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需要改革課程心得
『壹』 對學前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課程的感想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你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淀。你要以哲學和心理學、人體生理解剖學和腦科學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於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你還需要學習兒童游戲、兒童文學等課程。如果你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也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持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有著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用心體會,在實踐中靈活掌握。
本門課程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是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它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這兩個基本問題為主線,從基本原理的層面,對教育自身的有關理論作以全面的闡說,基本要求是使學生領會和掌握從事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他們學習和研究教育科學理論及從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強他們熱愛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我要在實踐中靈活掌握它。而在這個都是教育引導極其重要的時代,這無疑給我提動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效的進行學習。
學前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期間養成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學前教育要避免錯誤的想法:重知識的培養,讓孩子認讀多少的漢字,學會幾百、幾千乃至幾萬的加減法。在學前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養,包括:1、自理能力如能夠獨立的進餐就寢、穿脫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2、交往能力,學會與人分享、懂得輪流等待、能夠主動大方的魚陌生人打招呼等。3、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清好與壞、丑與美、善與惡。4、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連貫准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要說出的事情,我良好的傾聽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能力發展設計一些游戲,但0~3歲嬰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是有著他們自己的興趣點,我們更多的是要提供豐富有益的材料,讓寶寶在各中刺激中接受信息,讓寶寶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得發展。維果斯基也曾說過:三歲以前的兒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大綱學習的。我們在和這一年齡段寶寶做游戲時,不能刻意的追求一個什麼目標,以自身的想法去束縛和限制孩子,要求他們學這學那,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愛怎麼玩,就讓他們怎麼玩,這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自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新」開始。
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有顆心!因為它接觸的是特殊人群,所以其實學前教育方面的知識是用來補充和完善自身教育能力的,愛心、耐心、細心, 學前教育是很關鍵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很愉快的環境中接觸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加強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些是很關鍵的。只要是這樣做了,孩子以後就會很好的去學習,去生活。
在美術活動中,只有滲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寶寶畫從自然表現步人藝術表現,強烈的情感體驗是引發寶寶靈感的動力。因為審美愉悅產生於生命的自我表現,在生命的體驗過程中發生藝術活動,藝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必須要充滿活力,帶有適中程度的緊張以獲得生命的動態平衡。利用主客體的對立、矛盾,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如「運動和靜止、勇敢和懦弱、快樂和悲傷」等差異明顯的矛盾,使幼兒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態下,出於無意識的沖動,喚起情感和美感。如課題「打針」,寶寶都有親身體驗,打針時既要表現出勇敢地面對現實,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寶寶在畫面上表現的那種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內心的寫照。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充分利用快樂與悲哀、勝利與失敗、勇敢與懦弱等寶寶內 IL,抗爭引起強烈的美感體驗。依據上述分析,在美術教育的內容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引導寶寶去親身體驗和感受現象世界,利用審美直覺,強化寶寶對事物包含力的式樣的感知。例如:我們組織的線條練習課題「小雨和大雨」,不僅僅要求寶寶畫出雨線,更重要的是體驗下大雨時,黑壓壓的感覺。啟發孩子們將這種不同力度的體驗用或粗或細的線條、輕和重的色彩表現出來。這門學科對我來說幫助巨大!
四、總結
我認為,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和溺愛,重視肢體健康和學習成績,輕視心理健康和能力的培養,這樣做容易導致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弱,碰到挫折無法應對,將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真愛孩子,就不能一味溺愛孩子,更不能粗暴的打罵孩子,而是要用博大的愛去感動孩子。
一、用愛的理由拒絕孩子。愛孩子要有原則,遷就孩子不是真愛,而是害。有原則的愛,是理智的愛。而與澳堅持著鍾愛的原則,做家長的應該狠下心來。二、重視孩子的素質的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比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嬌生不能慣養。如果孩子說一不二。隨心所欲,長大以後怎能受得了委屈?用愛的責任懲罰孩子、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三、要讓孩子懂得「自作必須自受」。光說不練,不會成功。家長一切替孩子代勞,孩子不會長大。做為家長要為孩子長遠著想,就要讓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學會承受挫折,接受懲罰,經歷磨難。孩子長大之後,一定會感激家長給予的這份人生財富。
在實際生活當中,要順應寶寶的發展在育兒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到0~3歲嬰幼兒階段的發展變化的速度之快,階段性之短,有時甚至是一個星期,寶寶就有了質的發展,任何違背寶寶發展規律的游戲都會失去光彩,是浪費寶寶的時間,更嚴重點是延誤寶寶的發展。如有的父母想讓自己的寶寶發展的更超前一些,在寶寶該爬的時候,訓練寶寶走,殊不知爬是促進孩子多項身體技能和感覺統合較好的一種手段,錯過了爬的時機,對寶寶來說是一種損失,而當他不會走的時候,事倍功半的和寶寶做走的游戲,更是違背了嬰幼兒發展的規律,游戲不當的話還會對寶寶的骨骼生長帶來副作用。
我覺得溺愛和嚴厲都是不可取的。對孩子過於溺愛,含在嘴裡怕化了,捏在手裡怕飛了,什麼事都是以孩子為中心,要什麼給什麼,只會造成孩子自私、自大、沒有愛心,覺得你所為他做的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這會害了孩子一生。對於孩子過於嚴厲,又會讓孩子遠離你、害怕你,有什麼事也不敢告訴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把自己定位在家長的位置上,認為自己是家長,就高高在上,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經常好孩子交流、溝通,也要求孩子換位思考父母的辛苦。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它靈活運用到實際案例當中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這也就是說不僅僅需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更需要自己對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學習學前煮熟這門課目的時候讓我懂得很多不知道的知識,更讓我明白了現今社會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及知識的匱乏,活到老學到老。在今後的學習及生活中我一定會運用到這門專業所學到的知識及本領,會有很好的影響和效果!
『貳』 試述張宗麟有關幼兒園社會化課程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有什麼意義
在幼兒園教育中,需要樹立「師幼共同生活」的理念。教師不是僅僅照護幼兒的生活,而是參與幼兒的生活,與幼兒共同生活,在此過程中理解兒童的生活需求和嚮往,把握幼兒的生活趣味,變審視兒童生活為體會和反思兒童與自己的生活。在與幼兒共同生活中,教師要充實幼兒的生活環境,擴展生活的范圍,創造活動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不斷獲得新的經驗。共同生活意味著教師要感受幼兒的心靈,向幼兒學習,讓幼兒成為課程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其實,《指南》裡面也有許多生活的觀念:第 一,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和資源。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的事物和資源可以用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到生活中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第 二,要努力讓幼兒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這是重要的學習。許多學習只有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的過程當中,才真正是有效的。第 三,要利用生活中的機遇和條件。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機遇,如交往的機遇、操作的機遇等,需要我們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第 四,形成生活中的習慣和規則。幼兒園里的習慣和規則不是教師給予的,應該是跟幼兒共同商量決定的。 「我們提倡的幼稚園課程,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能夠實際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在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在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在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我鄭重地再說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像。」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張雪門認為,「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份課程也和一般的課程一樣,包括了工作、游戲、音樂、故事等材料,然而這完全根據於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於教材的活動。在今日以教材為中心的氣氛中,我們特別提倡行為課程。」 我曾經在一所幼兒園里看到一片竹林,離竹林很遠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筍。一位教師帶了一隊孩子正在參觀。我就問:「竹林在那邊,為什麼這個地方有一棵竹筍?」接下來,他們圍繞我的問題開展了探索活動,他們發現越是靠近竹林竹筍越多,越是遠離竹林竹筍越少。他們把地挖開,挖開以後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發現原來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斷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會出現竹筍。這些發現是孩子們通過動手、觀察和推理去獲得的。這就是探究式的學習,等他們再去看竹筍的時候,感受就不一樣了。 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和條件。鍛煉身體、學習語言、社會性的發展都要通過生活的機會。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有科學發現室,但內容過於規制化,設備過於高檔化,基本上是中學的實驗器材,這些科學發現室是不可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科學經驗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科學發現室和器材,而是生活中的科學我們怎麼去把握,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美的東西,要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來源。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直接經驗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經驗。
『叄』 學習《幼兒園課程內容與組織策略》的心得體會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有哪些專業
『肆』 結合課程觀,談談學習幼兒園課程的心得體會3500字
先幼兒園課程與課程管理培訓活動不僅使我開拓了視野,增長 了見識,更讓我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洗禮,給我注入了新的動力。 其次,在培訓學習過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了什麼是教師專業,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去進行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們以後開展教師培養和自身培養方面指明了方向。 再次,課程的培訓,改變了我們的育兒觀念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學會從幼兒的心理去分析幼兒的行為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引導,以更科學的開展幼兒園的相關教育,使我們收益匪淺。使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發展與幼兒、教師的密切關系,就如何提高幼兒園的發展效率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明確的方法。 《課程》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准,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道必須精於道,要授業必須精於業,要解惑必須先自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時刻不忘記學習,善於學習,具有學習意識,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幼兒教師是一個引領幼兒成長成才的人,我們應當不斷地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的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因此幼兒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觀念,鑽研業務,成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幼兒教師。 我深知身為一名幼兒教師其實也挺不容易的,但為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只能不斷地鞭策自己,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反思,不斷前進。使得自己更好地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