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幼兒一日課程表的實訓反思
㈠ 如何做好幼兒園孩子一日生活指引副 班反思
幼兒園一日活動反思一: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反思
不知不覺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兩個多月時間,在每天的集體活動中,我都會讓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老師疊被子、一起洗臉洗手、一起吃點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著做,我會鼓勵他們,加油!小朋友都穿好了,全班幾十個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一個一個的檢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排隊去洗手間洗手,然後坐在位子上安靜地吃水果,這時我才會暫時鬆口氣。我覺得,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孩子只有這樣,才是常規好。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讓他們自由的說話、自由的玩兒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漸漸的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近幾日起床的時候,我沒有像往常一樣讓孩子集體行動。我叫已經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訴還想睡的小朋友,可以再躺一會兒。那些先疊好被子的小朋友,有的在穿鞋子;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已經坐在桌前聊天。我並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為什麼硬要打斷他們,讓他們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檢查衣服穿好了沒有,穿好衣服以後小女生們等待著排隊來梳頭,因為人少,沒有了等待。剛才在一邊談話、穿鞋子的小朋友,發現老師在檢查衣服,就自然地走了過來。有的小朋友還提醒那些沒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梳頭。我笑了,原來孩子們並非一定要在老師的指揮下才知道干什麼。經過一年多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他們已經熟悉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麼,為什麼我們非要緊緊抓住每個環節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緊張地按照統一的常規,步調一致地做事呢?這樣的被動服從又有什麼意義呢?
雖然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讓孩子生活得輕松,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干什麼,後干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裡,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鬆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都是有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額大、班級里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著,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上廁所要排好隊),(上課不要隨便講話)等等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系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但必要時也要提醒一下孩子。
我們可以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利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煉,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㈡ 幼兒一日活動反思評議表格
幼兒園一日活動詳細觀察記錄 一,晨間接待: 1,晨迎:熱情接待幼兒和家長,鼓勵幼兒主動的和老師打招呼 2,指導桌面游戲,鼓勵幼兒自主選擇玩具,如:串珠,拼圖,穿鞋帶,動物拼接等 個別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 重點指導:拼圖 二,吃早點 1,幼兒入廁洗手 2,提醒幼兒把洗手時把袖子卷上去,並塗肥皂 3,提醒幼兒吃點心時保持安靜,鼓勵吃的慢的幼兒稍微能快點吃 4,提醒幼兒在吃的時候保持桌面整潔 三:晨間活動 1,幼兒排好隊伍拉火車出去,提醒幼兒不得打鬧 2,提醒幼兒在拿玩具時不得爭搶,要相互謙讓 3,集體游戲:木頭人 四,早操律動 1,幼兒排好隊伍拉火車出去,提醒幼兒不得打鬧 2,讓幼兒跟著音樂快樂的律動 3,拉火車回教室,放鈴鐺 五,教學活動一 數學活動:一分鍾 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 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鍾 3、拼版玩具 過程: 一、發現一分鍾 1、楊老師今天帶來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兄弟三人齊上路, 有快有慢不停步, 走了三百六十日, 沒有走出玻璃鋪。」猜猜看它到底是什麼呢? 2、時鍾有什麼作用呢? 3、請你們仔細瞧瞧(出示時鍾),時鍾的鍾面上有什麼?(1-12個數字,時針、分針、秒針、刻度)。 4、還記得這根又細又長的針叫什麼(指著秒針)? 5、秒針從12出發圍著鍾面滴答滴答走一圈又回到12要多久?(一分鍾) 二、感受一分鍾 1、一分鍾我們能夠幹些什麼事情呢? 2、一分鍾能完成你們所說的事嗎?我們先來想想一分鍾到底是長還是短?認為長的請舉手,告訴我一分鍾為什麼長?認為短的請舉手,說說你的理由?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讓 你們親自感受一分鍾。 3、游戲:我們玩一個木頭人的游戲,當兒歌念完時你們要做一個難度很高的作用,你們要堅持一分鍾,行不行?鈴聲響起來你們就可以放鬆了。(鍾放前面,秒針到12開始。)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一不許動 二不許笑 三不許露出大門牙 教師將鍾放在前面,時間到了敲響小鈴。 4、「你有什麼感覺?」教師隨機詢問幾個幼兒。如果老師只讓你們堅持一會會,馬上就放鬆了,你會覺得累嗎?那現在你覺得一分鍾怎麼樣? 5、認為一分鍾長的小朋友舉手,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說一分鍾很長? 6、游戲:拼圖,我們大三班平時也有許多小朋友喜歡拼圖和搭積塑的,每組有兩副拼圖,兩人完成一幅。選擇你們喜歡的一樣,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當老師說開始時,你們拼圖。鈴聲響起來時就要停下來噢。 教師將鍾放在前面,時間到了敲響小鈴。 7、拼完了沒有?那老師再給你們一分鍾。時間到了敲響小鈴。 8、現在你們覺得一分鍾是長還是短? 9、怎麼一分鍾一會兒長一會兒短呢?我們先來數一數一分鍾。誰能告訴楊老師? 小結:其實一分鍾不長也不短,如果一分鍾用來浪費了,那他就很長。我們用一分鍾認真的做一件事,那它就很短。
㈢ 蒙式幼兒園一日活動設計反思
檢討書兩篇奉上,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親愛的X老師 我懷著愧疚和懊悔給您寫下這份檢討書,以向您表示我對上課聊天說話這種不良行為的深刻認識以及再也不在上課的時候聊天說話的決心. 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檢查,我對於我這次犯的錯誤感到很慚愧,我真的不應該在上課的時候聊天說話,我不應該違背老師的規定,我們作為學生就應該完全的聽從老師的話,而我這次沒有聽話。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師可以原諒我的錯誤,我這次的悔過真的很深刻。今天我真的是很深刻的認識到了我的錯誤,知道老師說的話就要聽從,老師說的話也絕對會實現她的諾言,老師所要管的一定是為了我們學生好,所以我們要聽從老師的話,我們還是學生,沒有權力反對老師的話,我們學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聽從老師的話,好好的學習好,讓老師可以放心,讓老師可以信任。 對不起,我知道錯了。————————
㈣ 幼兒園一日活動觀察記錄反思怎麼寫
上午活動 暢談綠色食品 觀察對象:徐源、錢予函等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綠色消費的意識 觀察時間:05、9 觀察內容: 上午第一節課是環保課,小朋友們學習了認識綠色產品。下課了,看見小朋友們圍在一起,不知在討論著什麼新鮮事。於是,我就轉到他們旁邊,輕輕地做下來聽著。徐源說:「我媽媽買的很多水果都是綠色食品,媽媽說吃了綠色食品對人體沒有害處的。」 「對,我奶奶平時買菜的時候也是買的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上面沒有農葯的,爸爸告訴我說吃了有農葯的蔬菜就會中毒的」錢予函說。「那我們幼兒園吃的蔬菜肯定也是綠色蔬菜和綠色水果,不然小朋友怎麼也沒事呢?」徐源笑著說。「那當然,我剛才看見我們外面的超市裡也有很多綠色食品的標志呢,要不要我們一起去看看啊?」「好啊,走吧!」說完,他們都走開了。 情況分析: 平時活動的時候,通過圖文並茂的書,向幼兒介紹一些知識,能夠讓幼兒更深刻地了解上課所學的內容,下課後能主動地談一些與活動有關的事情,這樣就會更清楚的了解了綠色食品。這說明在他們的腦海里已樹立了綠色消費的意識在以後的活動中,要讓幼兒能親身體驗綠色食品對我們人類的益處。 具體措施: 1、教育幼兒買食品盡量買綠色食品。 2、創設相應的環境,在游戲區中或多添加一些綠色食品,和家長一起外出時,通過綠色食品的標志,正確尋找出綠色食品。 下午活動 觀察內容 撕紙活動《美猴王》 觀察對象 中三班幼兒 觀察形式 小組活動 觀察目的 幼兒能否用撕紙的手法表現出猴子。 觀察過程 (一) 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想像、模仿後,請大家來撕猴子:「小朋友觀察地真仔細,說出了、做出了許多猴子的動作,下面就把自己說到的猴子撕出來吧!」可大多數的孩子不知所措,少數孩子 撕著單一的圓形,其餘的孩子也都跟著學。教師不斷地提醒撕成「3」形,大家又忙著模仿教師的行為,自己開始說的、做的基本都沒有表現出來。 反思 原來以為,師生討論猴子的環節,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幼兒掌握猴子特徵的個體水平,也能是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互動,通過這種互動,使幼兒更清晰地掌握猴子的特徵。可從實際結果來看,這種互動還不是最有效的,其原因可能是幼兒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表現帶有直覺成分,這種直覺往往轉瞬即逝,而師生通過討論,幼兒對自己想到的猴子特徵說過就忘,所以教師應創設一個基本的創作示意圖。 觀察過程 (二) 在「紙吧」中提供了三種猴子的圖譜(見後),教師引導幼兒學會看圖譜後,幼兒自己也邊說邊看,進行了練習。在練習中,教師不斷用言語一步一步地提示,幼兒對於圖示一中的猴子基本能表現出來。但盡管教師針對幼兒在撕第二、第三中猴子時進行了引導,可 幼兒並不能表現出猴子的臉部特徵來。 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說、看、學,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經驗素材,在自己原來的經驗技能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但幼兒對教師理想中的幫助行為還缺乏明確的認識,不知道自己怎樣的動作才能改變紙張的形狀。換言之,教師為幼兒搭建的支架還不夠多、不夠高,不能幫助幼兒順利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怎樣才能讓幼兒將猴子順利地表現出來呢?我們決定通過示範、比較、合作研究的教學策略來嘗試搭建更為合適的支架。 觀察過程 (三) 教師示範撕了第三種猴子,並與文文(用圖形組合拼貼的方法撕出的猴臉 )進行比較,與幼兒共同討論、商量:文文用什麼方法撕出的猴臉?怎樣做的?老師用什麼方法撕的?怎樣在撕頭的時候連著耳朵一起撕?小朋友討論之後,躍躍欲試,都拿起了紙進行了嘗試,有部分幼兒沒有弄明白的,就先觀察其他幼兒撕紙過程,再進行了嘗試。在本次活動結束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能夠表現出猴子的臉部特徵(有用第二、三種方法的,也有用圖形拼貼組合的)。 反思 從本次活動來看,教師這次搭建的支架是成功的、有效的。通過示範、比較,幼兒初步懂得了線條與圖形組合及自己手部動作的規律:要將線條變化與自己手部動作變化相結合。同伴間的相互觀摩、討論、合作研究,及時調整了幼兒獨自解決問題的難度,使幼兒在合作過程中豐富了經驗,發展了認知策略。 活動反思 教師要正確把握知道的「度」,必須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域。在學習活動中,幼兒的活動目標在教師心中是明確的,幼兒最終的行為如何,教師心中也是有所 了解的。教師必須搭建合適的支架,自主發展不等於自由發展,教師指導得少或不指導,並不能保證幼兒的充分自主發展。在開始學習時,成人必須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支架,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包括提出詳細的要求、正確的示範、必要的動作技能練習等,直到幼兒能夠自己操作。在我們成人看來這好象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但對幼兒來說恰恰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明了化。
㈤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一日活動 反思
【摘要】幼兒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園、離園、進餐、睡眠、喝水、入廁、學習、游戲等各種活動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過渡環節是指幼兒一日生活中各項活動之間的銜接轉換,是一日各活動中的驛站,它是非正式的,是閑散的,自由活潑的。過渡環節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隱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一日活動;過渡;等待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與過渡環節,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的現象。我認為至少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2)從《綱要》指出的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的角度出發,尊重幼兒主體性,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挖掘過渡環節的教育資源,豐富此環節的活動,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滿足身心發展的需要。 (3)從《綱要》指出的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的角度出發,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一、一日活動細節觀察記錄 以下是本次本園大教研活動中的觀察記錄: 案例一:一個教學活動剛結束,教師一聲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這時有的小朋友三三兩兩的走到衛生間,有的小朋友沒事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趕,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跑起來。 分析:此過渡環節純屬放羊式,在過渡環節中幼兒因為無所事事,於是就在教室里跑來跑去, 幼兒好模仿的特點也體現出來,很多小朋友都競相奔跑起來這種放羊式的過渡環節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也會造成幼兒過度興奮,不利於幼兒身心健康。 二、目前存在的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1)克服將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游離與課程之外的傾向,牢固樹立一日活動既課程的觀念,過渡環節在幼兒的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價值,是承上啟下,調節幼兒心理與教育教學的節奏的關鍵環節,關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注意各活動之間的有機的聯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教育的整體。 (2)克服教師教育決策的主觀性,避免過渡環節中由教師統一安排的傾向,避免過渡環節中高控制幼兒 ,不斷催促幼兒的不尊重幼兒的行為。尊重幼兒的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幼兒在學習特點,發展水平,個性特徵方面的差異。以幼兒發展為本,滿足幼兒在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轉換活動中的身心節奏轉換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3)克服教師教育工作的簡單化傾向,尋求教學的策略,避免在過渡環節的活動中管則限放則亂的狀況,注重培養幼兒獨立、自製、秩序、合作等品質,以及幼兒的養成習慣教育等。組織豐富有趣的活動,在發揮幼兒自主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制定一些規則,使兩者產生有益的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三、優化幼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的意見和建議 1.調整幼兒身心轉換的節奏,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需要過渡環節,這不僅是適應日常教學活動有節奏的更替的需要,還是適應幼兒日常身心活動有節奏更替的需要。這兩種情況在日常的教學中既有彼此的區別,又互相交織在一起。以前,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身心轉換的需求,而只是單純考慮了教學轉換的需要,用教學的轉換生硬地取代了幼兒身心轉換的需要。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這兩種節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與交叉,但從實質上來分析, 幼兒的身心節奏與教學活動更替的節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2.理念與實踐接軌,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新《綱要》字里行間都旗幟鮮明地高揚尊重幼兒、保障幼兒權利、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兒童觀,強調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幼兒發展為本。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相對與其它環節來講是一個較鬆散、自由的環節,也是一些意外事件易發的環節,教師們因為怕出事而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尊重與限制之間往往是一念之差,在組織活動中的鬆散不是放任,有規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研究過渡環節讓我們在反思中不斷發現我們侵犯孩子權利,剝奪他們自主的行為,在實踐中逐步擺脫傳統的習慣,理解、尊重幼兒 ,給幼兒一片自由的天空。 3.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過渡環節組織、實施策略,挖掘過渡環節的教育價值。 重視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過渡的組織,樹立教育無處不在,教育無時不有的積極教育觀。從《綱要》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的角度出發,在一日活動中區分出哪些是必要的過渡環節,哪些是不必要的過渡環節,將不必要的環節從一日活動中刪除。組織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及具有吸引力的活動,使幼兒生活由被動變主動。從整合教育資源的角度出發,根據季節及課程的特點,科學合理地調整幼兒的作息時間,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從尊重幼兒主體性,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角度出發,老師用愉快的情緒感染幼兒 ,讓幼兒在寬松自在的環境中,形成活潑、開朗、積極、主動、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評價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除了看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否有創新性,也要看她是否關注教育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全面、積極地去理解一日活動中的過渡環節,把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與其他活動同等重要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利用,讓過渡環節銜接的自然、合理。
㈥ 幼兒園一日活動反思與改進方案一篇
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反思 不知不覺開學到現在已經有4個多月時間,在每天的集體活動中,我都會讓小朋友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老師擦桌子、一起洗手、一起吃點心。如果有的小朋友不能跟著做,我會鼓勵他們。小朋友們午睡起床時,先讓孩子們上個廁所,給他們穿好衣服,塞好褲子後在一個個的檢查鞋子是否穿好再,然後坐在位子上安靜地吃點心和水果,這時我才會暫時鬆口氣。我覺得,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孩子只有這樣,才是常規好。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讓他們自由的說話、自由的玩兒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漸漸的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太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㈦ 幼兒園大班教案一日活動反思怎麼寫
本節課來我從幼兒已有知識出自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讓幼兒通過自主嘗試探索,學習並掌握了10的9種分法,幼兒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還發現和總結出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整個活動,形式新穎,簡單有趣,生動形象,幾個環節的安排恰到好處,始終抓住了幼兒的興趣,復習了9以內的數量,發展了幼兒觀察、比較和操作能力,同時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整個活動將幼兒的思路清晰化、系統化,使幼兒感到,原來學數學是那麼的有趣,動靜交替中,潛移默化培養了他們「樂學」的情感。