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育課程名稱
㈠ 美育課程對專業學習的作用
1、美育的作用、價值和重要性:
(1)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是與個體生命狀態、獨立人格、綜合素養等緊密聯系的 。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像、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培養高尚情操,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
搜狗問問
(2)美育對德育、 智育、 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斗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治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長。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於健康,有助於體育的開展。
(3)美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擴大和加深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學生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促進體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2、美育的內涵:
我國社會主義學校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養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通過美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的發展。它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發展學生道德情操;它可以豐富學生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它可以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體育運動的質量;它可以鼓舞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並進行創造性的勞動。
3、我國學校美育的基本任務是:
(1)培養學生充分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包括培養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養學生對社會美的正確觀點和感受社會美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藝術美的能力等。
(2)使學生具有正確理解和善於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知識與能力;形成他們對於美和藝術的愛好。
(3)培養和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要使學生學會按照美的法則建設生活,把美體現在生活、勞動和其他行動中,養成他們美化環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習慣。
(1)小學美育課程名稱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美育的主要原則是:
(1)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2)美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3)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相結合;
(4)藝術內容和表現方法的統一;
(5)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在中小學進行美育的內容,主要有藝術教育(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他們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尤其要注意發現、培育、發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特長。
㈡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
美育即審美教育,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問題十分重要,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在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諸因素中,美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育健全的有力源泉。」這點明了美育在個人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會美育和學校美育,其中學校美育又包括各學科課程中的美育、環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動等方面。但在課程美育中人們往往認為責任只在音樂、美術等,卻未能意識或重視到其它學科也都能夠而且應該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中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由於語文學科的特點,從某種角度看,它的美育任務更是責無旁貸,它的作用也許會更重大、更深刻。語文學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積累審美經驗,提高審美鑒賞力,培養想像力,發展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總之,語文與美育關系密切,美育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語文中的德育必須通過美育才能完美地實現。「寓德於教」的提法是不錯的,「文道結合」的觀點也早已有之,如韓愈的「文以載道說」等便提供了理論根據。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會產生種種困惑,如1篇游記教完了,於是總結說:「文中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怎樣呢?……」難道這樣就算大功告成了?學生的確深受教育了嗎?再說,語文有其自身的特點,詩賦文章中似乎並非篇篇「載道」,處處「寓德」,也就不宜一律牽強地給所有的作品貼上什麼標簽,這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常遇到的情形。 然而有1種因素能夠貫穿於詩文的始終而無所不在,這就是——美。社會生活、自然景物、人類語言等是十分豐富的,反映這一切的作品文章也是多姿多彩的,這些都能引起讀者的美感。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體驗人類豐富的思想情感,感受深刻的生活哲理,欣賞作品中各具特色的建築、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美,領略不同風格的語言美……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入、感人到育人,就能使他們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從心靈深處產生一種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人的思想精神產生質的飛躍,較好地達到德育所企盼的目標。眾所周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以其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了幾代青年,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新人。有一位科學工作者曾經說過,就是那些優美的山水詩和寫景游記散文使自己深受大自然的潔凈美麗,並決心獻身於祖國的環保事業的。這就是美育的偉大功績。從這文教學中的德育的實質就是美育,只有這樣地看問題和付諸實踐,才能使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的特點,還能獲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實施美育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
㈢ 美育類選修課有哪些
中小學美育課程包括哪些課
2020-11-05 16:42:13
文/徐克達
現在學生已經不僅僅只學課本上的知識,更是要受到心靈教育。隨著美育教育的出現,很多學校都是關注起來。美育教育更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可是美育教育包括哪些課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中小學美育課程包括哪些課
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戲劇、戲曲、舞蹈、影視等。各級各類學校要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准、教學指導綱要,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逐步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
同時,要注重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美育實踐活動是學校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納入教學計劃,實施課程化管理。建立學生課外活動記錄制度,學生參與社區、鄉村文化藝術活動,學習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欣賞高雅文藝演出,參觀美術展覽等情況與表現要作為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的內容。
2美育教育的主要原則
社會主義美育的主要原則是:
(1)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2)美育內容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3)情緒體驗和邏輯思維相結合;
(4)藝術內容和表現方法的統一;
(5)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在中小學進行美育的內容,主要有藝術教育(文學、音樂、圖畫、戲劇、電影、舞蹈等)、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發展他們創造藝術美的才能和興趣,尤其要注意發現、培育、發展有藝術才能的學生的特長。
㈣ 普通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近十來年,中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布《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以中國特色為 前提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小學美術教育涉及面之廣大、體系之完備(大綱、課程、教材等) 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起來,又不得不承 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來看。
德國巴伐利亞州(1985年頒布)小學美術教育目的任務是,為兒童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激發他們豐 富的想像力;使兒童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指導兒童有意識地注 意和觀察,在熟悉製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礎上,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參觀教堂 和博物館,使兒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品;使兒童在年度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行裝飾布置和多種形式的游戲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實施)新訂的小學美術學習指導精神(目的任務):①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③努力發掘每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輕松 、活潑、充實的校園生活氣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則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選 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時間;⑦各校謀求更加具有彈性的教育,即根據各地區兒童的不同情況,制定貼切可行、 各具創意的教育方式。
我國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學美術課應使學生掌握 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品德 、意志的培養;③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 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系,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 面諧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一。我國的小學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 ,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說明中國在小學美術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小學美術課時安排每周2—4小時,多於我國小學美術每周2課時(不能保證 )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美術科在學校教育中與語言、數學等其它學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繪畫、立體製作和生活用品製作佔有很大比例。德國還把舞台表演與布置(綜合藝術)納入藝術造型藝術進 行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 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像、實踐、創造能力。以小學一年級為例, 摘錄如下:
德國巴伐利亞州:①學習內容——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激發 想像創造。題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 喜歡的人;我們的街道;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長的漢斯;肥胖的 迪思。題目舉例——「這樣一個女巫」的教學,首先朗讀或講述,接用一個布袋木偶進行表演;兒童自己設想 各種女巫,如天氣女巫,並描繪出她們的外表;爾後兒童繪畫;最後共同觀看完成的圖畫。
除以上內容外,還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狀顏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繪畫的基本常識;⑤填色畫;⑥觀看 圖畫等。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游戲(玩砂、化妝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 、製作使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作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業(作品)再配上簡 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像、創造。課題有:《畫相撲》、《買果汁》、《到了花之國》、《 賀卡》、《請柬》等等。
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有些省編教材,像湖南 新編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美術第一冊還有撕貼、折剪等鄉土美術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 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 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小學)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小學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 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 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於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 、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 、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於學生製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 ,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是中國專業畫家都無法相比的。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 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學美術教學條 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小學美術以素質培養為 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里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准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 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著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小學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嚴謹的准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 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隻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優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來評定的,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就是 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說,中國的 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說,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 生並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 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 素質要比我國的高,以至於所有國民對工作、對生活的藝術品位都顯得高雅、文明,對工作對事業也就求新、 求異、講究創造性。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學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 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並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說:「我們通過這個學科(美術)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理解美術知 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諧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國的美術教育效果和現狀極不平衡,大中城市比鄉村要好,沿海地區比內地、比邊遠地區要好。全面發 展尤為突出者有之,在國際繪畫、製作比賽中獲金獎者有之,畫家、美術家輩出,基礎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國家無法相比的。當然,這還得力於有條件進行校外培養教育的部門和家庭,從小從早望子成龍是中國教育 的一種特殊現象。然而,破爛的校舍、缺少專業教師、沒有教學設備和沒錢上學的學齡兒童還客觀存在,這不 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美術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條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艱難的。
綜上所述,我國美術教育的規劃設想、前景是好的,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學的內容、 條件、效果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將在不遙遠的將來,躋身 世界先進行列。這在近兩年來涌現的新型寄宿制學校里,開始得到體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湖南長沙麓山國 際實驗學校憑借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實驗,其中在美 術教育方面就有較大的教改舉措,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一並介紹如下:
1.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專用課桌、石膏模型、畫板、 畫夾、實物投影儀、造型燈具等一應俱全。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發給。 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指導,又有利於學生練習。
2.聘請專業教師執教,提高師資業務水平。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選聘優秀教師,其中對美術教師 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術教師必須具有美術專科以上學歷,有專業強項,有三年以上美術教學經驗, 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而且均須通過試教和試用考查。對正式聘用的美術教師,學校定期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
3.增加授課時量,保證學生訓練時間。普通班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美術課總量,每班每周兩課時。學校 將兩課時連續編排,節約了課前准備和下課收拾用具時間,便於教師系統授課,保證了學生訓練時間。美術加 強班的美術課每周安排6課時,另加4節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上以省編小學美術教材為藍本,參照其他教材和用書,靈活 的選擇,充實了兒童想像畫、記憶畫、手工製作、立體構成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啟發誘導、游戲活動為 主,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實踐創造的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化教學環境。在美術教學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作品展優、組織參加各級繪畫 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同時重視隱型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隊報班刊、宣傳櫥窗的內容定期更換;教 室內和走廊上張貼著偉人畫像、格言;會議室、活動室及大廳里懸掛著精美的壁畫或名畫;校訓、誓詞及巨幅 標語鑲嵌在潔白的牆壁上……這一切的一切無不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發 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兩年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0餘幅 ,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有110多件。
㈤ 小學改進美育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哪些
根據目前我校美育工作的突出問題、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推進的工作有:啟動「美麗學校」建設活動,加強美育課題網格化建設,積極開展美育課題申報研究工作,強化美育精品課程建設,加強美育課程建設,適時舉辦美育專題研討會,鼓勵和支持優秀教師舉辦美育示範課,針對美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題研究,積極探索美育教學管理新辦法、新措施;加強美育校外基地建設,結合我校的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確定校級校外美育基地,努力開發網路美育資源,豐富數字化學習、生活空間,贏得網路教育主動。
5.問:《意見》指出,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意見》提出了哪些舉措來改變這種局面?
答:針對學校美育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意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主要解決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化問題,包括科學定位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開設豐富優質的美育課程、實施美育活動的課程化管理。
二是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主要解決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的基本思路和抓手的問題,包括深化學校美育教學改革、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美育網路資源共享平台、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作用、加強美育教研科研工作。
三是統籌整合學校與社會美育資源。主要解決美育師資和資源整合問題,明確提出在現有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位一體的美育協同育人機制。
四是保障學校美育健康發展。主要解決進一步完善美育管理機制的問題,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美育制度建設、加大美育投入、健全美育評價制度、加強美育質量監測和督導。
㈥ 我想給我們家小孩報一些美育的課程,我想問一下,課程是所有的課程要報就都需要報,還是也可以自己選擇
上冏藝美育課程還是很有必要的,基礎要打好,能幫孩子養成很好的繪畫習慣,教孩子行為方式,上過美育課程的孩子就是不一樣的。
㈦ 學校落實美育工作.可以開設哪些美育課程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有條件的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地方課程。普通高中在開設音樂、美術課程的基礎上,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塊
㈧ 淺談小學生美育的培養
請參考下文:
淺談農村小學生美育的培養
永順縣砂壩鎮中心完小 楊世國
隨著教育教改的不斷深化,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在農村的邁進,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美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它具有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美感和愉悅身心的作用。也可以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的觀念,培養學生獨立的審美能力,挖掘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潛能。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赤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審教於樂的愉悅性,它的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雖說美育的不可取代性十分重要,但長期以來有很多地方難以落實,因我們地處在湘西的窮鄉僻壤的少數民族聚集區,美術教育就像一株「發育不良」的小草,受到各種環境,各種條件的制約。同時又由於我們地區的教育觀念的落後,文化的落後,加上農村小學美術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較差,缺乏必要的美學修養,因此,導致了美育在我地區的嚴重缺乏。即使部分學校開設了美育課,但美術教師也只是基於傳統的灌輸試教學,過分強調學科成績,注重表面形式的教學而缺少創造性。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要深知美育的重要性,要有改變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改變目前農村小學生美術教育的現狀呢?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通過幾年的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與實踐,針對這些現狀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簡單的看法。
一.進行師資培訓,完善教師隊伍。
美術教育同其他的教育一樣,也需要完善的教師隊伍,健全的教育模式。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具備如下四個方面的素質。
1.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注重道德修養。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育學生怎樣做人。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時還要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獨立的審美能力。
2.熱情與責任心。教學是師生之間積極的雙邊活動,是愛的共鳴、心的呼應。同樣一份教師工作,不同的人為它而付出的可能完全不同。有些認為照本宣科就完成工作,有些則傾注大量心血上好一堂課。為了對學生、學校和自己負責,只要我們還當教師,就應該以極大的熱忱和責任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3.教學與教研互補。長期以來,我國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美術教師只注重實際的教學活動,缺少對教育教法的研究。小學美育教師要學會在教育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多開展美育教育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
4. 與時俱進,不斷為自己充電。21世紀是一個人才技能競爭的社會,教育技術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藝術觀念的變化都對教師的教育技能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因此,美術教師更要注重學習充電,加強自身的素質的培養。
二.走出美育狹隘化的誤區。
雖然在很早以前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就已經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口號,呼籲素質教育,並對美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於農村現狀的諸多原因,美育課程依然沒有走出狹隘化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容的陳舊性。主要表現在傳統藝術課程的陳舊性中的課程門類和學科內容上的不完整。美育即藝術課程,主要體現在兩大類:藝術類指音樂、美術等;學科類指美學、藝術批評等。從內容上看,舊的藝術教育多局限於某一方面,掌握一些技能技法,而沒有注意培養欣賞藝術的趣味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其內容幾乎沒有,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2.課程目標的單一性。在舊的課程理念下,藝術的知識技能高於一切,藝術能力的發展脫離了其生成的環境,學生學習枯燥,興趣低落。長期以來,對藝術課程缺乏正確理解。藝術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目標與專業有很大不同。在這樣單一的指導下,最終使藝術教育失去了「藝術」的味道。
3. 課程實施形式的單一性。傳統藝術課程主要以單科音樂、美術課堂分科教學為主。以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缺乏靈活多樣,使很多學生興趣索然。其還表現在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只強調學校美育途徑。嚴重地阻礙了美育多途徑的發展,使學生陷入孤立的地步。
4.課程評價的形式性。其形式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從目標上是追求結果的一致,忽略學習過程和情景。其二、就依據是注重甄別與選拔的量化評價,徹底忽略最重要的情感、意義層的內容。其三、單一的終結性,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學生完全沒有主動選擇的餘地,常此以往,愛好藝術的天性也慢慢泯滅。
5.課程功能的失效性。藝術課程的發揮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傳統藝術教育只注重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能,忽略了藝術教學中對學生高尚情操、人生態度、正確價值觀念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單一的課堂教學也殘酷的把學生與自然美的欣賞割裂開來,使人們忽略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教育活動。
1.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除了正規的課堂教學之外,其它任何科目都能滲透美的元素,把美育融入其中。如品讀古詩,語文老師就可以以歷史背景、文學角度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體會其語言的精闢之美。美術教師則可以從詩人的意境去教育學生感受美,體會詩歌的意蘊之美。教師還要把美育和其它的教育相互滲透,相互結合。
2.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讓第二課堂活躍起來。學校要多開展一些如看電影、觀看文藝演出、書畫展覽、智力游戲、野炊春秋遊等活動來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美術興趣,培養其審美、感受美的能力。
3.走進生活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利用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民間音樂、工藝美術、手工製作等進行教學。從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民族歌舞、服飾可體現出一種原始的粗曠、豪放的野性之美;土家的擺手舞、苗族的鼓舞以其原始古樸而遠近聞名,一些民族根雕、盆景以其巧奪天工之精妙而遠銷世界各國。把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這些優秀的民間藝術之精華引入到我們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並且教育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總之,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一切可實施的方案,為我們農村地區培育出更多的新世紀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加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認真落實美術教育在農村小學的廣泛實行,鞏固素質教育在農村小學的成果。強烈呼籲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力度,投入資金,把農貧困地區的素質教育推上一個新的台階。讓美育之花在農村的每一個角落綻放,讓世間的每一個地方不缺乏美。
㈨ 綜合美育課程
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