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認識時間課程反思
⑴ 幼兒園手工怎樣製作表,並認識時間
工具:紙板、彩筆、塗料、卡通彩貼等; 1.可以拿出一張白紙,讓寶寶在白紙上畫出時刻數字,方形圓形都可以。然後自己用剪刀剪下來,進行修飾,就可以達到一個鍾表了。; 2.在一個圓形的白紙上,用彩筆點上每個時刻數的大概位置,讓寶寶用卡通彩貼佔在彩筆點點的地方,然後在中心位置弄上指針,並固定。; 3.先在紙...板上讓寶寶塗鴉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卡通畫,然後在上面弄上時刻表,接著弄上能轉動的指針。; 4.還可以買兒童手工製作鍾表的套件,買回來後自己安裝,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5.此外,利用蛋糕托盤、方形盒等,也可以製作成鍾表,用一些塑料或銅鐵等物料做成指針,再塗上顏色,也能製作出很漂亮的鍾表。; 6.稍微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讓他自己創意,父母先做好一個架構,孩子再接著做一些添加,比如畫上好看的事物。
⑵ 幼兒園孩子認識時間的故事感想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40多天的幼教生活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感謝各位園長和老師給我提供的幫助。通過在幼兒園40多天的工作,我了解了如何對學生進行管理,了解了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我體會到我們教師自身需要不斷充實和提高,給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備一桶水這樣一個道理。我深切感受到了幼兒園的教育重要性和領導對教育事業的關懷和執著敬業的精神。 作為一名新的幼兒園教師,我帶著熱情來到幼兒園,面對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我迷茫了,對幼兒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對新幼兒園的感受。 第 一、對幼兒園的保教結合教育特點有了很全新的認識與理解。 剛進入幼兒園,我每天都疲於應付孩子們上課紀律,下課安全,上廁所這樣的生活瑣事,每天兩三節課的教學活動、一天到晚的游戲活動和我想像中的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簡直是天壤之別。突然間,我茫然、彷徨、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高級保姆。當我晚上聽了全國優秀幼兒老師的視頻講述,我幡然悔悟:游戲是人的一種本能,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有機地整合幼兒園游戲和教學的關系,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教學的基本途徑,讓幼兒在游戲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是「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本質涵義。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角色游戲、建構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等,在游戲中玩出智慧,玩出學問、玩出習慣,玩出一個小交往家。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更多的游戲活動中自由嬉戲,快樂成長 。 第 二、明確了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目標與方法。 很多人認為,幼兒教師 不過就是哄哄孩子,知識含量要求不高,人人都能幹。以前,我也是上述很多人中的一員。可當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時,才驚訝的發現:我這個專業的師范院校畢業生,竟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專業幼兒教師。反思與迷茫中,通過與老教師的交流:讓我知道了成長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首先必須樹立敬業、樂業、幼兒的教育觀。把幼教當成職業來干,努力追求稱職把幼教當成事業來干,努力追求最好。其次,關愛兒童,認可兒童,平等對話,與孩子形成學習的合作共同體,善於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再次,具備扎實的吹拉彈唱、讀寫畫描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掌握多元的學習方法、善於適時合理的策劃、組織、實施活動。最後,要不斷的踐行反思,不斷的向自己學習,善於總結,勇於創新,做到終身學習。 第 三、幼兒教師要培養職業幸福感 當我們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不講道理的家長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孩子調皮的軟硬不吃的時候,當我們付出努力沒有回 報的時候,職業倦怠感多多少少都會浮現在心頭。是啊,誰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可是,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是離天使最近的人,面對那一張純真幼稚的臉龐,怎麼忍心不負責任?怎麼忍心傷害他們?所以,我要調整心態正確面對職業倦怠。首先,擺正心態,調整慾望。因為慾望過高當我們達不到的時候總是會煩惱和疲倦,保證一顆平常心,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隨遇而安好了。其次,珍惜擁有。我們之所以痛苦那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失去的,從來沒有認真審視過得到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你的世界大雨傾盆的時候,你怎麼知道不會現出美麗的彩虹?作為我們幼兒園的大班班主任,我深知責任重大,所以還得好好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對新幼兒園的感受。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幼兒教師是教育的先導,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都知道,最初的教育對孩子的將來有深遠的影響。我們是明天花朵的培育者。我一定會本著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辦園宗旨,去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想教好學生,新教師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然後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 第 一,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做好教學工作。根據我們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去教育,引導他們,使他們不但健康成長,還能健康成人。 第 二,要不斷學習。學習對於向我們年輕的新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是怎麼把學習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我們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每位幼兒,發現每位幼兒不同。學習每位教師的優秀品質和實踐經驗。在以後的教學中有好的經驗和好的教學方法,要和其他的教師去分享討論(取經)。 第 三,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更好更簡潔的教育方法,從和其他教師的合作中找到快樂。創新對與我們新教師來說是很困難的,在教育領域里我們一面舉著教育基礎的旗幟,一面舉著創新改革的旗幟。對我們年輕的新教師來說,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 第 四,師德中要求我們教師為人師表,敬業愛崗,熱愛學生,嚴謹治學。 太多的經驗我是沒有的,只是一點學習後的個人自我體會。我想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努力學習的,經驗是在實踐生活中慢慢增長的,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這充分的體現了對我們新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和期望。 總之,經過40多天的任教,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學到很多知識。在今後對新幼兒園的感受。 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會不斷努力,為農村的孩子守望,為農村的幼兒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⑶ 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時間一分鍾有多長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鍾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 ●一分鍾人能踢毽子48個。 ●一分鍾人能包30個大餛飩。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兒的報數。)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對照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⑷ 幼兒園老師怎樣教幼兒認識時間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義。
2.根據「>」、「<」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符號開口的方向。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准備
1.圖片4張,從圖一到圖四的圖案分別是8隻小兔、6隻小鴨、4朵花和9個娃娃;水果2盤;玩具2盒。
2.數字卡片7張(數字分別是8、6、5、7、4、3、10);「>」、「<」、「=」卡片若干。
3.數字花頭飾一套。
4.將教室布置成聰明屋。
5.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以《動畫城》的金龜子姐姐請小朋友到聰明屋做客為引子,放《火車開來了》的音樂,導入課題。
2.認識「>」。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一、圖二),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8和6),並引導幼兒對這兩個數字進行比較,說出8大6小。
(2)教師:我們可以在8和6之間放一個符號,這樣大家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能放「=」嗎?引導幼兒認識「>」。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像張著嘴巴對著大數笑,表示前邊的數字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的含義,說出「8大於6」。
(3)出示兩盤水果,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7和5),啟發、引導幼兒說出「7大於5」。
3.認識「<」。
(1)出示兩幅圖片(圖三、圖四),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4和9),引出「<」,重點觀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著屁股給小數瞧,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說出「4小於9」。
(2)出示兩組玩具,讓幼兒說出其數量,貼上相應的數字卡(3和10),引導幼兒說出「3小於10」。
(3)啟發幼兒找出「>」和「<」的內在規律。
「>」和「<」都有一個開口,長的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呢?小朋友們可以看一下,無論是「>」還是「<」,它們開口的方向都對著哪一個數,尖尖的小屁股對著哪一個數?
(4)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著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4.表演游戲:學做「>」和「<」。
請兩名幼兒做數字花,戴上數字頭飾,一名幼兒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並請幼兒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