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准2017解讀
⑴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語文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
語言建構與運用(語言)——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增進語文學養,努力學會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文字。
思維發展與提升(思維)——在發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推進思維機制的發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審美鑒賞與創造(審美)——在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以及在生活中,堅持對美的追求,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文化傳承與理解(文化)——在語文課程中進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關注當代文化,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
上述四項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內容與基本抓手,也是高考語文考查的主要內容。
1.「語言建構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主要通過語言運用題來考查。
這也是歷年高考語文試卷中承接性最強、創意性最高、變化最大的一大板塊。考查方式主要有兩種——
考查方式一:選擇所示語言材料的對錯優劣
多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2017年高考全國卷第17題的成語使用、第18題的語病判別、第19題的表達得體等。
考查方式二:要求考生完成一定的表達目標
多以主觀題的形式出現,如2017年高考全國卷第20題的補寫語句、第21題的推斷分析,北京卷第25題的微寫作,天津卷第20題的「詞雲圖」等。
2.「思維發展與提升」這一核心素養,主要通過閱讀欣賞題來考查。
「閱讀欣賞題」即論述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古詩文閱讀等,這部分一般占試卷分值的50%左右。
2017年高考語文中的閱讀欣賞題,主要有3個特點:
一是「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二是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多年選考,本意是滿足考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多元性,但在功利備考觀念的作用下,也造成了閱讀教學的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