.體育教學過程的特殊規律: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人體機能適應性規律、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能力變化的規律。
7.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8.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它是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
9.科學而合理地選定體育教學內容的意義,有利於學生順利獲得體育知識和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習慣,並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發展學生的個性。
10.編寫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學生身心特徵的原則;實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內容與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體系的內容相結合的原則。
11.課時計劃中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依據:根據「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水平階段的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 基本要求:健身性、科學性、興趣性、實效性、簡易性、地域性。 基本方法:對傳統教材內容優化、整合,對競技性內容進行改造;利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發展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條件選擇教學內容;從國內外盛事中開發體育教學內容。
12.體育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為實現體育教學任務或目標所採用的方式、途徑、手段的總稱。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13.現代體育教學方法的運用: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創造教學法。 14.廣義的體育教學手段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的體育教學手段,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15.體育課的組織是指為實現課的教學目標所採用的各種合理措施與手段。 16.體育實踐課的組織內容:(1)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課後常規3個部分。(2)教學場地器材的布置;(3)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4)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17.如何組織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身心健康,激發學生興趣。 18. 體育實踐課堂組織形式: (1)班級教學組織形式;課內教學組織形式包括:全班教學、班內分組教學,班內分組教學主要有分組不輪換和分組輪換,而分組
輪換又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二次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 (3)個別教學;(4)復式教學;(5)俱樂部制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章 小學體育評價論
1.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教學內容及准備的評價,課的組織與教法的評價,教學效果的評價。
2.對一節體育課進行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第四章 小學體育教案論
1.備課是寫教案的前提,教案是備課的結果。
2.從實踐課教案的形式進行分類,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
3.小學體育教案的基本術語:體育課的任務;動作要領;重點;教材的難點;一般性練習;專門性練習;教學組織;教法步驟;要求。 4.編寫教案的原則:簡明、清楚、扼要。
5.實踐課教案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步驟、重點和難點、時間的分配、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的預計、場地器材的布置等。 6.編寫實踐課教案的步驟:確定課的任務;合理安排課的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安排課的教法步驟;確定課的運動負荷。
第五章 小學體育教師論
1.體育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2.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工作對象多,活動空間廣;工作復雜,多樣和繁重;工作具有社會性。
3.現代小學體育教師素養的構成: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運動能力;教學與科研能力。
第六章 小學體育教研論
1.上好小學體育課的基本原則:(1)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教學;(2)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3)直觀性教學中加強講解示範的方式和方法;(4)教好游戲教材,是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5)要認真鑽研教材,注重身教。
2.上好體育課的基本要素:備課;課前做好准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講解要做到少而精;合理安排課的密度和運動量;掌握學生心理,增強語言藝術性;嚴格要求學生,嚴明課堂紀律;立足於正面教育;做好安全保護工作;課中注意事項。 3.「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4.說課的形式: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考核型說課。 5.如何撰寫說案:「四說」即「說課堂教學理念及課程領域目標、教材,說教法、組織管理,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二寫」指「寫出本課課題及場地布置」;「一展示」指「展示自己設計的運動技能簡筆畫和可能展示的動作要領」。 6.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的主要內容:(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7.如何進行說課?兩方面要求:教師基本功,個人形象。 8.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3)聽課與評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4)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 9.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它使師范生或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學習。它是建築在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技術基礎上,系統培訓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10.微格教學設計要求的三個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
小學體育教學論復習題
一、填空題(20空,共20分)
1.水平教學計劃是學期教學計劃的方向。大致有三種,即(對照型)、(羅列型)和(創新型)。
2.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三種排列方式。 3. 體育教學是由(學生)、(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教學環境)、(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8個要素組成。 4. 現代體育教學方法有(自主學習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發現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啟發誘導法和創造教學法。
5. 小學教學中根據體育教學雙邊活動的特點和體育教學的任務,體育教學方法可分為三大類:(教師指導方法)、(學生練習的方法)、(思想教育的方法)。
6. 動作示範是教師或教師指定學生以具體的動作為範例,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要領)的方法。動作示範法主要包括正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鏡面示範)四個示範面。 7. 體育課教案可以分為(文字教案)、(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三種。 8. 編寫小學體育課教案原則主要有(簡明)、(清楚)和(扼要)。 9. 根據上課的形式,大致說課可分為(課前說課)、(課後說課)、(研究型說課)三種形式。體育教學進行說課時,教師的兩項基本素質是(教師基本功)和(個人形象)。
10. 根據課的任務還要安排好教材的教學順序,根據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機能活動)的特點安排教材。
11. 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小學生在各自年齡階段的發展,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並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12. 體育課教案的形式是表達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結構)和(方式)。 13. 中國古代「六藝」中的(樂)、(射)、(御)是中國古代體育教學的雛形。 14.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領域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
15.小學體育教材內容排列方式主要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3種。
16.《標准》以(目標)的達成來統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17.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的特點和(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三維健康觀。
18.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最主要的特點是按(水平)劃分學習階段和按(學習領域)設置目標。
19. 班內分組教學運用分組輪換時,有(兩組一次等時輪換)、(三組兩次等時輪換)和先合(分)組,後分(合)組的形式。
20. 體育課堂常規:(課前常規)、(課中常規)和(課後常規)3個部分。 二、名詞解釋(4個,共20分)
1.體育教學論是研究和說明體育教學的現象、基本因素、本質以及內在規律的一門科學和學科,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教師、目標、內容、過程、環境、方法、評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2.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是反映為了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它是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際材料。
3.小學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學計劃的基本內容包括:學科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和學周安排。
4.小學體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是體育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
5.語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各種形式的語言,指導學生去學習掌握學習內容,進行練習的方法。
6.直觀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演示或外力幫助,藉助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肌肉本體感受器官來直接感知動作的方法。
7.體育教學手段:廣義:包括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一切組織與技術措施。 狹義:特指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運用的物質方面的場地、器材、儀器、設備等。
8.說課是指教師在上課前,把自己的備課過程,構思和教學設計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介紹給同行或評委的一種教研活動。
9.體育教學目標使學生打好身體、運動能力和良好品質等方面的基礎,培養對體育的興趣。
10.課時計劃亦稱教案,它是根據教學進度和單項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的,是上課的依據,一份教案,往往能夠反映一名體育教師的思想和業務水平。
三、簡答題(4個,共20分)
1.簡述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包括的主要內容。 (1)教學目標;(2)教師的教學行為;(3)學生的行為;(4)教師應掌握的技能要素;(5)需要准備的視聽教材、場地器材;(6)時間分配。 2.體育課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3.簡述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簡述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小學體育教學論研究對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體育教學理論、主體、內容、過程、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組織,體育教學評價、研究、設計等。 體育教學特點:(1)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2)體育教學組織的多變與復雜。(3)體育教學中的人際交往頻繁。(4)體育教學有利於開展有針對性思想品德教育。
4.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目標? 課程基本理念:(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⑷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 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目標:(1)運動參與:①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②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⑵運動技能:①學習體育運動知識。②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和方法。③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3)身體健康:①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②塑造良好體型和身體姿態。③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④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①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②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③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④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5.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講解法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保證正確的科學性與思想性。(2)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與藝術性。(3)提高板書質量。(4)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6.如何組織小學體育實踐課的課堂教學? (1)抓住課堂常規,實施教學過程。(2)抓住教學內容,認真組織教學。(3)抓住生心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7.簡述體育教師的作用。
(1)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2)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3)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4)是優秀體育人才的發現者和啟蒙者;(5)是學校體育組織領導工作直接參與者和業務咨詢者。
8.簡述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說課說課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導言(指導思想);(2)分析學生(也可稱學情分析);(3)教材的選擇(教材分析);(4)教學目標;(5)教學過程;(6)教學重點、難點;(7)課特點與創新。
9.簡述聽課與評課在體育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聽課與評課是體育教研合作探究的有效方式;(2)聽課與評課是提高體育教

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中,組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才可能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作好充分准備,從而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組織好教學是上好體育課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小學體育課的組織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是通過身體的各種練習,使體力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掌握體育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課的特點,行之有效地組織教學。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過關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四)教學方法要興趣化,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並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方法和練習手段要多變,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深刻體會到運動技能的實用性,加深對技能的掌握。

❸ 如何體現數學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的論文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1.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宗旨,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它強調充分發揮弘揚人的主體性,強調教育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實踐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的主人。而眾多研究已逐漸表明: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則是素質教育的基本標志,其核心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也就是說,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自主參與了教學活動,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得到體現,課堂中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課程改革的要求
改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正確發揮教師的作用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提倡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在廣大相對落後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表現得更加明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常常受到教師「主導性」的排斥、羈押而被架空,學生只是「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久而久之,學生就習慣於被動地學習,惰性強,主動性差,學習興趣低下。嚴重阻礙著學習自主、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創新精神受到抑制,實踐能力無法鍛煉,從而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主要概念的界定
農村小學生 指在農村小學就讀的、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小學年段的學生。這些學生年齡小,並且由於地域的文化、家長文化水平、教育條件的局限,呈現膽怯、見識少、能力弱、陌生感強等特點。
自主學習 顧名思義,它是相對於「被動學習」、「機械學習」而言的。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於他人的自己獨立的學習,它的實質在於內在的或自我驅動的自主選擇學習,自主參與學習,通常表現為「我要學」、「我願學」、「我樂學」。是一種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自身能動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三、研究對象、意義、目標
研究對象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
研究意義
1.通過課題的實踐研究可以改變當前農村學生數學知識面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差、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弱等狀況。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課程改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目標。
(1) 能激活、誘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心態的形成。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在於學生的內部動機,只有學生把自己置於學習主人的地位,學習才會成為自覺自願的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
(2)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自主探究,可以對課題的學習達到更自覺、更深刻、更持續的掌握,可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思維發展,尤其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通過自主、獨立的思維活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批判性、敏捷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獲得發展的機會,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3)能讓學生潛在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人有不同的天賦,個性特長的發展需要充分的條件,尤其在高度組織化的學校中如何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顯得尤為重要。
2.通過研究,我們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農村小學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在理論上形成較為完備的論證,在實踐上貫穿於數學課堂教學,以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並形成自己的特色,各研究教師之間加強溝通,形成一個研究的強大整體。有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研究目標 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也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和創新教育的需要.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就是通過對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分析;探討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及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樹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還學生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個氛圍中真正領會數學的真諦,提高數學素質,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四、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在其影響下的現代教育主張學習者應具有對自己學習活動的支配權和控制權,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3.有效教學理論 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辯證統一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上。「學習中心論」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它強調: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以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促進學生發展。
五、研究原則
1.課堂中心性原則:以課堂為立足點和歸宿,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逐步優化,推動課題研究的全方位開展。
2.主體性原則: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把主體轉向學生,把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而不只是當作認知體來研究,研究中教師要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落腳點最終是在學生身上,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看學生如何學習,掌握如何。
3.引導性原則:相對於中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說,由於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限制,小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相對性,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構建與學生自主學習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適當的評價激勵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六、研究內容 、方法、步驟及課題組人員分工
研究內容 1.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分析;
2.教學中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3.構建與學生自主學習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模式初探;
4.適應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體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通過教學研究,檢測就本課題研究所運用的對策與措施的效果,進一步加強或及時調整研究的方式、內容。
2.研究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形式,了解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現狀並針對他們自主性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尋求相應的對策,採取有效的措施。
3.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建構主義理論、現代信息傳播理論和自主學習等相關教學理論的學習,了解現代教育的基本觀念和自主學習能力和各種教學模式的特點,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理論基礎。
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研究課題前期論證(2011年3月——2011年6月)
(1)組成課題實驗組;
(2)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
(3)構建課題目標,確立研究內容,進行理論學習,完成課題申報書
(4)制訂實施方案。
2.研究階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
(1)進行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構成要素的調查分析;
(2)圍繞課題主要研究內容定期進行研討、課堂觀摩等活動;
(3)撰寫教學案例、優秀教學設計和論文;
(4)積累研究資料
3.總結階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1)完成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構成要素的調查分析報告;
(2)構建農村小學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及相應的評價體系;
(3)撰寫有關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論文;
(3)整理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成果送審。
課題組人員分工
王安柏(中學高級教師、頭灶鎮小學副校長) 課題組組長、指導管理課題工作;調動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參與課題研究,課題的後續推廣工作等;
丁銀輝:主持課題研究工作,具體負責課題的前期論證,填寫課題申報、評審書,課題實施方案,構建農村小學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及相應的評價體系理論提煉;統籌完成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王志華、王書榮:進行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構成要素的調查分析並完成調查報告;
崔維維、顏燕 :組織籌劃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構建農村小學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
丁小東:收集、整理培養農村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案例、論文;
許林:會議和文獻學習記錄整理;各項文字、圖片、影視資料的收集整理,課題研究執行情況大事記。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會議和文獻學習記錄;
2.課題研究執行情況大事記;
3.典型的案例分析和與課題研究有關的論文;
4. 課題實施方案和總結;
5.各類與課題研究有關的獲獎證書。
八、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與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
1.課題組長系學校副校長,具有中學高級職稱,先後擔任過教研組長、教導主任、村小校長、鎮小學副校長,是從一線成長起來的,具有豐富教學管理經驗和教學研究水平的學校中堅力量。先後在省級發表文章數篇,獨立主持過東台市級課題。
2.課題主持人系東台市小學數學教學能手,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學校教科室負責人,數次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在省級以上發表數學教學論文數十篇,曾參與過省、市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課題實驗經驗和教育理論基礎。
3.參與研究的教師都是學校業務骨幹,其中多數老師有課題研究的經歷,且都在市級以上發表過數學教學方面的教研文章;崔維維、顏燕老師具有理學學士學位,剛參加工作兩年,就獲得了學校課堂教學一等獎,是學校教學新秀。課題組是一個朝氣蓬勃,想做事,肯學習,愛鑽研,有奉獻精神的團體。
4.學校是省級實驗小學,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文獻資料比較豐富,可為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活動經費,這些都為本課題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5.組織保證
(1)在課務分工,外出學習、培訓等方面向課題組成員傾斜;
(2)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學習交流,學校主要領導定期聽取課題進展情況的回報,及時處理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每學年圍繞課題研究組織一次公開教學活動;
(4)學校願意承擔因課題研究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切費用,如:外出學習、參觀交流、培訓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