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課程說明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課程說明書

發布時間: 2021-01-28 16:07:44

㈠ 求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單元課程綱要

課程類型:必修課

教學材料: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授課教師:任嚴

授課對象:五里店小學二二班學生

授課時間: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一、課程標准相關陳述

1、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並能進行估計。

2、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3、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6、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並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二、課程目標

1.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三、評價任務

1、過程作業。合作學習,講授與訓練。

2、結果紙筆測試。

四、學習活動(內容和實施)

1.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編排。

本節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部分內容。教學加法計算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參觀博物館」的情景圖,圖中給出了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人數和兩輛限乘70人的客車。安排情景圖具有三個方面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需要用兩位數加法計算的問題,體會學習兩位數加法的實際意義;二是給學生創設一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是為後面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特別是例題安排)提供實際背景,讓學生從熟悉的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有利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加減法計算。2.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編排。

本節包括不退位減法、退位減法和運用100以內加減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三方面的內容。在兩位數減法以前,教材安排了一幅「北京贏了」的情景圖,畫面上不僅有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歡慶場面,同時還有四個申辦城市所得的票數。情景圖一方面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為後面教學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提供了實際背景,將枯燥的數據賦予振奮人心的實際意義。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編排。

本節主要包括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和加減法估算。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上是前面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知識的綜合運用,除計算順序外沒有多少新知識。加、減法估算主要是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體會加、減法的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加減法估算,並培養估算的意識。[小精靈兒童網

4.整理和復習的編排。

教材突出了單元知識的整理,在全面整理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練習七,以全面鞏固100以內加、減法知識,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計算能力。整理部分主要是整理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並且將加法和減法筆算方法聯系起來整理,這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明確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它們的計算方法。教材在整理部分也安排用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這主要是進一步突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七是一組綜合性的練習,重點在於鞏固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圖。

2.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4.關注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

5.溝通口算、筆算、估算的聯系。

6.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

本單元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學習內容,這為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研討去完成學習任務創造了條件。

五、作業評價

1、過程表現與作業。

2、課程測試。

第一課時

課 題:不進位加

課程內容:教科書第8---10頁

教材分析:例1是計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其內容是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內容。教材先安排了兩班小朋友上車的插圖,用畫面上的內容引出加法算式「36+30」。由於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加法學生一年級就已經會口算了,所以教材直接給出了口算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聰聰」提示大家「也可以寫成豎式,用筆算」,以引出筆算。為了突出豎式的寫法,教材配合小棒圖按如下程序安排了列豎式計算的過程,一方面非常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到列豎式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豎式計算的過程,特別是從個位算起的計算順序。

學情分析:本部分內容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全面了解畫面內容,並根據畫面內容引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學習。突出各道例題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例1重點解決列豎式時如何對位的問題,例2著重解決計算順序問題。

課程目標:

1、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豎式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3、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實施: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教師出示參觀博物館的情景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內容。

請學生說說圖中有什麼,告訴了我們什麼事。引導學生發現每班的人數和車輛的准乘人數。

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如果學生提不出乘車問題,教師就提問: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二、目標定向,自主探究

1、自主學習。

2、自己列式。

三、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1、你能用堅式計算出來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匯報。

四、精講點拔,釋疑解惑

1、教寫豎式

2、請學生自己寫豎式,指名寫在投影片上,集體訂正其他學生同位互查。

3、討論:列豎式計算要注意什麼?

五、鞏固檢測,反饋矯正

35+2= 26+30= 45+20= 86+3=

六、自我評價,拓展升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 題:不進位加(二)

課程內容:第10頁 例2 做一做 練習二的1、2題

課程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養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這是不進位加的第二課時,教學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例2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重點解決豎式計算從哪一位加起的計算順序問題。

學情分析:多數學生掌握了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有個別學生還有困難,對筆算理解較慢,要注重個別輔導。對大多數學生的要求要提高,能夠熟練運算。

教具准備: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准備:小棒

實施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目標定向,自主探究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學生說,教師板書:35+34=

三、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1、怎麼列豎式?

2、小組合作交流。

3、匯報。

四、精講點拔,釋疑解惑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麼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時應注意什麼?

五、鞏固檢測,反饋矯正

練習二 第1題:先請學生看圖,說圖意,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六、自我評價,拓展升華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課 題:進位加

課程內容:第11頁 例3 做一做 練習二

㈡ 求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課程綱要!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用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解決問題

㈢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

人教新課標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冊)全套教案,共142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2、2——6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看一看 擺一擺………………………………………1課時左右(七)、統計(3課時左右)(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第一課時 統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課本P1、2,例1教學目標:1、 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2、 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教學准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學生發揮想像,各抒己見。[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准量同一長度。1、 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為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2、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3、 全班交流匯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准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4、 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准進行測量。(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准量不同的長度。1、 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2、 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為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准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3、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准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准量

㈣ 最新版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說教材怎麼寫

你在網上看看別人的怎麼寫的,仿寫一下就行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